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川金诺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川金诺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报告期内,在公司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宏观经济下行,市场疲软,环保严管高压等困难,公司科学合理组织生产经营,实现营业收入11.26亿元,同比增长16.61%,利润总额8591万元,同比增长13.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81万元,同比增长13.58%。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狠抓主营业务,供应部门在环保严管状况下多方开辟渠道保障原材料,产供销紧密协同,使主要产品产销量、出口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较好的盈利能力为公司发展夯实了基础。公司重视技术研发,着力解决生产工艺技术问题,同时加强装置水平的技改提升,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效率的目标。报告期内,公司IPO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运行正常,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近1.5亿元,保证了广西项目一期工程的顺利推进,同时优化了公司的财务结构,增强持续发展的后劲。为解决原料磷矿的自给率问题,报告期内,公司在矿山资源上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调研并取得进展,有望和矿企达成深度合作,提升公司的原料保障度,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一)自主创新优势公司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截至目前已拥有专利38项,利用自有知识产权,打造出一条从中低品位磷矿浮选到湿法磷酸分级利用的完整产品链,不断对产品链上下游技术研发创新,控制关键环节,挖掘环节利润,充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二)产品结构优势公司在设备选型和工艺设计中兼顾装置的通用性。生产经营以利润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迅速调整产品结构。良好的生产系统的通用性及灵活的产品结构优势,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竞争力。(三)循环经济优势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循环经济理念,加大环保投入,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公司自主设计建设了废水处理循环系统,废气回收设施,余热发电设施等,实现了对废水、废气、废渣的循环利用,提升了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治理水平。(四)资源优势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磷矿石、硫铁矿、硫酸,公司所处的昆明市东川区位于拱王山东麓,以东川为中心方圆200公里(东邻会泽县,南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连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范围内,磷矿储量有10.99亿吨(平均品位22%),占云南省磷资源总量的25.91%,硫铁矿(包括伴生硫)储量为1.04亿吨,丰富的资源储量,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五)管理团队优势公司拥有一支成熟、稳定、专业的管理团队。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均具备丰富的磷化工行业技术和管理素养,对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把握准确,团队成员配备合理,组建管理、营销、研发等专业团队,形成诚信、融合、创新、卓越的企业理念。在高素质创业团队带领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日趋完善,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稳健、扩张稳健。(六)品牌和客户优势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一、行业发展趋势公司所处行业为属于制造业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磷化工行业。自17世纪中叶发现磷元素以来,现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磷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磷化工与16个科学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涉及的部门多达600多个,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个行业。在工业、农业、国防军工、尖端科学和人民生活中已被广泛应用。在农业上大量用作肥料、农药和饲料;在钢铁、机械、选矿、钻井、电镀、电子工业、颜料、涂料、制革、纺织印染、食品、医药、玻璃、陶瓷、搪瓷、耐火材料、日用化工、造纸、洗涤剂、水处理、阻燃剂、灭火剂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高纯磷酸盐、特种磷酸盐、功能磷酸盐、磷化工材料等,在尖端科学、国防工业等方面又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磷化工产品。由于磷化工产品不断地向更多产业部门渗透,特别是向尖端科学和新兴产业部门的渗透,使磷化工产业面貌焕然一新。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和能源正大量消耗并日渐枯竭,环保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另一方面,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各产业进入转型时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全球磷化工产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化、精细化、高端化和绿色化”成为世界磷化工发展的主旋律。首先,国际化和大型化成为世界磷化工发展的新趋势。磷化工产业链正进行着全球分工,大宗基础磷化工产品的生产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投入更多的资源。而磷化工企业也在通过扩大规模、兼并重组、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和大型化,增强产业话语权和抗风险能力。其次,精细化、高端化和专用化成为磷化工发展的新特点。以代表磷化工发展方向的大企业为例,资源向大型企业靠拢,头部企业在全球精细磷化工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再次,伴随着对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磷化工产业中,多联产、一体化和循环化等特点逐步显现。多联产,即不同产业或企业间进行耦合共生,拓宽产业领域,无机、有机、盐肥联合生产,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延伸。一体化,主要体现为原料、产品上下游一体化,磷矿、磷肥和磷酸盐生产一体化;循环化,即发展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实现废弃物低排放乃至零排放,保护生态环境。2009年我国磷矿石基础储量为37亿吨,次于摩洛哥居全球第二,资源储量170亿吨,丰富的磷资源,为我国磷化工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条件。但我国磷矿质量较差,全国磷矿平均品位P2O5在17%左右,矿石品位P2O5大于30%的富矿只有16.57亿吨,只占磷矿总量约9.40%。从开采难度看,我国磷矿石整体呈现难选矿多、易选矿少的特点。我国磷矿中,大部分为中低品位矿石,且以胶磷矿为主,占全国总储量的80%左右,这类矿石颗粒细微、嵌布紧密,不易解离,属当今世界上难选的磷矿石。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大部分的磷矿必须经过选矿富集后才能满足磷酸生产的需要,也决定了加大中低品位磷矿的利用将是我国磷矿资源利用的方向。我国磷矿分布集中在西南地区较偏远位置,而我国磷化工的市场却分布在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部分产品有相当数量的出口,这就造成了中国“南磷北运、西磷东调”的局面,再加上各地均控制磷矿的向外输出,运输瓶颈明显,导致跨省的矿石价格上涨较快。同时资源乱开采导致富矿资源量急剧下降,磷矿供应呈现紧张局面。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经过“十五”和“十一五”快速增长期,我国磷化工产业逐步从以磷肥和黄磷为主的初级磷矿加工发展成以黄磷深加工和磷酸精细加工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基本形成了科研、设计、设备制造、生产、贸易和技术服务等完整配套的工业体系,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磷化工生产、出口和消费国,其中,磷酸、饲料磷酸盐和三聚磷酸钠等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我国虽然是磷化工生产大国,磷化工产品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也很大,但是磷化工产品的品种却很单一,且主要是低附加值的产品,高端、精细、专用产品发展不足,仍依赖进口。磷化工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面对国外大型磷化工企业的技术优势,国内磷化工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针对我国磷化工行业的现状和不足进行技术研究,加快磷化工高新技术的开发速度,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于满足国民经济的需求,建立完整先进的工业体系等均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由于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和能源的大量耗竭,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世界磷化工发展态势正发生深刻的变化。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已成为制约磷化工行业发展的重大挑战,目前我国磷化工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其中主要发展方向就是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构建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磷矿资源,发展中低品位矿石的精选和利用技术;通过磷酸的分级利用,适度发展高浓度肥料,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实现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横向多品种的耦合共生和纵向产业链的拓展延伸;搞好副产品的加工利用,研究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废水、废气、废渣的回收循环、余热发电等。发达国家根据国内能源、资源和环保政策的调整,陆续将一些初级和中间产品向资源、能源相对丰富和环保要求相对不高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自身则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细和专用磷化工产品。我国磷化工产品发展方向是:做好为农业、电子、建材、石油化工、机械、冶金、汽车等行业配套工作;发展系列化、专用化、多规格的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鼓励高新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细产品,要在产品的高纯、微细化(纳米级)、物化性能等方面下工夫。国内的磷化工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工业性装置,开发新产品,产品的精细化和专用化逐年提升。湿法磷酸精制技术和磷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中国磷化工发展的两大重点,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热法制酸纯度高,杂质少,主要应用于精细磷化工产品生产,但存在能耗和污染比较大的弊端。在能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电力供应十分紧张和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黄磷及其下游产品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早已限制或禁止黄磷生产,我国近年来也已采取限制措施,一是提高了黄磷生产门槛,二是限制和调整“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的产品出口。热法制酸面临政策和成本双重压力。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以及节能降耗和淘汰高耗能产品的国策出发,借鉴国外磷化工发展的经验,我国磷化工发展应大力开发湿法磷酸净化新技术,用具有能耗和成本优势的湿法磷酸替代高能耗的热法磷酸。根据IFA(国际化肥协会)调查,2010~2015年全球磷酸(湿法加上热法)产能预计净增长920万吨(其中中国约占新增产能的1/3),达5,760万吨(折P2O5),同期全球磷酸需求预计年均增长2.9%。湿法磷酸产量的67%左右用于生产磷肥和复合肥产品,部分用于生产工业级磷酸盐和饲料级磷酸盐。因此,下游磷肥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湿法磷酸的未来市场。“十一五”期间我国磷肥工业发展迅速,2005年我国磷肥产量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基本实现了自给,2007年实现了自给有余,由世界第一进口大国变为净出口国,当年出口磷复肥产品占到世界贸易量的20%以上。2009年中国的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41.7%,达1384.44万吨。2011年为1670万吨,比2009年增长20.62%。我国缺磷耕地面积广大(近6亿亩的耕地严重缺磷,约占全国耕地的28.6%;近11亿亩耕地缺磷,约占52.4%),再加上我国喜磷作物—玉米和果蔬的种植面将扩大,磷肥的施用比例还需进一步提高,磷肥的需求将保持相对高速增长,同样的,湿法磷酸的需求也将随着下游产品的增长而相应增长。湿法磷酸来源广泛,生产成本较低,但产品酸浓度较低,杂质含量较高,因而主要用于磷肥生产。为使湿法磷酸的质量符合生产工业级、饲料级、甚至食品级磷酸盐的要求,必须通过进一步净化,生产出湿法净化磷酸以满足高品质磷酸及磷酸盐质量的要求。湿法净化磷酸相对同品质的热法磷酸,具有能耗低、污染轻等特点。同时,净化过程中的含杂质的湿法粗磷酸还可用于生产磷肥和其他初级磷酸盐产品,延伸了湿法磷酸的产业链,实现产品结构调整,符合国家循环经济的理念。目前采用精制湿法磷酸代替部分热法磷酸生产各种磷制品,已经成为世界磷化工高新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是未来市场发展的需要。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净化湿法磷酸年产量已经超过210万吨,约占工业磷酸生产能力的30%。其中美国净化湿法磷酸占其工业磷酸生产能力的46%,欧洲净化湿法磷酸占其工业磷酸生产能力的84%,日本净化湿法磷酸占其工业磷酸生产能力的40%。我国湿法净化磷酸的生产还刚刚起步,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巨大。动物饲料中的磷钙补充剂主要有3种:饲料级磷酸氢钙、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和脱氟磷酸钙。饲料级磷酸氢钙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产品。分市场看,欧洲市场在大规模爆发疯牛病和口蹄疫后,肉类加工厂逐渐放弃了传统的用骨粉和肉类做饲料添加剂的习惯,开始转向采用饲料级磷酸氢钙,饲料级磷酸氢钙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国内市场随着饲料工业迅猛发展,出口增速加快,复合增长率达到16%。2011年世界饲料级磷酸钙盐的产量达到2,796万吨,其中饲料级磷酸氢钙的使用量占近70%,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占30%。作为饲料添加剂的饲料级磷酸氢钙(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1%-3%),其发展受饲料行业影响较大,我国饲料行业20多年来增长比较稳定,年平均增速在14%左右,作为饲料添加剂的饲料级磷酸氢钙,其需求也将随之增加。饲料级磷酸二氢钙是一种优质高水溶性磷产品,是水产饲料的优质添加剂,近年来,随着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的提高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饲料级磷酸二氢钙的产量逐年上升,饲料级磷酸二氢钙以其高吸收率、节约、环保、使用方便等特点成为饲料级磷酸氢钙的升级产品,未来将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磷肥是化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磷肥的主要品种有高浓度磷肥(磷酸二铵、磷酸一铵、NPK复合肥、重(富)过磷酸钙等)、低浓度磷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肥料级磷酸氢钙等),虽然我国磷资源丰富,但是高浓度磷肥长期短缺,直到本世纪初还需要大量进口,经过多年的发展,2005年我国磷肥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开始实现磷肥净出口,目前每年净出口磷肥P2O5200万-400万吨,出口产品以磷酸二铵、磷酸一铵、重(富)过磷酸钙为主。重过磷酸钙是浓度最高的单一养分肥,产品可作基肥、追肥、种肥和生产复混肥的原料;广泛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高梁、棉花、瓜果、蔬菜等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广泛适用于红壤、黄壤、棕壤等各种土质,尤其适合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缺磷地区施用。2012年,我国重过磷酸钙的产能为200万吨左右,因用肥习惯不同,目前除国内使用50万吨外,其余均用于出口,主要出口伊朗、东南亚、拉丁美洲等缺磷国,2010年开始,世界磷肥市场逐渐摆脱了2008年的低迷水平,印度、巴西等缺磷国家进口需求强劲,北美、西欧地区需求也明显回升,拉动2010年磷肥消费达到了3,900万吨(以P2O5计),其中重过磷酸钙达到260万吨,同比增长24%。据IFA统计,2015年世界磷肥总量将达到4,440万吨,同比重过磷酸钙的需求量也将随之增加。另外,“十二五”期间,中国农业以提高肥料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线,以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手段,通过土壤测试、肥料田间实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在国家财政扶持下,全国各地已有2,498个农业县(农场)先后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之后还将进一步推广、普及,而重过磷酸钙作为浓度最高的单一养分肥将会在国内打开新的市场。二、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一贯秉承“信誉第一,客户至上”的企业发展理念,以“打造行业结构最优,实现最佳经济效益,提供最有价值产品”为战略发展目标,坚持“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依托公司在磷化工系列产品方面的核心技术优势和区域资源优势,致力于硫、磷、铁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及湿法磷酸的分级利用,不断提高磷资源附加值。公司将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效结合、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和规范运作为保障,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效益,将公司发展成为经营稳健、成长良好、技术先进、行业内最具价值和最具竞争力的磷化工企业。公司将立足于区域资源优势,坚持硫磷结合,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发展低品位磷矿选矿技术和湿法磷酸净化技术,深化磷酸的分级利用,进一步提高磷石膏的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磷资源的附加值,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创新,不断扩大公司主营产品的产能。公司将按照稳定上游,延伸下游的战略稳步推进主营产品发展,向行业上游延伸,配置矿山资源,保证公司的稳定经营及成本的可控性;通过不断开发新技术,扩大主营产品的产能,进一步开发湿法磷酸净化技术,提高湿法磷酸的浓度,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及磷酸盐品种系列,稳步扩大生产规模,充分发挥成本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始终致力于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并围绕湿法磷酸的研究、生产及分级利用、磷石膏综合利用、磷化工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主营业务,在公司现有“中低品位磷矿浮选技术”、“湿法磷酸生产净化除杂技术”、“半水磷酸生产技术”、“硫酸渣制铁精粉技术”、“湿法磷酸萃取节硫技术”、“浓缩渣酸再利用技术”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对现有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深化,并积极研发新技术,重点开发低品位磷矿利用技术、湿法磷酸有机萃取净化深加工技术、高品级磷酸盐制备技术、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公司将不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确保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产能扩大以及新产品开发推广的需要,公司计划在维护好现有销售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销售渠道建设。一是加大扶持优质经销商力度,重点支持经销时间长、信誉好、资金实力强、业务发展快的经销商发展,在广告、售后服务、信用期限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二是通过在经销商实力较弱地区设立直销点,直接向最终消费群体配送,加强对销售终端、消费群体的控制。三是进一步完善售后服务,提高售后服务部门快速反应能力。四是运用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加强对产品质量、客户反馈意见、同行业动态等信息管理,进一步增强信息收集、处理、加工、反馈能力,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及内部协调能力,全面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为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公司将把人力资源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培训的重点是提高员工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敏感度,更新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新其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加快人才引进速度,改善员工文化结构,引进化工、环保等方面高学历、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才以及熟悉市场、适应市场开拓所需的营销人才。同时,制定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公司将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继续完善员工招聘、考核、录用、选拔、培训、竞争上岗的制度,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用人机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出一支高素质、团结、敬业、忠诚、开拓的员工队伍,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再上新台阶。公司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形成各司其责、相互制约、规范运作的经营机制,实现重大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化。公司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企业内部的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和财务制度、管理制度等各项改革,进一步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随着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变化,公司将按精简、高效、责任明确的原则对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理设置和整合业务部门,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三、2020年度经营计划2020年,公司将进一步落实发展战略及董事会制定的经营方针。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建设和管理水平建设。在公司现有积累的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有效控制成本和费用,力争保持销售和净利润的同步增长;持续加强内部控制和规范运作,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以保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1、规范、高效、有序的推进广西募投项目建设,按预定计划完成整个募投项目的建设并分段投产,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2、在保持现有优质客户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国内、国际市场的开拓,特别是饲料级钙盐的国际客户,进一步在国际市场上推广公司的饲料级磷酸氢钙和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推广公司新开发的产品饲料级磷酸一二钙,力争使公司的饲料级磷酸钙盐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好的成绩。3、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并对涉及公司下一步发展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进行重点研发、为公司的下一步快速发展创造技术基础。4、进一步对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和改进,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更加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成本费用。5、进一步推进员工队伍素质建设,使员工更好的适应公司发展带来的对人员技术水平和各方面素质的需求。6、加大内部控制建设力度,使公司的三会运作及经营管理运行更加规范,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四、可能面临的风险一、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司可能面临主要原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滑,盈利能力降低的风险。二、安全环保风险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环保监管呈高压态势,公司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始终面临安全生产和环保严管的压力。三、项目实施的风险公司非公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工程进度、质量,投资成本变化等因素导致的风险。四、经营管理风险随着公司募投项目建设的推进,经营规模快速扩大,在公司治理、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资本运作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如不能尽快适应挑战,公司可能面临一定的的经营管理风险。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