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今年31歲了還沒結婚,感覺自己可能要孤獨終身了,想起來就很害怕,怎麼辦呀?

心在的地方


答:

01.年齡在中國人的心裡,始終是一道不可跨越的坎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越來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目標也越來越明確,但可惜的是,你的籌碼卻日益的減少了。

當你25歲時,不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就能與異性接觸到,你可以有選擇的餘地,相處融洽繼續下去,哪怕自己稍微有點作都無所謂,反正年齡小,不好在換。

當你過了28直奔30時,你開始著急,這時的異性資源越來越少,和你同齡的男人,都希望找一個比自己小一點的,比你大一些的男人,不是已婚的,就是二婚三婚的。

身邊的親戚朋友,父母一直催促你,受到這些人的干擾,你感覺自己真的不能在堅持下去了,否則真的要被剩下了,於是你開始不斷地相親。

但相親這種事,就如大海里撈針一樣難,看著眼前坐著個男人,那個人不見得就適合自己,從一開始的按心中標準篩選,到最後無奈的將自己的底線慢慢放寬,最後就變成了只要對我好就行,反正和誰結婚都一樣。

有沒有想過,這樣的選擇是自己心甘情願的嗎?你只是被年齡羈絆了,我們不是到了適婚年齡就必須馬上結婚,把自己當一個物品一樣就嫁了出去。

我們是要找一個能和自己並肩作戰,能進入到我們內心,能讓我們欣慰的人,而不是為了結婚而結婚,為了讓對方給予我們幸福而結婚,是為了給予彼此幸福而結婚。

02.傳統觀念影響

從古至今,無論歷史和文化如何變遷,婚戀觀如何轉變,但年輕人到了一定的適婚年齡不結婚,父母就會非常的著急。

他們認為人在哪個年齡段就該做那個年齡該做的事情,比如結婚,生子,他們順利的做起了爺爺奶奶,外婆外公,這種階段式,目標式的生活節律,是他們一代代繼承過來的,並希望在你身上也實現。

當你對於婚姻帶有著開放式的狀態時,他們會很緊張,怕你真的嫁不出去。

記得我表妹29歲那年,每天我她媽媽都在耳邊嘮叨,“你咋就不著急呢,這都要變成老姑娘了,你還挑啥挑?”

表妹說:“你讓我相親,可是那些人我真的沒眼緣”

啥叫眼緣?對你好,知道心疼你,掙錢能交給你,對家負責就行了,哪有那麼多的眼緣。

也許那個年紀的父母,不理解“眼緣”的含義,他們對婚姻的認知就是,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就行。

但表妹卻說:“我只希望將來躺在身邊的那個男人,半夜醒來時,我能對他會心一笑,而不是同床異夢,貌合神離。”這些與長相無關,與金錢多寡無關,只與那一眼眼緣有關。

03.請等到那個對你生命有特殊意義的人

看看身邊那些離婚的女人,一半都是因為年齡問題,而匆忙的選擇進入了婚姻,以為能和對方湊合過一輩子,最後才慢慢發現,之所以和對方步入婚姻,並不是自己的真實所想,而是受到外界的影響,衝動導致了不幸。

當你清醒過來時,不是猶豫著要不要離婚,就是正在和對方鬧離婚。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街頭採訪,問了10個男路人,27歲和35歲的女人,你會選擇哪個一個,就單看年齡,所有人回答都是27歲那個。

隨後採訪者說:”如果27歲是離婚的,35歲是未婚,你們還堅持原來的選擇嗎?“

這時有7個男人改口說選擇35歲的單身剩女,那3個男人則是看情況而定。

這就是現實,聽過這樣一句很酸的話:”離了婚在找就成了二婚,不結婚永遠是個黃花大閨女,放到婚姻市場裡也比二婚的趾高氣昂。“

女人這輩子,愛錯不可怕,也不可悲,最讓自己接受不了的是從來沒愛過。

剩女也不是什麼多可怕的詞語,你有你堅定的目標和信念,如果你不是受到年齡的影響和外界因素的干擾,你可以適當的放低自己的標準。

相反,做那個最真實的自己,美人會遲暮,青春會流逝,可愛情可遇不可求。

即使等不來愛情,那也無妨,過好自己的日子,只要舒心快樂就好,生活就是這樣,一個人也好,兩個人也罷,終歸是要過日子的。

至於好壞都來自心間那一杆秤,你要怎麼去稱量,能讓自己覺得值得快樂,那就按照自己的心去走,做到無悔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