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 -“非丁非八”

@TaiChi大師兄:讀書要讀原著。原著通常表述準確,二手解讀可以接受,三四手後的引用往往內容破碎殘缺,斷章取義的內容讓人看的如墜雲端。那麼,隨大師兄一起來看楊式太極拳大師的原著吧!本文來自於《牛春明太極拳》1998節選,大師兄校對。

牛春明太極拳步法 - - -“非丁非八”

圖片:《牛春明太極拳》1998,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學拳時,牛春明外甥孟憲民贈送。

牛春明認為:“太極拳主要練手、眼、身、法、步五大項”,“手到腳不到,自己找煩惱。低頭又哈腰,功夫學不好。”說明這五大項的重要性。

這五項原則在(《牛春明太極拳》一書,見圖)每個動作中都已寫到,但練者往往認為“步法”簡單,易學又易練,所以不重視。實際上,如忽視了步法,就會方向不分明,姿勢難以正確,從而不能舒適穩固地站立,也談不上能靈活自如地轉動,以致使套路練成紊亂一片。

太極拳步法的轉換均隨腰胯圓轉,在虛實分明的情況下,以順勢起落轉換為原則,隨時配合協調一致,即五項均要配合協調一致,使身體達到穩定、立身中正、安舒的要求。

太極拳最普通的步法是“似丁非丁,似八非八”,術語簡稱“非丁非八”。所謂“非丁非八”即在練套路時,凡步位的移動,無論大小、前進、後退不可平行站立,更不可前後兩腳站立在一條直線上,而要始終保持“非丁非八”的原則。這是整套挙架中最基本的步法要求。

整套拳架重心由兩腳輪流擔負,步子的轉移變化種種形式,都是虛實轉換隨腰胯運轉而轉換步形。在練拳架時嚴格要求移動步位一定是虛腳;但必須注意,虛並非真虛,實者並非真實,而是相互作用,虛實的變化越緊密越好,且對步位虛實變化的形式要隨時注意。

虛步一般應以腳尖或腳跟點地(即著地),隨意順勢起落為原則,而腿的彎度更要毫無限制的隨屈就伸,即拳論中言“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非丁非八”的弓蹬步在整個套路中著有著重要地位,不但是拳路上佔絕大多數動作的步法,而且是把正拳路方向的重要步法,故要求特別嚴格。具體要求做到:

1.要有“非丁非八”之角度,以腳跟計前、後,兩腳夾角應為45°。

2.左右兩腳距離約一肩寬。

3.前後兩腳距離約兩肩寬。

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左腳弓、右腳蹬為左弓右蹬步,術語簡稱為“左弓蹬步”;如右腳弓、左腳蹬,簡稱為右弓蹬步。

4.前腳弓腿之脛必須中正(即小腿與地面垂直)。不可前傾、左右偏斜,意抓地(如攬雀尾的擠、按等動作)。

5.後腳之蹬要蹬直,腳掌要全面著地。否則成喝風腳,即意抓地,有腳心拎起之感。

6.作攬雀尾捋、採動作時,重心移後腳、前腳蹬伸時,要扒地,不能成喝風腳地後坐於左腳。只有右腳成虛之感。

為了對步法有個明確的概念,現將第一節由起勢到單鞭的步法用圖示舉例說明如下:

牛春明太極拳步法 - - -“非丁非八”

圖片:起勢到單鞭步法示意圖。原著照片,數字及方位重新標註,大師兄修圖。

所舉例的小方格均約為肩寬,以雙線為起勢所站立之線。在練拳過程中,有時雖邁出虛線或雙線之外,但收勢時仍舊在原起勢的雙線上,現以1、2(1、2兩腳平行分開為小馬步)為兩腳起勢所站立之點,依次說明如下:

1.按起勢(預備式):兩腳平行站立在雙線上,兩腳左右間隔約為肩寬,以左腳為1、右腳為2,先將重心移於左腳1,右腳2變虛,右腳尖翅起向右往右轉約45°到3。這時1與3的形式即為“非丁非八”的角度(45°)。

2.攬雀尾(上左步掤):重心再由左腳1移到右腳3,變為右實左虛,將左腳1直前上一步到4(上這一步約為兩肩寬)。同時將重心移於左腳4,屈膝坐實,成左弓右蹬步。這時的步位是兩腳前後縱距離約兩肩寬,左右橫距離約一肩寬,前腳4指向正南,後腳3指向西南有45°角,左腳4在前和右腳3在後又構成“非丁非八”的步位,這時蹬右腳3則成左弓蹬步。

3.攬雀尾(上右步攬雀尾):重心再由左腳4移至右腳3,坐右腿,左腳4變虛,腰胯往右轉,左腳4腳尖翅起,隨腰向右轉約45到5,重心又移到左腳5,右腳3變虛,隨即提起右腳3往右前斜上半步到6(此次所上之步約一肩寬),屈膝坐實,成右弓左蹬步。此時右腳6在前,所指方向為正西,與後腳5有45°角,指向西南,兩腳前後距離約兩肩寬,左右距離約一肩寬,前腳6和後腳5夾角45°所構成的又是“非丁非八”的步位,蹬左腳成右弓蹬步。

4.再坐左腿,重心又移於左腳5,右腳6變虛,腰向左內轉,右腳尖隨腰內轉約135°(見注)與左腳約轉成丁字形到7,坐右腿,重心移到右腳7,左腳5又變虛,隨即提起左腳5,隨身往後轉落到8,恰好落在原起勢所站立之位,即成單鞭式。這時兩腳前後的距離似為兩肩寬,左右距離一肩寬,前腳8指向正東,後腳7有45°角,指向東南,左腳8在前和右腳7在後,所構成的“非了非八”的步位,此時蹬後腳為左弓蹬步。

注,實際上右腳隨腰胯先左轉90°,隨即提起左腳5隨腰胯向左轉落到8,再轉右腳尖45°,也可經2次轉向成為135°,但一定要左腳轉落到8,恰好落在原起勢線上。

5.由此可知,這種步法無論是先邁出左腳或右腳,都必須先變為虛腳;無論是直邁或斜邁,其落地處必須根據兩腳形成“似丁非丁,似八非八”的形式,即前腳指向與後腳指向構成45°,且左右橫距離有肩寬為原則。

除以上講的步形外,還有其他步形,例如起勢、十字手、左右運手(注:即雲手)時的大、小馬步等等,在整套拳中佔有一定的分量,不過比較簡單易明,並已在拳式的動作或者要領中提到,故不再重複。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