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保險的理念在於經濟上的互助,保險業是為實現保險理念而開展的營業活動。保險業作為一種行業,比保險的歷史短得多。

【保險思想——初期概念】

談到保險思想的起源推薦《龍門鏢局》的這部電視劇,正如銀行起源於《喬家大院》中所述山西錢莊票號,裡面有很多金融玩法的初期形態。

其中的鏢局其實就是我國一種貨物運輸保險的原始形式。鏢局就是保險為基本原理的公司。委託人交鏢局承運貨物,貨物經鏢局檢驗後,根據不同貨物的貴賤級別確定“鏢力”(相當於保險費率),據此收費簽發“鏢單”(相當於保險單)。只說到這,後面什麼收貨人驗收貨物等步驟又屬於快遞了,哈哈哈,是另一套邏輯,趕緊打斷,別跑題了,看文章的朋友也別誤會,只能更進一步說明了保險是和社會生產生活及商貿活動緊密結合的。

其實,央央大中華,遠在公元前三四千年,早就有了應對各種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的保險思想和一些原始形態的保險做法。在國外,這個思想產生於東西方貿易通道上,基本是一樣的邏輯,只是歐洲各國還有各種行會組織,所以,在此基礎上有有了相互合作保險組織以及最早的有關保險法規的《漢謨拉比法典》。

追根朔源我們可以看到東西方類似的地方,就是保險所保障的風險初期基本上還是在貿易運輸中產生的。


【保險活動——初步萌芽】

海上保險應該屬於保險發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內容了。

起源最早,歷史最悠久的保險了。簡而言之就是分攤海上運輸過程中的財產、貨物的損失。後續因為罪惡的販奴貿易有了奴隸販子把奴隸作為“財產”進行投保又產生了人身保險的萌芽。


【保險組織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經過千百年漫長的雛形磨合,逐步跨入到了現代保險,多種多樣的保險業態也陸續出現:

(一) 火災保險

在距今350年的1666年倫敦大火之後,牙科醫生尼古拉·巴蓬於轉年的1667年開創了私營火災保險公司,從英國發展起來了火災保險,使巴蓬享有了“現代保險之父”之美譽

(二) 人壽保險

英國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利用德國的佈雷斯勞市的卜斯波精心收集和整理的該市1687年至1691年這五年間按年齡分類的死亡記錄,統計出按照不同年齡和性別分類的死亡人數和出生人數,編制了三張表,這三張表構成了一份完整的佈雷斯勞生命表,即哈雷生命表。1693年哈雷正式發表了他所創制的生命表,他在關於生命表的論文中,不僅確立了死亡率、生存率、年金的現價等。埃德蒙·哈雷編制的生命表,奠定了現代人壽保險的數理基礎,也因此成為人壽保險的先驅之一。

(三) 責任保險

責任保險作為一類獨成體系的保險業務,始於歐美國家。至到20年代初才迅速發展,成為保險人(公司)的支柱業務之一。

(四) 信用保險

信用保險是隨著資本主義商業信用風險和道德危險的頻繁發生而發展的。1702年英國開設了主人損失保險公司。目前信用保險的承諾範圍相當廣泛了。

從1805年至1949年解放前,大大小小不同的保險公司紛紛舊中國成立:

1805年,中國出現第一家保險公司——廣東保險會社。

1865年,義和公司保險行在上海創立,這是我國第一家自辦的保險機構。

1875年,洋務派在上海創辦保險招商局。

1885年,由招商局設立的仁和、濟和兩家保險公司成為最早的中國民族資本的保險公司。

來自於美國國際集團(AIG)的全資附屬公司美國友邦保險,其實最早創立於1919年的中國上海。

1929年,當時號稱“北四行”之一的金城銀行獨資創辦太平水火保險公司,三年後成為華南保險業中規模最大的民營公司。還有源自紅色資本的民安保險和官僚資本的中國保險與太平保險並列為民國保險三大品牌。

1937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修正公佈《保險業法》及《保險業法試行法》。

在那個政權更迭頻繁,政局不穩的時代,很多的保險公司向外國轉移的轉移,倒的倒......

1949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國第一家全國性大型綜合國有保險公司的誕生。

1958年,全國財政會議正式決定全面停辦國內保險業務,只保留少量的涉外保險業務繼續經營。

學過歷史的親們應該知道,1958年開始搞起來了大躍進運動...

還有之後六七十年代的十年文革...

在這期間,全國保險業務處於全面關閉狀態...

這下子,新中國連一家保險公司都沒了!!!

1979年,在京召開中國人民銀行全國分行行長會議,做出恢復國內保險業務重大決策。10月,中央下發《關於恢復國內保險業務和加強保險機構的通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國內業務得以全面恢復,同時,迅速建立起了各級機構。

1980年1月,中國人保駐倫敦聯絡處成立。

1982年,中國人保恢復辦理人身保險(壽險)業務。

到此為止,新中國還是隻有人保獨一家保險公司。

四年後,1986年7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新疆兵團保險公司,可能大多數做保險的也幾乎沒聽過,其實,她在現在叫做中華聯合保險。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傢俱有法人資格的保險公司。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隨後,在1988年的深圳蛇口,馬明哲和招商局積極牽頭創立平安保險,這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正式打破了保險行業的國有壟斷市場。

1985年,國務院頒佈《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此條例共6章24條,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保險業的法律文件。

1991年,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交通銀行在其保險業務部的基礎上組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這是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成立後的第二家全國性商業綜合性保險公司。

1992年,友邦保險“迴歸”中國大陸發展,並於同年在其誕生地上海設立分公司。成為當年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獲許在中國大陸經營保險業務的外商獨資保險公司。

並且,友邦為中國保險業帶來全新的保險銷售模式:保險代理制。

到1994年底,友邦保險一共招收保險代理人5000人,業務量超過1億元人民幣。

1995年美國友邦又獲准在廣州開展壽險業務,當年公司銷售隊伍就發展到8000人,當年業務量達到3.88億人民幣,相當驚人!

這引起了國內保險公司紛紛效仿,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這個模式被快速複製,帶動了中國壽險業超常規發展,保費收入快速超過產險。

自從1996年以來,中國壽險市場保費收入以每年平均40%的速度增長...

那為什麼美國友邦能夠帶來這麼創新的模式,根本性地促進中國保險業的發展?

那美國友邦是不是沿用了友邦在美國那邊的先進模式?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其實,美國本土根本沒有友邦這家保險公司。

什麼!?千真萬確!看圖: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所謂美國友邦其實是1919年在中國上海成立的一家美資保險公司,它是美國國際集團(AIG)的全資附屬公司。

後來擴展到了香港,然後現在友邦保險的總部設在香港,而不是設在美國。

美國友邦沒有在美國本土開展過任何保險業務,而是主要分佈在印尼、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新加坡、新西蘭等18個地方,主要業務在東南亞。

迴歸剛才問題,保險代理人制度其實並不是美國友邦在中國大陸首創,而是美國友邦在東南亞地區採用得比較成功,比如當時的臺灣。

然後再把代理人模式複製到我們中國大陸。

所以我們會發現除了友邦當時請很多的臺灣老師過來大陸給業務人員講課。

就連90年代的時候的央企中保也和很多的臺灣老師合作給新學員講課學習。

然後就是眾所周知的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香港AIA被AIG整體打包出售而跟AIG一毛錢關係也沒有了。

1995年,八屆人大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自10月1日起施行。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10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開始機構體制改革,成立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下設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和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三個子公司。

12月,中國人壽保險業第一張經驗生命表製作完成,結束了長期借用日本生命表的歷史。

1996年是一個大保險年

1996年新華保險成立、泰康保險成立、永安財產保險成立。

1996年7月23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改組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下設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險公司。

1998年10月7日,國務院發文,撤銷中保集團,三家子公司分別更名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所以這裡補充一下:中國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直到1998年10月7日才正式成立,而不是1949年。

我們經常遇到很多客戶怕保險公司倒閉會影響損害自己的利益!!!

其實沒什麼可怕的,因為可以從中保集團撤銷改組中得到充分的實例性的體現。

因為有了1995年開始施行的《保險法》89條做保障: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雖然中保集團被撤銷了,而且分立成了三家保險公司。但當時在1995年或者1996年客戶買的保單,在今天同樣生效,保險利益同樣可以享受......

因為《保險法》92條明確規定: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簡單來講,就是即使原保險公司倒閉了之後,你在這家保險公司買的保單會隨著這家公司轉讓給另一家保險公司,而客戶的保單權益不受影響。

具體來看就是以前的中保集團的人壽保單基本上就歸屬了中國人壽保險,而在1995年買保險的客戶依然可以拿著以前的合同到中國人壽辦理所有業務。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最近的就是2019年被銀保監會監管的安邦保險集團變更為大家保險集團,客戶保單權益也沒受到損害!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1998年,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開始正式履行其在保險市場方面的承諾。更多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競爭越發激烈,行業迎來了高速的發展,截至到目前中國的保險公司數量已經超過200家。(含財險與壽險公司)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2002年,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0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新《保險法》在2003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保險法》貫穿了以下幾條指導思想:一是履行入世承諾;二是加強對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三是強化保險監管;四是支持保險業的改革和發展;五是促進保險業與國際接軌。

2006年,國務院頒佈了《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23號),該文件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是指導我國保險業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訂後的《保險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0年4月,中國保監會發布《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要求保險公司在每年4月30日前在公司網站和中國保監會指定的報紙上發佈“上年度信息披露報告”。

2010年8月,中國保監會發布《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將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擴寬至不動產投資和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

2012年7月,中國保監會發布《保險資金委託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拓寬了保險資金委託投資管理的渠道,允許保險公司委託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部門)和基金管理公司進行保險資金投資管理。

2013年3月,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農業保險的法規《農業保險條例》正式實施。

2013年8月,中國保監會宣佈正式啟動普通型人身險費率政策改革,放開普通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2.5%的上限,改由保險公司按照審慎原則決定。2015年2月和2015年9月,萬能型和分紅型人身險費率改革分別啟動。

2014年8月,國務院以“頂層設計”形式明確保險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發佈《國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保險業“新國十條”)。保險發展由行業意願發展為國家意志。

2015年6月,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試點在六省份啟動,2016年1月起,試點推廣到18個省份,2016年7月起,試點向全國推廣。

2017年,《經濟生活大調查》顯示,保險已成為老百姓最喜愛的投資方式之一。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對比當年只有一家獨大的時代: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激烈的競爭環境促進了各項法規也逐步健全,我們相信中國保險業將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2018年3月13日,中國銀監會和中國保監會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保監”。由此可見國家對保險行業的重視程度和未來的發展速度。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目前在銀保監網站上公佈的保險公司種類和數量:保險集團控股公司12家,保險公司-人身險96家,保險公司-財產險87家,再保險公司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4家,外資保險公司代表處190家,其他5家。

根據2018年披露的數據顯示,我國壽險保單持有人只佔總人口的8%,人均持有保單僅有0.13張。我國的保險賠付佔災害損失比重遠低於國際上30%的平均水平。

“美國人的投保率是420%,即每人均擁有5份保單;日本更厲害,投保率是650%,每一個人平均擁有6.5份保單。”中國的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相對較低,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仍然還有很大差距。

目前大家投保商業保險主要通過三種渠道:

第一是保險公司直屬的保險代理人或保險代理公司及銀行等第三方平臺,形象理解為醫藥代表或藥店;

第二是保險經紀公司,可以形象理解為醫生;

第三類是互聯網平臺或保險公司官網線上自助購買保險,可形象理解為自醫者。


不同渠道購買保險的優缺點:


通過保險公司直屬代理人購買保險:

優點是代理人只賣自己公司的產品,對自己公司產品瞭解比較透徹;

缺點是隻瞭解自己公司產品,產品體系單一,受公司文化和培訓體系影響自認為本公司品牌是最大的且產品是包治百病最好的。各家保險公司每天不斷的進行催單、話術訓練、增員、邀約創說會等,很少進行科學的、專業的保險專業知識培訓,始終處於產品銷售角色。導致的結果是很難與客戶建立起信任感,無法真正做到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自1992年引入代理人制度以來全國有近1000萬人的保險公司直屬代理人隊伍為商業保險的理念和市場的推廣起到了助推作用,但我們也看到,2000年前後因為國家國企改革成百上千萬的50、60後的中年工人(我們80、90後的父母)下崗,這一時期是代理人隊伍專業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絕大多數人純粹是為了銷售賺錢,衝著百萬年薪不是夢加入到保險銷售大軍,大做親情單、自保件湊業績,利益導向驅動做業務的,專業的法律條款及醫學核保絕大多數人是看不懂,理解不透,只能靠低級的賣面子,求幫助去做業務,為了順利承保故意誘導甚至是誤導客戶做健康告之,無邊無際的空口承諾,為了業績返傭打折......結果就是給社會大眾一人賣保險,全家不要臉,保險是騙人的,沒有用,白花錢的負面印象,劣幣驅逐良幣,有文化有情操的高素質人材不屑做保險,銀行、證券才是金融人才爭相湧入的,保險是找不到工作的二三流社會閒散人員才做的,加上後期媒體報道出來的大量早期問題保單因為險種沒買對,沒有做如實告之而得不到理賠進一步抹黑了保險的公眾形象!!!

通過能代理多家保險公司的保險代理公司及銀行等第三方平臺購買保險:

優點是公司和產品選擇性相對一家保險公司來說更寬了,可以進行簡單的篩選對比,選擇性價比相對更高的產品和服務更好的公司;

缺點是受簽約公司的制約,可選公司和產品範圍還是相對較窄,較大可能存在因不同產品利益不同而產生的銷售誘導甚至誤導。

通過保險經紀公司購買保險:

優點是保險經紀公司更多的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瞭解客戶的家庭狀況與財務狀況,分析家庭有什麼風險點,解決這些風險點需要什麼類型的產品,不同類型的產品需要多少保額,客戶有多少預算,如何在預算之內從眾多保險公司中選擇合適的產品來完成規劃。專業的保險經紀人充分了解掌握市場上各大保險公司的投保、核保和理賠、增值服務流程,可以客觀中立地站在客戶的角度根據客戶個性化的需求來有針對性地提供產品優選組合解決方案,尤其是非標準健康體投保、有法律和稅務籌劃需求、後續理賠事宜全流程專業化的標準服務,幫助我們建立科學完善的保險保障規劃,還能省時、省心、省力和省錢!!!

缺點是可選擇性多,溝通交流時間相對比較長。有些保險經紀公司業務流程不規範,自身務能力不足,不能做到定期回訪客戶,不能實時瞭解保險標的的變化情況。

通過互聯網線上自助購買保險:

優點是價格便宜、節約時間、可選擇範圍廣。

缺點是沒有專人對接做規劃分析,客戶很容易“想當然”的按自己的想法購買保險,導致購買的保障不全面、保額不足、需求不對應的情況出現。而且在後期理賠時會出現很多問題需要自己處理。

所以在購買保險時,如果自己不懂,建議一定要找專業的保險從業人員來做規劃方案。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也是行業價值的體現。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保險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由金融、法律和醫學衍生出來的一種科學的財富風險管理制度。保險普及和發展的程度是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側面寫照。每年的7月8日是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作為專業保險從業人員,務必站在客戶角度,以專注、專業、敬畏生命的態度,用心盡責做好每一份保險保障規劃!

感覺本文實用有幫助的話,請分享給親朋好友或轉發到朋友圈幫更多人清清楚楚瞭解保險歷史,明明白白學習保險體系,踏踏實實科學投保。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END—

參閱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溫馨提示:商業保險是社保的必要補充!社保+商保,生活更美好!!!

專業的保險配置需要專業的人來做,價格相同服務不同,保險和投資諮詢請聯繫:

世界保險之中國發展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