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做最真實的自己,你會擁抱嶄新的人生

每天一本書


《高敏感是種天賦》

原著 | 伊爾斯·桑德

解讀 | 謝尼可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高敏感是種天賦》,在這裡,我們將為您提供10分鐘的簡版內容。


做最真實的自己,你會擁抱嶄新的人生


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你總是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常常因為對方不經意的一句話受到傷害。你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但對自己的評價不高,遇事容易責怪自己,陷入自我否定。


周圍的人經常說你想太多、玻璃心,你嘗試過改變自己,努力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卻並不開心。


如果你有上述這些體驗,那麼,多半你屬於高敏感族無疑了。


《高敏感是種天賦》就是一本專為高度敏感的人寫的書,目前已在18個國家出版,被譽為“拯救全球15億人的心靈之書”。


作者伊爾斯·桑德是一名心理醫生,長期從事心理諮詢和教區牧師的工作。在工作中,她經常會接觸到擁有高度敏感特質的人,深知他們的痛苦和掙扎。而她本人也是一位高敏感型人,曾一度飽受這種特質帶來的困擾。


經過多年實踐,她總結出了一系列幫助高敏感型人更好的面對自己、向外溝通,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質享受生活的方法。她把這些方法寫進書裡,希望讓更多人瞭解到,敏感不是一種缺陷,而是上蒼賦予的最特別的禮物。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高敏感族的內心世界看看吧!


做最真實的自己,你會擁抱嶄新的人生

你是高敏感型人嗎?


研究顯示,在人群中,每5個人裡就有1個人是高敏感型的。


那麼,高敏感型人究竟有著怎樣的特質呢?

高敏感型人通常擁有發達的神經系統、豐富的想象力,擅長對外部信息進行深度加工。以致經常會因為信息過載,陷入頭腦混亂和精疲力竭的狀態中。


在書中,作者提到,自己無法忍受跟陌生人聊天超過半小時。儘管她可以假裝樂在其中,保持與對方的交流,卻會因信息過量感到耗竭和奔潰。還有些人在聚會時,會不停地跑洗手間,以便獲得片刻的安靜和獨處空間。


雖然他們也想跟人多相處一會,但高度敏感的神經卻時刻折磨著他們,讓他們不得不從信息雜亂的環境中儘快逃離。


許多高敏感型人都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認為自己需要對所有人負責。


他們對人充滿關愛和同情心,不忍看到他人受苦。經常為他人四處奔忙、解決問題,卻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甚至情緒低落。


相比其他人,高敏感型人說話做事更為謹慎,總是努力避免給他人帶去不便。


說話前,會思前想後,以免說出不適宜或傷人的話。做事前,會花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和思考,直到考慮周全,想好應對的方法。


高敏感型人還常常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不允許自己犯錯,希望以此證明自己的優秀,獲得他人的喜歡。甚至,不惜委屈自己、討好他人。


高敏感型人獨有的敏感特質,使得他們承受挫折和壓力的閾限比一般人低,總是被迫面臨更多的壓力和自我掙扎。


但也因此擁有了更豐富的人格,更懂得反思人生、感知生活的細微。


做最真實的自己,你會擁抱嶄新的人生


做最真實的自己,你會擁抱嶄新的人生

學會拒絕,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對信息的極度敏感、對自己的高度要求,常常讓高敏感型人不自覺的陷入內耗,心力憔悴。


適當地降低自我要求,學會說“不”,成了他們必要的生存技能。


儘管心裡明白,現實中卻很難做到。因為,他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就會被人討厭、排擠,失去朋友。


事實上,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出“不”,“我不想”,“我不能”,更能讓他們獲得別人的理解和尊重。


比如,他們可以說,“我很樂意幫你看孩子,但只能到21點,因為我還有其他事情要做”。“雖然我很不願意結束我們的交流,但如果我們能另選一個我不那麼累的時間繼續,我想我們會收穫更多”。


即使,真的因此失去了一些不願理解他們的朋友,這也不失為一個鑑別哪些是真正的朋友的好機會。


很多高敏感型人都有過因為信息過載,導致身體不適、心情緊張,甚至難以安眠的狀況。其實,這是他們的大腦迫切渴望切斷更多信息輸入的信號。


在一天之中,抽點時間閉目養神或者用耳機聽歌,是一個幫助大腦減少干擾的好方法。


作者本人每次在去演講前,都會戴上耳機,先聽5分鐘音樂,讓自己沉浸在音樂中,徹底的放鬆。以便自己在演講中發揮出良好的狀態。


此外,也可以做一些日常的瑣事,比如,做飯、打掃、運動、足浴。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事情,恰恰可以讓身體放鬆,讓大腦有機會去處理繁雜的信息。


高敏感型人需要學會接受和肯定自己的獨特性,更多的去感受生活中簡單美好的事物。這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更多做真實自己的快樂和勇氣,也是對他們最好的保護。


做最真實的自己,你會擁抱嶄新的人生


做最真實的自己,你會擁抱嶄新的人生

善用溝通天賦,

才能擁有高質量的互動


高敏感型人在人際交往中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天賦。他們能夠觀察到更多的信息,懂得設身處地的共情對方,擅於表現出友好、專注的態度,很容易與人建立深入的關係,成為他人願意傾訴的對象。


卻也因此,常常淪為他人傾倒信息的“垃圾箱”。學會合理設置對話的邊界,掌握對話的策略,規定一定的對話時間,對他們來說變得尤為重要。


為此,作者為高敏感型人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當發現對話的另一方滔滔不絕,沒有停下來的打算,而自己快要招架不住時,可以試著直接告訴對方,“我需要一點時間來整理我的思緒,一旦我可以繼續,我會馬上告訴你”。


甚至,可以提前在手機上設置好鬧鐘。當鬧鐘響起時,就告訴對方,自己需要暫時離開,休息一會兒。


以此,爭取一些適當調整的時間,想想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另外,還可以嘗試重複對方說過的話,讓對方知道自己是怎麼理解他講述的內容的,並讓他給予反饋。


比如,可以說:“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想?”“你想聽聽我的看法嗎?”“關於我剛剛講的這些,如果你能問一點問題,會對我很有幫助。”

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無休止的重複講述,還能減緩溝通的進程,讓高敏感型人有時間去平衡信息的輸入和輸出,減少壓力和緊張。


學會善用自己的溝通天賦,才能讓你在交流中無往不勝,收穫高質量的互動。


做最真實的自己,你會擁抱嶄新的人生


做最真實的自己,你會擁抱嶄新的人生

關愛自己,是與自己和解的第一步


很多高敏感型人常常覺得身邊沒人能理解自己。周圍人總是評價他們 “玻璃心”“小題大做”“不合群”,勸他們要學得跟別人一樣。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為了讓周圍人滿意,已經付出了多少努力。


與生俱來的性格特質註定了他們會比一般人心思更細膩、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對他人的反應更敏感。也因此,更容易陷入低落的情緒,更需要懂得愛護自己。


當他人無法理解自己時,他們首先需要學會理解自己、支持自己。告訴自己,“就讓它這樣吧,其實這樣也好”,“我已經做得足夠好了”。

如果這樣的自我寬慰無效,那麼,可以試著寫一封充滿關愛的信給自己。

寫信時,假設站在第三者的視角,想想會對將受責備的自己說出怎樣安慰的話?


信的內容可以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會犯錯,我知道你不是故意這樣做的,你不需要為此指責自己。現在,給自己一點時間,好好關注自己,告訴自己,你是有價值的。”


信寫完後,可以隨身攜帶。每當想要責怪自己時,就拿出來讀一讀,安撫一下持續緊繃的神經。


如果覺得寫這樣鼓勵的話給自己有困難,也可以假裝信是寫給自己關心的朋友的。當然,最後的收件人一定要寫上自己的名字。


一旦高敏感型人能夠很好地給予自己支持和鼓勵,他們就會開始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會更有勇氣展現真實的自我。這將會是他們擁有全新的、被肯定的人生體驗的第一步。


做最真實的自己,你會擁抱嶄新的人生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希臘德爾菲神廟的石碑上刻著三句箴言,其中有一句寫著:認識你自己。


它是在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如同世界上不會存在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不會有哪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


我們終其一生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真實的樣子。


當我們把自己孤立於其他人時,我們是沒有辦法看見自己的,我們需要通過其他人來認識自己。


他們就像是一面鏡子,我們在跟他們的互動中,看見彼此相似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從而看見自己,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子。


你就是你,坦然面對自己,勇敢向外溝通,才不至於迷失自己。希望我們都能擁有這份認識自己、接受自己、愛上自己的勇氣。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注:配圖來自攝圖網

*文:謝尼可,慈懷每天一本書籤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