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有人說華為已經慢慢地在蠶食中低端手機市場了,你怎麼看?

奧義倉龍破


你說的對,華為正以勢如破竹之勢佔領手機市場,如果是中低端還是中高端,華為的市場份額都在越來越大,相對的,其它品牌的市場份額就會越來越小!


華為手機目前主要有P系列、Mate系列,榮耀系列,三者之間,榮耀走的屬於中低端路線,P系列則是越來越中高端、Mate系列出場最慢所以自帶光芒,但是這三個系列的手機銷量都在上升。


目前國產手機的中高端市場,華為一家獨大,當一個品牌代表了最高技術、最佳品質的時候,那麼它出的低價款必然成為爆品!


舉例:現在每個人都知道華為的技術有多牛逼,華為的5G手機有多厲害,把蘋果手機都比下去,那麼,當你想買手機又不懂手機的時候,我告訴你,花2000塊就能買到華為手機的時候,你還會選擇其它品牌嗎?


所以,當華為越來越代表高端的同時,那麼低端市場越來越容易被它吃掉,道理其實非常的簡單!


贏銷參謀


我覺得是已經都蠶食完中低端手機市場了,未來華為將開始轉向,全力開拓中高端市場了。為何認為華為已經蠶食了中低端手機市場,原因其實很簡單,看以下數據就行了。

1、榮耀銷量:我們都知道榮耀是華為專門針對中低端市場的,是拿來和小米進行貼身肉搏的,所以可以簡單的來看看其銷量。第三方研究機構賽諾的數據顯示榮耀2018年整體銷量為5427臺,如果將其單一品牌計算的話,在國內能排到第四。其他數據研究機構的調查基本能得的類似結果,可見2018年榮耀手機銷量很大。這裡再拿榮耀8x來說,上市200天不到出貨量就已經突破千萬,這個銷量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如果再加上華為這個品牌的手機,那整體的銷量就更大了,不要忘了,華為這個品牌也是有中端機型的。

2、銷售額和利潤:華為2018全年全球的銷量突破2億,排名第二,但是雖然排位如此之高,但就利潤而言卻遠不如蘋果。我們還是以國內市場為例,蘋果2018年國內銷售5270萬臺,但是銷售額是3004億,而榮耀5427萬臺,而銷售額僅782億,平均單臺的價格只有1400多。這個平均的單價基本就反映了榮耀的實際情況,中低端機型為主。

3、華為的新目標:餘承東去年年底時對華為手機定位進行了重新梳理,目標要轉向中高端機型,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戰略轉型。而這種戰略其實透露出的信息是,華為高層認為目前已經站穩了中低端這個層面,也就是說自己的基本盤已經穩固,在根基打穩的情況下開始要向上發展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那這其實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事實,就是華為已經完成了對中低端手機領域的蠶食。階段性的任務完成,將開始下一階段的新任務。

所以,綜合各方面的信息來看,不是說華為再慢慢蠶食中低端市場,而是已經完成了蠶食,現在華為將全力發力中高端市場,各方面的技術儲備也頗具規模,未來將全面通吃整個手機領域。



Lscssh科技官


有人說華為已經慢慢地在蠶食中低端手機市場了,你怎麼看?不是已經慢慢,而是已經快速的吞食掉了很多中低端市場。華為的市場策略與三星的市場策略差不多,實行高中低端市場佈局,價格由高到低呈現階梯狀,市場通吃。

這種狀況是華為手機經過多年的佈局與發展呈現的。而且是由低端到高端逐步佈局的,而不是由高端再發展中低端來蠶食市場的。


從華為品牌和榮耀品牌的配置分佈就可以看出華為手機系列的佈局。在華為品牌是高中低端全程佈局,價格從一萬多元一直向下延伸到幾百元的手機應有竟有。華為Mate 20 RS 保時捷設計高達12999元,慢慢向下遞延到9999元、6799元、4999元、3999元、3399元等等。

而在華為品牌裡除了上述高端旗艦機,同樣佈局有中低端手機,比如華為Nova系列、華為麥芒系列、華為暢享系列,不但可以滿足終端2000元到4000元之間價格手機的需求,也有千元左右甚至千元以下的手機供選擇,比如華為暢享8e 青春版只要799元。


而另外一個品牌榮耀,本來出生時是對標小米的性價比手機,而現在看來榮耀也在往上爬升爭奪中靠高端的機型市場。榮耀暢玩系列主要是爭奪百元機市場,比如榮耀暢玩7只要599元,價格逐漸往上伸展達到千元機的機器,再往上達到了2000-3000元的手機,現在又出現了3999元的榮耀V20、以及3799元的榮耀Magic2,可以說是逐步在蠶食中高端的市場。

從上所述可以看出,華為手機的策略就是不放過市場的每一個角落,實行全覆蓋。從奢侈手機、高端旗艦機、中高端手機、中端手機、直至低端手機、百元機市場都會去爭奪。這樣的策略運作得好就可以成為銷量霸主,像三星那樣的巨無霸,形成每一個角落都會知道有華為手機這個品牌,全場通吃。


更多分享及互動,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感謝您的閱讀!

榮耀一出,誰與爭鋒?!小米不服氣,雷軍怒懟“生死看淡,不服就幹”。你不得不說,榮耀確實在不斷蠶食中低端手機市場,而華為手機已經既定了高端旗艦市場的地位。餘承東當時所定的高端路線基本上已經實現,而如今已經開始走中低端路線。

在中低端市場中,榮耀手機的成立就是為了狙擊小米,魅族等公司,而基本上國產手機基本都受到了榮耀手機的影響,這種影響直接讓小米和紅米分開,紅米開始獨立運行。

我們在看一份數據:2018年1-11月份手機銷量,在其中榮耀手機以4982萬部獲得了非常高的銷量,而在小米,魅族來看,確實已經比它們銷售更多。

而小米和魅族等手機廠商不僅僅要和華為手機進行對比,還要和榮耀手機進行比較。在這種情況下,華為確實在不斷蠶食中低端手機市場。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更為擴大,如果小米等手機廠商不採取積極措施,這種差距還會擴大,畢竟華為在5G網絡方面的成就,就佔據了先機。

當然,我們並不知道,到底會形成什麼的格局,手機市場畢竟是一個可能逆風翻盤的地方。只希望都能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手機,對消費者是有利的。


LeoGo科技


當然,這是早有準備的。

在餘大嘴掌管終端之初,便大刀闊斧,砍掉低端,聚焦高端,在全力以赴的路上一往無前,成績斐然。

在保持凌厲攻勢的同時難免顧此失彼,露出破綻,背後的空檔被一眾虎視眈眈的小弟撿了便宜。

得了便宜,難免賣乖。

有肉吃,誰願意跟屁股喝湯,覬覦老大的位置永遠是老二心中按捺不住的慾望。

雄才大略當如任總。

在此關鍵時刻,任總洞若觀火,不失時機的發表了戰略講話。

於是,便有了:

“我們在爭取高端市場的同時,不能丟了低端市場,而低端市場機不是真低端,該做的功能要做好。”

“我們要守住喜馬拉雅山脈的山腳,不要讓勇攀高峰的兄弟們受到敵人的干擾”

試想,由一頭雄獅帶領的群狼,對敵人應該是催枯拉朽般的碾壓…當如無敵般的存在。

華為慢慢蠶食低端機市場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嗎?


科技縱橫666


華為成立榮耀的本意就是為了與小米貼身肉搏,搶奪小米的中低端市場。小米這麼多年一直衝擊高端市場未果,事實上,目前國內的前四大手機廠,除了小米以外,其他三家在高端市場均有建樹。

之前,國內的中高端市場主要被三星、蘋果等佔據,國產手機廠商主要在中端市場掙扎,三星的突然墜落讓出了巨大的市場空間,華為和OV們開始衝擊高端市場,但是最終在4000元以上的價位中僅僅只有華為和OV站穩了腳跟。而小米的子品牌紅米則進一步下沉,在千元機領域稱王稱霸,逼得山寨機都沒有了市場。

手機硬件的快速發展,使得性能已經過剩,在5G能夠發範圍普及前出現了幾年時間的換機真空期,這就意味著手機市場的縮小。對於各大手機廠商來說,已經沒有太多處女地可以開拓了,想要繼續擴大市場就必須要從友商手中爭奪了。

這也是為什麼繼華為的子品牌榮耀取得成功之後,OPPO和VIVO也一反常態,推出了OPPO K系列和VIVO Z系列的重要原因。而小米在衝擊高端失敗的前提下,也不得不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去進行防守,畢竟在中低端手機尤其是低端手機領域,小米是絕對的王者。

目前,這幾大廠商主要的爭奪空間依舊維持在1000元到2000之間,這也是目前用戶群體最集中的,至於1000元以下,紅米手機的優勢過於龐大,一時之間也很難撼動,並且對於千元以下的消費者們來說,他們最大的痛點就是價格。在千元以下這個領域中,小米暫時應該無虞。

小米將紅米獨立之後,也是希望紅米可以出部分高端手機,取代之前小米數字加X的系列的地位,而小米更加專注中高端。

可以說,手機市場即將迎來大的變動,小米自下而上,華為和OV們自上而下,究竟誰能笑到最後未可知,但是,由於高端市場的利潤率極高,華為和OV們的本錢相對更足,尤其是華為,除了錢以外,還擁有最多的黑科技。

這也使得雷軍壓力山大,在紅米品牌獨立發佈會上拋出了激進的言語,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華為任正非也曾說過,華為離倒閉並不遠。

總的來說,小米也好,華為/OV也罷,這幾年之間見生死還不太實際,最大的可能是這幾家爭奪中低端市場,然後魅族、360、Nubia等等全死了……


歲月雜談


華為加大了在中高端手機市場的研發和推行力度,網羅華為、榮耀兩大系列手機的定位,根柢都在3000元以上,乃至部分華為mate系列手機都曾經突破萬元,所以就目前華為的發力重點來講,華為曾經把物資放在了中高端手機市場上。咱們也曾從華為高管的表態中看出,近幾功夫為在自家手機定位方面匆匆發作了改觀,在客歲12月份的時候,華為餘承東對華為手機的定位從新截至了梳理,並表示華為將會由低端機向中高端智能終端晉升,對峙超低端聽從手機。當然在表態中,餘承東利用的是“超低端”這一說法,但也可以註明華為手機的策略核心曾經更多的放在的中高端市場,因而標題問題所講的華為蠶食中低端市場的說法並不許確。


cherrycoding


首先華為一直都是靠低端機走量,餘承東上來是砍掉了定製機,並且發力高端,低端機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只不過早幾年小米靠紅米爆發式的增長,在低端市場風頭蓋過了華為,所以才會有照抄小米模式得榮耀出現,榮耀其實也不是低端定位,只是榮耀也跟小米一樣靠低端機走量,隨著紅米因以前質量太差,銷量出現斷崖式下降,榮耀恰好填補了這個缺,也來了一波爆發式增長,這兩年華為技術積累進入收穫期成功站穩高端市場,技術反哺給低端機,小米高端低端都沒辦法跟華為競爭,想扳回一城很難


etblue


華為手機本身就是低端機,談何蠶食低端機市場啊!只不過華為手機靠水軍和海軍忽悠,高價低配,價格賣的高坑害無數碼知識的消費者而已。


Gmailhz


如果這種說法放到前兩年,我認為當時華為確實對終端機市場有一些想法,包括細分出來暢享系列、nova系列手機、榮耀Play等,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我並不認為華為在慢慢的蠶食中低端機市場,而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華為在迎合中國市場的消費升級,逐步加大了在中高端手機市場的研發和推廣力度,包括華為、榮耀兩大系列手機的定位,基本都在3000元以上,甚至部分華為mate系列手機都已經突破萬元,所以就目前華為的發力重點來講,華為已經把精力放在了中高端手機市場上。

再有一點,我們也曾從華為高管的表態中看出,近幾年華為在自家手機定位方面逐漸發生了轉變,在去年12月份的時候,華為餘承東對華為手機的定位重新進行了梳理,並表示華為將會由低端機向中高端智能終端提升,放棄超低端功能手機。雖然在表態中,餘承東使用的是“超低端”這一說法,但也能夠說明華為手機的戰略中心已經更多的放在的中高端市場,因此題目所講的華為蠶食中低端市場的說法並不準確。

不過對於國內手機市場而言,低端手機市場的生存狀態確實越來越艱難,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以“性價比”為最大賣點的小米手機,我們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這幾年消息手機後續發展乏力,今年1月份小米將紅米品牌獨立出來運營,強調的是“死磕性價比”,但直到小米9的發佈,也都未更改小米發展處處受制於友商的困境。

那麼這裡就會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國內中低端市場越來越不好做了,反而4-5千的手機成為了主流機型,甚至蘋果、華為的多款9000、1萬多的手機同樣不缺乏銷量呢?唯一能夠解釋這一現象的,就是國內正處於消費升級的趨勢當中,我們可以自我思考下,在便宜和性能之間你會作何選擇呢,會有超過80%的人會選擇哪怕咬下牙也要入手一部性能滿足條件的手機,所以目前中國低端機市場份額正在不斷縮減,而中高端手機市場已經成為了手機廠商競爭的主戰場,華為也不需要蠶食低端機市場,整個社會的消費升級將會逐漸把低端機的門檻提高的,而正處於中低端機漩渦當中的小米,如果不能找到中高端手機市場的突破口,也將會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其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