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何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強卻敢消滅太平天國?

靜夜史


原因很簡單,列強要錢,太平天國要命。

無論從186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還是後來的八國聯軍,這些個歪果仁來中國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錢,要錢,要錢,他們並不是要把清政府全部趕盡殺絕,自己坐上中國的皇位,反而他們通過各種手段,要挾這個能控制中國絕大數人的朝廷同意他們的請求,說到底歪果仁的要求只是開闢通商口岸,最惠國稅費待遇,允許他們對中國商業貿易,所以他們求的是財,根子上不是為了害命,但這除了日本人,小日本這個民族是心狠手辣的傢伙,他們屬於既要求財也要害命,恨不得自己統治中國,事後,他們確實主動挑起了侵華戰爭,並且種種跡象表明,他們打算對中國人種族滅絕,把屬於中國的大好河山盡數佔領。

太平天國和列強的目的可是大不相同,洪秀全這幫人的訴求特別簡單,那就是革了皇帝的狗命。自己做皇帝,也就說他們是以要命為目的的,所以清政府對於他們來講是沒有辦法談判的,只有一條路-殺個你死我活,在這樣的氛圍下,清政府肯定要集合全部的力量,哪怕放權給漢人曾國藩建立漢人武裝,他們也要保住自己的江山和榮華富貴,甚至不惜割地討好洋人,從他們那邊借貸購買武器來維持自己的特權。


當然,清政府後期不敢和列強硬碰硬也有一個根本原因-打不過,在兩次的鴉片戰爭中,清國是既輸了面子也輸了裡子,自己鍛煉出的八旗勁旅在列強的面前簡直不堪一擊,所以也是真被打怕了。


老豬的碎碎念


原因很簡單,列強打清朝是為了經濟利益,只要給足了經濟利益,就可以保住自己,太平天國是為了顛覆清朝政權,是要消滅清王朝,兩者想比,肯定太平天國是必須要抵抗到底的,前者不會要了自己的命,後者會要了自己的命。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果可以讓清朝統治者知道,那些洋人跟他們打仗,不會顛覆他們的政權,打敗了最多賠點錢,割讓一小塊地方,就不會有事,他們照樣還統治全國,照樣是全國唯一的合法政府。

但是太平天國這種性質不一樣,歷史上幾千年無數次的經驗教訓證明,農民起義的目標就是為了顛覆統治者的政權,奪取他們的合法統治地位,一旦農民起義勝利,不僅合法統治地位沒有了,所有的王公貴族都會性命不保。

相比之下,一個圖財,一個害命,肯定站在清朝皇室的角度,害命的比謀財的更恐怖,當然要對抗到底了。


煙郭說歷史


列強是要錢,太平天國是要命啊,滿清朝廷能不拼命嗎?

咱們先說滿清對列強的態度。第一次鴉片戰爭中,鐵馬金戈的朝廷軍隊面對著洋槍洋炮,開始的時候也是不停的衝鋒,不過真皮真肉還是擋不住鋼鐵彈藥。認識到了槍炮威力後,他們只能選擇不停的逃跑,結果只能是求和賠款。

第二次鴉片戰爭也是一樣。咸豐一聽英法要重新籤合同,非常生氣:我爹輸了我不一定輸,必須打一仗。結果大家都知道,咸豐跑到了熱河,英法聯軍進了北京。



其實我們能看出清庭對列強的態度:打了知道打不過,那對方要錢就給錢,要租地就租地!

太平天國可就完全不同了,他們金田起義後迅速北上佔領了南京,洪秀全成了太平天國的開國天王,接著有派大軍北伐、西征,一副要推翻滿清王朝的架勢!這是要命啊!

況且太平天國信奉的是拜上帝教,留起了頭髮改變了服飾,甚至對男女關係都進行了有效管理(天王和和上層人員是不用管理的),這是要變天啊!

再者,雙方的武器裝備自己人員素質都相差無幾,最後拼的是戰略、意志、人數等等因素。

滿清王朝和太平天國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沒有妥協的餘地,所以只能死磕!

不過滿清最後勝利了,也是慘勝!經過太平天國這一場動亂,人口大量減少,國庫如同水洗,大清帝國搖搖欲墜。


李飛叨


與是不是清朝無關,和滿族漢族的民族矛盾也無關。

事實上,這是人類素來的欺軟怕硬劣根性和統治階級的剝削本性連同作用的結果。

就以中國曆代王朝為例,當一個王朝剛剛開國,其各個方面都是欣欣向榮的,各項指數健康而有力地上竄。

隨即,來到中期,王朝的各項指標打到巔峰,百姓的生活最為穩定、富足,但同時社會階層開始固化,寒門開始難出貴子,國家的權力開始漸漸的向一小部分人手裡收縮。

隨著階層進一步固化,在王朝後期,掌握權力的人往往都是從他們父輩手裡接過權力,根本不懂民間疾苦,不管百姓死活,差一點兒的只知快活享樂,好一點兒的就算有心重振朝綱,也往往因為接收的教育一般、鬥爭經驗不足而越忙越亂(對,我說的就是崇禎爺)

那麼,這個時候,整個國家就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退敵無方,擾民有術。怯於外戰,勇於內鬥。

尤其以清朝為甚,因為清朝本身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他本身就害怕漢族人造反,因而一直都在利用漢人的基礎上儘可能的打壓漢人。

後來來了外國人,清朝統治者就更害怕漢人藉機推翻自己。要知道,在統治者的眼裡,民族大義算什麼?國家主權又算什麼?都不如他屁股底下那把椅子!在他們眼裡,丟些國土算什麼?賠些銀子算什麼?只要自己坐北朝南、稱孤道寡足矣!在清朝統治者的心中,就是土財主心態,這些資源寧可被人搶走,也不會分給他們原本的奴才!

所以,清朝晚期對洋人畢恭畢敬,對自己的子民卻大開殺戒。


不出名的陳導1


從清末到民國,各屆政府所奉行的政策多為“攘外必先安內”。民間通常認為,內鬥內行,外鬥外行。自清朝統治者以來,他們認為列強入侵所謂不過是特權和歲貢,而國家內部的民眾運動往往呈現出摧枯拉朽之勢。明亡於李自成,清自然忌憚會亡於太平天國之手。

慈禧太后有一句話,“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但凡中華有的東西,我統統可以給你,只要你們能顧及表面上的禮儀,大清朝廷能夠給民眾一個交待,自然都是皆大歡喜。

所以自鴉片戰爭以來,滿清朝廷割地賠款不斷,卻沒有絲毫“羞恥感”,倒是漢臣李鴻章、林則徐等人,倍感屈辱也。

清政府認為威脅統治的不是外賊而是內賊

其實很多人都忘記了一個事實,滿清起於關外東北,稱那邊是龍興之地,禁止漢人進入。而對於山海關以外的土地都是滿清侵佔統治的,所以割讓一個臺灣,割讓一個青島,對於他們來說無非是侵佔的土地少點。


至於賠款,只要能保證八旗子弟的優渥生活,剝削剝削百姓,結交一些列強又有何不可呢?清末,列強中不乏軍火販子、傳教士、掮客們想要維繫大清朝廷從中取利。大清朝得到統治權威事實上只要皇室得到承認,政權不被侵犯就成。

列強事實上並沒有想要取而代之,可是太平天國卻是實打實的口號,要推翻滿清,建立新朝,這危及到八旗子弟的利益,清政府自然不能容忍,所以他們寧願勾結外賊,組建洋槍隊來剿滅太平天國,也不願與列強對抗。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是真心想對抗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大清的傾盡全力要對抗的,為什麼呢?日本自古都是中原王朝番邦屬國,可今天卻想著侵略大清,擴大疆土,危及滿清朝廷,大清備感屈辱,自然要抵抗。

列強堅船利炮,非大清所能抵抗

大清閉關鎖關200多年,境內國民也跟著閉關鎖國,清末起義用的還是菜刀斧頭,這對於武器裝備相對先進的清政府來說小菜一碟。

但是上百萬大清軍隊在數萬列強面前卻是如此的弱不禁風,敵人總是以少勝多,大清軍隊早已喪失了鬥志。所以李鴻章要搞洋務運動,買列強的武器裝備和軍艦,可大清實在太腐爛了,再好的武器裝備也是給別人做了嫁衣。

大清自知與西方諸國差距甚大,崇洋媚外一時興起,加之列強要錢不要人,也都不願抵抗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列強還願意幫助滿清朝廷鎮壓太平軍,這對於清朝政府而言實在是求之不得!


陸棄


為何晚清不敢抵抗列強,卻敢消滅太平天國?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有趣的問題。晚清是有抵抗列強入侵的,抵抗不過隨後陸續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太平天國相對晚清來說那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所以說太平天國不得不平。

總體來說,晚清對列強實力不足,抵抗不過,太平天國對晚清來說卻不得不除。

晚清和入侵列強

1900年,慈禧想列強宣戰,不言而喻大家都知道結果,清帝國這個紙老虎不堪一擊,戰敗了。慈禧下詔書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開始了晚清對列強妥協,不抵抗的序幕,正式的成為列強入侵中國的工具和代言人。

1:工業革命後,西方列強的綜合國力和武器現金程度都有了飛速的提升,而此時清政府還在執行閉關鎖國和愚民政策。綜合國力對比列強遠遠不足。

自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晚清政府早已經將僅有的積蓄用完了,而為了平定太平天國又將大部分的稅收抵押了出去,也可以說是西方列強扼住了晚清的經濟命脈,所以為後來的不抵抗政策打下了經濟基礎。此時的晚清還在沿用八股取士,只能出奴才而沒有真正挽狂瀾於既倒,夫大廈將傾的人才。

統治階級的奴性算是不抵抗政策得以施行的溫土。

2東南互保條約的簽訂。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東南重鎮的地方實權大員,使得晚清政府威信掃地,也為後來南方軍閥的興起打下了基礎。地方隨意截留朝廷稅收,更加使晚清這個帝國雪上加霜。晚清已經沒有了抵抗列強的實力和經濟。寧予友邦,不予家奴此話或許跟此密不可分吧!

晚清和太平天國

相對列強而言,太平天國卻是晚清政府的心腹大患。太平天國打著反清反帝的口號,一路勢如破竹,更拿下了南京這座重鎮。列強或許是為了掠奪中國的經濟而太平天國卻是為了推翻晚清這個政府。所以晚清又不得不平定太平天國的理由。

相對列強而言,太平天國對統治階級的損害更大,往往太平軍所過之處,地主階級的利益都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的。所以說各地的團練和地主階級,官紳家族也不得不聯合朝廷平定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佔據的城市,佔據了清朝不少的賦稅來源。本來國庫已經捉襟見肘。再說太平天國各天王的奢靡生活連慈禧都有些羨慕,為了拿回稅收,穩固國本,慈禧也不得不命令曾國藩前去平定太平天國。

總體來說,列強對晚清統治階級的利益損害只是疥癬之疾,而太平天國的起義卻是心腹大禍。而且平定已經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太平天國,晚清也有這個實力。所以列強不是不抵抗,而是能力不夠,但太平天國卻不得不平。


我不是胡婻婻


對清朝來說,列強只是要錢,要割地,要開埠,要特權,並不是真的要命,所以是可以談價錢的。太平天國就不同了,太平天國是來要命的,只能是你死我活。

對於這一點,清朝無論是道光皇帝還是慈禧太后,都非常清楚。所以,清朝的態度也完全不同,對洋人可以妥協讓步,可以要錢給錢,要地給地,可以籤城下之盟,但是對太平天國必須下死手,堅決剿滅,斬草除根,不留死角。

在清朝君臣眼裡,他們其實只是暫時統治中國的外來者,所以內心對中原漢人始終內心是不信任的,也很恐懼。清朝始終認為,自己不可能千秋萬代,總有一天混不下去,是要回到關外去的。所以,清朝才始終堅持禁止漢人向東北和內蒙移民墾荒,進行開發。

而且,漢人的這種抗爭從清朝入關之後,就一直不絕如縷,而且經常是表面上看風平浪靜,底下卻暗流湧動。從康熙時期的朱三太子,到乾隆時期的白蓮教,再到太平天國起義,在清朝眼裡,都是漢人對滿人統治的反抗。

慈禧太后說過一句名言,寧與外人,不予家奴。什麼意思呢?就是清朝如果非要亡國,寧可把中國交給外國人,也不能交給家奴,這裡的家奴說的就是漢人。清朝在根子上始終是把中原漢人當成自己通過戰爭征服的奴隸,而不是真正的把自己當成民之父母。這和歷代漢人王朝始終把自己視為民之父母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清朝從鴉片戰爭開始,就開始算賬,發現打仗不如籤合約划算,那就籤合約。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洋人要羊毛,無非就是多從老百姓身上再多搜刮一些就是了,畢竟羊還是自己的。但是太平天國起義就不一樣了,這是羊要造反,那就不能容忍了。

清朝把什麼人當成自己人呢?其實就是蒙古人和滿人。現在很多人經常說明朝滅亡,就是因為明朝的宗室造成的財政負擔實在是太重了,拖垮了明朝。清朝其實也一樣,而且清朝不只是用財政供養宗室,而且用財政供養整個滿族的男女老幼,以及蒙古的王公貴族。

明朝把宗室分遣到各地進行鎮守,清朝也是一樣的。清朝並沒有把滿族人都聚集在一起,而是分散配置在全國各地的軍事和戰略要點上,並且在各地普遍修築滿城,和漢人分開居住和生活。比如成都的寬窄巷子,就是清朝滿人居住的地方,和成都其它城區是隔離開的。

哪怕是清朝到了鴉片戰爭之後,財政越來越緊張,滿族人口已經很多了,清朝也從沒想過動一動滿族和蒙古的這種特權,仍然堅持繼續供養著。哪怕是在所有戰爭中,滿蒙八旗兵已經完全腐化墮落得不能用了,也還是堅持供養著。

那麼清朝供養著這些人幹什麼用呢?辛亥革命的時候,清朝的第一反應就是先調發在各地鎮守的滿蒙壯丁充軍,組成軍隊,去鎮壓當地的武裝起義。因為在清朝眼裡,這是自己人,是最信得過,最靠得住的。只不過,當朝廷下令調發的時候才發現,八旗兵早已經不復祖先往昔的勇武了,只會提籠架鳥看戲鬥蛐蛐。

所以,清朝被推翻之後,溥儀最恨的就是袁世凱,而為了清朝復國,什麼都可以,哪怕是給日本人當傀儡,也在所不惜。在這種心態背後,就是溥儀為代表的滿清皇室始終並沒有真正的把自己當成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是把自己當成外人。


蕭武


晚清鎮壓太平天國後期,英法趁機侵略中國,然滿清抵抗不堅,將重點發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上,最後與英法美俄簽訂了更具屈辱性的條約。至於滿清為何更執著於鎮壓內部的起義,不敢過多的抵抗列強,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的。



滿漢之防

滿漢一家親一直都只是清政府為了便於統治而宣傳的口號而已。自滿清立國開始,愚昧和提防漢人一直是滿清的根本政策,在中國,唯有漢人能夠推翻其統治。歷來漢人取得政權後都會對欺壓漢人的民族展開報復,滿清害怕失去政權,遭到清算,因此極力提防漢人,鎮壓漢人的起義,太平天國不過是起義中勢力比較大、比較難打的一個而已。一個小故事,鴉片戰爭期間,普通的農民站起來抵抗英國侵略,可能打死的英軍比滿清打死的都多,這群人沒有得到褒獎,而是遭到了清政府的清算。漢人才是滿清最大的敵人,這是滿清上下的共識。




漢與夷狄

中國自古就自稱天朝上國,四方皆是夷狄。在傳統的觀念中,滿族也是夷狄,滿清自己也是如此認為的,而英法等列強,在當時觀念中,也是夷狄。對於滿清來說,它和西方列強才是一夥的,既然確實是打不過列強,那隻要列強沒有取代其政權,不危急到其對中國的統治,沒有什麼是滿清不能想讓的,對於我們來說是喪權辱國,對於滿清來說不過是吐出一部分利益而已。這就是量中國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由來。不只是慈禧這麼認為的,滿清上下都是這麼認為的,慈禧只是滿清的代表而已。




太平天國與列強

相對於列強來說,太平天國危急的是滿清的政權,自然是頭號敵人,且太平天國的敵人更熟悉,使用的武器、戰法和滿清是一樣的,雙方才算得上是一個維度的對手。太平天國再厲害那也是大刀配長矛,沒有先進的蒸汽戰船,沒有利害的火槍大炮,這樣的對手要比列強好對付的多,且敵人就在那裡,有個明顯的目標,而列強在哪?看不到也不知道。


總結;從始至終,滿清從來不曾將漢人當做自己人,漢人才是滿清永遠的敵人,至於列強,對於滿清來說不過是同為夷狄,屬利益糾紛而已,讓一讓,沒什麼大不了的。



達達說歷史


簡單的說,列強無非是要一些土地和錢財,而太平天國運動則是想讓清政府直接下臺,所以不管怎樣清政府也會打壓太平天國


那麼太平天國為什麼會被滅掉呢,有這麼幾個原因

1.太平天國實行的是政教制度,而在中國多年的制度中都沒有出現個,太平天國彷彿就是一個邪教,所以說註定不會太長久。

2.太平天國後期取得了一些成就會自己就非常輕敵,定都後,太平天國開始放縱了起來,首領洪秀全更是每天淫亂,沒有心思在去打仗,導致後來太平田國節節敗退。

3.在一些戰鬥中,戰術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懷慶之戰,太過於輕敵而且圍而不打的戰術也沒有很好的使用,導致戰鬥失敗,在北伐問題太過於大意,如果太平天國派重軍北伐,那麼勝利的概率還是挺大的,可惜太平天國沒有這麼做

4.內部領導人不夠團結,太平天國發展到後期,內部領導人開始不後團結了,於是就導致各自分裂,根基不穩定。

太平天國有可能勝利嘛?

答案是,有可能的,就是太平天國沒有把握好,不過就算太平天國勝利中國也不會變好,只會變差,變得更差,而且太平天國短時間內還是會被其他勢力消滅,不過太平天國確實是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對中國歷史有一定的貢獻。


小柯談歷史


清政府是外戰外行,內戰內行,農民起義和抗爭一直在持續,到了清朝的時候,

他們已經經歷了那麼多的農民起義,所以說最高階層已經有了豐富的鬥爭經驗,

但是和西方列強作戰的時候就懵逼了,

他們之前從來沒有過那個作戰經驗,和太平天國作戰的時候,

都是一些地主官僚組建的團練武裝和太平天國作戰這些人,

和太平天國作戰的積極性非常高,因為一旦太平天國推翻了清王朝,這些官僚地主們的權益就會全部失去,

所以說他們殊死拼命。但是外國列強就不一樣了,他們只不過是為了賺錢,

關鍵他們不會要了利益集團的命,所以說他們在反對列強的時候,不會統一作戰,

有的是希望妥協的,而上層也是左右搖擺的,所以說在大多數的戰爭中一觸即潰根本就沒有抵抗能力。

清政府一直認為給列強送點錢送點力就可以安逸發大財,

沒有想到列強沒有滿足的時候,一直壓榨清政府,直到榨乾他的所有的油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