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與洪秀全“分手”後,為何又丟不掉“太平天國”的旗號?

無聞漠漠


從1857年5月石達開的“出走”直至遇害這段時間,其行事多有不合常理之處,與之前相比,仿彿判若兩人。是另有隱情還是為了隱藏什麼秘密?

一、不合常理

石達開被認為是“中國曆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 出走事件前,石達開在軍事上,與清軍多次交手,幾乎是百戰百勝,在戰場上令清軍聞風喪膽。

陸地作戰,逼得名將江忠源自盡 ;水上作戰,打得曾國藩要投河自盡。

奇怪的是,出走後的常勝將軍石達開,帶著同一批將領,在後來與清軍的交手中,竟然敗多勝少。


石達開是1857年5月離京,1863年6月27日在成都科甲巷被殺害。

六年的時間裡,一直都沒有個固定的地盤,先後轉戰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兩湖、兩廣、貴州、雲南……等十五省,其間還有過四進四出四川。

1. 石達開為何要一直奔走各地堅持打游擊戰?

1853年秋,石達開攻破安徽廬州後,先對人口進行登記入冊,除選舉基層官吏外,還開科舉試,建省、郡、縣三級地方行政體系,使太平天國真正具備了國家的規模。

石達開“出走”後,為何放棄自己曾經建立起來的這套模式,在六年的時間裡,再沒有建立一個固定地盤,非要如無目的般地四處流竄。
史書記載,石達開是在1859年就決定遠征四川建立根據地,既然要開闢新的根據地,應該悄無聲息地調動部隊直奔四川才對。

1861年9月,石達開自廣西北上,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石達開於1862年初進入湘南後,竟大張旗鼓攻打永州和寶慶。

2. 太平天國寶藏

太平天國有兩大寶藏,一是洪秀全寶藏,二是石達開寶藏。

1856年9月,發生了“天京事變”。東王楊秀清及其上萬東王部屬,遭北王韋昌輝誅殺。在前線的石達開得知消息,匆忙回京阻止。當晚與韋昌輝相見,並痛斥其濫殺無辜。

韋昌輝聽後,反而流露出想要加害石達開的意思。石達開生怕遭遇不測,連忙逃出天京。而留在京中的家人、部屬全部遇難。
石達開回安徽後,上書天王,請殺北王韋昌輝以平民憤。其後,天王洪秀全下詔誅殺韋昌輝。


11月,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這時的石達開,成了早期太平天國五王裡面唯一生還的(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封王達兩千七百多人)。

到了1857年5月,石達開率舊部離京出走。這次離京,同時還帶走了太平天國大半的財寶。

這些財寶如果用作開闢根據地,倒是合情合理。 按正常邏輯,石達開應當與部眾先行護送財寶直達四川才對。

可是,石達開第一站是先到了安徽,然後在安慶停頓數月後,又率兵到江西為當地的其他太平軍解圍,其後更是攻打浙江,走福建,再回廣西老家……,看似帶著財寶漫無目的繞一大圈。石達開被俘後,四川總督駱秉章一直追問財寶的下落。石達開為何能夠輕而易舉地帶走大量財寶“出走”,而這批財寶的真正用途到底又是什麼?


二、離京“出走”,是洪秀全與石達開共同炮製的

咸豐七年(1857年)9月,清軍將領,頭等侍衛、副都統德興阿,截獲洪秀全回覆給石達開的密奏。並迅速將此密奏以奏章的形式上報咸豐皇帝。(此奏章保存於故宮檔案內)

這份奏章說:“又抄得石逆由安慶寄與洪逆偽章一紙,內有令賊黨李秀成,會合張洛行領數十萬賊分擾下游,又調賊黨陳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韋志俊、楊來清等各率賊數萬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並欲赴援江西,竄擾浙江等語……洪逆偽批,亦似外示羈縻內懷猜忌。”

因此,可以斷定,石達開“出走”後,與洪秀全依然保持密切的聯繫,甚至每走一步都會預先奏請洪秀全。


在密奏被截獲的同時,石達開在安徽作為太平軍中的二號人物,以“通軍主將”之名,可隨時指揮各地太平軍。

另外,1857年9月,石達開上奏天王,表示無意回京,但卻又把手下的得力大將,如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全數調回南京增援。

如果石達開真想脫離太平天國自立門戶,在這用人之際,是決不會作此決定。

據《東華錄·咸豐卷》記載,“達開乃統全軍分為六起,號稱十餘萬,擬直攻蘇杭,以分金陵之勢”。這裡明確指出,石達開所做的,是為了“分金陵之勢”。 回到題目本身,洪秀全與石達開所謂的“分手”,只是二人共同炮製出來的一種假像。其目的是由石達開負責在外牽制清軍,以減輕清軍合圍南京的壓力,並藉機尋找開闢新的根據地,為太平天國留下一條可供後退之路。石達開從未真正離開過太平天國,自然就不會丟掉太平天國的旗號。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石達開不丟掉“太平軍”的旗號有內外兩大原因。

內因:石達開與太平軍內部各將領關係錯綜複雜,自己情繫天京,無意獨立。

《李秀成自述》中提及,早在石達開離開天京之前,就將自己精銳部隊的一部分交給陳玉成,讓他去攻打安徽寧國。同時,駐紮在句容的軍隊也是石達開的部隊,為了保證天京的安全,他也沒有帶走。

除了陳玉成、李秀成、韋志俊等被指示援救天京外,安慶張朝爵、陳得才,無為朱鳳魁,彭澤賴冠英,潛山葉芸來,還有梁立泰,陳坤書,這些都是受石達開節制多年的舊部,也是安徽地方的主要將領,但他們都沒有跟隨石達開南下江西。尤其是被湘軍成為“四眼狗”的陳玉成,以及李秀成都是天京事變之後,太平軍的後起之秀。

可見,石達開雖然沒有迴天京的意思,但是,為了保全天京,他的許多優秀的部下全都留在了天京,而沒有主動要求這一批人隨他南下,他帶走的都是一些不出名的將領。由此可見,石達開仍然以“天京”為根本,自己無意搞獨立,自成一派。

外因:太平軍已自成體系,在人民心中有著較高的威望,清軍也非常的忌憚。

第一,自1851年,金田起義以來,太平天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口號,深入人心,太平軍轉戰數十省,都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

第二,石達開帶領的太平軍屢戰屢勝。1853年,石達開攻克合肥,迫使清朝名將江忠源自殺;1854年到1855年,石達開在湖口、九江兩次打敗湘軍,主帥曾國藩透水自盡,被將領救走。1856年,在江西樟樹大敗湘軍,包圍主帥曾國藩所在的南昌城,湘軍形式岌岌可危。

由此可見,太平軍在石達開的帶領下,作為一支能打勝仗,會打勝仗的虎狼之師,不僅備受老百姓愛戴,同時也是湘軍的“剋星”,石達開如何會輕易放棄這一響亮的名號呢?

具歷史記載,“傳聞本月十一日(公元1857年6月2日),偽翼王石達開已由銅井渡江逃往江北,洪逆令蒙賊禾賊追之。”

歷史專家通過,對這一事實的分析,確定石達開從天京南下,帶了只有數千人,而不是傳言的十幾萬人馬,所以,這一部隊能在短短几天渡江逃跑。

綜上所述,石達開離開天京時,所帶人數不足,所帶將領打仗能力不突出,所以,他不會輕易拋棄太平軍這一根本,自立門戶,四處樹敵的。

他的計劃是入川之後,即使不能統治四方,也不失為一劉備耳。


讀史思辨


在“天京事變”之後,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被殺,他們的部曲數萬人同時被殺。這些人都是金田起義的骨幹、天國的精英,他們一死,太平天國運動元氣大傷。

之後,洪秀全先表示將國政委託給翼王石達開管理,但又不信任石達開,封自己兩個粗陋的哥哥為王,並讓他們協同管理國政。這些措施激怒了石達開,可他沒有再次同洪秀全火併,而是帶領自己的部曲20萬人出走,和洪秀全分道揚鑣。

石達開另立門戶,但卻沒有丟棄“太平天國”的旗號,仍然以天國“翼王”的名號示人,他所帶領的兵馬仍是太平天國軍隊,只不過他們已經不再服從天京的洪秀全了。

之所以會這樣,應該是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太平天國不是洪秀全一個人的運動;

洪秀全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袖,但太平天國不屬於洪秀全一個人。

一開始的時候,洪秀全只是從理論上建立“拜上帝教”。然而,大力傳教的是馮雲山,起事後軍事指揮、政治領導的是楊秀清。期間,洪秀全大多數時候扮演的是精神領袖的角色。天王、東、西、南、北、翼六王是太平天國的六個最大“股東”,一開始甚至有平起平坐的樣子。六個人都把這場造反當作自己的事。

石達開是大股東,最開始金田起義的2萬人馬中,有5千是他的。他認為“太平天國”是自己的,不肯獨讓給洪秀全;


其次,太平天國有號召力;

太平天國運動從廣西金田開始,很短時間內就佔據南京,建立政權。這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十分轟動的農民運動,在當時極大的震動了清王朝的統治,在廣大受壓迫人民心中有很高的影響力。

石達開仍打出這個旗號,是不想另起爐灶,而是利用這個旗號的影響力,便利自己的行動;

最後,石達開要用“太平天國”旗號團結自己的部下:

石達開出走帶走的是太平天國的老班底和精銳,這些人很多從金田起義就跟著石達開,在他們的心目中,“太平天國”甚至比他們的生命還重用,太平天國在這些人的心目中有號召力,如果丟棄了,又沒有新的旗號,那麼這些人真的要“人心散了”,石達開就不好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