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從《雨人》中解讀這部奧斯卡影片所折射的人性魅力

經典之所以經久不衰,就是因為它所蘊含的力量,放在任何時代總能折射出某種光輝,觸動人心底的某個位置,歷久彌新。



《雨人》於1988年上映,由巴里·雷文森執導。影片榮獲61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最佳影片等四個獎項以及金球獎、金熊獎等國際大獎。儘管這部電影拍攝於上個世紀80年代,但是影片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輝,至今仍舊讓人感到溫暖和觸動,我想這就是這部經典影片的魅力所在。

《雨人》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影片中雷蒙的原型是美國猶他州鹽湖城一個自閉症患者金·皮克,他擁有超強的記憶力,精通文學、歷史等15門學科,可以一字不差的背誦9000本書籍,然而卻無法生活自理。

查理是一個瀕臨破產汽車中間商,在得知父親將鉅額遺產留給素未謀面的人後,發現自己有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哥哥雷蒙。查理以為獲得自閉症哥哥的監護權就能拿到本該屬於他的遺產。為了鉅額的遺產,查理誘拐雷蒙離開療養院。

因為雷蒙特殊的時間規律,將原本3小時的路程變成了6天 。在這6天的相處中,查理理解了父親和哥哥為自己做的一切,從最初為了遺產不擇手段接近雷蒙,到最後為了雷蒙甘願放棄遺產,查理經歷了一場心靈上的蛻變:從冷漠、自私的“商人”變成充滿情感的正常人。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分析一下,查理是如何從金錢至上到理解父親的愛,最終為哥哥放棄財產,獲得情感的救贖。在我看來查理的情感甦醒和救贖之旅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解讀,在文章最後一個部分,基於本片中人性的故事,我會談談這部影片帶給我的一些現實思考。

從《雨人》中解讀這部奧斯卡影片所折射的人性魅力

01.人性的淪喪:查理接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只關心遺產的繼承,沒有任何悲傷,帶女友去遊玩 “去棕櫚泉”,也沒有任何喜悅,只是在“完成任務”,像機器人一樣在“執行任務”

查理是洛杉磯一個小有作為的汽車商,他頭腦聰明,精明能幹。白手起家擁有一個小型汽車行。看似事業有成的查理卻與生活中的愛情和親情漸行漸遠,變成追逐金錢的冰冷機器。

查理得知父親去世,查理的女友蘇珊娜都比他要傷心,他完全心不在焉。回到久違的家只是為了拿到遺產,在聽律師念父親的遺囑時,查理不耐煩的敲擊桌面,他唯一關心的就是最後遺產是否由他繼承。

蘇珊娜是查理的戀人,可查理卻不在意她的感受。蘇珊娜主動提出了陪同奔喪,查理說你很貼心,但是完全沒必要。得知她堅持要去,他回答說忘了和誰在說話。在旅程中,蘇珊娜提出要去棕櫚泉,查理雖答應了也只是當做例行公事,是不得不完成的負擔,是心口不一的委曲求全,絲毫沒有戀人之間的溫情。

在我看來,查理的心正如現代化都市中林立的高樓大廈一樣,堅硬而冰冷,在不斷追逐金錢和利益中變得急促而倉皇,當父親健在時,他疏於親情的關愛,戀人在身側,他卻感受不到愛情的溫暖。在這種追逐下,只剩下對金錢的渴望,早已忘卻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和事。

正如在現代化的節奏中人們一樣,他們腳步匆匆,夜以繼日,卻忽視了與身邊人的情感交流,從而漸行漸遠。

從《雨人》中解讀這部奧斯卡影片所折射的人性魅力

查理和父親的疏離源於父親的一輛車,16歲的查理拿著全A的成績請求父親讓自己開一次他的敞篷車。父親拒絕了查理,查理就偷偷開走了這輛車,父親報警說有人偷了車,讓查理獨自在警察局待了兩天。從此查理離開家再也沒有回來過,並憑藉自己的能力開了一家小型車行。

期間父親嘗試與他聯繫,但是他從不回父親的電話。在遺囑中,父親將視為他們父子隔閡的汽車留給查理,查理表現的非常憤怒,認為父親是故意在報復自己。

查理看似性情冷漠,實則無比渴望親情的溫暖。查理因為汽車和父親決裂,而他在離開家後偏偏開了一家汽車行,在內心深處,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證明自己,其實是在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因為母親的早逝,父愛的缺失,使得他與周圍人建立情感的通道被封閉。他無法獲得親情的支撐,所以選擇將自己“封閉”起來,一心追逐金錢和利益。

從《雨人》中解讀這部奧斯卡影片所折射的人性魅力

02.親情的感化:查理得知“不愛他”的父親為了他送走了哥哥,自閉症哥哥永遠記得“不能傷害小寶寶”時,內心的堅冰開始融化

查理模糊的記憶中,兒時一直有一個好朋友在保護他,在他難過時給他唱歌,他以為這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當查理得知遺產的受益人是未曾謀面並且患有自閉症的雷蒙時,為了得到遺產,他不惜將雷蒙右拐出療養院。儘管院長告訴他雷蒙生活不能治理,需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還有固定的儀式自保。

為了順利帶走雷蒙,他不得不按照雷蒙的習慣行事。回家的方式由飛機變成汽車,在旅程中,查理知道了雷蒙就是小時候給他唱歌一直陪伴他的人。當他看到雷蒙說害怕熱水燙到小查理時,開始安慰說他很安全。這時不再僅僅是為了安撫雷蒙,而是真正的出於弟弟對哥哥的關心。

在我看來查理的內心一直是渴望著親人的陪伴的,就如他所“幻想”的“雨人”一樣。只是面對父親一次次的冷漠和沉默,他的愛得不到回應,所以他才會徹底絕望,從此不再相信金錢之外的情感。

從《雨人》中解讀這部奧斯卡影片所折射的人性魅力

雷蒙患有自閉症無法與人正常交流,查理看起來是個無比正常的現代人。在雷蒙的心中,他無法理解別人的話,不能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但是他卻永遠記得“不能傷害查理”。

而作為正常人的查理,他的情感卻是“自閉”的,始終認為父親不愛他。當他知道父親為了他將哥哥送去療養院時,才開始懂得了父親對他的付出與關愛,開始正視和父親的關係,並且接納有自閉症的哥哥。

他並不是沒有感情,這種情感一直洶湧的暗河在沉寂,一旦有人觸發這個開關,就會勢不可擋的傾瀉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在最後他寧願放棄夢寐以求的鉅額遺產,也要爭取和不能自理的哥哥一起生活的機會,不為其他,只因他是唯一的親人。

從《雨人》中解讀這部奧斯卡影片所折射的人性魅力

03.情感的迴歸:一開始查理是為了得到財產而有意地去接近雷蒙,那麼他到最後的依戀與不捨,完全是出自他對哥哥的愛。

最開始為了順利回到洛杉磯,查理不情不願的按照雷蒙的生活習慣去安撫他。甚至在車開到中途時,還要到處找電視讓他在固定的時間看節目。當他發現雷蒙驚人的計算能力時,利用他去賭場賺錢。這個時候的雷蒙對查理來說就是一堆價值百萬的“鈔票”。

當院長找到查理要帶雷蒙回療養院時,查理說他已經不再為父親的遺囑而感到生氣,自己多年未聯繫父親,換作是他也會這麼做的。現在的重點不再是錢,而是為什麼多年來不告訴他自己曾有個哥哥。如果他知道,就不會等到用這過去的6天來認識他。

在我看來,此時查理心中的情感已經迴歸。他已經開始懂得了愛,學會尊重、並且理解了父親的苦衷。他對雷蒙的關心不再是為了金錢,而是出於對哥哥滿懷真摯的愛。

從《雨人》中解讀這部奧斯卡影片所折射的人性魅力

在影片最後,雷蒙即將回到療養院時。雷蒙的頭微微向查理的身體傾斜,兄弟兩人的頭靠在一起,像孩子一樣,簡單而又純粹,沒有任何的話語交流。但是卻是感人至深的時刻,在此之前雷蒙是拒絕和人主動接觸的。

最讓我感動的是雷蒙內心深處對查理小寶寶的那份愛護與執著。縱然他不能和人正常交流,行為怪異,在常人看來無法理解。但是他對查理的愛卻是真摯而又清晰的。正是這份純粹而真摯的愛,透徹地澆灌了查理冷漠的內心,讓他麻木的情感得以“復活”。

從《雨人》中解讀這部奧斯卡影片所折射的人性魅力

4.基於《雨人》中查理的自我救贖和人性的覺醒,談談影片帶給我的幾點思考

縱觀《雨人》,查理和雷蒙的結局無疑是幸福的,查理放棄了遺產,卻找到了一直都在默默守護著他的親人。

從查理對遺產的執著和不擇手段,到對哥哥的反感、厭惡到接受,再到最後甘願放棄遺產的自我救贖之旅,結合生活談談我的幾點思考:

正視自己的存在,重新審視生活中的美好

在影片中,查理不在乎父親的離世,忽略女友蘇珊娜的情感,拐走自閉症哥哥去爭奪遺產。乍看的確是自私自利的,但查理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個自私冷漠的人。他變得冷漠是從他缺失家庭的溫暖開始,那時他的內心處於孤獨的狀態。父親一直都在聯繫他,如果肯溝通,就會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有深愛的父親和哥哥雷蒙,還有善解人意的女友蘇珊娜。

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人們在工作中疲於奔波,卻忘卻審視自己的存在。慾望的追求是無窮無盡的,當我們過度沉浸在物質的追求時,可能會忽略掉這之外的美好。分散一點精力和時間去專注除金錢之外的東西時,會發現生活是多面性的,並不總是愁雲慘淡。

從《雨人》中解讀這部奧斯卡影片所折射的人性魅力

生命有限,珍惜身邊的人

查理直到最後才知道是誤解了父親,眾人和父親之間的隔閡消失了,也無法回到過去,而這之前他本可以和父親度過很多美好的時光。所幸最後還有哥哥雷蒙,他還有機會去彌補。

在生活中我們並不總是有機會去彌補,常常以為奮鬥的目標是讓愛的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不知不覺地壓縮了現在與他們共處的時間。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對老年夫婦在兒女們安排的豪華遊艇上度假,在最後一天才知曉船票是包含餐費的,在之前的旅行中他們一直吃自己帶的泡麵。此時縱然有再多的美食擺在面前,也不可能一次性吃下去。幸福的指數不會因為積攢就變得更高。

從《雨人》中解讀這部奧斯卡影片所折射的人性魅力

尊重個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得益於巴里·雷文森的鏡頭,我開始瞭解到“雨人”這一特殊的群體。這是一種發病率接近百分之一的基因遺傳病,百分之一已經非常高了。而且他們也是常被我們誤解的群體,就像是影片中院長對第一次進入療養院的查理解釋的那樣:他不是智障也不是瘋子。我們通常只能看到他們和普通人的不一樣,然而他們的家庭要承受的巨大的創傷與苦痛是我們所看不到的。

縱然他們看起來和普通人不一樣,但是他們也有著自己的一套思考方式、邏輯準則。縱然我們無法理解,但仍需善意相對。

總結一下:

查理的身上可以看到當下許多年輕人的影子,在物質文化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許多人的心就像是高樓大廈中的鋼筋水泥一樣,繃得緊緊的。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當過度關注物質時往往會導致情感的缺失。所以,希望我們在鑄造抵擋風外面風雨的高樓大廈時,也不要忘記在裡面住著的是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