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線上“雲推介”今年首場“菁蓉匯·校企雙進”火熱開場

線上“雲推介”今年首場“菁蓉匯·校企雙進”火熱開場

2020首場“菁蓉匯˙校企雙進”活動,採用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行

四川在線記者 程文雯

2月28日,2020年首場“菁蓉匯˙校企雙進”企業家進校園——成都中醫藥大學專場對接活動以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行。來自成都、德陽、眉山、資陽等地企業及科技部門的200餘家企業320人參與。

抗疫

54項中醫藥創新成果發佈

活動中,成都中醫藥大學發佈了54項創新成果,並對多個重點項目進行了推介。

此前,在臨床上得到驗證的四川“新冠2號”“新冠3號”處方,即是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聯合多家醫院結合本次疫情特點研發而成。他希望能與有意向企業展開合作,共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截至2月25日,在成都11個社區,已有21458人參與實驗。目前階段性數據對比顯示,中醫藥干預組出現感冒發熱的情形要比非干預組低很多,且用藥安全可以得到保障。可以說,通過中醫藥及早介入,對社區疫情防控可以起到良好作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唐健元介紹的“中醫藥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社區感染的干預研究”,也是成都市首批8個應急科技攻關項目之一。

成都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馮全生介紹了“新冠肺炎中醫預防調護整體方案及系列產品開發”項目的進展,“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中醫藥在治療和預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馮全生介紹,作為溫病研究“重鎮”,成都中醫大結合歷代醫家運用中醫藥防疫的經驗,從中藥燻蒸、中藥香囊、中藥洗手液、中藥口罩過濾器、中藥預防方、中藥治療方等幾個方面開展研究。

此外,還有“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互聯網’聯合行動”“基於氧化石墨烯改性的聚丙烯材料的可重複使用N95醫用口罩的研發”“代謝類疾病的健康食品開發轉化——降尿酸食品推介”等多個項目線上推介。

合作

成德眉資百餘家企業積極參與

“中醫藥遠程會診平臺目前應用如何?要如何增加用戶黏性呢?”“預防處方可以告知嗎?公司已經復工,希望能夠幫助員工作預防。”……

當天的自由交流環節,直播間裡十分“熱鬧”,參會企業積極提問,希望能夠達成進一步的合作對接。

“目前中醫藥遠程會診平臺我們採取了多種合作模式,比如校企聯合、與投資機構合作、提供針對個體的家庭中醫服務等。”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溫川飆耐心、細緻的回應企業提問。對於復工企業關注的中藥預防新冠處方,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院血液科主任劉松山表示,目前四川已公佈了4批處方,對於新冠病毒預防可以產生一定的效果。“服用預防中藥還要根據個人體質,有針對性的服用,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我通過德陽市科技局瞭解到成都的‘校企雙進’活動,也是第一次參加。校企聯合把成果轉化成生產力,這種方式很好,能夠促進高校的成果轉化,真正找到市場需要的產品。”來自科研機構的德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員譚大華表示。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據悉,疫情期間,成都市科技局創新方式,通過線上“菁蓉匯”系列活動,為高校院所、企業等創新主體提供服務。

2月18日,交通銀行、浙江民泰銀行以及成都生產力中心相關負責人通過“微信群內通過語音文字+PPT的直播形式”方式開展了首次“線上”銀企對接會。圍繞技術合同登記、科創券、股權投資、知識產權等主題,各類“線上菁蓉創享會”也陸續開展。據科創通統計,截至目前,已累計收到科技企業融資需求186份,促成銀企對接逾240(家)次,參與線上“科創貸”銀企對接企業超過612家(次),達成融資意向近億元。

“目前我們還在與相關高校積極對接,上半年可能主要以線上方式進行。”市科技局科技交流與合作處處長聶宏表示,“我們將對此次活動的效果進行評估,未來形成一種常態化的工作機制,探索‘線上+線下’模式。”

成都市科學技術局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