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搶注商標?“雷神”“火神”不同意

“新冠”“火神山”“雷神山”……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註定會在人們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在嚴峻鬥爭之際,在與魔鬼爭分奪秒之時,有些人卻“敏銳”地嗅到了商機,打起了商標的“歪主意”,將一些與疫情相關的人名、物名——“火神山”“雷神山”“新冠”等申請搶注成商標。

一時間引發輿論熱議。2月27日晚間,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發佈通報稱,“火神山”“雷神山”商標註冊申請依法應予駁回。

截至目前,商標局已對“火神山”“雷神山”等近1000件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商標註冊申請實施管控。

搶注商標?“雷神”“火神”不同意

“火神山”或“雷神山”為什麼不能被注為商標?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明確表示,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是武漢抗擊疫情前線醫院名稱,是疫情防控期間全社會輿論關注焦點,是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重要標誌之一。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以外的其他申請人將其作為商標註冊易造成重大社會不良影響,因此,“火神山”“雷神山”商標註冊申請依法應予駁回。

根據商標法第十條第八項規定,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標誌,不得作為商標使用。根據《規範商標申請註冊行為若干規定》第八條第五項規定,申請註冊的商標與知名人物姓名、企業字號、企業名稱簡稱或者其他商業標識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情況,是商標註冊部門判斷商標註冊申請是否違反商標法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

商標註冊,是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和保護。按照正當程序和法律法規申請的,都能順利通過,但這並不代表註冊的商標就合格,因為有不少人企圖逾越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打擦邊球,或鑽漏洞,顯然這已經不在尊重知識產權之列,理當被列於“駁回”之列。

對這些衝破底線的商標註冊行為,進行駁回,有理有據、合情合法。這是一種必要的糾偏,也是一種態度立場的展示。

為依法嚴厲打擊與疫情相關的惡意商標註冊申請行為,商標局加大對與疫情相關的、易產生不良影響的商標註冊申請的管控力度,制定《疫情防控相關商標審查指導意見》,明確與疫情相關人員姓名,含疫情病毒名、疾病名的相關標誌,疫情相關藥品標誌,防護產品相關標誌,其他疫情相關標誌等的審查指導意見。在進入實質審查階段後,將對易產生不良影響的商標註冊申請依法從嚴從快予以駁回。

疫情當前,緊盯商業利益動起歪心思,這種投機行為不僅有違公序良俗,更是突破法律底線,勢必會引發全社會的憤慨和指責。

搶注商標?“雷神”“火神”不同意

事實上,這種情況並不是第一次出現。

每當有重大事件發生,總有些人會在商標上面動歪腦筋。

早在17年前,同樣在“非典”還沒有結束、全國人民正全力抗擊“非典”的時候,有不少企業就開始了申請註冊“非典”商標。據瞭解,最早申請註冊“非典”商標的時間是2003年4月11日,後來又有56件“非典”商標被人申請註冊,不過,這57件商標最終都沒有獲得批准。

彼時,被搶注的還有“鍾南山”的名字,作為2003年抗擊“非典”先進人物,鍾南山院士的名字自2004年開始,相繼被某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某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申請註冊商標,不過也都被予以駁回。

道理很簡單,商標是用的,不是拿來炒的。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或是商標代理機構,申請註冊商標都須依法依規,堅持正確的市場經濟價值觀,如果抱著“炒熱點”“搭便車”“傍名牌”的心理,甚至惡意搶注商標,不但吃相難看,還涉嫌違法。

此次商標局表態“嚴厲打擊與疫情相關的惡意商標註冊申請行為”,既是規範商標註冊申請行為、維護商標註冊申請秩序,也是營造共抗疫情的良好氛圍、在法治軌道上積極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

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看到,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各地各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凝聚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合力,疫情防控正在迎來積極變化,全國各地的情況已有好轉。

正是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依法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打擊妨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才能最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搶注商標?“雷神”“火神”不同意

惡意搶注商標,不僅有違公序良俗,突破法律底線,更是在給戰“疫”大局添亂。

疫情之下,什麼最關鍵?是動腦筋投機嗎?是搶注商標嗎?顯然不是。

人不該從“人類悲劇和苦難”中獲利!

誠然,商家在商言商,逐利是人的本性。無論是在艱難歲月還是盛世今朝,逐利本性都是亙古不變的。

同樣我們也看到,無論是在艱難歲月還是盛世今朝,總有無數負重前行、默默奉獻、舍小家顧大家的平凡身軀,閃耀出人性最美的光輝。他們不計報酬,追求的是為國為民的“利”,他們無懼生死,書寫著四海同心的人間大愛。

在這場戰鬥中,無數黨員幹部、醫務工作者、解放軍指戰員、政法幹警、疾控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等抗“疫”人員,不顧個人利益、恪盡職守,用生命詮釋著“最美逆行”。

還有一批積極作為、全力支援前線的企業公司,自戰“疫”打響後,物流企業,選擇洞開通道,讓救命的熱血充分湧流;電商企業,努力讓更多人買到便宜的口罩和消毒酒精。消費類企業、製造型企業、內容平臺……一千個企業展現出了一千種“站出來”的方式。

更有無數的普通人在默默付出,就像出現在國新辦武漢舉辦的記者見面會上的外賣騎手、志願者一樣,儘管他們做的都是一些日常小事,卻足夠誠懇、責任心滿滿。這讓人想起加繆在《鼠疫》裡所稱道的“微不足道、不顯山露水的英雄”,他們是值得樹立的榜樣。

善意和道義,溫暖和幫扶,或許就能將座座孤島連成大陸。

相比之下,那些只顧自己的“小算盤”,漠視公眾情感、投機取巧的企業或個人,不覺得慚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