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帶地名的常州方言

需要說明的是,下面的方言有些是帶有貶義的,但並非地域黑,決沒有歧視、貶低所在地民眾的意思。

  破雖破,蘇州貨——指雖已破舊,但畢竟還是品牌,有自我安慰的含義。

  三日六夜上杭州,明朝轉來還勒田埂頭——本來下決心要到杭州去玩一玩,可到頭來還是停留在老地方。形容行事拘謹,膽小怕事。

  江北驢子學馬叫——這並不是歧視江北人,而是借指那些盲目趕潮流、學時髦的一種作風。

  陳渡橋的醬油,一蘸(贊)就壞——這是常州局部地區特有的一句歇後語。指用手指蘸著自制的醬油嘗味道,因為不衛生、不文明而使醬油容易壞,形容經不起表揚、讚美,引起驕傲自滿的人。

  江西人補碗,吱咕吱(自顧自)——這句歇後語是指舊時街頭補碗者,以江西人居多,補碗打鑽時發出的聲音,與“自顧自”諧音。比喻只知道自顧自,或只能夠自己顧自己。

  江西人販木頭——這句隱語是暗指人死了。如“他到江西去販木頭了(睏棺材)”。

  江西人賣碗吃碗——“碗”與“完”諧音,常州人用以比喻那些不肖子孫不務正業,坐吃祖產,浪蕩一生。

  上勿到橫林,下勿到洛社——橫林在大運河的上游,洛社在下游,船到這兩地的當中五牧時,不上不下,比喻處在尷尬的境地。

  寧同蘇州人相罵,勿同寧波人說話——蘇州人說話輕軟,即使吵嘴也是細聲細氣的,寧波人說話直硬,一般談吐也是硬嗆嗆的。指在交往中,人總是吃軟不吃硬的。

  山東人吃麥冬,一懂勿懂——這句歇後語,並非譏笑山東人,是借用押韻來指那些木吱木角的人。

帶地名的常州方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