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水浒中,杨志要为梁中书“衔环背鞍”,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青面兽杨志,是水浒中第一倒霉蛋。他黄河失陷花石纲,东京街头杀牛二,惨遭刺配大名府。在大名府,杨志终于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梁中书。

梁中书,大名府军政一把手,太师蔡京的女婿。在水浒原著第12回中,面对一心要提拔自己的大贵人梁中书,杨志曾感恩戴德地说:“杨志若得寸进,当效衔环背鞍之报。

那么,问题来了。杨志这句话里的“衔环背鞍”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何典故?它反映了当时杨志的什么心态呢?

水浒中,杨志要为梁中书“衔环背鞍”,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要想弄懂“衔环背鞍”,首先得了解杨志说这句话的背景。

杨志,名将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是杨家将的嫡系子孙。杨志的口头禅是,不能辱没了祖上的名声。可是,在人世中摸爬滚打的他,其遭遇却足以让祖上蒙羞。

杨志刺配到大名府后,可谓跌到人生谷底。然而柳暗花明,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梁中书却慧眼识才,给予了杨志莫大的机遇,使他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梁中书于杨志而言,如重生父母再世爹娘。

结合这种背景,再分析这句话的前后语境,我们几乎可以不假思索地判断,“衔环背鞍”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之意,是报恩的一种说法。

在“衔环背鞍”中,“背鞍”比较容易理解,即充当你的马鞍,为你做牛做马。那么,“衔环”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水浒中,杨志要为梁中书“衔环背鞍”,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说起来,这“衔环”是一个民间故事,最早见于南朝吴均所作的《续齐谐记》

故事讲的是东汉弘农人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救了一只黄雀。这只黄雀被老鹰追击,伤痕累累。杨宝细心照料,“啖以黄花”。十多天后,黄雀伤势痊愈离去。当晚,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自称王母使者,“蒙君之仁爱见救”,赠给杨宝四只玉环,曰:“令君子孙洁白,且从登三公,事如此环矣。”后来,杨宝及三代子孙俱为王公。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需要强调的是《续齐谐记》这本书。这是一本志怪小说集,现仅存17个故事,但脍炙人口的七月七侄女会牛郎、五月五做粽祭屈原、田真兄弟三人分荆等故事,均首发于该书。

水浒中,杨志要为梁中书“衔环背鞍”,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因为杨宝的故事,后世也逐渐将“黄雀衔环”引为知恩图报的典故,广泛使用。

如明人王世贞所作的《鸣凤记·邹慰夏孤》中,有“衔环犬马,常存寐梦”的句子。这里的“衔环犬马”与杨志的“衔环背鞍”,是一个意思。清人纪晓岚在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中,也有“能邀格外之惠,……当生生世世结草衔环”的句子。

此外,“衔环”也出现在很多诗句中。如唐人王缙《青雀歌》写道:“莫言不解衔环报,但问君恩今若为。”白居易《赎鸡》诗云:“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在这些诗里,衔环都是指报恩。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是,要为梁中书“衔环背鞍”的杨志,最后成功报恩了吗?

水浒中,杨志要为梁中书“衔环背鞍”,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杨志说出“当效衔环背鞍之报”,不仅表明了知恩图报的决心,更是将梁中书比喻成衔环典故中仁爱正派的杨宝,子孙后代高官厚禄,享尽荣华富贵。可以说,“衔环背鞍”不仅是表决心,更是拍马屁。

然而,杨志践行了“衔环背鞍”的诺言吗?

水浒原著第16回中,黄泥岗上失陷生辰纲,杨志逃避责任,率先逃跑,是为“不仁”;水浒原著第66回中,梁山元宵节攻打大名府,杨志随秦明为第四队人马,打得梁中书弃城而逃,大名府生灵涂炭,是为“不义”。 如此不仁不义之徒,还大言不惭要“衔环背鞍”,也难怪他要一辈子倒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