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抗疫战士”郝修臣:始于平凡,归于平凡

这场 “疫” 战,没有硝烟,但不缺乏英雄;没有壮举,但不缺乏感动。

2月18日的早晨,在毗邻湖北的河南疫情防控最前沿—唐河县的主战场上,55岁的县市场发展服务中心职工郝修臣倒在了疫情防控一线。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县产生广泛影响。

2月25日,在唐河县农贸市场防控卡点,身份登记、体温检测等工作程序一切照常,只是少了郝修臣那高大而又熟悉的身影。记者追随着这位“抗疫战士”的脚步,寻找那个同事、商户、家人心中的郝修臣。

“卡点这些天也离不开人。和臣哥共事18年,我最遗憾的是没有到家里送臣哥最后一程。”同事常松娜对郝修臣的去世,始终心存遗憾。

疫情发生后,这个农贸市场唯一的进出卡口,由市场中心8名同志三班轮守,每班工作12小时。除了郝修臣和副主任杨俊是2人一班,其他组都是3个人。

由于常松娜和郝修臣对市场商户每一家都十分熟悉,为了便于工作,这对“老伙计”分开编组,各守一队。

“当时分组的时候征求意见,臣哥说咱们俩个人就行,保证不耽搁事。”杨俊介绍,因为市场商户比较多,给商户们开证明、引导帮助办理健康证和车辆通行证这些商户最上心的事儿,就够一个人忙的了。所以,两人值班,杨俊一忙,卡点上就成了郝修臣一个人的“独杆戏”。

刚开始设卡的时候,设备不完善,限行的铁杆子不能升降,沉的很。每次登记完毕,郝修臣都得赶紧把铁杆子抬起来让人通行,一天抬了无数次,实在抬不动了,他就在杆子一头吊了一个大石头,省了不少力气。

市场消毒也是体力活儿。“市场光棚区面积就有5000多平方,消毒一次大概得3个小时。”常松娜说,“农贸市场卫生状况不好维持、人员流动大,得每天两次消杀,喷雾器装满稀释的消毒水后有50斤重,保洁员根本忙不过来,臣哥就背着喷雾器自己干。一次消毒下来,人都快累瘫了。”

刚开始没有手套,溅到手上的消毒液把手蚀得生疼,脱了皮,郝修臣就用塑料袋套下,接着干。“臣哥去世的前几天,他问我累不?我说浑身都疼。他说我也是,喝水的时候手都是抖的。”常松娜红着眼睛说,“中午、晚上我们都是方便面,臣哥说这辈子的方便面瘾都过够了,以后再也不想吃了。”

“自从大个哥不在了,这段时间我闭上眼就能想起他的模样。我想去吊个孝,人家说进不去......”刘娟已经在东岗农贸市场批发蔬菜12年了,从老市场认识郝修臣开始,已经打了18年交道,对他的去世始终不愿相信。

正月初六中午,接到通知可以复工的刘娟来到市场,正好碰到正在卡点吃泡面的郝修臣。看着他满脸的疲惫,刘娟问了一句:“怎么不睡一会,看累成啥样了。”他说:“没事,特殊时期,离不了人呀。”

“臣哥去世的前两天晚上,我还跟他聊了一会,怎么人说没就没了呢。”2月16日晚上11点,刚进货回来的刘娟在卡点和“大个哥”聊了几句,“哥啊,现在又没啥人,休息一会。”“没事,这是我的老阵地,怎能没人呢。”

大事小事找“大个哥”说事儿。在东岗农贸市场里,商户们最认郝修臣,不管啥时候找他,他总能到场。“他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对我们没啥说的。”商户们告诉记者,每次她们进菜的时候基本上是凌晨四点多,有时车卡在路上货车进不去,给“大个哥”打电话,他总是从家里跑过来帮忙协调挪车。

“非常时期阻断了多少亲情。”刘娟忍不住痛哭起来。郝修臣去世后,商户们商量着要去送送他们的亲人“大个哥”,考虑到疫情形势严峻,为尽量避免人群聚集,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家一户的去做工作,劝阻商户们不要前去悼念。

“家里的活儿基本上都是我妈干的,我爸很少管家里事,天天长在单位,摩托车没买几年都跑5万多公里了。”小儿子郝身博说,“就是半夜打电话,他也随叫随到。”商户们反映,郝修臣是“说臣哥,臣哥就到”!

郝身博也值守在防控一线,他所在的卡点是唐河疫情防控的重点之一—宁西铁路唐河站卡点。

在车次没有取消之前,每天凌晨之后就有5个班次的列车停靠,他需要去筛查他们管辖区域的人员,对其进行登记,测量体温,协调隔离,在郝修臣去世后,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我爸给我说过的一句话我记得最清楚,我在乡里抓扶贫工作,刚开始的时候累的回家发牢骚,想撂挑子,我爸跟我说‘你要不整就别整,你不干有人干。既然干,就想法儿干好’。”

庚子鼠年注定不平凡,不是因为疫情的突然袭来,而是因为有无数名像郝修臣一样的普通人,保护着他们身后的人。

“臣哥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怀念,更是一种平凡的坚守。我们会好好守住这个岗位,直到打赢疫情阻击战!”同事石永生表示。

至今,在东岗农贸市场西门,郝修臣的同事们依然坚守着他未能坚守的岗位,完成着他未能完成的事业。(左力 丰兴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