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雅克薩之戰清軍打贏了,但為什麼要把尼布楚等地讓給俄國?

宇宙大家庭


為什麼雅克薩戰爭中,清軍明明贏得了勝利,反而要把尼布楚等地割讓給沙俄呢?看似很傻的事,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了。如果瞭解那段時間的歷史,就知道清廷的苦衷了,清廷之所以不重視《尼布楚條約》,主要的原因是不想和沙俄糾纏太多,畢竟那個時候清朝最大的敵人不是俄羅斯,而是準格爾汗國。

就在《尼布楚條約》簽訂的第二年,也就是1690年,噶爾丹率領他的準格爾大軍,已經攻克了喀爾喀蒙古(也就是外蒙),並且進軍內蒙了。要知道,準格爾是非常厲害的,當康熙親征的時候,兩軍是在今天的赤峰境內交戰的,赤峰已經離北京不遠了。可以說,康熙之所以親征,那是因為準葛爾已經兵臨城下了!

所以說,對於尼布楚那些地方,那些幾乎鳥不拉屎的地方,保住自己的政權是最重要的。面對沙俄的那些士兵,滿清還是能對付的,只不過外交手段沒有沙俄搞得好。而且條約中有許多有爭議的地方,後來俄羅斯崛起,又和清朝簽訂了好多不平等條約,那些爭議的地區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如果清廷為了那一點點地方,遠征去尼布楚,恐怕會失去太多的土地,甚至可能會亡國,《尼布楚條約》的胡亂簽訂,也是丟車保帥之舉。


華叔談談談


大家好我是唯戀無名,說句實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我覺得清朝是整個中國歷史發展以來最腐敗最黑暗的朝代之一,割地賠款,官員上下腐敗,各地義軍起義四起,各種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即便是打了勝仗也和敗仗沒什麼區別,譬如中法戰爭,雅克薩之戰,即便打贏了又怎麼樣,還是在割讓土地,我不明白,難道說打贏了雅克薩之戰,還要把尼布楚讓給俄國是有戰略意義嗎?


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雙方進行談判。清朝代表是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沙俄代表戈羅文·費要多羅。在中國政府作了讓步的情況下,經平等協商,中俄雙方正式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南、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以東至海的整個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屬於中國;外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地區,暫行存放,留待以後再議。(真是一個笑話,打贏了還簽訂這麼一個條約,尼布楚條約也可以稱之為大清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當時正處於康乾盛世,以當時清朝國力擊敗入侵的沙俄侵略者根本不成問題,事實上清朝也做到了,雅克薩之戰中國是勝利的,那為什麼還要出讓尼布楚呢?

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清軍武器落後,清朝軍隊崇尚騎射,廢棄了明朝的火炮,因此對抗沙俄侵略者的火炮時死傷慘重。

二是清朝剛平定中國不久,其殖民統治尚不穩固,故不願與沙俄消耗。


這個不平等條約開了很壞的先例,此後滿清政府不平等條約一個接一個,喪權辱國,就是從所謂的“康乾盛世”開始的。這一連串的各地賠款,一連串的不平等條約,一連串的歐洲列強的入侵,一連串的各地農民起義造就了我對清朝沒有好感的原因,清朝的閉關鎖國,各種不平等條約,各種各地賠款,拖慢了中國歷史進程的腳步,可以這麼說清朝的歷史是在倒退,不知道我的觀點大家贊不贊同。


唯戀無名


導語:

雅克薩之戰,是沙俄侵略者妄圖侵佔清朝黑龍江流域大片領土,清軍被迫對入侵的俄軍所進行的兩次圍殲戰。也是近代中國對俄國的第一次自衛反擊戰。康熙也因為這次戰爭一戰成名,並且威懾了沙俄侵略者。

▲雅克薩之戰

從表面上看清朝是戰勝了沙俄,但實際上康熙贏了嗎?我們來看一下雅克薩之戰的結果:

  1. 1689年,中俄兩國代表團在尼布楚舉行談判,簽訂了所謂“平等”的《尼布楚條約》。
  2. 條約規定以格爾必齊河和外興安嶺為中俄兩國國界,外興安嶺以南為中國領土。在外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土地未及劃分,待兩國查明後,再作決定。
  3. 條約還規定,俄國在雅克薩所建城堡一律撤除,俄國人全部遷回。《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額爾古納河以東、外興安嶺直到鄂霍次克海以南的黑龍江流域及烏蘇裡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領土,都屬中國疆域。

▲《尼布楚條約》失去的領土

在世界戰爭史上,一般戰爭勝利之後,不是割地就是賠款。康熙作為勝利的一方,不但一點便宜沒撈著,而且還和沙俄簽訂了所謂平等條約,把將近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讓給了沙俄,特別是對以後的領土劃界問題帶來消極的影響。你還覺得康熙的清朝打贏了嗎?我們來看康熙是怎麼贏的:

01雅薩克之戰堪稱是“以多勝少”的戰役,沙俄與清朝的實力相差太懸殊了。

第一次雅克薩戰役,沙俄前後出動的總兵力為450人,清朝記載的人數是3000人,但俄羅斯記載的(清軍)人數是15000人。我們不知道是沙俄是為了給臉上貼金,故意把清朝人數說多,還是清朝害怕丟不起那個人,故意把數量記載的少,不管怎麼樣,我們就按3000人來比較,兵力數量為7:1。

▲清軍團滅沙俄侵略者

到第二次雅克薩之戰,沙俄前後出動總兵力約800人,清軍記載人數約2000人,俄羅斯記載的(清軍)人數為8000人。我們仍然不知道誰是正確的,還是誰撒的謊?就按清朝記載的2000人來算,人數比例為5:2。

從這兩次戰爭來看,清朝的人數明顯要比沙俄多得多,實力也相差懸殊,所以康熙打敗沙俄也在情理之中。按照戰爭結果來評判,康熙肯定是完勝。

02沙俄軍隊大多是土匪流氓,人數少、裝備差、後勤保障不足;而清軍都是正規軍,裝備齊全、後勤給力。

▲俄國與奧斯曼帝國正在激戰

其實在雅克薩之戰時,沙俄正同奧斯曼帝國進行戰爭,而且一點便宜也沒撈著,還差點被人家打成了孫子。沙俄那時候貧窮落後,就跟土匪一般,看著在歐洲沒有撈著什麼好處,就打起了清朝的主意,於是說幹就幹,就開始侵略清朝。

  1. 沙俄剛開始讓波雅科夫率領幾十個人,一來打探清朝的虛實,二來對清朝的地理環境進行偵查,結果被當地居民奮起反抗,把他們打跑了。波雅科夫率領殘兵敗將逃回後,開始給沙俄的政府吹噓,說只要派兵300人,就能征服黑龍江。沙俄政府也是一個奇葩,這樣一個滿嘴跑火車的人說的話,居然相信了。
  2. 於是沙俄的彼得大帝重視起來,重新派哈巴羅夫率兵70人歷經幾個月長途跋涉入侵黑龍江,但是立馬遭到當地人民的頑強抵抗。哈巴羅夫一看形勢不對,再打下去都沒人了,就讓同夥斯捷潘諾夫率領,自己回雅庫茨克求援。
  3. 第二年六七月,
    哈巴羅夫又率領138名亡命之徒,攜3門火炮和幾百支鳥槍,再次侵入黑龍江,強佔雅克薩城,擄掠婦女,殺人放火。又一次被趕跑了。
  4. 到了九月底,哈巴羅夫再次率領侵略軍200餘人,侵入黑龍江下游烏扎拉河口。這一次裝備明顯精良的多,戰艦都開來了。真是屢敗屢戰,打不死的小強

從這些可以看得出來,沙俄除了人少以外,裝備也不咋地。而清軍都是正規部隊,裝備比他們好太多了,清軍的裝備還有40艘戰艦,大量鳥槍、火炮和刀矛、盾牌等兵器。

▲清軍圍攻沙俄

除此之外,由於沙俄戰線拉的過長,不要說兵力,就連後勤保障都得不到供應。到後來沙俄的人別說打仗了,因為彈盡糧絕、飢餓和生病就死了一大半。清朝不僅有大量的增援部隊,而且後勤保障也非常的充足,所以能夠取得勝利也是理所當然。

03既然清朝打贏了,為什麼還要和沙俄簽訂條約、割讓領土呢?

▲雅克薩之戰康熙所面臨的局勢

其實在沙俄侵佔雅克薩的時候,正是清朝忙於平定三藩之亂之際,康熙根本沒有那麼多的精力,來顧及這個小規模戰爭。更可笑的是,康熙還延續了幾千年的外交思想,剛開始想指望先禮後兵,不使用武力,用外交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

結果沙俄根本不吃這一套,狼餓了你能和它講道理嗎?後來沙俄趁機變本加厲的騷擾。等康熙平定三藩之亂騰出手來攻打沙俄的時候,沙俄把康熙的底牌摸得一清二楚。但是沙俄為什麼不趁機把戰爭規模擴大呢?因為當時的沙俄國內戰爭不斷,農奴制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戰鬥力不強,而康熙的王朝卻是處於巔峰狀態。

▲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

那為什麼康熙打贏了,還要和沙俄籤條約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四個:

  1. 康熙對領土界限的概念不清,或者認為條約上失去的領土太遠了,而且還是極寒之地,沙俄動不動就來侵犯,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花大量的錢去維穩,所以覺得這是一塊雞肋,不要也罷
  2. 康熙在位以前清朝就和沙俄關於外興安嶺的邊界問題不清不楚,一直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正好趁著這次戰爭的勝利,拿到檯面上把邊界問題徹底劃清,以後各走各的道,井水不犯河水。
  3. 康熙上位時期既面對三藩之亂、準噶爾之亂,又面對大boss鰲拜、臺灣割據,康熙覺得太難了,想通過條約的簽訂換取幾百年的太平。這個目的確實達到了,中俄在此之後達到了170多年的和平。
  4. 康熙能打贏沙俄是做了相當充分的準備的,光修建軍事築地就多達二十多處,長達兩三年。而沙俄不僅人少,戰線長,而且後勤保障不足。這一戰正說明清朝的“康熙盛世”是騙人的,外強中乾,或者歷史學家故意捏造事實

▲《尼布楚條約》中待議地區現在也沒了

康熙是勝利了,但是我們心裡卻很不舒服,因為中國並沒佔到便宜,反而還失去了外興安嶺以北的幾百萬平方公里領土,還有以尼布楚為中心的蒙古東北部地區的領土

。我們的尼布楚就這樣沒了。

▲我們的貝加爾湖

後來的沙俄嚐到了甜頭之後,有事沒事就盤算著怎樣騷擾清朝。再後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把我們心愛的貝加爾湖也擄跑了,還侵佔中國多達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清朝確實維持了170多年的和平,但是對我們後世的影響簡直是巨大的!


金小川說史


中國的邊界和版圖不是可以隨意拿捏的橡皮泥,必須依據官方原始記載的資料為證,而不是什麼野史。沙俄越過貝加爾湖向東擴張之前,整個西伯利亞都是各自為政分散居住的狩獵遊牧民族部落的領地,不屬於沙俄也同樣不屬於中國。沙俄東侵擴張掠奪珍貴獸皮資源和土著部落發生衝突,有的被降服歸化俯首納貢,有的拖家帶口逃離本土越過額爾古納河進入大興安嶺以南嫩江一帶,被滿清收編安置,其中就有根特木爾(根特木耳),為清初鄂溫克族酋長。原居尼布楚以西石勒喀河流域,順治十年(1653)逃避沙俄侵擾,放棄居住地率部遷至額爾古納河東岸,居住在根河、海拉爾河、嫩江流域,受清封為佐領。康熙五年(1666)又率家屬和三佐領越過額爾古納河北徙投奔俄國為臣,受到沙皇召見冊封貴族和領軍將領,居住尼布楚。滿清與俄國談判邊界條約時,強烈要求引渡叛臣根特木爾曾是重要談判條件,但被沙俄拒絕,沒有固定屬民自然也沒有領地,康熙沒有理由兼併,只好順水推舟以提供俄國來往官員落腳地為由在條約中劃歸尼布楚為沙俄所有。信誓旦旦聲稱清朝割讓屬於中國的尼布楚的答題者們,請問你們哪一個敢拿出哪怕一星半點的歷史資料依據做憑證說說尼布楚原先怎麼算屬於中國領土?

截圖二為《民族詞典》有關注解




史海老漁翁


中俄《尼布楚條約》是清代簽訂的唯一的一個平等條約,由於清代北部邊疆沒有明確的劃界,所以中俄雙方多年一直圍繞北部邊疆爭論不休,時常發生衝突。《尼布楚條約》沙俄承認了中俄雙方在東北的大部分爭議領土的歸屬,規定兩個以額爾其斯河、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為界,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絕大多數領土屬於中國,應該說還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證了清朝領土的完整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清朝會割讓尼布楚呢?

這是因為在俄國入侵前,尼布楚本來就不是清朝的領土,也沒有實際控制過尼布楚。尼布楚在當時是布里亞特蒙古族的領地。布里亞特人因為害怕俄國人才選擇站在清朝這邊。《尼布楚條約》只是將布里亞特的領土割讓給俄國而已,清朝並沒有割讓自己的土地給俄國。

覺得有道理的話給個關注吧。半夜打字不容易。


書童閱讀


前幾天我已經在頭條有關貝加爾湖問題發佈過《尼布楚條約》簽訂協議前聖祖給首席談判代表索額圖的“最高指示”,其中有關尼布楚歸屬問題原話如下:“展覽俄圖若義爾古斯科(即伊爾庫斯克)、涅臣斯科(即尼布楚)磐磐大都夫,非吾家故物矣”,即,畫在俄國圖紙上的尼布楚不是我家固有的東西。現在有關《尼布楚條約》的見解五花八門,但太難看到用原始記載的歷史資料來論證事實真相,都是各取所需用現代人個人觀點去解釋幾百年前的原始事件,這是不尊重歷史,也不尊重讀者的不負責任行為。


一天打魚一天曬網


因為我們總喜歡息事寧人


包公下凡


打輸了要賠,打贏了也要賠,哎!


魯肉銘滷肉飯


儘快平定東北爭端,迅速抽身處理新疆問題,因為新疆歷來都不是很服管,而且背後有俄毛


飛矢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