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乾隆皇帝風流成性為何能夠長壽?

尋找一種叫幸福


醫院裡面的人永遠比健身房的人要多出好幾倍。

現在的社會生活,無論什麼職業,壓力都非常大。有人覺得可能當皇帝比較好,可實際上封建皇帝更是高危行業,400多個封建皇帝中,活過80歲的也就四五個。

乾隆皇帝是其中一個,他為什麼能夠長壽?


原因一:長壽基因的遺傳。

乾隆皇帝的母親孝聖憲皇后生於1693年,1777年去世,享年84歲。

這在中國古代已經是非常長壽的了。我們是否長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長壽基因是會遺傳的。

第二個原因:弘曆出生時,他的母親非常年輕。

父母生育孩子的年齡在某種程度上也與長壽有關。

母親十八到二十五歲時生下的孩子,比母親二十五歲後生下的孩子長壽的幾率要多出兩倍,並且健康狀況要良好得多。


母親年紀越大,生下的孩子體質越弱。

乾隆皇帝的母親於康熙五十年即1711年八月生下他,此時他母親才18歲。

非常年輕,他父親32歲,也很年輕。 原因三:乾隆皇帝有正常的性生活,風流但用情不深。

中國古代很多仙風道骨的人都主張禁慾,認為禁慾長壽。

明清時期的程朱理學更是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認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極力壓制人們的自然欲求。 事實上,禁慾會損害人的身心健康。

長期禁慾會引起女性一系列的婦科疾病,男性長期禁慾會引起慢性前列腺炎和性冷淡,並引發心理疾患。

失戀後人容易情神萎靡,茶飯不思,引起早衰,甚至縮短壽命。


反之,正常的性生活能讓人身心愉悅,並且長壽。 但情深致命,不可用情過深。

所以呀,我們常說情深不壽。 乾隆皇帝作為一國之君,處處留下緋聞,這種處處留情的人,往往最愛的人也是自己,用情也不會很深。

更何況,皇帝想得到一個女人實在是易如反掌,不用飽受失戀的痛苦。不會患上愛情綜合症。

後宮佳麗三千給他提供了正常的性生活,正常的性生活可以協調我們體內的各種生理機能,促進性激素的正常分泌,有益於我們保持心理健康。

原因四:心胸開闊,積極樂觀。

我們的生活態度決定了我們的情緒,人體75%以上的疾病是由情緒引發的。

所以心胸遼闊,生活態度樂觀向上的人,往往比較長壽。


從乾隆皇帝的畫像上來看,乾隆皇帝嘴唇寬而厚,嘴唇寬厚的人朋友多,並且心胸寬廣,遇到事情能夠自我排解,不積在心裡,會及時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這樣性格的人也能夠長壽。

原因五:乾隆皇帝非常會養生。

乾隆皇帝總結出了很多養生秘訣,例如:首先,人應該經常活動筋骨,適時進補。

生命在於運動,這個是肯定的了,他身在皇宮,進補肯定是沒有問題了。

其次,他養成了叩齒的習慣,養成這種習慣的人,牙齒很堅固,年紀大時也能吃下堅硬的東西,這樣就保證龍體強健。

他還提倡常咽津、彈耳、揉鼻、轉睛、搓面,提肛等。

他以“四勿”要求自己: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他的這些養生方法完全符合現在的醫學養生常識,是非常科學的。

從他的養生之道來看,乾隆皇帝雖然風流,但並沒有沉迷酒色。

想長壽,基因之外,總結起來就是:管住嘴,邁開腿! 切記情緒切勿大起大落,心平氣和,必定長壽病疾少。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首先,風流成性不等於縱慾過度,所以乾隆皇帝風流成性和是否長壽沒有太大的關係。縱觀乾隆的一生,他確確實實擁有長壽的資本。

我認為,乾隆長壽有兩個原因:一是一生順風順水,二是自己十分注意保重身體。

一生平安順遂

1、雍正打下大好江山

雍正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將清王朝的國力推向了最頂峰,大好的江山交到乾隆手中,不需要乾隆有什麼特別傑出的治國才能,只需要不出現特別嚴重的錯誤,清王朝就能夠正常的運轉下去。

2、順利上位

雍正為了避免九子奪嫡的事情再次在自己的兒子身上發生,採取了秘密立儲的制度,乾隆便是第一個幸運兒。他不需要明爭暗鬥,不需要精心算計,少了繼承皇位前的許多煩心事,身心愉悅自然是健康的。

3、政治順利

乾隆在位年間,並沒有發生什麼嚴重的政治事件,雖然乾隆每天都需要處理國事,但是也就是處理一下官員貪汙受賄、外族部落小叛亂這些事情,不需要花費和雍正一樣耗費巨大的精力。

自己十分注意保重身體

1、勞逸結合注重鍛鍊

乾隆不像他的父親雍正,整日待在深宮中處理國事,疏於鍛鍊。乾隆除了自小就勤加鍛鍊外,還三遊五臺山、三登泰山、四次南巡、七下五臺山,既鍛鍊了身體,又滿足了自己喜歡四處遊樂的需求。

2、自律能力強

乾隆雖然生性風流,但是也不會縱慾過度,面對酒肉美女,乾隆都會剋制自己,淺嘗輒止,不會失控。何況古代在皇帝行房時,會有太監計時,乾隆的自制力加上外界的監督,乾隆更加不會放縱自己。

以上只是乾隆長壽的一些原因,總的來說,乾隆會長壽不奇怪,不會長壽才奇怪。


大腳姑娘碎碎念


第一,乾隆皇帝是風流,但他並不縱慾啊。

影視劇裡乾隆那些男女之事大多是虛構的,乾隆也不是見女的就上,一天好幾次。清朝有祖制,為了避免皇帝沉迷後宮,影響朝政,太監會在皇帝行房時進行提醒,所以作為一個執政六十多年的規矩皇帝,他是不會違反祖制的。



第二,乾隆很注重養生。

乾隆有很多好的養生習慣,比如在吃飯時絕不說話,因為說話會影響唾液分泌,進而影響消化和吸收。

另外,眾所周知,乾隆最愛吃的一種養生食品就是燕窩,他幾乎每頓飯都用燕窩下菜,每天清晨還要飲一杯冰糖燕窩。



第三,乾隆經常運動。

一般壽命短的人都是那些養尊處優,久坐不運動的人。乾隆是帝王,但卻並不養尊處優。他是有名的馬上皇帝,經常帶領群臣和皇子到熱河狩獵,強身健體,弘揚尚武精神。

第四,乾隆沒有不良嗜好。

抽菸酗酒、暴飲暴食會影響身體健康,而乾隆基本沒有這些不良嗜好。再比如,乾隆的父親雍正熱衷於丹藥,但乾隆並沒有這樣的嗜好。



第五,乾隆有一個好心態。

有好心態才有好身體,壽命才會長。乾隆在位期間是清朝政治經濟文化的鼎盛時期,乾隆對於這個國家的掌控也比較自信,只需平穩地將這個帝國帶向極盛即可,所以乾隆執政時期心態一定很不錯,基本沒什麼糟心事。他平時還喜歡寫寫詩、鑑賞鑑賞繪畫,修身養性。不像他爹雍正,跟官僚集團較勁較了十三年,才活了五十八歲就死翹翹了。


達摩說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皇四子。公元1711年出生,1799年駕崩,終年89歲,系清朝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掌控最高權力最久的封建王朝帝王。

首先,題目中對於乾隆皇帝“風流成性”的說法並不準確,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一樣,雖然後宮嬪妃數量龐大,但卻一直秉承“色而不淫”的性生活觀念。

乾隆皇帝25歲繼位,在位60年,而後當了3年多的太上皇,終年89歲,一生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並享受了7世同堂的天倫之樂。乾隆皇帝不但長壽,而且身體狀況很好,65歲尚能使後宮嬪妃懷孕;終生視力都很好;87歲高齡時還能外出狩獵;臨終前一天,還讀書寫字。

對於乾隆皇帝的長壽之道,通過對《清實錄·高宗實錄》和《乾隆起居注》的認真研讀,可以得出以下幾個原因:

1、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制

乾隆皇帝的起居非常有規律,每天大約6點起床,洗刷完用早膳。商務處理政務,議政,午後遊覽休息,晚飯後看書寫字,並嚴格按時就寢。乾隆皇帝對飲食非常節制,平時愛吃豆腐、黃豆芽、蘑菇、蜂蜜、燕窩、鴨子等具有調節機體免疫能力,增強人體體質的食物。步入晚年以後,他的飲食習慣又變得清淡,很少食用肉類,鍾愛蔬菜,喜歡喝粥等。這些飲食習慣對於調節胃部消化功能、保養脾臟等具有神奇的功效。

乾隆皇帝平日飲酒,但並不沉迷其中,醉酒的時候更是少之又少,這一點和康熙皇帝頗為相似。

2、注重鍛鍊,喜好騎射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一樣,對於出巡非常鍾愛,一生六次南巡、四次東巡、六次巡幸五臺山。在如此頻繁外出巡幸過程中,乾隆皇帝鍾愛爬山、徒步等運動方式,體質得到很好的鍛鍊。

另外,乾隆皇帝繼位後很快將雍正朝一度廢止的“木蘭秋獮”制度恢復,並對其非常感興趣,經常前往熱河圍獵。

3、愛好廣泛

乾隆皇帝縣屬琴棋書畫,喜好吟詩作對,酷愛書法。他一生遍遊名山大川,到處寫詩題詞,一生共作詩43630首,其數量之多,歷史上獨一份。他還喜歡聽音樂,經常要求樂工更換新曲。乾隆皇帝如此廣泛的興趣愛好,對陶冶情趣,延緩衰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適當服用養生藥物

乾隆皇帝對於雍正皇帝熱衷的道家丹藥非常厭惡,剛剛登基為帝,就立馬清除了宮廷圈養的道士,並嚴令禁止丹藥在宮中推行。

另外,乾隆皇帝每天都要進食些許上好山參,還時常少量飲用藥酒。步入晚年以後,一種名為“八珍糕”的寶金食品成為乾隆皇帝早晚膳食之間的主要食品。“八珍糕”由黨參、茯苓、白朮、薏米等研磨成粉於白米粉蒸治而成。

5、色而不淫

乾隆皇帝作為清朝盛世帝王,雖然擁有數量龐大的後宮嬪妃,但其嚴格控制自身慾望,絕不沉迷其中,更是沒有出現過縱慾的情況。這種“色而不淫”的性生活態度也是乾隆皇帝能夠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乾隆皇帝根據自身經驗,總結出了養生四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

十常: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晴常轉,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施,肢常伸,肛常提;

四勿: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乾隆皇帝總結的養生之道,非常符合保健養生的道理,對於今天的我們仍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


正說清代十二朝


乾隆皇帝1736年登基,1795年退位,之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1799年駕崩,享年89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和實際掌政時間最長的帝王。


而他在位六十年間,有嬪妃29個,單數量來說在清朝歷史上僅次於他爺爺康熙大帝,因此乾隆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一位風流皇帝。

古人說“重欲傷身”,為何四處留情的乾隆反而創下了帝王的長壽記錄呢?我認為原因有四:

基因好

康熙祖父(1654—1722,享年68)與乾隆母親孝聖憲皇后(1692—1777,享年86)都是長壽之人,自然作為後代的乾隆也擁有優秀的長壽基因。



會享受

乾隆一生六下江南,賞遍江南美景,雖然因耗費頗多而飽受後人非議,但是這無疑讓乾隆老爺子心情愉快不少,而心情也是人壽命長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運動多

乾隆對爺爺康熙那可是篤信不疑,對於爺爺留下來“木蘭秋獮”的祖制也嚴格遵守,而騎馬打獵無疑也是一種健身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什麼時候都管用,長期堅持運動的乾隆自然壽命也不會短。

生活規律

乾隆不像父親雍正那樣“朝乾夕惕”過早透支了自己的身體,而他作息一直都很規律,每天早睡早起,食不言 寢不語,懂得節制。

正是因為乾隆做到了以上幾點,才兼得了“魚與熊掌”,既有美人在懷,又做到了長壽養生,在中國曆代帝王中可謂是一枝獨秀,令人稱羨!


曉史才能明事


毫無疑問,乾隆皇帝活到89歲,即使在當時的民間,都已經算長壽,更何況是皇帝這個平均年齡僅39.2歲的群體。有人覺得乾隆一輩子風流成性,為何還能如此長壽呢?接下來我就詳細講一講。


一、乾隆的風流不是縱慾

乾隆雖然看起來成天不務正業,在外邊遊玩,撩妹是一把好手,可是他僅僅是撩妹,就像談戀愛一樣,乾隆是一個曖昧高手,只是喜歡撩妹,但是不喜歡把人家睡了,除非特別心血來潮。

這一點從他的孩子數量就可以看出來,乾隆一生只有17個兒子和10個女兒,他可是活了89歲,在皇帝群體中,這樣的水平很一般。唐朝時期的唐高祖李淵活到69歲都生了22個兒子,還有李隆基就更不用說了,活到78歲生了50多個兒女。

由此可見,其實乾隆並不算那種縱情聲色的皇帝,要不然孩子數量肯定比李隆基還要多啊。


二、乾隆注重養身

乾隆是皇帝裡邊比較注重養身的一個,除了飲食總喜歡吃補品之外,還喜歡運動健身,修身養性,史料對他的養身也有相關記載:

皇帝寢食起居,自御極後,無論四時,卯時而起,進早膳後,先覽中外庶政,次引見公卿大臣與之議決,至午而罷,晚膳後,更理未了公事,間或看書、制詩、書字,夜分乃寢。平生不飲酒、不嗜異味,朝夕進食,不過數匙,體力康旺不衰。—《李朝實錄》

從史料中我們會發現乾隆的幾個好習慣,一個是不熬夜,到晚上就睡覺,另外是不喝酒,不吃重口味的東西,這些對於一個人的身體健康都是很有好處的,所以乾隆身體自然要比一般人健康。


三、心情好,壓力小

不管是史料還是電視劇,乾隆都是一個喜歡遊山玩水的皇帝,因為乾隆命比其他皇帝好。他有好爺爺與好老爸為他創造安逸的環境,乾隆的爺爺康熙開疆拓土,先是除掉輔政大臣鰲拜,再平叛三藩之亂,將大清朝政權穩定下來,治理得井井有條。

乾隆的父親雍正又是看著國庫沒錢 ,用一生努力去存錢讓國庫滿起來。到了乾隆之後,他不需要擔心國家政治穩定性,也不需要擔心內憂外患,關鍵國庫還有錢讓他肆意揮霍。所以乾隆整體而言心情舒暢,壓力很小,只需要玩耍就行,這樣的人生當然長壽。

除此之外,乾隆還有和珅成天說好聽的話逗他開心,這也是一種長壽原因,所謂笑一笑,十年少,經常笑的人自然身體好一些,因為人很多疾病都是因為心情不好影響到的。


結語

綜上所述,乾隆長壽的主要原因就是懂得節制慾望,還會養身,再加上良好的心情以及較小的生活壓力,都最終綜合產生最好的效果 ,幫助乾隆長壽。

有這樣好的條件,換做任何一個人,都很容易長壽啊,很多皇帝之所以短命,主要就是要麼操勞過度,要麼抑鬱成疾,要麼縱慾過度,所以乾隆真是一個幸運的皇帝!



嗔痴歷史觀


乾隆皇帝生性風流應當不是空穴來風,但他長壽也是事實。乾隆皇帝不僅是古代最長壽的皇帝,他很可能還是最幸福的幾個皇帝之一。那麼乾隆皇帝是怎麼做到既風流成性又長壽的呢,原因至少有四個。

乾隆皇帝身體底子良好

乾隆的母親孝聖賢太后活了85歲,可謂是長壽之人。乾隆的父親雍正帝雖然只活了57歲,但並不是因為雍正身體差,一方面是因為雍正太勤政了,通俗點說就是工作太累了。

另一方面是因為雍正帝為求長壽而服食丹藥,現在的人都知道這丹藥其實是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長期服用會影響健康。

雍正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活到五六十歲,可見他的身體本身是沒啥問題的。所以,乾隆的身體底子是沒問題的,甚至很可能遺傳了其母長壽的基因。

工作壓力小、注重養生且不縱慾

乾隆皇帝可能不僅是大一統朝代裡最長壽的皇帝,他很可能還是最幸福的皇帝之一。

乾隆即位很順利,而且雍正帝給他留下的是國富民強的大好河山,加上乾隆治國有方,皇權又高度集中在自己手裡,所以乾隆的皇帝生涯是比較輕鬆愜意的。

乾隆是比較注重養生的一位皇帝。一方面,乾隆作息比較規律,他不像雍正那樣長期高負荷工作。

另一方面,乾隆懂得勞逸結合,工作之餘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比如吟詩、打獵、外出遊玩等等。

這種勞逸結合、興趣廣泛的生活方式不僅減輕了乾隆帝身體的負荷,而且還能讓他保持良好的心態。

也就是說乾隆皇帝在生理養生和心理養生兩方面都做的比較好,這是他能長壽的重要原因。

風流不等同於縱慾,說乾隆風流是因為他女人很多,而不是指縱慾。我猜測乾隆帝並不縱慾,這應當也是他能長壽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見,乾隆皇帝長壽是有原因的,主觀上是因為他身體素質較好,客觀上又有心態好、注重養生等多方面的原因,乾隆皇帝的長壽正是得益於這些主客觀方面的原因。


歷史守望者


提到乾隆,我們總要在他前面加上風流兩個字,但是,歷史上的乾隆真的風流嗎?其實,我們總說他風流,還真有些冤枉他了。

首先,在古代的皇室,三宮六院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是,乾隆卻只有四十一位后妃,比他爺爺康熙還少呢,康熙帝一生可是納了五十五位后妃。單憑後宮規模來說,乾隆的後宮規模還沒有康熙龐大。

為什麼我們會說乾隆風流呢?這個最大的鍋我們要交給影視作品。現在有很多的影視作品都是以乾隆下江南為題材,他們把乾隆南巡的目的變成了泡妞和找妃子,每次乾隆回京都會娶妃子。

但是,歷史上乾隆南巡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其主要目的是尋母,其次是考察水裡設施和挖掘人才。據說乾隆的生母叫“錢氏”,這個錢氏就曾住在浙江嘉興,而且他的母親還是五代十國越王的後代,所以這每次乾隆下江南,找的就是自己的身份。在我們史書上,從來都沒有說過乾隆是去找女人的,所以,我們對乾隆都是誤解了!




風流成性並不是縱慾過度,在古代,女子都是非常保守的,很少會有性病或者艾滋病之說,所以,乾隆即使在南巡時,臨幸過幾個女子,也並不會出現危險,所以,即使說乾隆是風流的,那對他的長壽也不會出現負面影響。說不定性對他的長壽也是有好處的呢

那麼,乾隆長壽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我覺得以下四點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一,遺傳原因。乾隆能夠長壽,可以說DNA起著決定性作用。乾隆的母親孝聖憲皇后活了86歲,乾隆的爺爺活了68歲,可以說他們整個家族都還是挺長壽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二,生活習慣。乾隆有著非常好的飲食習慣和日常身體鍛鍊。他飲食非常規律,並且他從小習武,身體強壯並且經常去承德避暑山莊狩獵,在七十多歲的時候依然堅持著。


第三,興趣廣泛,心情愉悅。乾隆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喜歡出去轉悠,一生中去江南就去了六次,並且,他後宮中佳人無數,每天都有漂亮的妃子取悅他,心情每天都很好,這也是挺重要的原因。

第四,運氣很好。乾隆一生沒有得過大病,也沒有被傳染過天花,據說他能當上皇帝和這一點有很大的原因,要知道,在清朝得了天花,就相當於是不治之症了。


以上四點就是我總結的關於乾隆能夠長壽的原因。


跟小磊看歷史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乾隆帝能長壽,是因為他注意飲食、經常鍛鍊、藥膳滋補等等。


但是我認為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乾隆帝之所以能長壽,最重要的是他具備很多人都不具備的優點:毅力。


是的,乾隆帝是一個很有毅力的人,這一點比今天許多人都要強。


乾隆帝有毅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常年堅持早起,根據《清史稿》、《乾隆實錄》記載,乾隆帝做了60年皇帝,幾乎每天都在早上5:30—6:00這個時間段起床。當然,早起不代表養生,但是能做到60年如一日,這已經說明他非常有毅力了。


第二,常年堅持體育鍛煉。這一點也非常難道,乾隆帝60歲以前最喜歡的體育運動是布庫(摔跤)和射箭、打獵,尤其是前兩項,根據《乾隆實錄》記載,乾隆帝說他每天都會堅持至少一個時辰(兩小時)布庫運動。今天有多少人可以堅持每天兩小時高強度運動?


更別提射箭和打獵都非常有利於身體健康,事實上喜歡運動的領導人壽命普遍比較長,比如電影《茜茜公主》裡的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他也活了86歲,他也非常喜歡打獵。


乾隆四十年以後,他練布庫的時間縮短了,但是射箭和打獵這兩項運動,乾隆帝一直保持到80歲。



第三,戒菸。有戒菸經歷的朋友就會知道戒菸是非常難的事情,很少有人能一次性戒菸成功,但是根據史料記載,乾隆帝就是屬於少數一次性就戒菸成功的人,當他得知吸菸會影響他的健康,他立刻就決定不再吸菸了,而且從此再也沒有吸過煙。


第四,飲食清淡有規律,這一點英國使節馬格爾尼在他的日記裡都有描述,他說乾隆帝每次吃飯,蔬菜很多,而且有自己一套流程和規則,最先吃什麼,然後吃什麼,最後吃什麼,都有一套規則。



其實長壽秘訣幾乎所有人多知道:多運動、早睡早起、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減少不良嗜好。


但是養生這件事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情,有多少人可以保證自己每天2小時高強度運動?有多少人可以保證自己早睡早起?有多少人可以管得住自己的嘴?又有多少人可以成功戒菸?


乾隆帝就是極少數做到以上全部的人,這樣的人,如果不是先天疾病,一般都能夠長壽。


蘭臺


前言:千年王八萬年龜,李隆基,趙構,乾隆,張學良,這幾位都長壽的很,沒心肺沒煩惱。

都是父輩基因好啊,乾隆生父享年78歲,時值亂世如此長壽,可見一斑。


但有人就會說了,雍正不是享年56歲嗎?怎麼多了這許多壽命來?其實事情是這樣的:

時年發生準噶爾事變,雍正兄弟胤禵前往新疆建設西北抗噶根據地,胤禟本有二子,而胤禵無子嗣,為了讓胤禵無後顧之憂將弘曆--即日後的乾隆--過繼給胤禵。


一年後胤禵與年羹堯等會師,主持商談抗噶大計,促使會議圓滿成功。然不料胤禵再返回根據地途中竟被清兵打傷,自知命不久矣於是作遺詩一首贈與雍正:  

過隙光陰逝白駒,十年患難早相扶。

  雄心拼付三期戰,別緒全憑一雁書。

  春水綠楊思故里,秋山紅葉走征途。

  天涯兄弟成勞燕,互問風塵老病無。


雍正與胤禵手足情深,便將胤禵弘曆過繼於自己,視如己出。

之所以乾隆既會作詩又長壽,前者來源於義父胤禵,後者來源於生父胤禟,唯獨沒學到胤禛的治國本事。


ps:後有逆賊撰《大義覺迷錄》暗示乃是雍正使人暗殺胤禵,實乃聽得風是得雨,有八旗鐵蹄何須使用暗殺等齷齪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