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批次生产、全进全出”是猪场复养的关键?真的有利于防控非瘟?

  • 猪场的生产模式主要包括二种生产模式:传统的连续生产模式、批次化生产模式。
  • 目前,国内猪场多为传统的连续生产模式,批次化生产模式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在国外等发达国家猪场批次化生产已经被广泛应用,而且非常成熟。
  • 传统的连续生产模式具有生产效率低,不利于疾病的防控的特点,而且非常不利于防控非洲猪瘟,因为传统的连续生产模式与外界接触频率非常之多,与外界接触频率越高可能发生非洲猪瘟的可能性越大。
“批次生产、全进全出”是猪场复养的关键?真的有利于防控非瘟?

  • 包括仇华吉在内等专家公开场合曾在多次表示:“批次化生产、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是非洲猪瘟后复养的关键,是非常有利于防控非洲猪瘟。
  • 猪场的批次化化生产模式就是将传统的每天可能都有的配种、分娩、断奶的连续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周为节律的生产模式。是通过控制仔猪断奶时间,给母猪注射生殖激素激素,使母猪集中到固定时间内发情、配种、分娩的生产模式。
“批次生产、全进全出”是猪场复养的关键?真的有利于防控非瘟?

“批次生产、全进全出”是猪场复养的关键?真的有利于防控非瘟?

第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能有效防止非洲猪瘟等传染病的传播。

  • 全进全出是指在新的一批猪进舍前,前一批猪全部清空,并且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干燥、空栏等工作,有利于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这非常符合防控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的要求。
  • 进全出很多专家已经呼吁很多年了,只有批次化生产能够真正实现全进全出,传统的连续生产模式很难实现全进全出,如果猪场实现全进全出绝对有利于非洲猪瘟防控。
  • 由于全进全出的猪群抗体水平整齐,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避免病毒循环感染,不仅是有利于防控非洲猪瘟,其他疾病如猪流行性腹泻、猪蓝耳病也能明显减少。
  • 如果是连续生产管理模式,每天都有猪群转入转出,甚至还有上一批留下病弱猪,这非常容易造成传染病循环感染,大大增加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批次生产、全进全出”是猪场复养的关键?真的有利于防控非瘟?

第二、 可以有效减少猪群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等级。

  • 由于批次生产肥猪的日龄体重非常接近,方便猪场做销售计划,可以将育肥猪一次性出售,减少与外界车辆、人员接触的次数,避免猪场因为频繁卖猪的生物安全风险。
“批次生产、全进全出”是猪场复养的关键?真的有利于防控非瘟?

  • 可以集中配种分娩、集中采购饲料、疫苗兽药物资,集中清洗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猪群与车辆、人员、物品接触等接触机会,大大提高猪场生物等级,非常适合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打算复养的猪场,猪场可以通过复养逐步实施批次化生产、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批次生产、全进全出”是猪场复养的关键?真的有利于防控非瘟?

第三:批有效提高猪场管理工作效率,员工放假有规律,利于猪场实现封场等生物安全措施。

  • 批次化生产可以将每天都有查情、配种、分娩等工作,转变为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完成,使工作更加有规律,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 工作休息时间也非常明确,非常便于员工放假休息,避免了因为猪场员工频繁休假外出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非常有利于猪场实施封场等生物安全措施。
“批次生产、全进全出”是猪场复养的关键?真的有利于防控非瘟?

第四、批次化生产可提高升猪群整齐度,生长速度加快,提高猪群健康度,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 批次化生产实现使得猪群日龄接近,便于寄样,猪群整齐度高;便于统一药物保健、疫苗免疫,使疫苗抗体水平整齐,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仔猪成活率明显提高,死亡率降低。
  • 提高饲料利用率转化率,提高日采食量好日增重、减少饲料浪费,节约饲料成本。
  • 节约用药成本,提高母猪利用率,提高了栏舍的利用效率,提高肥猪出栏数量,猪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 而且便于日增重、死亡率、饲料转化率、医药费等数据的统计,使得猪场生产数据更加精准。
“批次生产、全进全出”是猪场复养的关键?真的有利于防控非瘟?

《猪易知》将为养猪朋友分布养猪消息、非瘟进展、市场行情、猪病分析,欢迎养猪朋友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