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讓“世界工廠”重回機器轟鳴的大時代 復工復產“拉鋸戰”

本報記者 張家振 北京報道

“我都到廠裡準備幹活兒了,工廠所在地的街道辦又要求在宿舍隔離觀察7天才行。”2月24日,山東臨沂人趙宏在返回東營市墾利區勝利油田某配套石油化工企業準備復工一天後,又選擇了返回老家“避風頭”。

和在老家相比,趙宏在東營可以賺到接近兩倍的工資。但趙宏的復工之路並不順利,在村委會開了證明,辦理山東省統一的健康通行卡之後,回到東營還是沒法突破重點觀察7天的政策限定。

截至目前,東營市是山東省唯一一個新冠肺炎“零確診、零疑似”的地級市,被稱之為山東的“一方淨土”。在多措並舉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同時,當地還需要保住這一來之不易的成績。

隨著全國戰“疫”局勢的日漸優化,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逐步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也變得更加緊迫,讓“世界工廠”重返機器轟鳴的大時代,正成為舉國上下合力突圍的另一個方向。

2月23日,中央就有序復工復產提出了8點要求,落實分區分級精準推動復工復產成為總體路徑。國家發改委也指出,在繼續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分區分級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通過加大宏觀政策調節、要素保障力度和落實減稅降費等幫扶力度,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起來。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員工返崗、企業復工還面臨著諸多挑戰,諸如儲備口罩等防疫物資、匯聚生產所需的各種原材料、打通產品銷售物流和營銷網絡等“攔路虎”並存。任何一個鏈條存在問題,都會讓企業復工復產“拉鋸戰”變得更加膠著。

破除復工“攔路虎”

2月21日,滿載157臺各類工程機械整機的運輸車輛駛出山東華偉重特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偉重特公司”),開啟了“漂洋過海”的出口旅程。這些機械將統一發往青島港,通過貨輪運輸到俄羅斯、印尼和越南等地。

位於山東省蒙陰經濟開發區臨工工業園的華偉重特公司是臨工集團成員企業,早在1月30日(正月初六)就已正式開工復工,是蒙陰縣最早的一批覆工企業之一。

回顧起這一海外訂單的交付過程,該公司副總經理劉延華印象深刻。據劉延華介紹,自復工以來,公司先後面臨著國內銷售渠道幾乎全面停滯、外省技術人員不能及時返崗、復工復產所需原材料儲備不足、整機裝配產業鏈條還沒有完全實現產能恢復等問題。

據瞭解,自疫情發生以來,華偉重特公司在國內的銷售渠道幾乎全面停滯,公司大力推廣海外市場線上銷售,才最終獲得了這一157臺出口整機的訂單。劉延華告訴記者,這157臺車要按照3個國家的標準生產,分為10大類30多個品種,大部分是多樣化、個性化的“私人訂製”,這給我們生產組織造成了巨大困難。

“同時,由於公司技術人員一半以上都是外省員工,不能及時返崗,也讓產品設計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劉延華表示,機械設備產品大概有200個部件,由160多家供應商組成,供應商不能全部開工復產,零部件也不能按時到達,所以還面臨著逾期的風險。

蒙陰經濟開發區招商辦主任張明良表示,瞭解到企業實際困難後,在縣防疫指揮部統一協調下優先安排企業的一些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專家提前返回,統一安排在當地酒店進行了14天隔離,技術人員通過視頻會議等形式最終完成了產品設計的規劃討論等工作,在完成隔離觀察後已重返工作崗位。此外,通過對整機裝配產業鏈條上的上下游企業一一進行溝通協調等做法,也為訂單如期交付提供了較為充足的生產要素保障。

華偉重特公司的復工過程只是當地復工戰“疫”一個縮影。據蒙陰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建國介紹,截至2月25日晚,該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86家,復工率96%;累計返崗職工9220人,佔全部用工人數71.6%;重點項目開工復工42個,復工率43%;在全縣322家物流運輸企業中,申請復工復產的有152家,已通過審核開工的企業93家。

為切實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山東省新冠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下發通知,要求各企業認真做好復工復產前以及生產過程中防護、疫情應對、個體防護等疫情防控措施。同時要求各地大力加強復工復產企業要素保障,對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原材料和生產設備、職工返崗和招工用工、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大宗商品物流等困難,“一對一”精準協調解決,並聚焦共性問題研究一攬子解決措施,最大程度化解企業復工復產的“攔路虎”。

據瞭解,目前除湖北省外,全國各地企業復工復產進程也在穩步推進。例如,浙江、江蘇和山東等工業生產重點地區紛紛出臺復工細則,優化復工程序和流程,讓復工達產企業吃下“定心丸”。

以浙江為例,通過建立“一圖一碼一指數”的精密智控機制,緊盯復工率、產能恢復率與疫情圖的匹配率等“三率”,推動復工復產全面提速。截至2月23日,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已達98.6%。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東和江西等地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也已超過70%。

2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克儉在國新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和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有關情況發佈會上表示,近期出臺的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對緩解中小企業困難發揮了重要作用。監測顯示,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率穩步提高,目前已經超過30%。

“兩手抓兩不誤”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經濟,正成為當前全國各地最重要的兩項任務。防疫關乎百姓健康,經濟提供民生保障,兩者不可偏廢。

2月23日,東營市印發通知連夜抽調456名機關幹部參與指導、幫助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加上此前抽調的工作人員,東營全市已共計抽調798名機關幹部下沉一線到社區、企業“上崗”,在築牢基層疫情防控防線的同時,全面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根據當地要求,抓實抓好“防止外部輸入”工作成為關鍵舉措,對來自省內市外中低風險地區的人員落實7天居家重點觀察措施,對來自省外中低風險地區人員落實14天居家隔離措施。

2月21日從河北滄州返回東營的李輝(化名)正在居家隔離中。其告訴記者,現在進入東營市區的高速出口已經沒有人排查了,但需要提前註冊通行碼。現在人員排查管理的責任已經下放到社區,返回住處後要主動到所在社區報到,山東省外返回人員在落實居家隔離14天的要求後才能去上班。

東營市防疫指揮部兩位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現在全市並沒有統一的居家隔離時限要求,都是由各區縣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實施防疫政策,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等基層落實返工人員的健康監測工作。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一位負責人則表示,員工復工返崗首先需要所在企業已辦理復工備案手續,具備集中隔離的條件的企業,由企業將員工具體信息通過在線申報系統統一上報所在街道辦事處或園區管委會審核,審核通過後員工才能回來。

“有所在地出具的健康證明或者辦理山東省統一的健康通行卡,到東營後不需要集中隔離14天,但有一個7天的重點觀察期。”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員工返崗前所在地確定具體重點觀察或隔離時間,從不同的地方返工,隔離觀察的政策也不一樣,比如是山東省內還是省外,員工返崗前所在地是否有疫情發生,高中低風險區等級怎樣,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隔離觀察標準。

而根據山東省衛健委2月16日下發的通知,在全省啟用復工復學人員健康通行卡,要求各地各單位對持卡人員一律予以通行,且不再實施隔離觀察。

蒙陰縣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同樣取得了全縣尚無確診或疑似病例的成績。蒙陰縣委宣傳部外宣辦主任張聖虎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5日下午,全縣累計摸排湖北返鄉人員1686人,其中武漢583人,全部落實了居家管控隔離措施,累計排查市外非湖北返鄉人員23276人,做到了不少一戶不落一人,目前沒有出現確診或疑似病例。

據介紹,早在1月20日山東省召開疫情防控會議後,蒙陰縣委、縣政府連夜召開會議,成立了領導小組、指揮部及8個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建立“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將疫情防控工作作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來抓。次日,縣委作出“全面進入緊急狀態”的決策,連續發佈取消大型集會、設立交通檢查站、關停經營性場所三道指令,為疫情防控爭取了工作主動權。

張聖虎告訴記者,疫情對蒙陰縣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旅遊業和運輸業等行業。據不完全統計,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全縣春節期間少接待遊客3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減少1.4億元。

對症下藥切中復工痛點

據瞭解,早在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就召開會議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而努力。疫情嚴重的地區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區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

此後,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切實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推動涉及國計民生的企業儘快復工復產成為各地工作的另一個重點。在此背景下,各地先後出臺了各種政策,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對全國25個省份(不含甘肅、青海、陝西、西藏、新疆和雲南等省區)102份涉及防疫復工的政府文件進行了統計、分析,這些文件的出臺主體大多是省級政府或者地級市政府,出臺時間是2月2日到2月20日,大部分地方集中在2月5日至7日。

通過對全國各地102份防疫復工政策文件主要內容的分析,聶輝華認為,政策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一箇中心,三個基本點”,“一箇中心”即各地出臺的政策,90%以上都是圍繞“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這一中心,“三個基本點”是指絕大部分文件主要涉及加強信貸支持、減輕企業稅費和優化政府服務三個方面的內容。

聶輝華分析發現,在方向上,各地的政策總體上符合企業的切實需求;在力度上,有些政策精準發力,有些政策用力不足;在操作上,很多政策標準模糊,不夠具體。

根據相關調查,企業復工復產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員工返崗時間不統一,其次是員工健康狀況難以保障和新員工招聘困難。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課題組近日完成的一份《14省98縣“百個零疫情村”勞動力流動情況調查》報告認為,疫情防控導致了一個悖論現象,一方面,東部地區的企業迫切希望復工,卻因缺乏安全可用的勞動力而無法復工復產;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的農民工卻閒置在家,想務工而不得。結果是,全國勞動力處於封凍狀態,經濟社會復甦滯緩。

“‘管死’的疫情防控體系嚴重限制了勞動力流動。各地疫情防控寧左勿右,對勞動力流動設卡,對企業復工設限,防控層層加碼,造成經濟社會無法正常復甦。”報告建議,要立刻調整疫情防控思路。抓住全國人口基本不動的窗口期,加大勞動力有序轉移,邊防控、邊流動、邊隔離、邊復工,用勞動力流動來鬆動社會,用人口流動推動疫情防控體系升級。具體而言,除湖北省和其他個別重點疫區之外,全國需立刻從疫情防控“管死”模式中解放出來。各地在控制好本地人口“小流動”的前提下,放開勞動力跨區域“大流動”。

聶輝華表示,有效的政策必須滿足企業的需求,切中企業的“痛點”。企業當前生存發展主要面臨招不到工人、招到工人難以保障健康安全和現金流困難三個“痛點”,即一方面是人的問題,另一方面是錢的問題。

“地方政府出臺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好的政策要落地生根,還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越到基層,政策越要具體,否則基層執行人員會左右為難。從這個角度看,一些地方出臺的政策還有待細化,還需要提高可操作性。”聶輝華認為,有效的援企穩崗政策和其他扶持政策必須對症下藥、精準施策,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