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什麼樹會長天然香菇?如何選?

田園牧歌TYMG


香菇是一種食用真菌,在我國種植已經有近千年歷史,目前市場常見的香菇多為人工植料種植,植料主要由樹枝木屑、草本植物、棉籽殼等粉碎配製,當然也還有利用原生椴木做植料的,但很少見。而真正的野生天然香菇非常稀罕,可以說是香菇中的奢侈品。

基層林業長期在南方山區工作,偶爾也會碰到野生香菇,下面就談談這方面的話題。

什麼是香菇

自然界可食用真菌較多,香菇只是其中一種。香菇屬於口蘑科香菇屬真菌,又稱花菇、厚菇、冬菇等。香菇的子實體大小不一,從2-3公分到15公分,色澤淡褐至深褐,菇肉乳白色,具芳香氣味,幼時香菇子實體呈半球狀,子實體表面有時會裂開,露出乳白色菇肉,這種香菇通常稱之花菇,是香菇中極品。

隨著子實體的不斷增大,菇體不斷趨於扁平,子實體邊緣由內卷逐漸平展,最終呈常見的蘑菇狀,子實體背面褶皺打開,但這時候的香菇已經老了,口感較差。通常食用時會在子實體背面褶皺未完全展開前採摘,這樣,香菇的味道鮮美,口感緊實,屬於上品。

有朋友問怎麼分辨椴木香菇和植料香菇,其實很簡單,椴木香菇菇腳短,斜生(椴木圓形,香菇長出後趨光,菇腳自然彎曲),菇腳處帶椴木樹皮,菇體厚重結實;而植料香菇菇腳長且直,不彎曲(平面種植,菇腳不會彎曲),出於美觀多剪除,菇體輕浮,不結實。

香菇自然生長的條件

香菇屬於真菌,它的生長需要一些獨特的條件。

首先需要有寄生對象。香菇是木腐菌,需要合適的寄生基質,如自然倒伏枯死、半枯死的闊葉樹木;

其次是適宜的環境條件。一是溼度,香菇菌絲生長髮育需要充足的水分,當寄生對象含水量達到30-40%為最佳,同時環境要溼潤;二是溫度,香菇適宜生長溫度為10-20度之間;三是光照,香菇需要適中的散射光;四是通風,香菇是好氣性真菌,需要良好的空氣流通環境;五是切入點,倒伏枯死、半枯死樹木需要有一定的創口,滿足香菇菌絲侵入。

最後是菌種。這個無需擔心,一般空氣中都含有香菇菌種,早年人工種植椴木菇,都是直接用刀具砍出創面,利用空氣中香菇菌絲自然接菌,雖然產量不穩定,但都能獲得成功。

如何在野外尋找天然野生香菇

瞭解了上述香菇生長基本條件,在野外尋找野生香菇就相對較容易了。

可以根據香菇自然生長必需的幾個要素,每年的冬季、春季在深山區通透性好的陰坡、谷地、溪流兩側,或者相對廕庇的谷底、坡地,有自然倒伏的枯死闊葉樹木上尋找,很容易發現自然生長的香菇、木耳,運氣好的話,會讓您驚喜不斷,採摘到極品菌類。


基層林業


香菇栽培樹木的選擇,由於各類樹木的養分和質地不同,所以我們較多選擇用殼鬥科、樺木科、金縷梅科的樹木!菇樹要求樹皮厚度適中,不易脫落。木質堅實,邊材多,心材較少,樹齡有10-25年,樹徑達12-20釐米較合適。10一下的小徑樹,樹皮太薄,材質鬆軟,雖然能夠很早長出香菇,但是香菇容易腐朽,從而產生年限短,產生出來的菇體又小又薄。而老齡樹則相反,雖然長出香菇較晚,但菇木耐久力強,可生產出很多優質香菇。不過老齡樹一般樹幹直徑較大,管理不變,所以,菇木的直徑以12~20釐米的原木較為理想


龔妹兒


香 菇

沉默不知甲子的山菇

在深山天地間靜靜生長

憑直覺生長

簡單真實而豐盈

椴木香菇生長受自然環境限制,無法集中規模種植,我們只能遊走在神農架山中挨家蒐集貨源,王大叔便是其中一位居住在神農架深山的村民,野生椴木香菇每年只有在春秋兩季可以採摘,大叔自家有一大片山林,椴木香菇便深藏在這片山林之中。

抵達大叔的住所,還需要兩小時的山路,我們到達的時候已經下午三點多。在大叔的帶領下,帶上電筒、揹簍等工具,向屋後的山林進發。

木頭都是分散的堆放在山裡的各個角落,所以我們採香菇得跑遍這座山林。一摞摞木頭上稀稀疏疏的長著一朵朵香菇,顏色深淺不一,全身佈滿了黑白相間的花紋。

當地的香菇都是長在名叫“花臉樹”的木頭上,這種樹木質堅硬,自帶清香,碗口粗的木頭,可以結兩三年的香菇才會營養枯竭,從“花臉樹”上長出的香菇味道更香。

大叔說,這採香菇很有講究,要等香菇的傘蓋剛要開始撐開的時候採最好了,完全撐開口感就不勁道了,採香菇最好用兩個手指夾著菌把掰下來,這樣才不會傷到香菇。

高海拔低溫環境下,香菇生長緩慢,肉質緊湊厚實,曬乾的香菇如石頭伴堅硬。

採回的香菇要及時晾曬,到家後,大叔搭好曬香菇的架子,將香菇倒在架子上,攤開,晚上放進晾房,白天端出藉助陽光晾曬,如果天氣好,需要經過一週左右,香菇可以晾乾。

而用清水發泡後,質感鮮嫩,清香四溢。用這種野生香菇無論煲湯還是炒菜,味道遠比袋料菇鮮香濃郁,更有袋料菇所沒有的勁道爽滑的口感。

自然晾曬而乾的香菇有淡淡的菌香味,當泡發做菜時濃郁的香味便會被完全激發出來





小強是個極品


各類樹木的養分和質地不同。我省多用殼鬥科、樺木科、金縷梅科的樹木。

菇樹還要求樹皮厚度適中,不易脫落。木質堅實,邊材多,心材較少。樹種確定下來,就要考慮樹齡、樹徑。樹齡有10―25年,樹徑達12―20釐米較合適。樹木葉片有三成變黃便可砍伐,直至樹木萌芽前砍伐為合適。我省多在晚秋至冬季。砍下樹木要適當留些枝葉,可加速水分蒸發、有利乾燥。樹木乾燥至含水量40―50%時接種為宜。憑經驗可估計樹木的含水量,樹心出現幾條短而細的裂紋,即乾燥合適,含水量約40―50%。假如樹心沒有裂紋或裂紋伸展至樹皮,表明過溼或過幹,都是不適合的。經過適當乾燥後,把樹木的小枝截去,截成1.0―1.2米長的木段為宜。截後用5%石灰水塗刷所有截口,防止雜菌汙染。




三農小輝


適於栽培香菇的樹種約有兩百多種,其中以殼鬥科、樺木科、杜英科、胡桃科、金縷梅科等闊葉樹為最好,特別是含單寧酸多的樹木,有加速菌絲生長的作用,最適合用作栽培香菇。產量較高和最常用的主要樹種有栲樹、米櫧、青剛櫟、慄樹、槍樹、櫟、赤楊、楓香、阿丁楓、山杜英等。


老王金點子


香菇是平時餐桌裡最常見的食材,

也是各個節日裡搭配各種菜式用的最多的。

這次去瑤山裡,徹底被這款野生的香菇征服了,原來真正的野生香菇可以如此香味沁人,如此的讓人神魂顛倒。離開山裡的最後一刻,把農戶手裡僅有的100斤到了回來。

不能吃獨食,所以把如此美味分享給大家。

也把最真實的香菇生長情況帶回來告訴大家。

最好的香菇必須要找大山裡野生香菇或者椴木香菇才能燉出最好的味道,然而野生香菇極難尋覓,而且量極少。市場上賣的都是袋料種的香菇,香味和營養價值遜色一大截。

每家每戶的廚房裡都有香菇的身影,是普遍的一種食材,但是好食材必定要講究。

之所以那麼費勁糾結“椴木”兩字,是因為目前香菇主要有袋料香菇和椴木香菇兩種。菜市場裡基本都是袋料的,也就是在一個塑料袋中用木屑和營養液培養出來的。

今天就分享,椴木香菇區別袋料的是如何生長的?

椴木香菇是在砍倒的樹幹上打眼,在樹眼裡放入菌種等待其自然生長出來。

椴木香菇的香味、口感和營養都要好於袋料的,但產量比袋料低不少,所以經濟效益不高,因此越來越少人種,椴木香菇的身影也越來越難尋覓,要找到深山裡的農家人才有。

首先買來菌種,然後進山找適合的椴木,砍倒、鋸斷、鑿穴,然後填菌、封口。把它們放置深山野外,在香菇生長過程中完全不用管它,讓它們天生天養。椴木香菇呼吸著山裡的空氣,沐浴坑澗裡的泉水,衝破樹皮的束縛,冒出頭來……


廣西小趙生活錄


下過雨有的樹木地部比較潮溼容易張香菇


愚公兒女亞亞


楊樹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