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蔡崇达《皮囊》:一具皮囊的好坏,关键在于心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四平八稳、完美无缺的,只要活着,就会有缺陷,就会存在他人对自己的误解或者异议,有时候我们也毫无办法,因为做不到让每个人都理解自己,我们自己的心,本身也是不容易的。

一具躯体,若没有灵魂,就如行尸走肉般飘荡于世间,空空荡荡只有一张皮囊而已。可见,人和皮囊的区别,也只是差了一个灵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却万里挑一。

就如蔡崇达写的《皮囊》­中所说的: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我们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被现实所禁锢,有自己的挣扎,也有自己的欢喜,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人,每个人皆如此。

作者蔡崇达在后记中提到,写这本书是为了能“看见”自己,“看见”父母,“看见”更多人,这里的“看见”不是面对面地目光对视,而是透过一具具皮囊,直击对方的心灵。

人各有异,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构成了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丰富世界。在《皮囊》这本书中,有和父母相处的细节,有作者对父母的不理解,也有那些让人黯然泪下的瞬间,也有一些往事回忆,透过这些故事,我们也能从中明白三个道理。

蔡崇达《皮囊》:一具皮囊的好坏,关键在于心

1. 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亲密又遥远。

作者的父母也是典型的上一代父母:通过相亲见了一面就定了终身大事在日后的生活中才能互相了解,彼此欣赏,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但却能做到同苦共甘,相濡以沫。

他们都有自己的倔强和脾气或者说是固守着一些旧观念死死不改,用我们的话来说,他们也许是顽固不化,但也许换个角度来说,他们的“执念”只是为了完成内心的一个夙愿。

在书中,这位母亲就是如此固执。她每日心心念念地就是盖房子,尽管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她依然坚持地想把房子盖起来。只因为那块地皮是相亲时候他对她的承诺。转眼过了20多年,父亲已中风偏瘫,母亲又坚持着盖房子,存的钱根本不够,她就去借,然后有了收入就一家家地去还。

房子总算盖好了两层,搬进的那天她为了热闹大肆待客,花了一万多块,子女们自然不会理解,埋怨她多花钱、死要面子活受罪。而她依然坚持自己: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得。

过了三年,欠的钱好不容易还上了,母亲又紧张地提出再盖两层房子,而她的理由是:这附近没有人建到第四层,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这位倔强的母亲真的再次盖起了房子,把毕生的积蓄和精力都投入了房子之中了。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样的人不就是矫情嘛,不就是爱面子嘛。

可在她的心里,建好这栋房子,是为了她的丈夫,是想让别人看到他虽然残疾了,但他发起的这个家是完美和健全的,她无法表达这说不出口的爱情。

后面的故事里,围绕着家里的房子和父亲的疾病,写了很多暖心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看到了老一辈的爱情,一种沉默的表达。

我才发觉,我其实不认识父亲,即使我们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严格来说,我只是知道他的人生,只是知道他作为父亲这一角色在我的生活中参与的故事,我没有真正地看见并理解他。而认识到这一点,让我异常难受。

也许我们从未真正了解过自己的父母,只是知道他们作为父母这一角色时,在我们脑中的形象,除了这个父母的角色,他们还是一个唯一的个体,而这个体对我们而已也许是完全陌生的。

我们不知道父母在其他时候是什么样的形象,工作的时候是风趣的吗?独处的时候是文友的吗?伤心难过的时候是怎么样排解的呢?我们都不曾懂,我们和父母的关系,看似亲密无间,有时候也变得无比遥远。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我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是作为“父母”和“子女”的了解,如果抛开这层关系,当作为独立的个体时,也许我们是完全陌生的。

蔡崇达《皮囊》:一具皮囊的好坏,关键在于心

2. 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

在《我的神明朋友》这一篇短文中,作者就展示了自己和母亲不同的信念。他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就开始做梦,她梦到的依然是半身瘫痪的模样,而她坚信这是不正常的,她认为人去世之后再次出现在梦中应该是最年轻、最健康的样子,或者说上了天堂的灵魂是不会让人梦到的。

因为这个缘由,她决定要帮助父亲的灵魂走出困境,这些自然少不得迷信烧香的行为,而作者内心是不相信的,甚至认为这些巫术是骗人的把戏。而在母亲的心里,每一种苦难都有神灵可以和你分担、商量,世界上就会多一个人帮你承担,有神灵真挺好的。

从“拜神”到“找灵”、“引灵”,到最后的“请罪”,母亲的一系列做法看起来实在是荒谬,作者虽不相信,但为了母亲着想,还是一步步地陪同她一起。而在最后,母亲的希望终于达成,她在梦中看到健硕的父亲一点点远离了,走远了。母亲就此安心了,而作者也在这次神明事件中彻底理解了母亲。

真正地去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一件事,你必须设身处地、发自内心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她的内在需求,知道她的梦想和追求,才能理解她的一举一动。

我们是一张张不同的皮囊,因为拥有不同的灵魂,才让世间拥有芸芸众生,众生皆苦,每个人都有其吐不出的苦涩和难处,而理解,是一架桥,能把彼此的心灵互通,能让人在苦涩的心境中露出微笑。

蔡崇达《皮囊》:一具皮囊的好坏,关键在于心

3. 偏见,往往是杀死一个人的利刃。

在《张美丽》一文中,我读到了一个关于“偏见”的故事。在一个偏远的小镇,曾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妙龄少女,因为自由恋爱,轻易地把自己的纯真给了男人,最后却落得人走茶凉的下场。

于是,这位张美丽就成为了一个负面典型,可以说是一个沦陷的标志。一些家长把她作为教育小女孩的典型例子,总有大人恐吓小孩:要不你就会像张美丽那样,名声臭遍整个小镇。

张美丽就这么被妖魔化了。她是做了什么坏事吗?不过是遇人不淑,恋爱没有善终而已,而因为这个“偏见”,张美丽的一生都受到了桎梏。

后来,她嫁人了,又离婚了,变成了一个离异的富女人,再次回到小镇做生意了,她开了一家“美美海鲜酒楼”,装修得豪华精致,里面的饭菜可口美味,可即便如此,还是被本地人抵触。

张美丽的小店,和我们的小镇,就这样充满着这种对立的感觉,在小镇人的口气中,仿佛永远是:张美丽代表一种什么势力,在侵蚀着这个小镇。

之后张美丽的生意越做越大,又开了一个海上娱乐城,每年一到筹款的时候,不管是祠堂需要修葺,还是学校学院赞助,抑或是政府大楼需要改建,每一次张美丽都拿出巨额捐款,然而在娱乐城发生一件恶斗事件后,人们依然骂她是“狐狸精”、“不要脸”、“贱人”……

那一刻的她也许真的崩溃了,当晚,她跪着祠堂门口,对天发誓:“除了一开始追求爱情,我没有做娼妓,没有买毒品,我只是把我觉得美的、对的、我喜欢的、都做成生意,我真没有作孽……”说完这些话,张美丽一头撞向了祠堂的墙。

她死了,可无论是她的家人还是祠堂,都不愿接送她的尸体和木牌,她最终变成了无处安放的灵魂。

她的皮囊被世人摧毁了,连灵魂也变成了孤魂野鬼。世人的偏见太可怕,足以杀死一个纯净的灵魂。张美丽什么错也没有,却被无端地妖魔化,她拿钱修葺祠堂,可祠堂却不愿接收她,多么讽刺。

蔡崇达《皮囊》:一具皮囊的好坏,关键在于心

《皮囊》这本书无论是亲情或者回忆,总能唤起我们对往事的记忆,在这本书里,蔡崇达写了很多人,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寓意。

就像苏珊.桑塔格所说的人的世界,人必须在人的世界里求取意义。在生活中、行动中遭遇的人,认识他们,照亮他们,有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谁。

皮囊可以不信心,但一颗活着、醒着、亮着的心无法拒绝皮囊,皮囊标志出生命的限度、生活的限度。皮囊有心,不管皮囊的外在质地是什么,它包裹着一颗心,这颗心有时候会睡去,有时候会醒来,而当它醒来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

归根结底,一具皮囊的好坏,关键在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