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愛與依戀是孤獨症最好的良藥

看過電影《雨人》的朋友可能對自閉症患者這一人群有一定的瞭解。影片中,弟弟查理一開始只是為了遺產去接近自己從未見過的、從小就被關在精神病院的自閉症哥哥雷蒙,在與自閉症哥哥剛開始相處時,弟弟快要被哥哥的“怪癖”逼瘋了,他憤怒、絕望、抓狂……但是在與雷蒙相處的過程中,理查漸漸發現,原來雷蒙就是自己記憶中曾保護過自己的那個“雨人(rain man)”,而眼前這個脆弱的需要被保護的人也曾保護過他、安慰過他。

愛與依戀是孤獨症最好的良藥

原來,他們的父母在多年前誤以為雷蒙要傷害查理(其實雷蒙只是想要保護仍是嬰兒的查理在洗澡時不被燙傷而表現得很焦慮和異常),所以把雷蒙送進了精神病院……如果他們的父母對自閉症有更多的瞭解,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令人遺憾的錯誤。

其實所謂的“自閉症”,只是我們這些正常人強加給他們的一個概念,他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有自己的生活規律,有自己的思考邏輯。對他們自己來說,自己根本沒有病,他們需要的只是關愛、是溫暖、是親情。

這群不一樣的人需要社會和家長在他們小時候能夠按照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給予不一樣的幫助和關愛,而這些幫助需要建立在我們對自閉症充分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

“我的孩子不可能有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自閉症發病率呈現顯著上升的趨勢。然而,由於缺乏專業、科學知識的指導,很多自閉症孩子的家長錯過了給孩子進行自閉症干預的最關鍵時機。

有很多兩三歲前不說話的孩子只會被家長認為比較“孤僻”,一些不願意和別人接觸的孩子只會被認為性格“內向”等。

有研究發現,只有9%的父母在注意到孩子的一些不典型自閉症症狀時會及時尋求診斷,而大多數家長並未採取行動。很多家長可能覺得“我的孩子不可能有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越來越關注孩子的教育與發展問題,並且隨著媒體和大眾關注度的提高,很多父母都聽說過自閉症,然而,真正瞭解兒童正常發展和異常發展區別的家長並不多。

北京大學自閉症治療專家易春麗和北京中醫藥大學自閉症治療專家周婷在《重建依戀:自閉症的家庭治療》一書中就點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她們也希望通過這本書與自己的研究,讓更多的家長和相關工作人員能更加了解如何更好地和這群與我們不一樣的孩子相處。

什麼是自閉症:

自閉症,也被稱為孤獨症。在最早對自閉症的描述中,兒童精神病學家裡奧·肯納寫道:他們對社交活動毫無興趣,專注在刻板重複的事務中,對“求同”抱有執念,並十分抗拒改變。2013年發佈的美國《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確定了自閉症的兩大症狀,即社會交流和社交互動方面的持續性缺損,以及重複刻板的行為模式、興趣或活動。

  • 社交的持續性缺損

難以用非語言行為來調控與他人之間的交互行為。(如:缺乏目光對視、眼神交流

缺乏將社交情景和情感聯繫起來的能力。(如:當別人傷心時,他們可能會笑

——不懂得察言觀色,不懂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

  • 重複刻板的行為模式、興趣或活動

大部分自閉症兒童都會表現出不同類型的單調興趣、重複刻板行為和強烈固執的個人化規則。

1、重複的感覺運動行為(如:反覆晃手或手指的動作

2、興趣單調、有僵化的日常行為規範(如:電影《雨人》裡的男主角雷蒙每天都要在固定時間看固定的電視節目,每餐有固定的食譜,要在固定的時間睡覺。

愛與依戀是孤獨症最好的良藥

  • 語言缺損

有研究顯示,超過50%的自閉症兒童都會表現出一定的語言發展缺陷,但缺陷的程度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孩子會簡單模仿一些語言,有的孩子到七八歲還不會說第一句話。

  • 運動發展障礙

自閉症兒童不願意對他人和環境投注太多注意,這使得他們在信息加工時會有很多損失。他們迴避了過多信息,導致他們難以對成人的一些運動進行模仿學習,從而損害了他們的運動能力發展。

  • 關於智力問題

有研究總結了自閉症兒童的智力特點,認為這些孩子呈現出高智商但發展不均衡的特點:他們有超強的知覺和空間推理能力,但在社交和語言方面存在明顯劣勢。

自閉症孩子的問題可能長期存在,父母需要先解決自己的創傷

很多家長在孩子確診為自閉症時,會出現焦慮、挫敗、內疚、憤怒等情緒,而大多數家長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否定自己的孩子有“問題”。還有很多家長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尋找所謂的“萬靈藥”,努力讓自己的孩子變成“正常的孩子”。

愛與依戀是孤獨症最好的良藥

易春麗博士指出,家長經歷這樣的情緒過程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家長一直處在“否定”的階段,或者抱有急於讓孩子“完全被治癒”的期待,他們傳遞給孩子更多的可能是情感上的拒絕,這時他們可能根本照顧不到孩子情感上的需求

所以,在面對自閉症這一問題時,很多家長應該想一想“如果孩子的問題一直存在,我會怎麼想?”

這一提問可能可以讓家長認識到,他們解決問題的那一環也許在他們自己身上。當孩子狀態不好的時候,父母應該先調整好自己,讓自己具有養育能力,而不是期待孩子的好轉成為安撫自己的良藥。

學會理解孩子行為的邏輯,與孩子重建依戀關係

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他們的想法其實是有邏輯的,他們也會給我們一些信號,只不過這些信號可能是不明顯的、微弱的。

對於諮詢師或者父母來說,能讀懂自閉症兒童的某些情緒和行為,對建立親子關係十分重要。

易春麗博士的實驗室現在進行的研究就是在幫助家長解讀自閉症兒童的細節行為。比如有一個家長就發現,她讓兒子做什麼,兒子不理,她就知道兒子在說“不”。如果她兒子想做一件事,他可能會直接去做。這也是她通過觀察摸索出來的規律。如果是以前,她讓兒子去做一件事而孩子沒有回應,她可能會認為是孩子的聽力或者注意力有問題,她就會更大聲或者更誇張地表達或者反覆說,但這樣很可能沒有任何效果並且可能會嚇到孩子。

通過耐心地觀察孩子,重視孩子的情緒,學會與孩子重建安全的依戀關係,避免打罵、過度訓練、過高要求帶來的二次傷害相信自閉症孩子的父母及其家庭會在前行的路上走得更好。

新書推薦

愛與依戀是孤獨症最好的良藥

北京大學自閉症研究專家易春麗重磅力作,10餘年治療經驗躍然紙上,致前行路上孤獨不孤單的你!

目前,學術界對自閉症的起因和治療方法還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但數量可觀的自閉症人群急需一個可靠的、科學的治療理念作指導。鑑於此,北京大學自閉症治療專家易春麗對自己十餘年的治療經驗進行了總結,寫出了這本《重建依戀:自閉症的家庭治療》。在本書中,作者對自閉症孩子家長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全新解讀,其中包括:自閉症與家庭有什麼關係?是孩子對父母的影響大,還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大?是先治孩子的病,還是先解決父母的心理問題?父母在看待自閉症時容易落入哪些誤區?如何重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如何正向養育自閉症兒童?在本書的最後,作者為我們呈上了一則真實的自閉症家庭治療案例,並闡述了一種關於自閉症的最新觀點:自閉症是嬰兒期的創傷後應激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