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孔子穿越2500年,對疫情的中國和世界,說了哪三句話

公元2019年末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劫難降臨在中國、湖北、武漢。

孔子穿越2500年,對疫情的中國和世界,說了哪三句話

1月23日,也就是這一年的大年三十的前一天,臘月二十九,武漢市宣佈正式封城,一夜之間這座千萬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大都市,就被徹底封閉起來了,全力抗擊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大疫情。

關閉武漢這種超大型省會城市的對外通道,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的頭一遭,14億中國人或自願或“被迫”選擇的生活方式,也是中國歷史上的頭一遭,真難為武漢、難為湖北、難為中國了!不是我們心狠,是形勢發展得太快,疫情每一天、甚至每半天帶給人們的感受都不一樣,中國必須與病毒的擴散賽跑,拿出堅決措施站到它的前頭,而不是從後面追著它。

對於中國抗疫,有許多正在發生的故事:

有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運籌帷幄;

有世衛專家的震撼:“若我感染,希望在中國治療”;

有聯合國秘書長的感慨,中國人民“以犧牲正常的生活方式為全人類做出了貢獻”;

有翻譯小姐姐哽咽,

有作家方方的日記,

當然也有美國侵犯人權的鼓譟、西方記者挑事兒……

然而,我突發奇想,如果孔子穿越時空2500年的時空,來到當下,會對14億宅在家裡的中國人怎麼說?

孔子穿越2500年,對疫情的中國和世界,說了哪三句話


孔子是誰?孔子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歷史文化巨人。

美國學者邁克H哈特在他的《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一書中指出,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先生把孔子視為世界幾大精神文明主要人物——包括釋迦摩尼、蘇格拉底、耶穌、穆罕默德等中的一員。

日本,韓國和東南亞一些國家,更把孔子看,做東方文化之祖,中國人對自己的孔子,更是給予了特殊的景仰和認同。總之,“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論語子張》。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逆襲 2500年而來的孔子,站在歷史時光的河岸,開口就問,

“傷人乎?不問馬。(《鄉黨》)那一天,馬棚裡失火,老人關心的人,而不是馬。要知道,2500年前的社會,馬匹是主要的生產工具、運輸工具,養馬的人或看馬棚的人,社會地位都十分低下。

走在武漢、湖北的街頭,老人家會怎樣?看看《論語鄉黨》說知道了。當年,孔子只要看見盲人和遭遇不幸的人,都表現出深切的同情,如果朋友死了,沒有人收殮,便會主動承擔後事的料理,

如是我聞,“君子周急不繼富”。

當然,孔子不會缺席當代最熱鬧的記者招待會,面對西方記者對武漢封城、國人禁足在家的刁蠻提問, 我想老人家最可能這樣說:


克已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論語 顏淵》),全中國人都做到克己復禮,一天做得到,則當下天下盡仁!

武漢封城已N天、國人宅家N天,

這N天“在家無怨(《論語 顏淵》)”,則中國人盡仁矣!

“在家無怨”,是一家一戶沒有怨言,是我自己做到我自己的事,人人都克己復禮,這就是中國傳統、中國力量。

仁者就是王道,仁者就是人間的正氣正能量!“八億神州盡舜堯”(見毛澤東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14億中國人皆歸於仁心,中華之仁心發端於內,瀰漫於世界,在2500年曆史的長河中,我看到任何力量都不能

阻檔中華民族的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