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的“當打之年”


文|攻主(珞思影視研究組)


兩張靠背椅,一把木吉他,戴著一架復古墨鏡的華晨宇往後閒適一靠,口哨聲響起……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荒野魂鬥羅》演出現場


2月28日晚,《歌手·當打之年》第四期,這是令許多人念念不忘的場景,依然“雲錄製”的錄音棚不像《歌手》慣常的舞臺那般目眩而華麗,但當這首不插電的《荒野魂鬥羅》唱響,一切場地瞬間有了色彩。


如果不去刻意搜索,很多觀眾並不知道,這首歌此前更為流行的版本是一首帶有電子元素的搖滾說唱,而在原創者華晨宇的再度改編下,它變成了更有腔調的復古布魯斯。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在網易雲音樂的“官方飆升榜”,新版本的《荒野魂鬥羅》很快成為排名第一的歌曲,在突破一萬則的評論中,有人這樣形容鏡頭前的華晨宇和為他“吉他助陣”的左立,“一樣沒變,卻一直在成長。”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聽眾眼中“一直沒變卻一直在成長”的華晨宇


時間列車,從2013年開往2020年。


從《快樂男聲》海選鏡頭裡那個提著琴盒、以一首《無字歌》被歸為異類、怪咖的08042號,到《歌手2018》舞臺上能跟Jessie J平分秋色分庭抗禮的驚喜亮點,1990年出生的華晨宇,早已將自己的成長軌跡清晰刻進了湖南衛視的節目矩陣裡。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參加“快男”時,第一次走向大眾視野的華晨宇


而在《歌手·當打之年》,他讓所有人見證了他又一次的蛻變:《寒鴉少年》裡對於自我的極致宣告,《鬥牛》中把音樂唱成情景劇的功力,《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後一天》裡的溫情與大愛——這是一個“三十而立”的華晨宇,他跟在第八年勇敢推翻自我、站上新起點的《歌手》一樣,同處“當打之年”。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從“自我”到“世界”

《歌手》再度標記華晨宇的“成長”


《歌手》的觀眾不會忘記2018年。當年,在第四期節目補位上場的華晨宇,一出場就撬翻了三冠王Jessie J的王座,更在連續4場比賽中拿下3個冠軍。當年的《歌手》決賽也幾乎毫無懸念:冠軍將在Jessie J和這位90後歌手中誕生。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即便落敗,亦是榮光。但也許是2018年在《歌手》舞臺上的成績太過耀眼,當華晨宇的名字最終在《歌手·當打之年》的首發陣容中塵埃落定,所有人的第一反應幾乎都是:不到兩年!又來?!


華晨宇自己未必沒有過掙扎,“我不希望我帶來的東西還是和兩年前一樣……”90後的自覺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如果是),那我覺得沒什麼必要去浪費電視機前觀眾的時間。”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終究是“不一樣”的。


2018年《歌手》之後的華晨宇,首先收穫的是事業上的進步。


2018年9月,他成為首個在鳥巢連開兩場演唱會的90後歌手,這兩場鳥巢演唱會分別遭遇12萬人、10萬人同時在線搶票,兩場門票均在三分鐘內宣告售罄;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2019年,連開三場的“火星演唱會”同樣告罄,三場演唱會共容納15萬觀眾觀演。而在12月4日發佈的全新單曲《好想愛這個世界啊》,目前已在網易雲音樂上售出1987萬張。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3月1日,《好像愛這個世界啊》實時賣出1987萬張


事業上的進步,說到底歸功於作品的助推。在《歌手·當打之年》第一期的開場白裡,華晨宇這樣形容兩年後的自己,“不管是心態上、理念上還是對這個世界擁有的一些看法上,我都會有一些成長。”


四期節目,這成長終被觀眾見證。


作為從《快樂男聲》看著華晨宇一路走來的觀眾,捕娛記(ID:ibuyuji)每每想到華晨宇,總是不能忘記那個在“快男”海選裡唱著《無字歌》一炮而“紅”的花花。


從那首有著實驗意義的《無字歌》,到“快男”舞臺上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翻唱曲目《我》,再到那首引發許多討論度的《癌》和2018年《歌手》舞臺上的《齊天》《我管你》《假行僧》……20世代的華晨宇給人的感覺一直是,在怪咖的皮囊下把對“自我的探尋”做到極致。


關注自我,最大限度彰顯自我的魅力和爆發,跟華晨宇的創作經歷和個性有關,“我一開始走音樂這條路的時候,我沒有觀眾,我是自己在家裡面,自己彈琴自己寫歌……所以當有一天我站上舞臺,我也習慣了唱給自己聽。”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然而,一個成熟的創作者,最終必然面對從“自我”走向“世界”的過程。《歌手·當打之年》裡的華晨宇,已然成熟了。


如果說唱著“我收拾好驕傲,原諒脆弱的玩笑……我拉開了雙拳,瞄準沸騰的時間”的《寒鴉少年》代表著創作者走入“世界”,那以“直到親手栽培了原罪以後,又要將它摧毀……人與自然平衡不了用偏執面決斷,性向善才是人類最後的驕傲和勝算”為詞的《鬥牛》,思考的就是人性、世界與自然。


讓更多人驚訝的是《歌手·當打之年》第三期中的華晨宇,一個喜歡沉溺在自己世界裡的“小孩”,竟然從來沒有忽視過現實、家鄉和他人正經歷的痛苦。他說,要用那首剛剛創作的《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後一天》去給新冠肺炎中的患者帶去安慰和鼓勵,“希望他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會對明天充滿信心。”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從自我到世界,從專注個性表達到更細膩地對世界思考、對苦難撫慰,《歌手·當打之年》再次記錄下的華晨宇,是“新”的。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從“異類”到“主流”

當華晨宇的先鋒撞上《歌手·當打之年》的先鋒


最大氣絢麗的舞臺、第一次將整支樂隊移到現場的宏大伴奏、影響華語樂壇發展的“歌王歌后”、對諸多曲風的包容、對多元音樂的追求……


因為以上種種,不管《歌手》的節目形態在整個漫長的八年裡是否有過低潮,在觀眾、專業人士和歌手那,它是國內最頂尖的音樂競技類節目、也是製作工藝最精良音樂節目的認知,是完全一致的。《歌手》的舞臺,一直以來也是所有歌者夢寐以求的——在這個舞臺上,歌者唱的不僅僅是歌,而是一個故事。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復古墨鏡,是《荒野魂鬥羅》得以改變風格的精髓之一


不只是歌,還是“畫面”。在微博,有網友這樣形容《歌手·當打之年》在2020年的“工業進步”,“2020年的音樂演出,不再只是歌手要投入情感去演唱這首歌,它是服裝、舞美、形體、道具等所有一切組成的‘整體概念’,這個概念為表達者的表達服務。”


用“整體概念”去強化一首歌的氛圍,是傳統唱片工業或音樂產業在錄音棚時代所缺乏的。而它,正是當代華語音樂能夠超越前輩的亮點。


體現《歌手·當打之年》在音樂製作工業上進步的,正好,也是華晨宇。


“表演性”,其實是華晨宇從出道以來就一直在給出的東西:《無字歌》全篇都是人聲,為何聽呆了尚雯婕?《癌》的現場演唱曾讓不少聽眾錯愕並將華晨宇歸為“異類”,但那種“壓抑”,“掙扎”,“墮入無盡的黑暗”的體驗,又恰恰傳達了那首歌的寫作目的。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鬥牛》中,華晨宇在表演裡融入鬥牛動作和思索


華晨宇在音樂表達上自帶的表演性,故事感,曾在2018年的《歌手》舞臺上給觀眾帶來過沖擊。


知名樂評人耳帝曾在微博這樣形容:《雙截棍》塑造了一個五彩斑斕、幻想衝出九霄雲外的迷魂陣;《山海》裡讓人看到的是一個失望後依然轉身走向理想的探尋者;《假行僧》在痛苦的土壤裡生長出黑暗而絢麗的花朵;《平凡之路》裡暗藏著一個人最孤獨又漫長的修行……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耳帝的《2018年度十佳表演》中,

對華晨宇在當年《歌手》表演有過細緻總結


而現在,當現場演出取代唱片成為華語樂壇更普及的呈現形態後,越來越多的人能從華晨宇“先鋒”式的表演裡去感受那種蓬勃的生命力了。


《歌手·當打之年》第三期的那首《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後一天》,結尾處由袁弘、張歆藝、何炅、黃渤、沈騰、趙薇等明星插入的唸白,在熱乾麵、麻將、嗦粉、海澡……的意象裡,升騰出讓人忍不住想要流淚的熱騰騰市井;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後一天》尾聲處

人聲渲染出的熙熙攘攘令人動容


當晚,耳帝感嘆華晨宇能在一個狹小的場所(雲錄製的錄音棚)裡擴散出歌曲的意境,“最後一段在光明升起的氛圍裡,一句句方言如茫茫人海模糊的大寫影中突然間逐漸清晰,浮現出了一張張真實的臉龐。”


這種畫面感和生命力,其實不止存在於《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後一天》裡。第二期的《鬥牛》,華晨宇又何嘗沒有在表演中傳遞出文明與野性、殺戮與祈禱、血腥與神聖的衝突呢?


是華晨宇的先鋒,也是《歌手·當打之年》的先鋒。當2020年的觀眾能更自然深刻地體驗節目和歌手的“先鋒”,《歌手·當打之年》記錄的,恰恰也是華語樂壇審美品位上的變革。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不再“致敬”的《歌手·當打之年》

多角度記錄華語樂壇的新時代


音樂的多元,審美的跨步,兩年後重新迴歸《歌手》舞臺的“90後”歌手華晨宇,在《歌手·當打之年》這個全新變革的舞臺上給出了“當打之年”應有的樣態。


而當你藉由華晨宇的表現理解了這個“標籤”,再去審視這一季《歌手》時會發現,它的確是在記錄華語樂壇新時期的“當打之年”。


比如,華晨宇是左立口中這個時代的“佼佼者”,而在他之外,《歌手·當打之年》首發陣容中的歌手代表,也都在用各自的氣質詮釋著華語樂壇的新時代。


這個新時代裡有代表更廣闊“欣賞次元”的周深——很多人已經忘了周深剛闖入大眾眼簾時帶來的衝擊和議論,但在2020年,人們接受了他的另類,只沉醉於他的天籟;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這個新時代裡有低吟淺唱就能攻心的毛不易——他不擅長“大歌”,不飆高音不走Vocal路線,但不論是《借》《一葷一素》還是被周深翻唱的《無問》,毛不易的細膩、演唱和原創水準,已深入人心;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這個新時代裡有“不一樣”的金曲天后徐佳瑩——她跟華語樂壇鼎盛時期的歌后們相比似乎顯得太過“清淡”,但沒有人能夠忽視她隱藏在嗓音裡的思索和力量。


什麼是“當打之年”?《歌手·當打之年》開篇時,李健曾搞笑發問:打誰?但其實,當四期節目落幕,我們能夠理解了:歌手的“當打之年”是一個“交叉點”和“平衡點”,“心靈也成熟,嗓音都還在,這是最好的年華。”而華語樂壇在這一批新人的帶動下也正在迎來“當打之年”,“我們希望讓大家看到,中國的流行音樂,還是往前走的。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往前走,一個明顯的標誌就是,這一次《歌手·當打之年》的歌單不再是大眾熟悉的“經典翻唱”。


回溯前四期出現過的所有歌曲,從第一期的《借》《寒鴉少年》《一樣的月光》到第四期的《打開》《Love Can Fly》《荒野魂鬥羅》,有15首作品均來自歌手們的原創!而觀看網易雲音樂的相關專輯評論,這些作品的出現,已然充實了歌迷的歌單。


令人驚喜的一點還有,藉由“奇襲”身份出場的更年輕的歌手們,讓許多觀眾第一次直觀感受到歌壇更新鮮血液的衝擊——在第二期大膽奇襲華晨宇的劉柏辛,就被耳帝點評為“《歌手》舞臺上有史以來曲風與氣質最‘新’、最接近國際潮流化的歌曲”,是“完全新世代”的表達;


從“異類”到“主流”,經由華晨宇,《歌手》記錄下華語樂壇


1998年出生的黃霄雲在第一期奇襲毛不易成功並連續唱完三場的精彩表現,也讓大眾記住了這個技術力量超強的年輕女孩。


從曲風到審美,從“翻唱者”到“原創者”,當《歌手·當打之年》勇敢拋開此前必備“歌王歌后”的“打底”,不再只沉溺於向華語音樂的曾經致敬時,我們所有人,都經由它看到了華語樂壇新時代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