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他把17年前抗非典的行李箱,傳給了上一線的女兒

“帶這個箱子去吧,爸爸只用過一次。”66歲的王衛國翻翻騰騰,從幾個行李箱中挑出一個,遞給女兒王婷。

他把17年前抗非典的行李箱,傳給了上一線的女兒

在山西太原,馳援武漢的醫生王婷跟父親王衛國擁抱(2月2日攝)。新華社發

  2月1日22:45,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呼吸內科醫生王婷接到電話,次日一早隨山西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征。那個時候,她正在發熱門診值班。 

交班之後,她回到家中,把情況告訴了家人。

“我正想帶這個箱子。”接過爸爸給的行李箱,王婷很開心。 

這個皮箱,王衛國只用過一次——2003年抗擊非典時,王衛國上了一線,當時帶的就是它。

之前,院內第一次報名, 王婷因為看微信群消息晚了一陣,錯過了報名參加第一批援助湖北的機會。後來醫院又發出第二批的徵召通知,這一次她早早遞出了申請。 

出發前的那個夜晚,王婷沒能睡著,“內心很忐忑,不知道要接受什麼樣的任務,不知道要面臨什麼樣的處境。”但這樣想著,心裡反倒有了一種期待,她相信自己,能面對那些困難。 

2月2號16:40,王婷隨山西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偌大的天河機場,空空蕩蕩。跟著隊伍往前走。眼前的情景讓王婷感到,形勢嚴峻,任務艱鉅。 

次日早早起床,接受短暫而嚴格的培訓。之後,王婷被分配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  

一共50張床位,收治了50位危重症患者。這是王婷將要面對的工作。 

患者就在眼前。之前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的王婷反倒平靜下來。馬上分工,熟悉流程,醫護人員三班倒。早班9點至15點,下午班15點到21點,晚班21點到次日9點。每班4名醫生,護士10名以上。 

“上下午班工作雖然是6小時,但車程半小時,穿脫防護服需要一個小時,再加上交接班準備、洗澡消毒等,全程下來至少得10個小時。”王婷說。

“說實話,體力上並不比平時差,但因為防護服很厚,缺氧,加上心理壓力大,因此很容易疲乏。”王婷說的心理壓力,首先來自防護,只有先把自己防護好了,才能確保隊友安全,確保患者安全。  

起初上衛生間不便,還需要穿尿不溼。但最近已經熬出經驗,那就是不吃不喝。最長的一次,王婷中午12點吃飯,晚上11點回到住地倒頭就睡,堅持到第二天早晨才吃飯。  

補充水,只能下班後大量喝,臨上班前三小時,就不敢喝了。  

“聽起來會以為很誇張,但防護服穿脫一遍真是不容易,需要很多時間。而且,脫下來的話,也會浪費一套防護服。”王婷這樣解釋。  

50名危重症患者,查房時都要全部瞭解一遍。即便是面對一個狀況最輕、體溫恢復正常的患者,也會上去問問情況,拉拉家常。  

“我會學著武漢人的叫法,婆婆,感覺怎樣啊?今天吃得怎樣?” 

沒想到,有一天,一位婆婆竟然向王婷訴起苦來,“你們給的飯菜不好吃啊!” 

“婆婆,眾口難調嘛,如果今天覺得不合口味,可以多喝點奶,吃點雞蛋。” 

“你們覺得好吃嗎?” 

“好吃啊!” 

“你們和我們吃的一樣嗎?” 

“一樣啊婆婆,咱們都是一個廚師。” 

後來說到這件事,王婷笑了,“飯菜都是免費提供的,看得出每頓做得都很用心,儘量葷素搭配。特殊時期,已經很不容易了。”  

有時候,她要耐心給患者們“減壓”,告訴他們,國家在盡全力關心他們,全國人民都在想辦法幫助他們,大家只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他們儘快好起來。對於患者來說,最關鍵的就是克服困難,好好配合醫院的治療。 

王婷說,大部分患者都非常理解,他們甚至一遍遍地說,“你們大老遠從山西來,你們都是好人,非常非常感謝你們!”  

具體的工作情況,王婷並不給家裡講太多。她也不讓家裡主動給她打電話。父母非常瞭解她,每天只靜靜等消息。有時是早晨,有時是半夜,她會通過微信說幾句話,或者發一張進餐的圖片給父母。  

“就是報平安唄。”王衛國笑笑,“讓我們知道,她從病區出來了。”  

在抗疫前線,父親的這個皮箱,成了王婷重要的情感陪伴。一線事情多,情況險,也常常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但每次看到這個皮箱,王婷就彷彿看到17年前在非典一線戰鬥的父親的身影。“作為他的女兒,我也不能丟臉。”摸著這個箱子,王婷彷彿感受到父親的溫暖和鼓勵,感受到當年父親在非典戰場上的那種精神力量。  

“家裡箱子很多,但我就想拿這個箱子過來,我跟爸爸想到一起了。17年前爸爸帶著它平平安安回來,我帶上它也能平平安安回家。”王婷說。

王婷從住所又奔赴醫院了,新的一天又拉開了帷幕。


來源:《人民日報》(2020年02月29日08版) 原標題:《特別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