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無法阻擋生命延續:那些在隔離病房出生的寶寶們

疫情無法阻擋生命延續:那些在隔離病房出生的寶寶們

過去的一個月,病毒打亂了很多人的過年計劃,也攔住了很多人返鄉的腳步。針對疫情,浙大婦院快速反應,嚴防嚴控,暫時的不方便是為了所有人的生命和安全。但是有一些人,卻是無論如何也“管不住”的——這就是還在媽媽肚子裡的寶寶們。

都說孩子出生不挑時候,浙大婦院的寶寶們當然也是這樣。

為了防控疫情,保障母嬰健康,浙大婦院將婦二科和婦三科設立成隔離觀察病房,其中婦二科又成為了專門的產科隔離觀察病房。來自重點疫區、有其他需要隔離指徵的孕產婦,都被收治在婦二科。

從1月31日到2月21日,婦二科隔離病房設立期間,護士長徐蘭波的“臨時產科護士長”經歷,已經成為她非常寶貴的財富。

儘管這裡沒有抗疫前線的沐風櫛雨,但是確保每一位隔離病人的安全,確保每一個小生命的平安,確保醫護人員的健康,同樣是重要的使命。

而現在,徐蘭波和婦二科隔離觀察病房的醫護團隊,終於可以交上一份令人安心的成績單。

反應迅速,是母嬰健康的基礎

從台州溫嶺來的小葉,是第一個直接從急診入住婦二科的孕婦。因為產檢發現寶寶可能有肺囊性腺瘤樣病變的可能,所以當地醫院建議小葉到浙大婦院來檢查生產。1月28號,小葉來到杭州,在短租房內居家隔離。2月4日,來到醫院後根據流行病學提示,直接收入隔離觀察病房。

徐蘭波把小葉的病房安排好之後才發現,因為寶寶B超檢查有異常,著急的小葉連住院手續都沒辦就直接來到了病房。在這種情況下,徐蘭波迅速做出判斷:為了儘量減少接觸,親自到住院處為小葉補辦手續,甚至直接聯繫超市,將小葉住院期間所需的物品送至病房。

特殊時期,小葉和丈夫從踏進病房的第一步,就需要與外界完全隔離。短短几天內,婦二科的護士們不僅要履行“全職管家”的職責,在做好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的同時,還要做好高要求的院感自我防護……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徐蘭波說,這段時間靈活機動的排班,也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剛剛排好的班隨時就要調整。但我們的姑娘們都沒有任何抱怨,完全服從工作需要。”

住院兩天後,梁朝霞主任醫師為小葉實施剖宮產手術,母子平安,寶寶的評分很好,胃口也相當不錯。隔離期滿的出院當天,小葉還專門為她住院期間的產科查房醫生徐恆,以及給她很多照顧安撫的婦二科護士們寫了一封感謝信。

在被病房門隔斷外界的那些日子裡,她感受到的不是禁錮,不是束縛,而是專業,還有呵護。

關懷呵護,為戰疫帶來溫度

小敏是一位來自溫州的經產婦,因為懷孕38周胎膜早破需要住院待產,被安排進了隔離病房。

小敏的寶寶產檢都比較正常,但是小敏自己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醫囑更多,需要檢查的內容更復雜,護理難度也更大。好在,小敏本身是有醫學背景的,所以測血糖等都很配合。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在她的陪伴家屬身上。

浙大婦院的隔離觀察病房只允許一位家屬陪伴,為了安全起見,這位家屬和產婦一樣,是一步也不能離開病房的。陪伴小敏的是她母親,但是因為媽媽不太能聽懂普通話,所以有很多話不能很好地傳達。小敏分娩後轉回病房時,徐蘭波曾經問過其他家屬情況,特別是在生產期間,孩子的爸爸能夠陪伴也很好。

小敏說,她的丈夫是公檢法系統的,和很多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一樣,她的丈夫此刻也正在溫州平陽的抗疫一線,整個春節假期沒有休息,所以不能來陪伴。

得知了這個情況,婦二科的醫護團隊很感動也很振奮,面對虛弱的產婦,面對語言的障礙,她們付出了更多的耐心,在和小敏媽媽溝通的時候,不清楚的話就多說幾遍,沒聽懂的就再多解釋一次。

出院的時候,小敏對於住在隔離觀察病房的這段特殊經歷感慨萬千,燦爛的笑容是最好的見證。隔離觀察病房裡高效安全的診療,優質的護理服務,都讓小敏記憶猶新。而對於所有醫護人員來說,照顧好在抗疫一線人員的家屬,既是使命職責,更是光榮幸福的人性關懷。

嚴謹細心,讓安全沒有僥倖

在非常時期的隔離觀察病房,不只有臨危不亂、溫情時刻,也出現過讓徐蘭波護士長煩惱的情況。

“我們對每一個病人的流行病學史都會詳細詢問,目的也是為了病區其他病人和我們醫務人員自己的安全。”但是,難免還是遇到一些棘手的情況。

懷孕29周膽酸高的二胎產婦小靜,第一胎就因為膽酸高,導致寶寶33周早產,還經歷過搶救。這次懷孕,膽顫心驚的她已經來浙大婦院治療過三次,這天來院複查。但是根據防疫要求,從台州黃岩上動車來到杭州的小靜,本來應該到隔離觀察病房住院,但是她希望能夠像之前一樣住到普通產科病房。

所以在詢問的時候,小靜猶豫了,她堅決稱自己從台州臨海站上的車,但她不經意間慌亂的小舉動,引起了護士的注意,細心的護士們懷疑小靜可能謊報。為探求“真相”,徐蘭波護士長又在保衛科副科長張毅的幫助下,通過公安系統大數據,證實小靜確實是從黃岩上的車,符合隔離條件。

面對“較真”卻又“耐心”的護士們,小靜聽從了安排,住進了婦二科這個特別的“產科病房”,之後各項檢查也都非常順利。

其實,這樣反覆“偵查”,最終收治到自己管理的病房裡,對徐蘭波護士長來說,無疑是增加工作量的“自尋煩惱”。但這種煩惱卻是防疫戰線上必須找的,面對疫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每一次的小心謹慎,都是為母嬰安全保駕護航打下基礎。

2月21日,婦二科從產科病房回到了之前的樣子,徐蘭波這將近一個月的“產科護士長”經歷,也終於告一段落——接力棒交到了婦三科護士長張小媛手中。

直到這些文字被寫下的這一刻,浙大婦院的新冠病毒疑似感染患者為零,確診患者為零。

對於那些與病毒正面交鋒的戰士,我們心存敬意。

而在戰鬥後方,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可能的風險降到最低。

這個“零”,沒有入院出院人數變化曲線那樣“波瀾壯闊”,但每一個數字的跳動都牽動著情緒的起伏。

這個“零”,卻是我們努力創造的安心。是在這個特殊時期,為母嬰健康保障交出的最好的成績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