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前天,村主任王辉见了我开口就说:“哥,你这两天就得给咱写篇文章,把咱村的豆腐好好宣传宣传,让它销量更大,模式更宽,全面进入西安市区,成为广大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我回答:“现在情况不就很好吗,每天车出车进,大家都很忙碌。”

他反驳说:“啥吗。这还不够,咱要改变游村串巷小打小闹局势,朝大里做,朝强里做,要全面进入西安市场。”

“疫情防控期间,这样做合适吗?吸引大量外来人员进村!就不怕病毒侵入村庄。”

王辉说:“合适,合适,合适!咱这是保供防疫两不误。”

“啥叫保供防疫两不误?”

“咱既保障了农产品的稳产供应,满足了市民生活需求,又搞好了疫情防控工作,这不是保供防疫两不误是啥?!”

王辉还说,市委市政府2月17日就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区县、各部门要把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正确处理疫情防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之间的关系。切实树立抓好当前农业生产就是为抗击疫情做贡献的思想,坚决不搞简单化的“一关了之,一停了之”,要统筹抓好生产发展、产销衔接、流通运输、市场调控、质量安全等工作,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当前,咱村是疫情防控、发展生产两不误,来村趸豆腐车辆和人一律不许进村,严防疫情输入,豆腐生产户也不能远去,严控疫情带入。所有交易全在村口进行,对趸豆腐和发豆腐人员全面检测、消毒、登记,并要求每人必戴口罩,做好防护。

我听后回答王辉说:“是吗?!那好,让我考虑考虑。”

可怎么写呢?如何写呢?我告别王辉后一直在心里思考着。

我们村在终南山下,子午大道穿村而过,距西安市区20公里,村民进城抬脚就到,交通十分便利。便利交通,让村民高兴,也让村民羞涩。高兴的是出入方便,羞涩的是差别太大。便利交通,让走出的村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没黑没明打工,不如守家挖金。“宁可下苦开采自己金矿,也不守着金山去寻宝藏”!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我们村在长安区黄良街道南2公里处,见子河从村潺潺流过,各种树木环护周围,优美环境让人羡慕。

我们村较小,仅有500亩土地人口170户。但我们村美名远扬。在当地一提我们葛村大名,临近处的人都竖大拇指夸耀。

“知道,知道,就是喔有名的豆腐村。”

我们村人说的“金矿”,就是指老先人传承下来的传统手工产业——磨豆腐。

甭小瞧我葛村豆腐,近几十年,“葛村豆腐,溢香终南”在省、市、区新闻媒体经常“露面”,2017年11月4日还荣光地登上了中央级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豆香缕缕是村庄标志,也是村民致富希望。

我们葛村豆腐闻名遐迩,颇有天意。据村内老人介绍,“跑回回”时,我们的老祖先王顺江、王顺海、王顺喜听从“在朝人”的话,从王曲马厂局连子举家迁徙到回族人毁村弃土留下的田地上垦荒耕种。开枝散叶,形成村庄,沿用原回族村名——葛村。乡亲们称现在村办公室所在地“礼拜寺”,就是对这段历史的记忆。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当初,老先人为解决生活温饱,在圈画到的土地上辛勤劳动,力争多打粮食。可人的生活不仅要有粮食,还要有油盐酱醋。为实现“过好日子”的理想,我们的祖先在迁移到的土地上搞起了家庭副业。

这副业,“本钱少,来利快,失败了也不会伤元气”;这副业,“轻车熟路,在局连子老先人已经经营好多年”;这副业,“发明创造淮南王,手工传承上千年”;这副业,“人人需要好销售,逢年过节好佳肴”;这副业,就是天下苦差下海打铁磨豆腐之最后一项——磨豆腐。


说起磨豆腐,还真要多说几句。在我国豆腐各地都有,大家也不陌生,大城小县,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它的身影。豆腐高蛋白、低脂肪,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豆腐营养丰富,补肾补脾,价格低廉,老少皆宜;豆腐是我国饮食界“国粹”。在我国年节习俗“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早已定型,人们把幸福的“福”和豆腐的“腐”紧密相连,做豆腐代表祈福。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我村老祖先在王曲马厂就“营生豆腐卖买”,在葛村磨豆腐,发现此地土地肥沃,水质优良,做出的豆腐晶莹剔透,色泽诱人,娇嫩欲滴,柔软滑腻,有滋阴壮阳,豆香醇爽,炒而不散的特性,吃一口想两口,便广种黄豆,操起旧业,点卤豆腐,沿村叫卖。我们葛村豆腐,口味独特,营业丰富,保持黄豆天然清香,是宴席上一道不可或缺配菜或主菜;我们葛村豆腐,软硬适中,柔韧劲道,因用柴火锅烧,所以甘甜味中略带铁锅烧的清淡苦味。当地过去流传顺口溜“葛村豆腐,子午酒,要看好娃朝北走”就是最有力的例证。现今又说“葛村豆腐好,葛村豆腐嫽,葛村豆腐美名不虚传。如果酒席餐桌上一盘,大家都把眼瞪圆,紧盯豆腐不撒手,筷搛箸拿嘴咥完。你说葛村豆腐嫽不嫽,好不好?!”。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葛村豆腐”,因地下特有水质和王氏特有技法成全了特有品质。它白、嫩、筋、爽、甜、细、香;它久煮不烂,再煮不散,油炸不断,锅炖香甜,口感细爽;它白中透着细嫩,嫩中含着筋道,筋味拌有醇爽,爽味留有香甜;它手抚光滑如玉肌,轻压弹性显丰腴。无论烧汤烹菜都是上好佳品,在长安终南地区名声鹊起。百十年里,周边民众大番小事均用葛村豆腐。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在交通工具不发达时代,我们的祖先卖豆腐凭的是两条腿。每天用肩挑豆腐担,游村串街进行粮食兑换,“每次二三十副担子一起出发,走成长长一溜子,场面非常壮观”。祖先卖豆腐出门脚沉,回来沉脚。有了独轮车、架子车、自行车后,卖豆腐的场景随之变化,但游村串巷豆腐兜售仍在依旧。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磨豆腐,卖豆腐,始终是我村人眼前的“金矿”。自村庄形成以后,“葛村豆腐”这一名号就推进着我村发展。有道是:


旧社会,跑单干,

村民独户家中干。

互助组,合作社,

豆腐手艺在扩大。

人民公社大跃进,

集体生产共前进。

改革开放生活力,

葛村豆腐更加红。

走街巷,进食堂,

还在超市数钱忙。

经济发展大解放,

妇女经商新时尚。

如今你在葛村看,

妇女都在豆腐房。

磨豆腐,卖豆腐,

心悦脸笑皆幸福。

无论社会咋变革,

豆腐手艺在传承。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2004年子午大道开通后,我们村豆腐销售开始进入新环节,省、市、区新闻媒体的频频报道,让“葛村豆腐”传扬千里。有条件的“城里人开私家进村购买”,从而唤起村民批发豆腐意识,但因市价,购者稀少,仅有临近超市和菜店趸售。这就如同“黑猪肉销售,享用的人始终享用”。尽管如此,我们村依旧“日来磨走百车豆,年去赢得万民康”。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为打破瓶颈,2017年村上成立“经济合作社”,把古法豆腐生产当作增加村民经济收入的产业来抓,两年努力,原地踏步。2019年下半年政府又投资145万元在“花园乡村”建设工作中,特意给村建起“豆腐广场”,把“葛村豆腐”品牌大力宣扬。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慌恐,举国防,皆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都府缺腐。有好事者,慕名趸购,“三千五千需,三万五万要,村口装上车,随即运输去”。

政府因势利导,依据我们村实际,要求村干部“把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政治任务落实”,在作好防疫控疫工作的同时,抓好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生产销售正常,流通运输正常。

一场防疫控疫战斗,瞬时改变了我“葛村豆腐”百十年兜售模式为趸售。村副主任王辉很激动,他一见我就“布置”给我写文章宣传“葛村豆腐”的任务。我经再三考虑,在电盘上码出了这些文字。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新冠肺炎疫情的群防群控,阻挡住人们外出流动脚步,也阻挡住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为西安都府居民能有豆腐可吃,菜商菜贩云聚我村,“有多少豆腐要多少豆腐”,使我们“葛村豆腐”生产户在庚子正月竞相加工生产,每日凌晨三四点钟,我们村口疫情防控值守点前,车来车往,商论数量,谈议价格,轻声细语,豆腐批发形成早市,四五百板豆腐从这里运往西安市区,“葛村豆腐”在西安城中不仅留存美名,也使西安城中市民品出美食!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看,趸豆腐的车来了,有轻卡,有面包,更有小轿车!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村口疫情防控值守点的值班人也很忙碌,跑前跑后,为过往车辆消毒杀菌,给趸豆腐人和发豆腐人检测体温、登记信息、防控疫情。

我们葛村的村口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形成豆腐批发早市。疫情,让我们“葛村豆腐”完全趸售,庚子新春的正月,注定永生难忘!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散文 | 疫情,让“葛村豆腐”趸售


王琢 陕西长安黄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