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汽車常用專業術語有哪些?

南京萬通汽車學校Q8


汽車的主要專業術語如下:

1、整車裝備質量(kg):汽車完全裝備好的質量,包括潤滑油、燃料、 隨車工具、備胎等所有裝置的質量。

2、最大總質量(kg):汽車滿載時的總質量。

3、最大裝載質量(kg):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的最大裝載質量。

4、最大軸載質量(kg):汽車單軸所承載的最大總質量。與道路通過性有關。

5、車長(mm):汽車長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6、車寬(mm):汽車寬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7、車高(mm):汽車最高點至地面間的距離。

8、軸距(mm):汽車前軸中心至後軸中心的距離。

9、輪距(mm):同一車轎左右輪胎胎面中心線間的距離。

10、前懸(mm):汽車最前端至前軸中心的距離。

11、後懸(mm):汽車最後端至後軸中心的距離。

12、最小離地間隙(mm):汽車滿載時,最低點至地面的距離。

13、接近角(°):汽車前端突出點向前輪引的切線與地面的夾角。

14、離去角(°):汽車後端突出點向後輪引的切線與地面的夾角。

15、轉彎半徑(mm):汽車轉向時,汽車外側轉向輪的中心平面在車輛支撐平面上的軌跡圓半徑。轉向盤轉到極限位置時的轉彎半徑為最小轉彎半徑。

16、最高車速(km/h):汽車在平直道路上行駛時能達到的最大速度。

17、最大爬坡度(%):汽車滿載時的最大爬坡能力。

18、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車輪數和驅動輪數(n×m):車輪數以輪轂數為計量依據,n代表汽車的車輪總數,m代表驅動輪數。

20、概念車(Concept Car)是汽車製造廠家在車展會上推出的,以體現超前設計思想和水平的樣車。概念汽車主要用以展現製造廠家雄厚的科研和新產品開發能力,同時也起"引導消費"的作用。

汽車,即本身具有動力得以驅動,不須依軌道或電力架設,得以機動行駛之車輛。廣義來說,具有四輪行駛的車輛,普遍多稱為汽車。


情戀紫禁城


非常榮幸能夠回答到你提問的問題。

首先呢,咱們來說說,針對於你提問的問題汽車常用的專業術語有哪些?根據我在汽車行業的觀點和理解,你提問的問題太籠統了。所以我下面呢就我們常見的生活中能經常用到的專業術語給你解答一下,並且給你做一下詮釋,希望能幫到你。

以下的專業術語主要是汽車引擎系統的。

1.燃燒室(Combustion Chamber):活塞到達上死點後其頂部與汽缸蓋之間的空間,燃料就在此室燃燒。

2.壓縮比(Compression Ratio):活塞在下死點的汽缸之總容積除以活塞在上死點的總容積(燃燒室容積),所得的值就稱為壓縮比。

3.曲軸(Crankshaft) :引擎的主要旋轉機件,裝上連桿後,可承接連桿的上下(往復)運動變成循環(旋轉)運動。

4.汽缸體(Cylinder Block) :引擎的基本結構,引擎所有的零附件都裝在該機件上,包括引擎汽缸及曲軸箱的上半部。

5.汽缸蓋(Cylinder Head):引擎的蓋子及封閉汽缺的機件,包括水套和汽門及冷卻片。

6.爆震(Detonation) :為火焰的撞擊或爆聲,在火花點火引擎的燃燒室內,因為壓過的空氣燃料混合氣會自燃,於是使部份未燃的混合氣產生二次點火(在火星塞點火之後),因而發出了爆聲。

7. 排氣量排氣量(Displacemint): 在引擎的某一循環運作中,能將全部空氣及混合氣送入所有汽缸的能力,也是指一個活塞從一個行程運作至另一行程所能排的體積。  

8.引擎(Engine):一種能將熱能轉化成機械能的機械,一種可以將燃料燃燒產生機械動力的裝置,有時候可以視為一種發動機。

9.油底殼(Oil Pan):位於引擎下部,可以拆卸,並將由軸箱密封作為儲油槽的外殼。

10.活塞(Piston):一種裝在氣缸內活動的機件,能在壓力改變時接受或者傳遞動力。就引擎而言是指在氣缸內上下滑動,並且藕動連桿,迫使曲軸旋轉的圓形機件。

朋友們,關於引擎系統的汽車專業術語就先說到這,我自己暫時能想到的就是這些了。我知道這方面的專業術語還有很多,大家可以上網查閱,朋友們有什麼想法和建議,歡迎評論區留言評論。謝謝大家!!





亮哥影音


1. 整車裝備質量(kg):汽車完全裝備好的質量,包括潤滑油、燃料、 隨車工具、備胎等所有裝置的質量。

2. 最大總質量(kg):汽車滿載時的總質量。

3. 最大裝載質量(kg):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的最大裝載質量。

4. 最大軸載質量(kg):汽車單軸所承載的最大總質量。與道路通過性有關。

5. 車長(mm):汽車長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6. 車寬(mm):汽車寬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7. 車高(mm):汽車最高點至地面間的距離。

8. 軸距(mm):汽車前軸中心至後軸中心的距離。

9. 輪距(mm):同一車轎左右輪胎胎面中心線間的距離。

10. 前懸(mm):汽車最前端至前軸中心的距離。

11. 後懸(mm):汽車最後端至後軸中心的距離。

12. 最小離地間隙(mm):汽車滿載時,最低點至地面的距離。

13. 接近角(°):汽車前端突出點向前輪引的切線與地面的夾角。

14. 離去角(°):汽車後端突出點向後輪引的切線與地面的夾角。

15. 轉彎半徑(mm):汽車轉向時,汽車外側轉向輪的中心平面在車輛支撐平面上的軌跡圓半徑。轉向盤轉到極限位置時的轉彎半徑為最小轉彎半徑。

16. 最高車速(km/h):汽車在平直道路上行駛時能達到的最大速度。

17. 最大爬坡度(%):汽車滿載時的最大爬坡能力。

18.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 車輪數和驅動輪數(n×m):車輪數以輪轂數為計量依據,n代表汽車的車輪總數,m代表驅動輪數。







壹車一世界


10個常用的汽車術語名詞:

百公里加速:首先百公里加速指的是,汽車從0-100km/h的速度所需用時,也就是常說的“幾秒破百”。這個數據很常見,因為是汽車動力最直觀的體現,也是汽車加速、提速起步的側面寫照。一般來說,數據越小動力性能越好,輸出動力越強勁,例如特斯拉Roadster的1.9S破百,絕對離不開高達10000牛·米的扭矩輸出。

0-400Km/h加速時間:首先這也是一個加速時間測試,不過是從0到400km所用時間。這一項一般都是對於超跑而言,因為想要完成這個測試絕對需要各方面嚴格的配合,例如得有一條完全封閉的公路。柯尼塞格Agera RS為了測試就是封閉了美國的一條公路,然後以36.44S的成績榮登冠軍寶座。

1/4英里加速:同1/8英里、1英里相似,都是直線加速比賽的項目之一。1/4英里換算過來差不多是400米,所以說白了,這是測試車輛跑完400米的耗時(也就是常說的04)。這也是車輛動力性能的較好體現,不同於百公里加速的“稍縱即逝”,400米的距離粗略的可以看出一輛車的起步和後續動力表現。

麋鹿測試:這是國際上用來衡量車輛安全性的標準,名字來源於麋鹿,但不是真的去撞它們。而是通過設置路障來檢驗車輛迴避障礙的能力,ESP車身穩定系統失控的極限速度。

最高車速:顧名思義,就是汽車的最大行駛速度,一般是超跑豪車的爭奪戰場。指在無風的條件,良好路況下,汽車能跑出來的最快速度。目前最快的是超音速推進號,創下過1227.99Km/h的驚人數據。

百公里制動:這是每輛車都有的一個測試,指的是從時速100Km/h的狀態緊急制動到完全靜止,所用的時間和距離,是一輛車剎車性能的最直觀體現。距離越短用時越短,剎車性能就越好,與汽車的安全性息息相關,也和每位乘客的人身安全離不開關係。

紐北賽道:經常看到哪個車又刷新了紐北圈速,某個車紐北賽道創下多少多少的新紀錄……指的都是“紐伯格林北圈賽道”,這條賽道是出了名的高難度和兇險。

曾經作為F1賽事的其中一站,總長20.83公里,從相關圖片明顯看到蜿蜒曲折,據統計彎道超過100多個。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就是我們常說的F1賽車,這個比賽是世界範圍內,行業最高水平之間的較量。F1賽車和普通的汽車有明顯區別,為了追求極致的速度,駕駛員和寬大的輪胎都敞露在外。比賽判定也格外簡單,就是比誰快,同時出發誰先跑完規定圈數,用時最短獲勝。

拉力賽:不管是最出名的世界拉力錦標賽(WRC)又或是最具挑戰的達碦爾拉力賽,都是它的不同表現形式。拉力賽又名多日賽,通俗易懂,一般都是要長達幾天的長途比賽。不同於其他賽車比賽,拉力賽一般都在臨時封閉的公路、砂石路、冰雪路等各種道路上進行,考驗汽車的綜合性能。

勒芒賽事:全名勒芒24小時耐力賽,同F1和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比肩齊名,它主要考驗的是汽車的速度和穩定性,以及畢竟從“耐力”兩個字就能看出,還考驗汽車的燃油經濟性。這個比賽真的非常考驗賽車手和賽車性能,幾位賽車手24小時不間斷的、快速的跑在賽道上,因此被稱為“最辛苦的單項賽事”。


MakeTheFoxRush


很高興為您回答問題!


汽車常用專業術語一般如下:

總質量:汽車加貨物的總和

整備質量:汽車不載貨重量

額定載質量:汽車可以載貨的重量

軸 距:前橋到後橋的距離,以軸中心開始測算

輪 距:左右車輪的距離

前懸距離:前橋到車架最前方的距離

後懸距離:後橋到車架最後方的距離

貨箱長度:一般4.2米、5.2米這都指貨箱長度,實際車總長要在增加2米左右

輕 卡: 4.5噸以內、總長6米以內、載質量2噸以內


貨車常用語一般就這麼多,希望能夠幫助您!


中文微評論


專業術語有很多,幾百上千個總是有的,從淺顯易懂人盡皆知的詞彙比如:發動機排量、渦輪增壓、前置前驅、純電動汽車、鹵素大燈、空濾、機濾等;到能說的請來龍去脈的人很少的高級專業詞彙,比如:霍夫邁斯特曲線、雙頂置凸輪軸、雙叉臂獨立懸架等等。

想全面瞭解汽車常用專業術語,建議可以找幾本入門的書讀一下,汽車文化、汽車構造、汽車理論什麼的。


Hydra888


1. 整車裝備質量(kg):汽車完全裝備好的質量,包括潤滑油、燃料、 隨車工具、備胎等所有裝置的質量。

2. 最大總質量(kg):汽車滿載時的總質量。

3. 最大裝載質量(kg):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的最大裝載質量。

4. 最大軸載質量(kg):汽車單軸所承載的最大總質量。與道路通過性有關。

5. 車長(mm):汽車長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6. 車寬(mm):汽車寬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7. 車高(mm):汽車最高點至地面間的距離。

8. 軸距(mm):汽車前軸中心至後軸中心的距離。

9. 輪距(mm):同一車轎左右輪胎胎面中心線間的距離。

10. 前懸(mm):汽車最前端至前軸中心的距離。

11. 後懸(mm):汽車最後端至後軸中心的距離。

12. 最小離地間隙(mm):汽車滿載時,最低點至地面的距離。

13. 接近角(°):汽車前端突出點向前輪引的切線與地面的夾角。

14. 離去角(°):汽車後端突出點向後輪引的切線與地面的夾角。

15. 轉彎半徑(mm):汽車轉向時,汽車外側轉向輪的中心平面在車輛支撐平面上的軌跡圓半徑。轉向盤轉到極限位置時的轉彎半徑為最小轉彎半徑。

16. 最高車速(km/h):汽車在平直道路上行駛時能達到的最大速度。

17. 最大爬坡度(%):汽車滿載時的最大爬坡能力。

18.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 車輪數和驅動輪數(n×m):車輪數以輪轂數為計量依據,n代表汽車的車輪總數,m代表驅動輪數。

發動機的基本參數

汽車發動機的基本參數主要包括髮動機缸數,氣缸的排列形式,氣門,排量,最高輸出功率,最大扭矩。 缸數:汽車發動機常用缸數有3、4、5、6、8缸。排量1升以下的發動機常用3缸,2.5升一般為4缸發動機,3升左右的發動機一般為6缸,4升左右為8缸,5.5升以上用12缸發動機。一般來說,在同等缸徑下,缸數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數越多,缸徑越小,轉速可以提高,從而獲得較大的提升功率。 氣缸的排列形式:一般5缸以下的發動機的氣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少數6缸發動機也有直列方式的。直列發動機的氣缸體成一字排開,缸體、缸蓋和曲軸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緊湊,應用比較廣泛,缺點是功率較低。直列6缸的動平衡較好,振動相對較小。大多6到12缸發動機採用V形排列,V形即氣缸分四列錯開角度佈置,形體緊湊,V形發動機長度和高度尺寸小,佈置起來非常方便。V8發動機結構非常複雜,製造成本很高,所以使用的較少,V12發動機過大過重,只有極個別的高級轎車採用。 氣門數:國產發動機大多采用每缸2氣門,即一個進氣門,一個排氣門;國外轎車發動機普遍採用每缸4氣門結構,即2個進氣門,2個排氣門,提高了進、排氣的效率;國外有的公司開始採用每缸5氣門結構,即3個進氣門,2個排氣門,主要作用是加大進氣量,使燃燒更加徹底。氣門數量並不是越多越好,5氣門確實可以提高進氣效率,但是結構極其複雜,加工困難,採用較少,國內生產的新捷達王就採用五氣門發動機。 排氣量:氣缸工作容積是指活塞從上止點到下止點所掃過的氣體容積,又稱為單缸排量,它取決於缸徑和活塞行程。發動機排量是各缸工作容積的總和,一般用於升(l)來表示。發動機排量是最重要的結構參數之一,它比缸徑和缸數更能代表發動機的大小,發動機的許多指標都同排氣量密切相關。 最高輸出功率:最高輸出功率一般用馬(ps)或千瓦(kw)來表示。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同轉速關係很大,隨著轉速的增加,發動機的功率也相應提高,但是到了一定的轉速以後,功率反而呈下降趨勢。一般在汽車使用說明中最高輸出功率用每分鐘轉速來表示(r/min),如100ps/5000r/min,即在每分鐘5000轉時最高輸出功率100馬力。 最大扭矩:發動機從曲軸端輸出的力矩,扭矩的表示方法是N.m/r/min,最大扭矩一般出現在發動機的中、低轉速的範圍,隨著轉速的提高,扭矩反而會下降。當然,在選擇的同時要權衡一下怎樣合理使用、不浪費現有功能。比如,北京冬夏都有必要開空調,在選擇發動機功率時就要考慮到不能太小;只是在城市環路上下班交通用車,就沒有必要挑過大馬力的發動機。儘量做到經濟、合理選配發動機。

5V:V是英文“閥門”(value)的首寫字母。傳統轎車發動機氣缸普遍採用4閥門結構,即2個進氣閥門、2個排氣閥門,保證了進氣排氣的充分、有效,有利於發動機轉速的提高,從而達到發動機的最大功率。5閥門技術目前在國外汽車公司已經廣泛應用,新近在我國上市的“寶來”已採用5閥門技術,即3個進氣閥門、2個排氣閥門。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是5閥門應用的佼佼者。

高位剎車燈:一般安裝在車尾上部,以便後面行駛的車輛易於發現前方車輛剎車,起到防止追尾事故發生的目的。由於一般汽車已有兩個剎車燈安裝在車尾兩端,一左一右,所以高位剎車燈也叫第三剎車燈。

ABS:是英文“anti-lock break system”的縮寫,中文譯為“防死鎖剎車系統”。它是一種具有防滑、防鎖死等優點的安全剎車控制系統。沒有安裝ABS系統的車,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來不及分步緩剎,只能一腳踩死。這時車輪容易抱死,加之車輛衝刺慣性,便可能發生側滑、跑偏、方向不受控制等危險狀況。而裝有ABS的車,當車輪即將到達下一個鎖死點時,剎車在一秒內可作用60至120次,相當於不停地剎車、放鬆,即相似於機械的“點剎”。因此,可以避免在緊急剎車時方向失控及車輪側滑,使車輪在剎車時不被鎖死,輪胎不在一個點上與地面摩擦,加大了摩擦力,使剎車效率達到90%以上。

一般說來,在制動力緩緩施加的情況下,ABS多不作用,只有在制動力猛然增加使車輪轉速驟消的時候ABS才發生效力。ABS的另一主要功效是制動的同時轉方向躲避障礙。因此,在制動距離較短,無法避免觸障時,迅速制動轉向,是避免事故的最佳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裝有ABS,並不代表就一切萬事大吉了。所以在此奉勸裝有ABS系統的車主,萬不可放心大膽地超能力駕駛,引發事故,也許ABS也救不了你。 中央門鎖:中央門鎖是指通過設在駕駛座門上的開關,可以同時控制全車車門關閉與開啟的一種控制裝置。

中央門鎖採用一個開關去控制另一些開關,它用電磁驅動方式執行門鎖的關閉與開啟。中央門鎖執行機構分兩種形式:一種是電磁線圈形式,另一種是直流電動機形式。兩種形式都是通過改變直流電的極性來轉換物體運動方向,執行關閉或開啟動作的。

目前,轎車的中央門鎖多是電磁線圈式。鎖門時給電磁線圈正向電流時,磁鐵帶動連桿向左移動,扣住門鎖舌片。開門時給電磁線圈反向電流時,磁鐵帶動連桿向右移動,脫離門鎖舌片。

直流電動機式的工作原理是,連桿驅動力由可逆轉的直流電動機提供,利用電動機的正轉和反轉來完成鎖門和開門的動作。

以上說的是中央門鎖的工作原理。實際應用要複雜一些,要考慮電磁線圈或電動機的啟動電流值,當轎車四門門鎖同時動作的一瞬間,其電流值的變化會造成車上整個電路網絡的不平衡。因此,除了中央門鎖開關要經過繼電器控制電磁線圈或電動機外,還要裝置電容器電路,利用電容器的充放電特性避免車上電流發生大幅度波動。 F_MPV:F_MPV是從MPV的概念演變而來。MPV是英文multi purpose vehicles的簡稱,通常翻譯成多用途汽車或多功能汽車,最早在我國出現的是被稱為“子彈頭”的美國通用“雪佛蘭盧米那”(Chevrolet Lumina)、法國“雷諾空間”(Renault Espace)等。而F_PV是我們中國人制造的概念,F(family)是家庭的意思。如新近上市的“昌河北斗星”F_MPV,首次推出家庭多功能車的概念,既可乘人,還可載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駕上F_MPV出遊也很愜意。 渦輪增壓器:渦輪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新鮮空氣增壓端、另一部分為廢氣驅動端,兩端各有一個葉輪,在同一軸上,軸的支承為軸套。渦輪增壓器葉輪的旋轉動力來自於廢氣。渦輪增壓器殼體為鎳、鉻和硅合金材料,軸為鉻和鉬合金材料。更重要的是,渦輪增壓器是在高溫、高速條件下工作的,為保證其正常工作,在渦輪增壓器中通入了機油和冷卻液,以保證有效的潤滑和冷卻,改善工作條件。發動機排出的具有高溫和一定的壓力的廢氣進入增壓器中,推動軸的葉輪以每分鐘高達數萬甚至幾十萬轉的高速度旋轉,怠速時,葉輪轉速為12000轉/分,當全負荷時,葉輪轉速可達到135000轉/分,普通的軸承是無法承受如此高速而產生的高溫和磨損的。 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是一種電化學的發電裝置。它不同於常規意義上的電池。

其主要原理是:燃料電池等溫地按電化學方式直接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它不經過熱機過程,因此不受卡諾循環的限制,能量轉化效率高(40-60%);幾乎不產生NOx和SOx的排放。而且,CO2的排放量也比常規發電廠減少40%以上。正是由於這些突出的優越性,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倍受各國*與大公司的重視,被認為是21世紀首選的潔淨、高效的發電技術。 GPS:GPS是Global Postioning System的簡稱,即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目前除美國外,還有俄羅斯、歐盟全球定位系統,而通常意義上的GPS是指美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它通過接受美國發射的24顆衛星中任意3顆以上衛星所發射的導航信號,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候準確地測量到物體瞬時的位置,確切地說是物體的經緯度、高度、速度等位置信息。GPS最初只是運用於軍事領域,目前GPS已被廣泛應用於交通行業,它利用GPS的定位技術結合無線通信技術(GSM或CDMA)、地理信息管理系統(GIS)等高新技術,實現對車輛的監控,經過GSM網絡的數字通道,將信號輸送到車輛監控中心,監控中心通過差分技術換算位置信息,然後通過GIS將位置信號用地圖語言顯示出來,最終可通過服務中心實現車輛的定位導航、防盜反劫、服務救援、遠程監控、軌跡記錄等功能。

GPS主要功能: 防盜功能:當車主離開車輛,車輛處於安全設防狀態時,如果有人非法開啟車門或發動車輛,車輛會自動報警,此時車主手機、車輛監控中心同時會收到報警電話,不勞車主費腦傷神,監控中心的值班人員會立即聯繫110報警;且車輛自動啟動斷油、斷電程序。

反劫功能:車主尤其是出租車開到郊外,如果遇到幾個悍匪劫車,也不再是孤軍奮戰。有強大的GPS系統支持,車主只要按下報警開關,車輛會向監控中心發出遇劫報警。如果報警開關被悍匪發現並遭到破壞時,遭破壞的系統能自動發出報警信號,監控中心便立即啟動實現自動跟蹤系統,立刻將車輛的位置信息反饋給110,以便對車主進行及時營救。

導航功能:也即是電子地圖功能,這個功能才是GPS的正統功能。車主只要輸入起點和終點,該系統便立即將兩地之間的最佳捷徑指給車主。可惜的是這項技術目前在中國短期內還是一種概念。據說,中國一汽等企業已開始著手研發自主導航系統,因此車主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可以發揮GPS的導航作用了。

目前,國內主要是通過語音導航,車主可以通過車輛的監控中心得到車輛所在位置,同時也可以向該中心查詢行走路線。這種語音導航與國外的電子地圖相比,雖然並不完美,但它可以減輕車主邊開車邊看地圖的壓力,車主只要通過免提電話,便可以輕鬆得到指引。


張果然丶


汽車的主要專業術語如下:

1、整車裝備質量(kg):汽車完全裝備好的質量,包括潤滑油、燃料、 隨車工具、備胎等所有裝置的質量。

2、最大總質量(kg):汽車滿載時的總質量。

3、最大裝載質量(kg):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的最大裝載質量。

4、最大軸載質量(kg):汽車單軸所承載的最大總質量。與道路通過性有關。

5、車長(mm):汽車長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6、車寬(mm):汽車寬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7、車高(mm):汽車最高點至地面間的距離。

8、軸距(mm):汽車前軸中心至後軸中心的距離。

9、輪距(mm):同一車轎左右輪胎胎面中心線間的距離。

10、前懸(mm):汽車最前端至前軸中心的距離。

11、後懸(mm):汽車最後端至後軸中心的距離。

12、最小離地間隙(mm):汽車滿載時,最低點至地面的距離。

13、接近角(°):汽車前端突出點向前輪引的切線與地面的夾角。

14、離去角(°):汽車後端突出點向後輪引的切線與地面的夾角。

15、轉彎半徑(mm):汽車轉向時,汽車外側轉向輪的中心平面在車輛支撐平面上的軌跡圓半徑。轉向盤轉到極限位置時的轉彎半徑為最小轉彎半徑。

16、最高車速(km/h):汽車在平直道路上行駛時能達到的最大速度。

17、最大爬坡度(%):汽車滿載時的最大爬坡能力。

18、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車輪數和驅動輪數(n×m):車輪數以輪轂數為計量依據,n代表汽車的車輪總數,m代表驅動輪數。

20、概念車(Concept Car)是汽車製造廠家在車展會上推出的,以體現超前設計思想和水平的樣車。概念汽車主要用以展現製造廠家雄厚的科研和新產品開發能力,同時也起"引導消費"的作用。


哏兒都小航


汽車最常用專業用語很多,簡單說下有,4門兩蓋,葉子板,側圍,頂蓋,地盤……,安全方面分為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按照軸距分等級分為,A級車,A+級,B級,C級……


由尤


別跟我說落地價,直接報最低的裸車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