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张掖:充分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能 积极助力疫情依法防控

疫情防控,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场人人参与的全民之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没有“局外人”,更没有“份外事”。张掖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始终坚持防疫、办案两不误,紧盯四个领域,深入开展涉疫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摸排审查,把握案件办理的必要性、时机和适当方式,努力做到履职不缺位、联动不盲动、有为不添乱。

截止目前,全市两级院共摸排涉疫案件线索并立案调查31件,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12件。

紧盯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领域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种种证据表明,病毒源头与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密切相关。野生动物交易监管已然成为相关行政部门源头管控、抗击疫情的重要工作之一。

“2019年11月至今,肃南县境内连续发生5起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案件,涉案人员达11人。非法猎捕杀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5只,且其中1起案件发生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肃南县检察院经过立案调查,向该县自然资源局发出了诉前检察建议。

据了解,张掖市检察机关以市检察院下发的《关于全市检察机关聚焦“抗击疫情”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实施方案》为基础,瞄准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非法买卖、交易野生动物,猎捕、杀害珍稀野生动物三类违法行为,全面摸排线索,督促相关行政部门积极履职,切实做到源头管控、源头治理。

下一步,该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计划针对野味交易网络平台开展专项监督,通过线上摸排和线下打击相结合,促进该市快速形成协同共治的监管格局。

紧盯食品安全领域

“疫情防控,重在稳定有序。在这个非常时期,加大食品安全检察监督是稳定有序推进疫情依法防控的基础性工作。”张掖市检察院检察长柳小惠在部署推进 “发挥检察职能 服务抗击疫情”视频工作会议上强调。

张掖市检察机关根据市检察院的部署,从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是否合法,过期、变质食品是否依法及时处理,生鲜肉类食品检验检疫情况,食品价格是否稳定,食品名称、价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标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五方面入手,对全市六县区疫情防控期间保障基础食品供应的生鲜市场、超市、果蔬门店等场所,开展了检察监督和线索摸排。截止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在食品安全领域共摸排公益诉讼线索7件,经立案调查,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件。

紧盯涉疫医药防控用品安全领域

医用口罩、消毒杀菌用品、抗病毒药品、温度计、额温枪等防护用品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中成了“宠儿”,一度一“罩”难求。张掖市检察机关从生产、销售不合法、不达标医疗用品,非法生产、销售医疗用品,哄抬涉疫防控医疗用品价格,医疗废弃物不依法、依规处置,夸大医药用品功能、疗效进行虚假宣传等五类问题入手,全力出击,加强对涉疫医药防护用品市场管控的检察监督。

“比如这些废弃口罩,规定是专用投放箱密闭露天存放、日产日清、消毒处理、无害化处置,但我们通过摸排,发现这些措施实际上有部分是没有落实到位的,这样既污染环境又存在病菌二次传播的隐患,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甘州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在办案现场给相关工作人员释法说理。截止2月25日,全市六县区共发现涉疫医药用品及防疫医疗废弃物处置类的公益诉讼线索6件,经立案调查,已全部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

瞄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在疫情防控时期,需要大面积收集采集公民个人信息,同时也要注意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依法保护。张掖市检察机关立足防疫大局,着眼公益保护,针对非法大范围采集公民个人信息,大范围、大批量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因疫情防控需要采集的公民个人信息未有效管理、保密,随意发布、转发公民个人信息等四类问题,共摸排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案件线索20件。经过调查核实和分析研判,并报经省检察院同意,该市检察机关本着“解决问题、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办案理念,以口头建议的方式同有关部门磋商解决发现的问题,促使信息收集主体第一时间转变了工作方法,扎紧了信息管理口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