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農村大量種植的致富法寶,人稱“山珍之花”,畝產不到200斤


過去搞種植,基本是處於自產自銷完全不用擔心種了沒人要,種了遇低價等問題。而今天搞種植可就不一樣,有如同做生意一般。前期選擇作物需要參考市場行情,後期採收買賣更需要謹慎對待,賣錯了賺少了或者不賺錢,賣對了少產也能大豐收。近些年我國種植業的發展,最明顯的就是從單一的傳統糧食作物種植髮展成了當下多種糧食、多種中藥材、多種水果等多元化種植,種植技術也突飛猛進,種植產量年年翻番。


農村大量種植的致富法寶,人稱“山珍之花”,畝產不到200斤

在激烈市場競爭下,農民朋友只有選擇更具有競爭力、更有市場的作物才能真正賺到錢。而在筆者隔壁鎮,近年來發展了一種新鮮的作物,人稱“山珍之花”,價值不菲,接下去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人稱“山珍之花”,畝產不到200斤,如今大力發展成致富法寶。


農村大量種植的致富法寶,人稱“山珍之花”,畝產不到200斤

筆者昨天從隔壁鎮回來,看到了幾個小夥子剛要去山裡忙活,本以為是要去挖野菜的,一問才知道人家這是打算去種植竹蓀。早幾年筆者就聽說隔壁鎮已有開始種植竹蓀的,一直沒有在意。回到家之後特意查詢了些竹蓀的資料,順便總結了隔壁鎮種植情況。筆者瞭解到竹蓀在本地被稱為竹參,更有“山珍之花”的美譽。對竹蓀這東西,國內早有記載,最早對竹蓀記載的是唐朝段成式著的《酉陽雜俎》記載如下:“梁簡文帝延香園,大同十年(公元544年),竹林吐一芝,長八寸,頭蓋似雞頭實,黑色,其柄似藕柄,內通幹空,皮質皆潔白,根下微紅。”意思是說生長在竹林當中,頭蓋就像個雞頭,渾身潔白如玉,如此惟妙惟俏地描述,說的就是竹蓀這美味了。


農村大量種植的致富法寶,人稱“山珍之花”,畝產不到200斤

而在明代《廣菌譜》中對於竹蓀的形態特徵都有記載。到了清代,人們對竹蓀的認識更近了一層次,當時食用竹蓀在江南地區官場十分盛行,並且一度被江南官員以貢品形勢獻給當時的皇上。但在近代竹蓀被大力發展之前,竹蓀的來源均取於野生,自40年前國內才開始有少部分人嘗試培育竹蓀。經過幾十年竹蓀栽培技術研究,我國的竹蓀種植已是相當成熟了。當下竹蓀也不再是緊靠野生資源供應市場,而是廣為種植,並且成了平頭百姓能夠享用得起的人間美味了。


農村大量種植的致富法寶,人稱“山珍之花”,畝產不到200斤

只不過筆者與隔壁鎮種植戶瞭解,竹蓀的產量不高,以一畝地的竹林種植竹蓀,其產量也不過200斤,如此低產量與當下正搶手的春筍產量相差無幾了。產量低不意味著沒利潤,與之對稱的是高價格的市場。據筆者瞭解,竹蓀的價格是以等級論價的,其中一級品質的竹蓀的價格在700元~900元之間,二級品價格在700元左右,三級品竹蓀價格在350元左右,統貨的話價格在200元左右。竹蓀的低產量有著高價格的彌補,那絕對是受農民青睞的好作物了。


農村大量種植的致富法寶,人稱“山珍之花”,畝產不到200斤

以筆者隔壁鎮的種植情況來看,全鎮種植竹蓀達到了3000多畝,主要以合作社形式統籌經營,引進竹蓀技術人員,個體農戶合作種植方式生產,目前以進入穩定盛產期,成了當地農民大力發展的致富法寶。新的種植項目,加上新的種植技術,跟上時代發展,這樣農民也才能跟著把生活過的富裕起來。對此大家怎麼看著竹蓀種植呢?你們覺得種植竹蓀有前景嗎?最後一句,種植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農村大量種植的致富法寶,人稱“山珍之花”,畝產不到200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