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缘分是如此巧妙

元夕,指的都是元宵节。古时候也是“情人节”。元宵又称为上元,其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

农历里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晚为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传统民俗,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在这一日观灯、猜灯谜、吃元宵阖家团聚、其乐融融。

"一入新正,灯火日盛。"元宵节是多种文化汇聚而形成的传统节日。秦始皇嬴政,因避讳"正"字,故此又称"端月十五"。日为满日,即望日,象征团圆与美满。 汉代司马迁在建议汉武帝修改历法时,元宵节被列为民间的重大节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缘分是如此巧妙

这一日,连最尊贵的皇帝都要与民同乐,在最显眼的地方和民众一起赏花灯,以示百姓康乐,天下太平。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盛装出席,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缘分是如此巧妙

在这一天,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

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盛装出席游乐的姑娘们,一个个佩戴着精致的发簪,环佩叮当。她们一路有说有笑,所过之处,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而这些靓丽的姑娘们,却都非词人心中关切之人,他在百千人群中寻找那一抹倩影——却总是踪影难觅。

觉得应该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乎在等待!发现心上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词人竟有如此本领,把相遇变成了笔痕墨影,原来前面的所有铺垫: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女子,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缘分是如此巧妙

辛弃疾的词现存有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写《青玉案》的时候,他大抵三十多岁。在临安为官,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雄才伟略在胸。只盼一身所学能为国效忠,挽救与人民于水火。可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

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辛弃疾作此词时,或许是盼望着能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侠士,或许是高山流水的知音,或许是苦苦追寻的知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缘分是如此巧妙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相传,辛弃疾因为有酷吏的名声,还没来得及去上任,就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原因是他年轻的时候,在北方义军中曾单人独骑杀了偷盗义军大印的和尚义端。后来,又有过率领五十骑突袭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的壮举,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敢于出手杀人的狠角色。

事实上,辛弃疾对普通老百姓宽厚,对下属官吏严酷。他认识到真正该严格管理的是各级官吏,而不是平民百姓。这成了他的执政理念和处理政务的出发点。相反,他对百姓却非常宽厚、关心。

辛弃疾之所以被人污以酷吏的名声,主要还是他不肯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在给皇帝的上书中,辛弃疾自己都说:“臣平生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因为“刚拙自信”的性格,他敢说敢做,不愿意迎合别人,为了求得事业的成功,他可以不拘小节,更加不理会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于是,他和庸碌保守的南宋官场风气之间的矛盾冲突就不可避免了。不过这一切放在今天,却格外让我们肃然起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