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十二公民,值得一看


《十二公民》是2015年5月上映的電影,翻拍《十二怒漢》,豆瓣評分8.3。此前多次聽人談起,今天趁有時間,準備一看。沒成想,被這部幾乎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場景的影片深深吸引。吸引我的,不僅僅話劇式的表演和何冰、韓童生等戲骨的演技,更多的,是他們的臺詞、對話、情節,不同階層的人所表現出對待生命的態度。


電影從一起已經被宣傳報道、人人都認為是鐵案的富二代殺生父案展開。案件有一名目擊者證人,一名聽到作案過程並看到作案後的富二代的老人的證言,富二代曾經擁有一把遺留在死者身上的刀,這些證據,在實踐中,恐怕會被認為極其有力。12人中,也只有8號陪審員(何冰飾),認為富二代是無罪的,其餘11人甚至要群起而攻之。尤其是2號陪審員(韓童生飾),質質疑擲地有聲:“證據都那麼充分了,大家都知道是他殺人了,刀怎麼解釋?證人怎麼解釋?目擊者怎麼解釋?”“有什麼證據證明不是他殺人?”這樣的話,在我聽來,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也許我們仍然習慣於有罪推定,我們往往忽略一個事實──很難讓一個刑事犯罪嫌疑人證明他沒有做什麼,因為,這樣的證明責任,太不公平。


十二公民,值得一看


當那把淘寶66元的同樣的刀插在桌子上時,有人遲疑了。那句“是把這樣的刀就可能有十個這樣的嫌疑人啊”更是直插人心。當然,如果刀上檢出兩人的DNA可能就具備了唯一性,但是萬一真的檢出DNA就能不能說證據確鑿了呢?在這個案件裡,我看未必。


十二公民,值得一看


當案發時被證明有輕軌經過,當聽到作案聲音的老人證言被強烈質疑到幾乎可以推翻時,5號陪審員站了出來,他曾經含冤入獄一年半,直到一個錯案對一個人而言意味著什麼。一年半的錯案就能毀掉一個人的後半生,而一份錯誤的十幾年的判決甚至死刑判決,又能毀掉多少人的幸福?“對你而言是萬一,對他來講就是一萬!”5號後背紋身,戴著首飾,髮型狂狼,但這一刻講出的每一句話,都飽含著對正義的伸張。


十二公民,值得一看


“你們現在是在證明所有的證據都是錯的。”其實,哪裡需要證明所有證據都是錯的,只要用以定案的重要證據,證人證言被證明存在漏洞,案件的證據體系早已不復存在。我們為什麼要去推翻偵查機關辛辛苦苦取得的證據?我們是不是在包庇罪犯?為什麼去質疑證據?這些證據可不可以被質疑?應不應該被質疑?我想,隨著法治精神的深入人心,這些問題將來不會再成為問題。當這一切變成常態,才能講我們在法治上取得了長足進步。


十二公民,值得一看


舉手表決,十二人全部通過,無罪!這不是8號陪審員的勝利,這是無罪推定的結果,是保障人權的體現,是法治精神的光芒!


十二公民,值得一看


電影最後,原來作為意見領袖的8號陪審員是一名檢察官,讓人再去回想他的發言、行動,他會不會曾因這些“鐵證”而得出過“有罪”的結論呢?


雖然翻拍版的《十二公民》的設置存在不合理性,在沒有引入陪審團制度的我國,由政法大學組織家長飾演陪審員讓人感覺有些不合理,但故事的設定、人物的塑造無疑是成功的,十二個不同類型的人代表著不同的階層,不同的法律素養,不同的理念,但最終因為對公正的追求,達成了一致。片中的一些臺詞,在實踐中也是能夠令人警醒的。


除卻偏見,堅持做無罪推定;

尊重人權,認真聽每個辯解;

查微析疑,不放過任何漏洞;

堅定立場,不放棄一切懷疑;

慎用推定,唯有讓證據說話;

如臨深淵,記住那一萬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