04.09 国产行业剧已死?说这话,还是书看得太少

前几天,一篇名为《行业剧已死》的大V微博在朋友圈竞相转发,文中把韩国最新的职场剧《迷雾》、日剧《Unnatural》、美剧《傲骨之战》同一大堆国内行业IP剧大篇幅地类比批评,老到《杜拉拉升职记》,新到《猎场》,《翻译官》,《外科风云》,甚至连观众高捧的《法医秦明》,《白夜追凶》无一不被画圈圈划重点。最后总结,各个行业IP剧都不专业,大多不是专业的人在写,在洋洋洒洒地批评之余,让人越来越信“行业剧已死”,微博下的评论更是直戳痛处——“不管什么行业,只是换个地方谈恋爱”。可反过来瞧瞧《迷雾》的结局,难道不也是一出不能自圆其说的烂尾剧吗?从刚开始的高分,一路下滑到7.5,不得不说,我们既不能把国外的剧捧的太高,也不能把国产剧说的一文不值。在看剧之前,抽空看看那些原著小说,兴许能改变我们对“行业剧已死”这样一棍子打死的态度。

国产行业剧已死?说这话,还是书看得太少

韩剧《迷雾》

荧屏上出现的IP剧原著分为行业书、职场书。行业书和职场书其实并不是同一件事,简单地说,行业里藏着职场,职场衬着行业,写行业书未必一定得写职场,写职场可以只带过行业。

先说行业书,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行业书有警察法医类的,比如《法医秦明》,重点讲的是法医这个行业在破案过程中的作用,职场里的风云变化与它并没有直接关系,作者秦明本身拥有很强的法医专业背景,在案件中能够娴熟地把控好法医的专业点。为什么这一类书特别受大众欢迎?那是因为这一类的行业讲的就是大家熟悉却又不熟悉的行业。什么叫做熟悉?熟悉就是在我们老百姓中间能经常听到的,类似警察、医生,那为什么警察与医生又是我们不熟悉的,那就是专业性。我们知道这职业,约摸也有些交道,但是毕竟这些交道是冰山一角,所以又是不熟悉的。加上这类书故事跌宕起伏,悬疑层层,本身就是一大卖点。

国产行业剧已死?说这话,还是书看得太少

《法医秦明》系列

行业书中还有一种是大家带有陌生感,却是高薪的行业。例如《翻译官》,作者缪娟也是法语翻译背景,对行业内部也是颇为熟悉。大家能够通过看书更清楚地了解这个按时间收费的行业是什么样的,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家对于高薪行业的窥探欲。毕竟,大部分人还做不到十几分钟赚上近万价格的工资。

再说说职场书,这一类书偏重于职场中的丛林法则,例如多年前的《圈子圈套》、《杜拉拉升职记》,这些书籍的行业特点不明显,可以是书中的电子类行业,也可以套用在别的行业中。职场丛林法则适用于大多数的行业类别。因此,不管是哪种行业背景,对于寻求了解职场丛林法则,还是在书中感受共鸣的,都能够得到满足,也更为地接地气。《圈子圈套》中的洪钧,《杜拉拉升职记》中的杜拉拉都曾一度被职场菜鸟奉为圣经学习。那么,在这一类的职场书籍中既然能添加好友在商战职场中反目成仇,也同样能添加爱情戏,毕竟,一本书不能老在争斗,特别是以女性为第一角色的职场书,要是不加上爱情料子,让个职场老手的男主带女主“学习”,怎么能够做到吸睛呢?

国产行业剧已死?说这话,还是书看得太少

《杜拉拉升职记》

最后说说,这两年出现的行业叠加职场的书籍,比如最近湖南卫视放的《金牌投资人》原著,我还没看过电视剧,但看过小说。投资行业是个高薪行业,做投资的就像早前部分职场书喜欢用的咨询行业一样,听得多,什么索罗斯,巴菲特,能说上的名人不少,但现实生活中,我接触的少,只知道做投资的都是高调谈论行业,低调生活的有钱人。对于这群有钱人平时做什么,怎么自己捣腾钱,怎么帮人捣腾钱,还是很有兴趣了解。所以找来看看,书里不仅有男主方玉斌这种草根,学历不达标怎么混迹在高学历,海归派职场氛围中,被人算计,也算计别人的有得有失的职场经历,还大量加入了行业商战的秘密和敏感话题,比如中国电影票房怎么造假,政商盘活资产,怎么帮助欠成功的企业运筹上市,甚至对内地和香港大佬平时在“隐居”似的吃喝拉撒生活也写得真真切切,加上主角不再像以往那样白的玛丽苏,杰克苏,看起来更“人性”了,所以,读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些事儿是不是真的?”,定下心想想过往一些擦边新闻的报道,很快就确定故事里的这些事儿就是真事,这行当里的事儿,就是真的这么让人瞠目。

国产行业剧已死?说这话,还是书看得太少

《金牌投资人》

当然,电视剧好不好看尚不知道,但书确实带劲儿给力,值得推荐。

像这类过硬的行业内容加上职场丛林法则的双类型书籍,一定也是行业职场类型书籍的发展趋势。说不定哪天就出现个AI的行业职场书籍,好让大家看看那些神秘的行业究竟藏了哪些秘密?

既然,我们有越来越优秀的行业书职场书,怎么可能造不出一部好的行业,职场IP剧?只能说,一切在摸索中提高。改编的电视就像装修一样,总会带点遗憾,但并不妨碍整个类型的发展。就让我们先静下心,看看这些好的书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