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雨人》(Rain Man)有感

觀《雨人》(Rain Man)有感

《雨人》劇照

初次聽到《雨人》(Rain Man)這部電影的名字,是崔永元在樊登讀書會做的《讀書的目的是不糊塗》演講將近結尾處提到的。他在臺上分享說,《雨人》編劇巴瑞·莫羅是他朋友,關於電影中雨人的原型,他說道:

“他(指編劇)有一次在圖書館看書,就聽身後“唰”“唰”“唰”的速度,他回頭一看是一個人在看書,速度非常快。他就暗示對方聲音小一點,別人也在看書。可是,他剛回過頭來,又聽見“唰”“唰”“唰”兩邊的書都在同時響。他回頭再看,這個人同時在看兩本書。他就不高興了,覺得怎麼會有這樣的人?他就問這個人在幹什麼?那個人說在看書。那麼快的速度,是在看書嗎?他說對,我是兩本書同時看。左眼看一本,右眼看一本。每一頁看多少時間呢?他說最多3秒。今天看了多少書呢?他說,這一摞都是我看的書。那我能考你一下嗎?他說隨便,他就翻過來一本書,唸了兩行,那個人就接著背誦下去了。他就傻了,這是個孤獨症患者,雨人,但是他就是能看書。有一次他們就找一箇中國的學者,這中國的學者就去說,我們清朝的皇帝,不對,這太簡單了,我們清朝的大臣你都知道誰?雨人說全知道。學者說你能不能給我背一遍?他說這有什麼意思,這樣吧!我把皇帝的妃子給你背一遍。”

觀《雨人》(Rain Man)有感

《雨人》劇照

影片中,除演員精湛的演技外,給我們展現的不僅僅是一位自閉症患者的故事,更多的是一個人對親情、友情、愛情和金錢的抉擇。事實上,查理語速飛快,辦事風風火火,主張坐飛機開快車,對周圍事物毫不留心,他浮躁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正是那個時代的縮影。當時西方社會工業文明快速發展,人們追求金錢和名利已成為常態,傳統的家庭日趨瓦解,查理和當時的大多數人一樣,情感麻痺,精神生活處於空前的迷茫和痛苦之中。[1]

觀《雨人》(Rain Man)有感

《雨人》劇照

到最後,親情、友情、愛情勝過於金錢,帶給我們很多深思。電影結尾,雖然查理得不到一百五十萬美元的遺產和哥哥雷蒙的監護權,但是此時錢對他來說已不再重要(What is this? It's a very big check.$250,000.This isn't about you and me. It's not about winning or losing……If he was my son and didn't return my calls, I'd have written him out. But it's not about the money anymore.)。重要的是,他知道小時候還有那麼一個愛他疼他保護他的雨人(即哥哥)和父親,也知道母親去世後,父親為保護他(指查理),遠離哥哥意外的傷害,才把哥哥送進療養院,同時也理解父親以前對自己的做法。這時候,查理唯一的親人是他哥哥,於是,重拾那份親情,把以前沒有給父親的愛戴,補償給自己的哥哥。與女友蘇珊娜關係和好如初,也愛得更深愛得更濃。至於哥哥雷蒙,則重新回到了屬於他的地方,他也知道自己找到了小時的親弟弟。因此,兩人就約定下次會面的時間,14天,336小時,20160分鐘,1209600秒。

人性之美,需要愛的襯托,因為心裡有愛,所以世間才會溫暖,所以值得珍惜。愛,也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更和諧,也需要我們學會如何真誠地去溝通與傾聽,而非尖酸刻薄,因為,每個人都需要愛,也需要被愛,愛是相互的。


[1] 《二看《雨人》,解密“雨人”》 西江文藝·下半月 2015年10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