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楊家統治播州700多年,一直擁護朝廷,為何明朝萬曆時就造反了?

好酷龍仔


一個家族能夠歷經二十九代,在一個地界之上統治七百年,野心早已經膨脹,即使是有幾分真心,早已經在日益驕傲自大的野心之下掩蓋。所以擁兵自重,且天高皇帝遠,積蓄的力量到了該展示的時候了。

楊應龍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播州地界的土皇帝,而這王位就是一種世襲制。播州地處偏遠,而這楊家在唐玄宗之時便因為平定有功,被任命在播州鎮守。朝代更迭直至明朝,播州都是由楊家鎮守。

一來楊家在播州政績卓著,二來便是楊家並沒有參與前朝的戰場,所以與新朝構不成敵對力量。而且楊家鎮守700年,對於播州事務早已經熟悉,當地百姓也是極力擁護,若是輕易更換,恐怕有不小的波動。所以朱元璋一旦建立明朝,楊家便開始下一波的示好,積極進貢,表示願為臣子。而明朝剛剛建立,自然是不能不宜作戰,所以為了籠絡人心,將楊家提拔為從三品官職,又是多次給予優惠政策。

直至楊應龍繼任,楊應龍比起先輩來說,頭腦更加靈活,對於萬曆皇帝更是惟命是從。萬曆皇帝想要修建宮殿,便立馬送上精美的木頭,而從上任期間,幾乎是每一年都會進攻。萬曆皇帝自然是龍顏大悅,不僅賞賜飛魚服,而且還提拔為正二品官職。

此時的楊應龍和萬曆皇帝便是君臣融洽的場面,君是君,臣是臣。

但是楊應龍盤踞播州多年,而播州又處於經濟要道,經濟繁華,楊應龍多次作戰更是戰無不勝,野心自然是膨脹到不行。不僅是衣物之上模仿帝王,甚至還用閹人為奴,儼然將自己與帝王放在了一個規格之上。再加上當時四川軍事防禦低,更加助長了楊應龍的野心。

但是楊應龍還沒有反,便被自己叔叔和葉夢熊告了御狀,證據確鑿就該問斬,卻又出了戰亂的禍事。楊應龍立馬錶示攻打倭寇戴罪立功同時繳納罰金。

但是楊應龍卻非是答應的徹徹底底,只是假裝退一步為了更好積蓄力量。楊應龍的假裝投降給明軍帶來了巨大損失,而當時便有人提議雙方各退一步,朝廷不追究,而楊應龍需要以兒子做人質。

本來是十全十美的結局,但是楊應龍兒子在四川暴斃,楊應龍所要結果無果之後,大怒集結所有力量起兵謀反。朝廷一開始被打得措手不及,楊應龍是勢如破竹,直逼重慶。但是朝廷此時正處於興盛時期,集結三十萬軍隊圍剿楊應龍。

楊應龍的兵力是一定的,但是朝廷的兵力卻是可以輪番補充。在來回的轟炸之下,楊應龍的軍隊徹底土崩瓦解,而楊應龍也萬念俱灰,自殺而死。

若楊應龍不造反,或許憑藉著700年的播州聲譽,其實可以平平安安的度過。但是楊應龍卻觸犯了朝廷的底線,使得700年的家族因為他的行將踏錯灰飛煙滅。


小鎮月明




播州楊氏,一個傳奇的家族,佔據西南700多年,歷經4個朝代,傳承了29世不衰,明朝傾全國之力征討,發兵24萬,8路兵馬,歷經數月,最終才飛灰湮滅。楊家700多年基業盡毀。

01

打南詔國太原楊氏勞苦功高,楊端被唐僖宗封為播州侯,自此楊家成為一個世襲的家族政權。

(1)唐朝末年,西南崛起了南詔國,屢次侵入播州,燒殺搶掠,唐朝已衰落,平南詔國有心無力。

僖宗乾符三年(876年),皇帝昭告天下,招募天下勇士出兵收復播州,收復播州者可永襲播州。

時任越州太守的太原人楊端,向朝廷請纓出兵播州。楊端自籌軍馬糧草,帥領當地9家豪強子弟兵4000餘人前往播州。



楊端帥軍大敗南詔國,唐僖宗封他播州候,成為世襲的家族政權。

(2)楊家經歷了唐、五代、宋、元、明朝,一直是播州地區的世襲統治者。元朝入中原的時候,楊家是宋朝抗元主力,元朝建立以後被招撫。

經過幾代朝廷的封賞,加上楊家自己的經營,“統轄了19個司和諸苗族峒寨,範圍至今貴州東北部和重慶綦江”。

明朝建立後,楊氏降明,此後被視為苗疆土司,繼續世襲播州。

02

播州楊氏最後一任土司楊應龍狂妄自負,陰狠嗜殺,極不重承諾,樹敵無數,楊氏基業盡毀。

楊應龍是楊氏政權第29代統治者,陰狠嗜殺。萬曆十四年(1586),楊應龍升任都指揮使,因從調有功,加封為驃騎將軍。

(1)楊氏祖上一起打天下的“五司七姓”(七姓指的是田、張、袁、盧、譚、羅、吳七家,五司指重安張氏,餘慶毛氏,白泥楊氏,容山韓氏,甕水猶氏),700多年來勢力盤根錯節。



楊應龍掌權後,因其為人狡詐多疑,好殺人立威,所轄五司七姓不堪其虐,紛紛叛離,和楊氏分道揚鑣。

(2)楊應龍早有不臣之心,欲佔據整個四川,獨霸一方。他的居所雕龍飾鳳,內用太監,儼然以皇帝自居。

(3)這只是楊應龍作死的開始,接著他又做了一件更愚蠢的事,殺了原配,最終引發了朝廷滅播州的導火索。


楊應龍寵愛小妾田氏,聽信小妾讒言,竟然把原配妻子殺死,就是一敗家子。

其原配妻子是張天師族女,“張天師家族的祖上是張道陵和張魯,當過曹操的親家,和孔孟家族一樣是漢人中的千年名門”,其族女嫁給楊應龍是下嫁,楊應龍高攀了。



(4)一時間楊應龍家裡家外仇人遍佈,不僅只有天師府,幾門親家都成了仇敵。

有野史說楊應龍喜愛的小妾本是族弟楊瑞龍的未婚妻田雌鳳,具體如何無法考究,如果真有此事,楊應龍可以說把自己作成了播州最大的禍害了。

03

楊應龍反叛朝廷,不久在播州之役中敗亡,傳承了700多年的楊氏統治消亡。

(1)楊應龍殺人立威,奪宋氏田莊,殺宋氏族人,宋氏也是楊氏祖上一同打天下的家族之一,逼得宋家上京告御狀。

(2)“此後楊應龍又搶奪餘慶長官司長官毛守爵家的土地,奪取播州長官司何氏的地產,把何家掌門人何恩逼得棄官而走”。

(3)天師府也告御狀,狀告楊應龍預圖謀反。當年與楊氏一起打天下的部屬與之離心離德,不但跟著天師府告御狀,還在播州之戰中消極怠工。



(4)楊氏政權傳至楊應龍時,播州已經經營的既富又強。“播州介於川、貴、湖之間,遠於王化,山川深阻,地勢險要,方圓二千里,為西南夷中之最大者,民悍而財富”。

養馬城中,百萬雄師擎日月;海龍屯上,半朝天子鎮乾坤。——海龍屯對聯

楊應龍又建海龍屯,固若金湯,楊應龍有恃無恐。

(5)初時明萬曆皇帝並沒有真正想拿下楊應龍,還是想讓播州政權承襲以往。明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土司楊應龍反了。

明朝沒有防備,措手不及,此時明朝正在抗倭援朝,派出攻打播州的軍隊遲遲不能攻下,還吃了敗仗。



萬曆皇帝大怒,第二年又派李化龍從8省調24萬大軍,分8路向海龍屯進發,在海龍脫慘烈鏖戰144天,雙方死傷4萬多人,最終平定叛亂,楊應龍自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平播戰役”。

自唐朝以來歷700多年,傳承29世之久的播州楊氏政權,永遠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04

結束語。

任何豪強家族的崛起都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經營,但再厲害的家族也會出現某代敗家子。

楊氏的行為一直以來非常低調,不管是真心向朝廷,還是神離貌合,楊氏都能做到與朝廷相輔相成。

可惜到了楊應龍掌權時不僅跋扈嗜殺,周邊漢人州府和苗人土司都深受其害,祖宗經營的人脈讓他斷絕乾淨。



不安分的行為任何朝廷都不會相融,最終只會走向滅亡。

“平播戰役”雖然明朝勝利了,但明朝傾盡國力,龐大的消耗使得明朝國力空虛,從此走向衰落。有人說明朝的衰落是從萬曆年間開始的,原因就在此。

楊家統治播州700多年,一直擁護朝廷,最終卻毀在最後一代土司楊應龍手裡。


妖百慧1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楊家後院起火,二是楊應龍對萬曆的決心估計不足。


原因一:楊家後院起火

明朝萬曆時期,播州雖然名義上臣服於朝廷。實際上卻是獨立王國,領主楊應龍就是土皇帝。播州的最後一任領主楊應龍非常寵愛一個小妾。這個小妾有一心想取代正房的位置,所以不斷在楊應龍耳朵邊吹枕邊風。久而久之,楊應龍居然真的聽進去了,將他的正妻及岳母殺死,將小妾扶正。按說雄霸播州700年的楊氏說一不二,在自己的地盤做出這個事完全可以壓住,不算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是,這次楊應龍遇到對手了。原來那位正妻的叔叔,看不下去侄女受屈而死。暗中跑到明朝京城北京去告狀,說楊應龍意圖謀反。


原因二:楊應龍對萬曆皇帝的決心估計不足

一開始萬曆確實不想把楊應龍怎麼樣,但是在楊應龍一再突破萬曆底線之後,也不得不出兵將其剿滅。起初萬曆也不相信楊會謀反,但後來楊應龍正真的帶兵攻打成都府。最後萬曆皇帝氣急敗壞,命令湖廣、甘肅、浙江、貴州、四川共計30萬軍隊會攻播州,統治播州700年的楊氏家族宣告終結。楊應龍及7個兒子的屍體被運到京城,受到磔刑。可見萬曆皇帝對他們的痛恨有多深。


哈達博士


只能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播州,就是今天的西南貴州遵義一帶,是世襲的土司之地。要注意的是,播州楊家並非少數民族的土藩,而是漢人,至少是完全漢化的土司。當初大明朝剛剛建立那會,楊家是第一個去南京朝貢的土司,意思很明白,我播州土司率臣民已歸順你大明千秋。

至於他為啥造反呢?

1,萬曆朝的腐敗與衰落。播州土司其實並不是善茬,一直都是礙於中原漢人王朝的強大而臣服,在萬曆之時,朝廷在朝鮮打倭寇,地方官員都在藉此機會吃空餉,可以說當時的大明,百姓困苦,糧食減產,貪官汙吏中飽私囊,除了貪官啥都不缺。播州土司雖然不是明朝政府直轄,但是在這個大環境之下,當然也深受影響。加之萬曆之時,明朝國力業已衰落,機會就這麼來了。

2,楊家本乃惡徒。楊應龍這人囂張跋扈,魚肉鄉里,甚至為了愛妾殺了正妻一家,喪盡人倫,可以說播州百姓也無不深受其害。貴州的明軍也剿過他好幾次,奈何次次落空。楊應龍一看大明不過如此,加上一直以來的高度自治,讓他萌生謀反之心也是理所當然的。

3,雲貴高原易守難攻。播州土司在本質依舊是個軍閥,適逢亂世,軍閥的傳統不就是造反?萬曆皇帝沒啥能耐,楊應龍的兒子還稀裡糊塗死在了重慶,這讓楊應龍可找到了謀反的理由,明朝處理不當,而讓土司暴動,太平常的理由了。雲貴高原天生就是適合割據之地,如果萬曆沒打過倭寇,說不定播州還真就拿不下了。


王光之話史


播州楊氏之亂,即萬曆三大徵之一,播州之役。

楊氏的叛亂,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從史料裡看的偶然

楊氏之亂的起因,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土司)和其轄區幾大家族(五司七姓)的一次內部權力鬥爭。五司七姓不論是從手腕還是實力,都不是楊應龍的對手,而楊家下手的確太黑,於是落敗的哥幾個就跑到貴州,向朝廷告狀說楊應龍要搞叛亂。


當時楊應龍很會做人,懂得討好神宗,又是進獻良馬,又是送去大的木料。朝廷也知道這是播州的內部事務,談不上叛亂,準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加上楊應龍和四川地方的官場上混的熟,四川這邊也給他說了不少好話。


後來,四川忽然換了個新巡撫。一上來就和楊應龍不對付。偏偏楊應龍暴脾氣上來了,說什麼都不服。這下好了,本來貴州官場那就對楊應龍不怎麼順眼,現在四川這邊也鬧僵了,兩個省後來口徑一致地向朝廷彙報楊應龍不老實,朝廷於是決定用兵了。


實質的必然

這場叛亂,很多人說是可以避免的,在朝史暮想看來,實則不然。


其一,朝廷常年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儒家思想的普及

建立公辦學校,強制土司們的孩子進入學校學習,鼓勵少數民族子弟學習儒家思想,甚至專門針對雲貴地區科舉水平素質低下的情況,開了單獨的科考。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很多讀儒家書籍長大的知識分子,對愚昧落後的土司制度開始反感和痛惡。


你就看五司七姓特地跑到楊應龍地界不熟的貴州去告御狀,這本身就很漢化。


其二,播州地區物產豐富,是貴蜀兩省爭奪的行政地區

貴州和四川官場,在這次事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瀾作用。


其實,播州從行政歸化上來算,曾經是從貴州劃撥到四川的。兩省對此都有芥蒂。播州本身礦產資源,水利資源,農業產出等都很豐富,誰拿到播州,經濟總量就上去了。後來播州之役結束,播州地區改土歸流,行政劃分上就被一分為二,兩省各佔一半。


其三,播州地緣敏感,朝廷不容該地有亂

播州雖然在四川和貴州交界處,但是從地理上,同雲貴高原想通。一旦播州生亂,勢必影響周邊省份,特別是雲南,作為我國西南門戶,一旦有變,東南亞地區的國家勢必有所圖。


所以,播州不能亂,必須強力彈壓。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播州楊氏被平,是一定的。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朝史暮想


從某種方面來說,播州楊氏恐怕是自秦一統天下以來存在時間最久遠的“割據政權”。

自唐乾符三年(876年),播州楊氏第一代領袖楊端率兵入播州,從播州前任首領羅太汪的手中奪下播州的統治權後,楊氏歷經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等五代,長達725年的時間而屹立不倒。



而播州楊氏之所以能屹立播州725年的時間而不倒,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楊氏識時務。自播州楊氏掌控播州以來,縱觀楊氏歷史,除末代首領楊應龍公開反叛朝廷外,其餘歷代楊氏首領皆是服從於中央政府的統治,從來不反抗朝廷,更不會反叛朝廷,中原王朝讓他幹嘛就幹嘛,出兵就出兵,出錢就出錢,出糧就出糧,從不反駁一句。

唐亡宋立,播州楊氏第五代首領楊實率播州上下軍民歸附宋朝,趙匡胤仍命其掌控播州。再宋亡元立,楊氏第十六代首領楊邦憲就於向忽必烈上書:“本族自唐至宋,世守故土,將五百年,今願納土內附”,攜播州上下軍民向元廷投降,忽必烈任命他為紹慶、珍州、南平等處邊宣慰使職,仍掌播州。元亡明立,楊鏗率播州上下軍民歸附明朝,朱元璋讓其仍領播州宣慰使,執掌播州。



從中可以看出,每當舊王朝出現必亡的趨勢後,播州楊氏就不會再對其效忠,而是會迅速的攜播州等世襲地投靠新王朝。當然,播州楊氏的降是那種純粹的投降,只要中原王朝沒有露出敗亡的跡象,他們就絕不會出現降而復叛的情況。因此,每次新王朝的統治者一看到楊氏這麼識時務,也就不會過多的為難楊氏,為了安撫民心,也多會讓楊氏繼續執掌播州。

但是一個政權,一個家族總有滅亡的時刻,這點就連漢唐這樣強盛的王朝都不可避免,因此播州楊氏自然也就無法避免。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楊氏第三十代領袖楊應龍起兵反明,播州楊氏也就走向了覆滅。



隨著楊應龍的公然反叛,明萬曆皇帝任用前都御史李化龍為平叛大軍統帥,總督四川、湖廣、貴州三省軍務,徵浙江、福建、雲南、廣東等省24萬兵士,分兵八路征討播州,其中總兵劉珽出綦江;總兵馬禮英出南川;總兵吳廣出合江;副總兵曹希彬出永寧;總兵童無鎮出烏江;參將朱鶴齡出沙溪;總兵李應祥出興隆衛;總兵陳璘出白泥。

而後,明軍歷經114天,耗資二百餘萬兩,斬殺楊應龍軍2萬餘人,最終平氏楊氏叛亂。如此,楊氏對播州長達725年的統治宣告結束。

那到這裡很多就不明白,為何楊氏保持了700餘年“識時務”的傳統,會在楊應龍的手裡被破壞掉呢?楊應龍為何就一定要反叛明朝呢?

其實楊應龍最初是沒有反叛明廷的意圖的,在萬曆二十八年前,楊應龍對於明廷還是十分恭順的,朝貢、替明廷平叛等事情是沒少做。《明神宗實錄》中,“楊應龍差楊羙等進馬二匹賀登極,賞表裡鈔綻如例”、“楊應龍備馬匹差官趙鳳鳴等赴京進貢及慶賀”、“楊應龍差長官楊正芳進馬匹慶賀萬壽聖節”、“楊應龍遣長官何邦卿等來朝貢馬三十匹……時應龍又以開採獻巨材六十”等楊應龍朝貢明廷之事是隨處可見。



此外,在萬曆十五年,楊應龍還曾因進獻明廷良木有功,被萬曆皇帝賞賜飛魚彩叚,授予“都指揮使”職銜。再如據《明史紀事本末》所載:“蜀三面鄰播,屬裔以十百數,皆其(楊應龍)彈壓,且兵驍勇,數赴徵調有功”,當時蜀地多發生土司叛亂,而這些叛亂多數由楊應龍率兵平定。

由此可知,楊應龍在此前是絕無反叛之意,如若想反,他就不會隔三差五的朝貢明廷,更不會出兵替明廷平叛。到這裡,很多人就不明白,為何此前如此恭順的楊應龍會突然反叛明朝嗎?這之中到底有何隱情呢?

實事求是的說,楊應龍的反叛多半是明朝地方官逼出來的結果。

在說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搞懂播州的行政區劃問題。在明朝,播州的區劃曾經過數次的變更,先是洪武五年,播州歸四川布政司管理,洪武十五年,播州又被劃歸貴州都指揮使司管理,到了洪武二十七年,播州又重新劃歸四川布政司管理。再之後,播州大部分地區歸四川管轄,但黃平、凱里地區卻是歸貴州管轄的。就是說,在理論上,四川、貴州兩省主官對於播州都有管轄權。就是在這樣混亂的管理下,最終間接造成了楊應龍的反叛。



萬曆十八年(1590年),楊應龍聽信小妾田雌鳳的讒言,殺害嫡妻張氏及其母,妻叔張時照與所部何恩、宋世臣等人為報仇,遂嚮明廷誣告楊應龍謀反。黔蜀兩省主官在獲悉此事後,則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在四川則謂應龍無可勘之罪,在貴州則謂四川有私庇應龍之心”,貴州巡撫葉夢熊力主勘問,並希望藉此事來剝奪楊氏對播州的世襲統治權,改由朝廷直接派官員管理。而四川巡撫李化龍覺得此時松潘地區動亂不安,播州周邊的明軍又被外調,不應再刺激楊應龍,所以“疏請暫免勘問,候徵兵御虜之後再為議處”,即希望暫免勘問。

此後,朝廷在接到奏報後,因播州隸屬貴州、四川兩省,遂下詔讓四川巡撫李化龍、貴州巡撫葉夢熊協同處理“楊應龍謀反”一案。而後,楊應龍在接到朝廷要審問他的詔令時,他並未反抗,而是老老實實的前往今重慶受審。受審期間,因主審官之一四川巡撫李化龍並未想處置他,再加上當時四川士大夫們紛紛向朝廷求情,他們認為楊應龍有功於朝廷,蜀中叛亂多由他率兵平定。再之後,時豐臣秀吉進犯朝鮮,朝廷急需用錢用人,而楊應龍又願意獻金贖罪並帶兵徵倭,朝廷遂下令將他釋放。



而後,因楊應龍正欲前往朝鮮,戰事就已結束,所以他得以重回播州。可就在這時,新上任的四川巡撫王繼光是個強硬派,他重提要勘問楊應龍一事,要求楊應龍再次前往重慶府受審,可這次,楊應龍卻並沒有乖乖的前去受審,而是抗命不出。這下可好,王繼光本來就認為楊應龍有謀反之心,這次楊又抗命不出,就更是讓他坐實了楊有謀反的意思。於是乎,在接到楊應龍抗命不出的消息後,王繼光就與總兵劉承嗣進攻婁山關,欲直接擒拿楊。

可王繼光這人打戰是真不行,非但沒有擒獲楊,反而是被楊打的大敗而回。隨後,不甘心的王繼光就上奏萬曆:“乞會同貴州撫臣相機酌處,止擒首惡,不及無辜”,希望朝廷允許其調用周邊衛所軍去擒拿楊應龍,隨後萬曆答應了王繼光的奏請,但也同時下詔:“如應龍父子悔禍,許自縛請罪,即與奏聞定奪,否則罔赦”,只要楊應龍自縛請罪,就網開一面。



而楊應龍最初對朝廷用兵,其本意並不是謀反,只是因為不堪朝廷的審問,故而加兵洩恨。在本質上此時的他還是不想反叛明廷的,所以在得知朝廷欲動用大軍來捉拿他時,他就立刻上奏朝廷“何思之愬,七姓之詞,皆屬仇陷,乞戴罪立功”,楊應龍希望朝廷能允許他戴罪立功,赦免他的罪行。可楊應龍這個請求並未被朝廷所接受,因為萬曆的要求是“自縛請罪”,然後由朝廷來依律治罪。

再之後,在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兵部侍郎邢玠就任貴州總督後,即“檄重慶知府王士琦詣綦江,趣應龍安穩聽勘”,此時楊應龍眼見朝廷已經要動真格的了,遂趕緊“面縛道旁,泣請死罪,願執罪人,獻罰金”,他自縛請罪於邢玠,並自請死罪,當然他也希望朝廷能免他死罪,只要能免死罪,他願獻黃元等12人抵斬,並願獻銀四萬兩贖罪。同時楊應龍為表示對明廷的忠心,還自願辭去他的宣慰使之職,讓其長子楊朝棟代行土司之職,並讓次子楊可棟留在重慶作為人質。



可以說,楊應龍的誠意是很足的,不但自願辭去一切職務,還讓自己的親生骨肉前往重慶去做朝廷的人質,認罪態度可謂是非常好的。

可此時,明廷的做法讓人看起來好像是一定要讓楊應龍造反似的。先是楊應龍留在重慶的質子楊可棟不明原因的暴病而亡,後地方官又直接拒絕楊應龍要接回兒子遺體的請求,並不顧楊應龍的喪子之痛,要他先繳納贖金,再提迎回其子遺體的事情。

如此,明廷這般做法,總讓楊應龍寒透了心,就在明朝地方官的步步緊逼下,他自知明朝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放過他,於是楊應龍先是拒絕繳納贖金,後又“分遣土目,置官據險”開始防備明廷接下來可能的進攻,最後又派兵襲掠餘慶、大呼、都壩,四川江津、南川諸邑,貴州洪頭、高坪、新村諸屯等地。就這樣,楊應龍與明廷徹底決裂,正式起兵造反。



總得說,楊應龍會反,多半是地方官處置不當的結果。正如時任禮科給事中楊東明所言:“第重慶之獄,未結即放,既放旋提,我多反覆,致其生疑,非真有叛狀而遽請用兵,遂據險出掠,冒難逭之誅,皆處置失宜之過也 ”,他認為最初將楊應龍定罪後,就不應該放他,而後既然放了他,也就不要再追究。可是地方官在處置這件事,卻是反反覆覆,拿了又要放,放了又要拿,這樣做讓楊應龍豈能不生疑呢?而後,楊應龍初也根本就沒有反叛之心,可地方官卻擅自對他用兵,最終就在地方官這一步步的處置失當下,終讓楊應龍走向了反叛明廷這條道路。

當然,或許逼反楊應龍,是明廷故意為之的事情。畢竟在當時,明廷一直想將播州這塊西南最富庶的地區劃歸中央直接管理,只是當時明廷一直找不到藉口去動楊氏,因為楊氏實在是太恭順,如果平白無故的動他,很有可能會導致西南地區直接陷入分崩離析的境地,而這絕不是明廷想要的結果。由此,很有可能當時的明廷為了找了個藉口去動他,再做出逼反楊應龍一事。


澳古說歷史


楊應龍算得上是播州的土皇帝。追溯楊家統治播州的歷史,從唐宣宗在位時,楊家祖上便因平定播州有功,接受朝廷任命,負責統治播州。

雖朝代更迭,但由於播州山高路險,地處偏僻,再加上楊家勢力在播州根深葉茂,對朝廷又一直非常順從,因此楊家在播州的統治地位,一直得到歷任朝廷的認同。

明朝建立政權後,作為播州土司,楊氏先輩積極向朝廷稱臣納貢,朝廷也為籠絡人心,也把統治播州的楊氏先輩任命為宣慰司(從三品官職)一職,多次免去播州的稅賦和徭役。


當時的明朝並不太平,周圍的少數民族多有叛亂。楊應龍每次都積極配合朝廷四處平定叛亂,由於他轄下的兵甲眾多,再加上他很有指揮作戰的能力,因此在數次平叛中,立功不少,深得朝廷器重和信任。

他的家族為了能夠繼續統治播州,因此便提出了要和明朝當權的人要提出和親的要求,也就是說希望能夠取得中原的一位女子作為一名自己的妻子。而當時明朝也考慮到邊境的穩定因素,也就直接答應了這個請求。


便將張氏嫁給了楊應龍,但是由於這是一場政治聯姻,這也就直接造成了楊張二人完全沒有任何感情基礎,夫妻二人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很好。而楊應龍作為當時的地方政權的領導人,一直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而他在當地確實也喜歡上了另一個女子田氏。而且,田氏還一直給楊應龍說張氏的壞話,希望自己能夠立正,能夠名正言順地嫁給他。

而後來這件事慢慢傳到了張氏的耳中,她便十分惱火,便直接給自己的父親說了這件事。她父親在那個時候也是朝中的重臣,他更是偏向自己的女兒,所以在那個時候也就直接上報給了朝廷,說楊應龍想要造反,希望朝廷能夠儘快做出打算,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了楊家決定公開造反。


獨秀文苑


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往往逃不脫300年即亡的命運,這是一個歷史的怪圈,說來也怪。

然而,在四川歷史上,卻有這樣一個土司政權,歷經唐,宋,元,明四朝,共延續了近七百餘年,這就是播州楊氏土司政權。

從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太原人楊端建立播州世襲土司政權至明神宗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楊應龍反叛被剿滅,播州楊氏共歷經29代人。

那麼,為什麼一直以來都擁護朝廷的播州楊氏,會在萬曆時期反叛呢?

這裡面的原因就很多了:

其一:楊應龍好大喜功,野心勃勃

楊應龍此人能征善戰,曾被明王朝徵召前往四川西北的松潘地區平叛,有功,被明王朝加封為驃騎將軍。

楊應龍好大喜功,從平叛松潘地區的叛亂中,他看出當時四川地區明軍戰鬥力十分不堪,為此,他便有了要佔據整個四川地區的想法。



其二:為人狡詐,嗜殺成性

楊應龍貴為播州土司,不懂體恤民情,愛用誅殺立威,治下百姓對此頗有不滿,紛紛叛離。

而楊應龍更是聽信讒言,誅殺了自己的妻子及岳母,由此成為楊應龍與明朝地方官員矛盾加深得導火索。


其三: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中國歷史上,始終伴隨著兩個問題,即中央與地方,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而以楊應龍為代表的土司勢力,則加劇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歷朝歷代,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都是此消彼長。

播州楊氏發展到楊應龍時期,楊氏已經再播州一帶經營了七百餘年,可以說是勢力盤根錯節,天高皇帝遠,正兒八經的土皇帝。

楊氏勢力的強大,必然是朝廷所不允許的,因此,楊氏與朝廷的矛盾是遲早的事,是必然的,只是楊應龍的性格,剛好點燃這個矛盾並將其激化。


為此,當時明王朝的貴州官吏對楊應龍的好大喜功與驕橫早已不滿,有了楊應龍殺妻及岳母的事情,必定會抓著不放,向朝廷參上一本。

就是因為當時貴州官吏的一分狀告楊應龍的奏摺,列舉了楊應龍的24向罪狀,最終,將楊應龍與明王朝間的矛盾徹底激化,當楊應龍的小兒子死在重慶後,楊應龍徹底失去了理智,他選擇了反叛。
在明王朝24萬大軍的猛攻下,龍海屯被攻破,播州楊氏土司,至此滅亡。


Mr種茶家


播州作為西南地區實力最為強大的土司之一,從唐末一直延續到明朝萬曆年間,前後800餘年。

一向對朝廷順從的播州,為什麼就造反了呢?我想可能有這麼兩個原因,一是播州首領楊應龍確實作死,二是萬曆朝廷處置不當。



一、播州歷來順從朝廷

播州,屬於古夜郎之地。漢代設郡,唐代貞觀年間設朗州,後改為播州。

唐末乾符年間,南詔地區叛亂波及播州,楊氏先祖楊端從山西應召前往平叛。楊端因功被授予武略將軍,楊氏從此開啟世代鎮守播州的土司之路。

此後的宋、元等朝,播州楊氏都一直比較恭順。南宋時參與合川等地的扛元戰爭,宋亡後又歸順元朝廷。

明朝初年,播州楊氏也主動歸順,並被封為播州宣慰使司。從洪武五年開始,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貢朝拜,成為楊氏嚮明朝廷宣誓效忠的方式。



二、播州實力不容小覷

作為明朝的播州宣慰使司,號稱西南最大土司。

管轄範圍在四川、湖廣、貴州之間,其地廣袤千里,“西北塹山為關,東南俯江為地”。

宣慰使司下轄黃平、草塘2個安撫使司,真、播、白泥、餘慶、重安、容山6個長官司。統轄著田、張、袁、盧、譚、羅、吳等7姓小土司。

明初宋濂就曾專門寫過《楊氏家傳》,說播州“以一姓相傳,據有土地人民,侈然如古之邦君”,其實就是說播州儼然土皇帝一般了。



三、楊應龍看到朝廷的軟弱,他有些膨脹了

隆慶六年,播州宣慰使楊烈死後,兒子楊應龍繼承宣慰使。

楊應龍有驕傲的本事,一是他有兵有錢,二是他頗有些帶兵的本領“精於兵事”。

朝廷因此賜予他鎮國將軍頭銜,並在萬曆元年帶兵平定喇嘛諸番叛亂,獲得賞賜“獅子衣”、黃金千兩。

明朝廷不斷徵調他平叛的過程中,楊應龍發現明軍戰鬥力太弱,朝廷不得不仰仗於他。

因此,楊應龍逐漸逐漸滋生出一個大逆不道的想法,那就是利用手中的財力兵力,吞併整個四川。

同時,楊應龍也忘乎所以的用起了龍鳳等僭越圖案,還擅自使用太監。

楊應龍確實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做起了春秋大夢。本來就在播州當個小小的土皇帝也不錯,可惜他卻不滿足、要作死。



四、萬曆朝廷處置不當,將楊應龍推向萬劫不復

萬曆十七年,屬下黃平安撫使羅承恩、草塘安撫使宋世臣,用加急文書狀告楊應龍謀反。貴州巡撫、巡按也上疏彈劾楊應龍,主張派兵捉拿楊應龍。

當時西藏土司兵又進犯四川松潘,也需要楊應龍派兵參與平叛。因此另一邊的四川巡撫、巡按卻持相反意見,主張“招撫”。

對楊應龍的處理又往後推了三年。萬曆二十年,楊應龍被帶往重慶調查問訊,此時他對朝廷還是忌憚和服從的,不然就應該立即起兵反叛。

恰逢這個時候日本進犯朝鮮,楊應龍願意帶兵前往“政倭”,因此被同意釋放。然而很弔詭的是,此後萬曆皇帝又不同意楊應龍前往朝鮮,楊應龍因此失去了戴罪立功的機會,個人認為這對楊應龍期望悔改的心理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接下來的萬曆二十二年,楊應龍面對朝廷派來的使者,雖然是基本恭順的,但已有戒心。朝廷命令楊應龍前往安穩,他卻只願意在松坎。

楊應龍把自己捆起來向使者請罪,並被革職,次子楊可棟被帶往重慶作為人質。然而楊可棟不久之後死於重慶,讓事情火上澆油,這不能不說是朝廷官員的處置失當。

從此以後,楊應龍應該對萬曆朝廷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他也應該預感到了自己的命運。楊應龍的反叛基本已經不可避免,悲慘的結局也就註定了。



楊應龍隨後厲兵秣馬,到處收買小土司,準備與明朝廷一搏了。萬曆皇帝居然派出李化龍、劉綎等重量級人物,從三個方向、八路人馬、二十四萬兵力,來剿滅楊應龍。

結局不言自喻,楊應龍和歷經四朝八百年的播州,從此不復存在。楊應龍自焚而死,弟弟和兒子被千刀萬剮。


溫水歷史


自唐朝乾符三年(876)楊端入播州以來,傳至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已歷29代,共700餘年。播州經過楊氏土司幾百年的經營,在政治、經濟、軍事諸方面累積了豐厚的資本,楊氏與中央朝廷、周邊土司、內部土官及轄區內百姓之間的關係也在不斷變化。

在楊應龍之前,楊氏土司對中央朝廷恭謹,雙方君臣關係和諧,到了楊應龍時,從萬曆元年至萬曆十六年,楊應龍共朝貢十次,幾乎每年都入朝納貢。然而到了明朝後期,情況開始起了變化。明朝衛所兵力逐漸失去了戰鬥力,凡是遇上戰爭或是平叛,往往需要徵調土司的軍隊。在這樣的背景下,土司軍隊實力漸長,逐漸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土司勢力越來越大,開始威脅到了中央王朝的統治,楊應龍與明王朝的矛盾開始逐步顯現。

明王朝對民族地區實行的高壓統治,致使楊應龍不滿,在這其中所引發的利益矛盾也使其對朝廷漸生反叛之心。

明代播州臣民大多為少數民族,朝廷視楊氏土司為蠻夷,長期苛刻待之。四川總督李化龍就認為“賊楊應龍者,本以夷種,世廁漢官,被我冠裳,守彼爵土”、“其人原是卉服鳥語之倫,同處豺虎蟲蛇之內”。言語中極其歧視播州人及楊氏土司。到明朝後期,統治階級日益腐朽,對少數民族的剝削也日益加重。如“萬曆十五年播州宣慰使楊應龍獻大木七十根,內多美材”,雖然朝廷“先經賞賜飛魚綵緞,加升職級亦云厚矣”,但貢賦在很大程度損害了楊應龍自身的經濟利益。

播州地處“楚、黔、蜀三省之間”,是中原入貴州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地物產豐富,是一個有充足糧源和兵源的地方。正所謂“播州沃土,人人垂涎”,所以明王朝要將播州納入中央王朝的直接統治是勢在必行的事。萬曆十八年“貴州巡撫葉夢熊疏論應龍兇惡諸事,巡按陳效歷數應龍二十四大罪”。楊應龍“本雄猜,阻兵嗜殺”,“坐法當斬”。明王朝對妄圖據播州而稱王的楊應龍,自然不會放任不管。

在播州內部,楊應龍與“五司七姓”部分土官不合。明王朝在播州設立的流官搶走了許多原本被楊氏土司和“五司七姓”土官獨佔的財富,楊應龍又不能再從民眾身上搜刮來補充,於是就從“五司七姓”中去掠奪,導致“五司七姓”逐漸叛離。而“五司七姓”為了自己的利益,反過來支持明王朝平楊應龍、“五司七姓”的判離,使楊應龍變成了孤家寡人,也在一定意義上加速了楊應龍發動反明戰爭的步伐。

楊應龍的反叛,始於朝廷的“改土歸流”逐步施行,播州地區以少數民族以苗人為主,而思州思南改土歸流對播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所以播州的苗人鑑於二思的遭遇,一直擁護楊應龍反明。萬曆十九年,貴州撫臣葉夢熊主議五司改土歸流,悉屬重慶。播州改流,楊應龍怎麼可能願意,而播州“苗人”也不願意。楊氏土司雖為漢人,但主政播州數百年,早已“苗化”。所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走上了反叛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