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雅室有兩種,一種供他人眼觀,器玩陳設,琳琅別緻。而主人終日忙碌,無暇清賞,滿室生韻,卻形同無物。一種供自己閒玩,拳石寸草,羅羅清疏,而主人靜心閒賞,自得真趣,片景在案,卻心遊泉壑。......閒情逸致,不過如此。


清供源於佛供,早期並沒有任何裝飾作用,更多是一種帶有祭祀性的擺設。唐宋時期清供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其祭祀的性質也逐漸轉為了一種帶有裝飾性質的擺設。在文人的倡導下,清供更成為一種能夠凸顯生活雅趣與閒適的高逸行為。
清供自古以來也是畫家常用的題材。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清代張潮在《幽夢影》寫道:“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遊名山,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莫大於是。”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張潮所說的閒,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有閒工夫,二是有閒心情。有閒工夫則時間上可以放慢;有閒心情則心理上才能追求慢生活,因此張潮所說的閒,絕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進取的,有了閒情,有了逸緻,人們才能從容地、舒心......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世上也分“有名之供”和“無名之供”。有名之供,可按節日分,如歲朝清供,瑞陽清供,中秋清供等;無名之供,是在非節日之時隨心無來由地在案頭擺上幾樣物什,以增加生活情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清供有兩層意思,一指清雅的供品,如松,竹,梅,鮮花,香火和食物;二是指古器物,盆景等供玩賞的東西,如文房清供,書齋清供和案頭清供。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古代文人往往會對花果及其他擺設寄寓某種情感與志向,使之成為人格的化身與精神的展示。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文房清供的審美意義和人文精神:一是清雅脫俗、清逸不濁。體現書房主人的高潔品格。二是精巧別緻、極具匠心。因為有文人參與直接創意,創作時,文人參與設計和定製,完成後,有文人品評,賦詩撰文褒揚看,集中體現了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三是天人合一、和諧相生。與文人的藝術生活,如琴棋書畫、造園賞石、契闊談宴等愛好需求相一致,營造濃厚的藝術化人文化的氛圍。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靜心閒賞,自得真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