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作为云南省省会、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昆明,不仅因为“四季如春”的气候,享有“春城”的美誉,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更因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了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区拥有3000年的文明史。

在这个特别的城市里,有那么一群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就了历史的文化沉淀,因他们而留下的文化遗迹,亦为今天的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或许这就是名人故居的魅力吧!你想了解一下昆明的这些魅力吗?

昆明朱德旧居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昆明朱德旧居有两处,小梅园巷3号院为昭山小学使用,红花巷4号院为云南记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使用,建筑内都陈列有朱德生平事迹展览,对外开放。1983年7月19日五华区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2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中共五华区委决定为五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昆明五华山北面的水晶宫红花巷4号和小梅园巷3号。

王九龄故居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王九龄(1880—1951),云南云龙县人。早年留日,在日本加入同盟会,积极投入反帝、反清革命运动。1920年起,王先生就与云大首任校长董泽共同负责云南大学的筹备工作。1922年东陆大学成立时,任学校董事会董事,并与时任省长的唐继尧一同被选为云南大学首届名誉校长。该故居建于1926年。1937年云大租为教授宿舍,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刚留法回国的王士魁等初来云大时即下塌于此。王九龄先生亦长期与家人居住于此。

2002年5月,王九龄故居被昆明市政府命名并公布为第一批“昆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2018年,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五华区翠湖北路3号(云大正门斜对面)

袁嘉谷故居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袁嘉谷(1872-1937年),字树五,号树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是云南独一无二的全国状元。曾在云大执教十余年,是云南文化名人。袁嘉谷的字,自创一体,世称“袁家书”。从封建王朝的状元,做到现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这便是袁嘉谷。

袁嘉谷故居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95.8平方,建筑面积875.9平方米,是一幢清代典型的木结构四合院民居楼房。故居内的陈设、展览是了解石屏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1993年,袁嘉谷故居被列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五华区翠湖北路5号

龙云灵源别墅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龙云(1884~1962)原名登云,字志舟,云南昭通人,彝族。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云南督军公署侍从副官,佽飞军大队长,近卫军第十一团团长,滇军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昆明镇守使。1928年起任云南省政府主席。

灵源别墅建于1932年,为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的私宅,因近旁有海源河,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意,取名灵源别墅。1987年12月灵源别墅列为昆明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黑林铺海源寺村900号

卢公馆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卢汉(1895年—1974年5月13日),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滇军高级将领。是继龙云之后,新一任云南省主席,在中华民国时期执掌云南军政大权4年多,被称为最后一任“云南王”。

位于云南昆明的卢公馆又称为卢汉新公馆,是昆明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砖石结构法式建筑,200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五华区翠湖南路4号

石屏会馆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石屏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两百多年历史。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由当时石屏在昆明的行商者和学生倡议,石屏在昆同乡会发动社会各界人士集谷捐资,由云南状元袁嘉谷先生和知名人士张芷江先生直接组织重建,主要目的是照顾石屏在昆明读书的无住房学生和旅游、行商之人住宿及商贸集会。石屏现代很多有影响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会馆内住过,并留下了珍贵的墨迹,如袁嘉谷先生亲笔手书题写的“石屏会馆”四个石刻大字,原清代道光年间云南总督林则徐题写的“三岛淳风”匾;以及清朝乾隆年间举人,屏邑著名学者朱奕簪题写的对联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是石屏近代以来对外活动及经济交流的见证。

石屏会馆因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较高的艺术价值,被列入第一批“昆明文化遗产保护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列入五华区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五华区翠湖南路中和巷24号

梁思成、林徽因旧居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祖籍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在文学上,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梁思成、林徽因旧居是夫妇俩唯一自行设计建造的小院,真实展现了在国家危亡,社会动荡之时林梁夫妇生活的艰辛。2003年5月23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梁思成林徽因旧居”为昆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昆明市龙泉镇龙泉村棕皮营桂家花园

闻一多、朱自清旧居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41年夏天,南迁至昆明的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恢复成立,由著名哲学家、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任所长,闻一多任该所中国文学部主任。为避日机轰炸,文研所租用司家营17号(现61号)民宅为所址。这是村民司荣新盖的房子,是典型的昆明“一颗印”式两层土木结构小院(至今仍相当完好),楼下为研究所的厨房、食堂;楼上正厅为办公室,楼上南厢(进门左首)及门楼上住闻一多一家,北厢住朱自清、浦江清两位单身教授和两三个研究生。朱自清在此大约住了两年,后来才搬到北门街清华单身宿舍。2018年,朱自清、闻一多故居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龙泉镇司家营61号

熊庆来、李广田故居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熊庆来(1893—1969),字迪之,云南弥勒人。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著名教育家。早年留学比利时、法国,获博士学位。其 “熊氏定理”,又称“熊氏无穷级”,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37年至1948年任云南大学校长。新中国时期,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全国政治委员。

李广田(1906.10.1~1968.11.2),曾用笔名曦晨、黎地、洗岑等,山东省邹平县人,被人称为“汉园三诗人”,他还是中国现代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先后结集的有《雀蓑集》、《圈外》、《回声》、《日边随笔》等。除散文外,还写了长篇小说《引力》。1935年北大毕业后,他曾先后在西南联大、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大学任教。

2003年,“熊庆来、李广田旧居”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云南大学会泽院东侧(校本部)

周培源旧居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周培源(1902.8.28-1993.11.24),江苏省宜兴县人。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1938年4月—1942年12月,当时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的周培源与家人在此居住。2003年3月28日,周培源旧居被西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原山邑村112号(即原龙门村)

严济慈、蔡希陶旧居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蔡希陶和严济慈都是浙江东阳人,他们都出生在家境贫寒的农村家庭。严济慈生于1900年,比蔡希陶大10岁。他们都以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开拓精神以及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在不同的科技领域创下了杰出的业绩而享誉世界,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怀念。

旧居先是中国现代物理学开拓者之一,时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严济慈建盖的住宅和办公地点。抗战胜利后,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迁回北平,他们建盖的房屋和征用的土地全部移交给在黑龙潭一起度过抗战艰苦岁月的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这所房屋又成为著名植物学家、被誉为 “云南植物科学界一代奠基人”和“西部大开发的一位先驱性人物”蔡希陶的住房和办公室。

2018年,“严济慈、蔡希陶旧居”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盘龙区蓝黑路132号,今昆明植物所所内

张天虚故居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张天虚(1911—1941),原名张鹤,呈贡龙街人,中国共产党员,著名“左联”作家,著有《铁轮》等文学作品300多万字。曾在日本亲理挚友聂耳善后,主编《聂耳纪念集》,携其骨灰回国。抗战时期,赴延安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从事战地演出。1938年随六十军参加台儿庄等战役,1939年赴缅甸仰光,担任《中国新报》编辑,进行抗日宣传。1941年8月10日在昆明病逝。郭沫若盛赞:“西南二士,聂耳天虚”。

张天虚故居建于1890年,2008年修缮,占地193平方米,为四合院二层楼民居建筑,前三间临街为铺面。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列为市级挂牌博物馆。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呈贡区龙街镇龙街中段东侧

冰心默庐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默庐”原名“华氏墓庐”,为呈贡斗南村华氏民国时期守坟祭祀先辈使用的祠堂。抗战时期,为避敌机轰炸,著名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一家随西南联大辗转南迁至昆明呈贡,1938年至1940年居住于此。

冰心默庐于2003年5月被列为昆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18年5月6日被民进云南省委和民进昆明市委列为“民进会史教育基地”。2018年,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呈贡区三台路38号(县武装部院内)

费孝通旧居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费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费孝通旧居,原系呈贡古城村民李加荣的住宅,1938至1946年,为躲避日机轰炸,云南大学社会系研究室由昆明城区迁至呈贡魁星阁,该室青年学者费孝通随迁至呈贡,与其家人租住于此,旧居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始建于1928年,1931年建成。

地址:呈贡区龙城街道古城社区古龙路59号

华罗庚故居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在任职西南联大教授期间,华罗庚起初居住于黄土坡一间土房里,但其房子受到日军敌机轰炸而破损,无法居住。在闻一多先生的邀请下,华罗庚先生一家搬迁至此处定居。

地址:普吉街道办事处陈家营村114号

聂耳故居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聂耳故居本属于用作商铺的清代官房,该房坐东朝西,临街有两层楼土木结构房三间。1912年2月15日,聂耳出生于此,他的童年也基本在这里度过。2003年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是经过修复的故居。

地址:五华区甬道街73号、74号

冯友兰故居

跨越历史的长河,昆明这些名人故居独具魅力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

抗战期间,冯友兰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昆明盘龙区这处旧宅是当时这一时期的冯友兰居住使用的。

地址:盘龙区龙泉镇龙头村


有时间,有机会,便去这些名人故居走上一走吧!或许你会发现,原来,现在的困难其实并不太难,现在遇到的问题其实都能解决,只要你努力、坚持,再大的风浪都能走过!


声明:本文整编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著者所有,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将在最快时间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