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雨人》:豆瓣8.7分背後,我們何嘗不是套中人?

作者|寧鏡誠

《雨人》:豆瓣8.7分背後,我們何嘗不是套中人?

《雨人》

提起湯姆·克魯斯,首先映入大家腦海的必然是他主演的《碟中諜》系列電影,阿湯哥憑藉影片中俊朗的外表和不凡的身手,收穫了一眾粉絲。

但在筆者眼中,按下《碟中諜》不表,電影《雨人》無疑是阿湯哥初露鋒芒的代表作之一。

這部影片講述了自幼患自閉症的雷蒙(達斯汀·霍夫曼飾)和身為汽車銷售商的弟弟查理(湯姆·克魯斯飾),因為父親的300萬美元遺產,兄弟兩在陰差陽錯之下踏上了一場不同尋常的旅行故事。

該片於1988年12月12號在美國上映後,一舉斬獲1.72億美元的票房,在第61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雨人》更是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4項大獎,成為那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

當人們對影片中雷蒙和查理兩兄弟最後的和解津津樂道的時候,透過影片中濃濃的兄弟情,我卻看到了影片中掩藏在更深處的深情和人生思考。

01

急功近利的躁動敗給了溫聲細語的和解

《雨人》:豆瓣8.7分背後,我們何嘗不是套中人?

《千與千尋》裡曾說:“人生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至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從16歲便選擇孤身一人離開家的查理,顯然不會理解上述這番話的含義。

母親早逝,童年本就缺乏陪伴的他成長出了一身的急躁,也編造了無數個自己都將信將疑的謊言,而查理呢?他選擇蜷縮其中,將他人拒之門外。

當接到父親去世的電話,查理到家後的第一反應就是探聽遺囑的內容,在得知自己只是繼承了那輛幼時心心念唸的敞篷跑車和父親的玫瑰花圃時,他的情緒如火山噴發一般,在瞬間爆發。

當查理知曉父親的300萬美元遺產留給了素未謀面且身患自閉症的哥哥後,他在心裡打起了小算盤:帶著哥哥雷蒙離開醫院,如果父親的老友想要獲取雷蒙的監護權,那就拿150萬美元來換。

這樣一來,查理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債務危機,還能利用多餘的錢做更大的買賣。

《雨人》:豆瓣8.7分背後,我們何嘗不是套中人?

為期一週的旅行,在查理日復一日的電話聲和雷曼一路絮絮叨叨的焦慮聲中漸漸展開,起初對雷曼大聲斥責,處處透漏著不滿的查理,在哥哥聽到熱水的聲音受到驚嚇後方才如夢初醒:

原來,當初哥哥是因為我不小心被熱水燙傷,才被父母趕出了家。幼時陪伴自己的夥伴,就是雷蒙。

當親情的光照在心房,查理的急躁在瞬間融化。

李銀河說過:“如果你與別人之間沒有隔閡,對於相識的人你只觀察而不批判;如果你只單純看著帆船在河上駛過並欣賞它的美,愛就在你心中升起了。”

無疑,愛已然在查理的心頭升起。

急躁只會滋生誤解和傷害,在一聲聲埋怨中,親情的味道也會逐漸被沖淡;而耐心的傾聽和感同身受的共情,無疑是與人和解的良藥。

《小歡喜》中詠梅飾演的劉靜就充當了一個傾聽者的角色:

她傾聽丈夫在事業上的苦惱,勸勉他迎難而上;她感受兒子季楊楊的叛逆,鼓勵他不要放棄;她理解喬英子在天文學上的專注,甘心充當樹洞。

劉靜最後不僅收穫了美滿的家庭,而且還和喬英子成為忘年交。

<strong>筆者認為,溫柔的傾聽向來都是與他人建立聯繫的秘訣,與頤指氣使的要求相比,真正能讓人心悅誠服做出改變的,是一種以愛為支撐的傾聽。

02

父親為什麼將300萬遺產留給身患自閉症的雷蒙?

《雨人》:豆瓣8.7分背後,我們何嘗不是套中人?

雷蒙和查理

相信很多觀眾在看完影片之後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何父親只給小兒子查理留下了不痛不癢的一輛車和玫瑰花圃,卻把大部分資產都記在雷蒙名下?

我想,這是父親在臨終前給查理上的最後一課。

從影片中父親的遺囑內容,我們或許可以一探事情的真相:

我記得你離家那天,充滿了痛苦和浮誇的想法,完全自我。因為你母親早逝,你內心的剛硬也可以理解,你甚至拒絕假裝愛我或尊敬我。

但你拒絕溝通,讓我實質上失去了你這兒子,但我還是希望你心想事成。所以我將那輛別克敞篷跑車和獲過獎的混種玫瑰業的所有權留給他,希望這些樹業提醒他美德的價值和至善至美的可能性。

《雨人》:豆瓣8.7分背後,我們何嘗不是套中人?

反覆咀嚼父親留給查理的這段話,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到父親對於查理內心其實極度痛苦的洞察,也明白了老人家為何要將300萬美元劃分給哥哥雷蒙的原因:

1.希望查理自強且獨立

老人家已經有了一個身患自閉症的兒子需要照顧,如果查理還像幼時那般少不知事,撐不起這個家,那麼查理的後半生必將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畢竟,上一輩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功只能作為後代重新出發的基石,而不是他們坐吃山空的依仗。

查理的父親當然不願意看到兒子敗光家產,兄弟兩露宿街頭。所以,將玫瑰業留給查理,就是告訴他,只有日復一日的灌溉,付出心情的汗水,才能聞到成功的芳香。

2.希望查理照顧雷蒙

《雨人》:豆瓣8.7分背後,我們何嘗不是套中人?

試想老爺子將遺產全部留給查理,即使查理後面得知自己有這麼一個哥哥,按照他以往的秉性,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雷蒙相處麼?

答案是否定的。

但如果將遺產留給雷蒙,依靠父親對查理的瞭解,後者必定會想方設法接觸這個二十年來素味蒙面的哥哥,只要能增加兩兄弟相處的時間,讓從小缺乏親情關懷的查理感受到手足之情,一切都值了。

不信你瞧,雷蒙和醫生待了20年,還不如和查理待一週的進步大。他在醫院的20年,只是停留在能夠吃飽穿暖,體面生活的基礎上,在其他方面,雷蒙的感知屬於一片空白。

但和弟弟查理在一起,雷蒙學會了講笑話,想要學習跳舞,並且有了約會的衝動,和醫院安穩舒適的高牆相比,旅行途中的雷蒙活得更飽滿,也更富有生機。

當查理牽著哥哥的手在房間內起舞,這個畫面無疑是父親最想看到的。而影片最後,兄弟兩腦袋互相依偎著的場景,更是讓親情的溫度達到了沸點。

《雨人》:豆瓣8.7分背後,我們何嘗不是套中人?

有人說,親情是一種極其強硬的關係,你無法選擇但卻歷時一生。然而,利益卻以更囂張的姿態插足於人與人之間,讓你無法阻止。

但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對父子親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事實上,這部書情感的重點不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張三丰對張翠山、謝遜對張無忌父子般的摯愛。

然而,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查理起初還不明白,當旅行結束,在車站送別哥哥雷蒙時,我想他對於父親的一番苦心,還是懂的。

《雨人》:豆瓣8.7分背後,我們何嘗不是套中人?

03

我們亦是套中人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最後一點思考,是關於“雨人”本身。

兄弟兩沿著公路向洛杉磯進發,在某一個剎那我竟一陣恍惚:雷蒙難道不正是年幼的我們,而查理無疑是成熟後的我們,成熟的我們挾持著年幼的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年幼的我們率真且單純,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成熟後的我們老練又事故,眼中的世界雖色彩斑斕,但卻逐漸迷失了自我。

我們嚴格地遵循著生活的規律,對於周圍的任何細微改變都變得異常敏感,直至最後習慣性地沉迷和依賴,雷蒙躲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起居和厚厚的書本背後,查理躲在謊言和電話聽筒背後,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

《雨人》:豆瓣8.7分背後,我們何嘗不是套中人?

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評價老布說得那般:

“老布已經被體制化了,監獄的高牆其實很有意思,一開始你會對它恨之入骨,漸漸地你又會習以為常,最後你發現,自己竟然對它產生了依賴。”

雷蒙和查理和老布又何其相似,他們其實像極了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很多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畫地為牢,逐漸被體制化,但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雨人”的形象,無疑是那個在瓢潑大雨中,身穿雨具,默默前行的男人模樣,但大多數人在雨過天晴之後,卻忘記了脫下自己的“雨具”。

久而久之,雨具和人成為了一體,我們逐漸忘記了自己當初的模樣。

《雨人》:豆瓣8.7分背後,我們何嘗不是套中人?

而這部影片無疑告訴我們:

只要我們保持清醒的認知,有耐心、有信仰,我們就能到達光明的彼岸。這部影片讓人們學會了同自己和解,並逐漸走出了他們自縛的繭。

最後,我想說:

<strong>人的一生要麼汲汲於生,要麼汲汲於死,是選擇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中畫地為牢,還是衝破自縛的繭找尋真的自我,答案只有我們自己知曉。

與君共勉。

一一END一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