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養雞技術|雞免疫常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刺種等5種方法

一、皮下注射法 

皮下注射是將疫苗注入皮膚與肌肉之間的組織,疫苗被機體緩慢吸收後即可獲得免疫力。可分為頸部、胸部、腿部皮下注射等。

頸部皮下注射操作時,注射部位選擇在頸部正中線的下1/3處,一手食指和拇指分開在雞頭部橫向由下而上將皮層擠壓到上面提住拉高,不能只拉住羽毛,使表皮和頸部肌肉分離,另一手將注射器針頭向著背部方向,以小於30°的角度刺入捏起的皮下,緩慢注入疫苗。

注射正確時可感到疫苗在皮下移動,推注無阻力感。進針位置應在頸部背側中段以下,針尖不傷及頸部肌肉骨頭,否則易引起腫頭或頸部贅生物生長。同時針體以與頭頸部在一直線為宜,可減少刺穿機會,若針頭刺穿皮膚,則有疫苗溶液流出,可看到或觸摸到。發現刺穿現象應補註。

皮下注射適用於馬立克氏病疫苗及各種滅活苗免疫。優點是頸部由於皮下活動區域較大,皮下血管豐富,油乳劑滅活疫苗吸收迅速,免疫效果好,產生的抗體維持時間較長,是最常用的注射方法,也是油乳劑滅活疫苗免疫接種的最佳方法;缺點是如果注射不當,會造成嚴重不良後果。

養雞技術|雞免疫常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刺種等5種方法

二、肌內注射法 

肌內注射法根據注射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胸部肌內注射、腿部肌內注射和翅根肌內注射等3種注射方法。根據被注射雞隻大小、日齡、用途等選擇適合的肌內注射方法。

1、胸部肌內注射操作方法。一手持雙翅根固定雞隻,雞隻平放使胸部朝上,胸部上1/3處,龍骨突兩側,注射針距龍骨2~3釐米,鎖骨2~3釐米,在胸部肌肉厚實處進針,進針方向與胸骨平行,與胸肌呈30°角刺入。雛雞刺入深度為0.5~1釐米,較大雞為1~1.5釐米,將藥液注入淺層肌肉。 

2、翅根肌內注射操作方法。一手持雙翅翅根,暴露翅根部。在雞翅膀根部內側肌肉部位,將注射器針頭平行翅膀骨骼垂直於身體刺入,注入藥液後,觀察藥液是否倒流,輕按針孔。注意翅根部中央存在血管,不要在中央進針及作為進針方向。

3、腿部肌內注射方法。青年雞一人單獨操作,產蛋雞兩人或三人操作,一人注射,一人或兩人抓雞。抓雞人固定好雞並充分暴露雞腿部肌肉,在正後側腿部上1/3處進針,針頭呈30°傾斜,朝背部方向刺入腿部肌肉,注射完畢輕輕把雞放回籠內。

肌內注射法的優點是肌肉內神經分佈少,吸收速度較快,疼痛刺激小,適用於各種滅活疫苗;缺點是抗體形成快,維持時間少。操作複雜,勞動量大,易造成死亡,疫苗及吸收因素會影響屠宰胴體品質等。

養雞技術|雞免疫常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刺種等5種方法

三、刺種法 

將疫苗按規定劑量稀釋後,充分搖勻,用蘸筆(文具店有售)或接種雙峰刺種針蘸取疫苗,在雞翅膀內側無血管處刺種1~2下,此法適用於雞痘弱毒苗的接種,但需3天后檢查刺種部位,若有小腫塊或紅斑則表示接種成功,或者7天后檢查刺種部位是否結痂,結痂說明刺種成功,否則需重新刺種。 圖4-7 雙針頭刺種免疫

四、塗擦法 

塗擦法主要用於特殊情況下雞傳染性喉氣管炎強毒的免疫。方法是將1000只劑量的疫苗加入30毫升生理鹽水稀釋,捉雞倒提,用手捏腹使肛門黏膜外翻,用消毒的棉籤或小刷子蘸取疫苗,直接塗擦在洩殖腔的黏膜上,使黏膜發紅為止。接種過程中,應嚴禁疫苗接觸雞的其他部位,否則易引起喉氣管炎。擦肛後4~5天,可見洩殖腔黏膜潮紅,否則應重新接種。

養雞技術|雞免疫常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刺種等5種方法

五、噴霧接種法 

噴霧免疫是一種常用的蛋雞免疫形式,主要在雞大群免疫時應用。省時、省力,對散養或籠養的雞免疫都很方便;可誘導雞的呼吸道局部免疫力的產生,同時刺激機體產生循環抗體;使雞群產生良好一致的免疫效果,而且產生免疫力的時間比其他方法快,適於較大型雞場。

按要求將疫苗稀釋後,用專用噴霧器將藥液均勻地噴於雞舍內。噴霧前先關通風孔,將1000只劑量的疫苗加蒸餾水150~300毫升稀釋,用紗布過濾,用噴霧器(槍)噴於500只雞的雞舍空中,要求噴霧均勻,噴頭離雞1.5米,噴完20分鐘打開通氣孔,免疫後的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防止氣囊炎。此法適合雞瘟Ⅱ、Ⅲ、Ⅳ系,傳支疫苗接種。

噴霧免疫不適用於30日齡內的雛雞。比較適合8周齡以上雞免疫,因為8周齡以內雞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健全,容易產生一定的免疫副反應,所以在小雞階段進行噴霧免疫要更加小心。缺點是對禽群有一定干擾,往往會加劇慢性呼吸道病及大腸桿菌引起的氣囊炎;對操作的技術要求比較嚴格,操作不當時往往達不到預期的免疫效果甚至可引起免疫失敗,導致嚴重的疫苗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