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抗擊疫情 科普知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公眾佩戴口罩指引(3.0版)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新發傳染病,根據目前對該疾病的認識,制訂本指引。本指引僅適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公眾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一、口罩分類及標準依據

【抗擊疫情 科普知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公眾佩戴口罩指引(3.0版)

1.名稱: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標準依據:《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YY/T0969-2013。

2.名稱:醫用外科口罩

標準依據:《醫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

3.名稱:醫用防護口罩

標準依據:《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GB19083-2010。

4.名稱: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包括公眾俗稱的N95口罩)

標準依據:《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GB/T18664-2002。

二、口罩適用範圍

(一)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適用於普通醫療環境中佩戴,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噴出汙染物。

(二)醫用外科口罩

適用於臨床醫務人員在有創操作等過程中佩戴。

(三)醫用防護口罩

適用於醫療工作環境下,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

(四)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包括公眾俗稱的N95口罩)

適用於防各類顆粒物,包括粉塵、煙、霧和微生物。

三、佩戴口罩場景指引

(一)室外環境

在建築工地、野外郊遊等室外環境工作或活動的人員,原則上可以不佩戴口罩(職業防護例外)。但以下人員除外:參加演唱會、大型賽事等集會的人員,在商業街等室外公共場所可能與他人密切接觸的人員,交警、公路稽查等執法人員,公交車站引導員等服務人員,以及其他向公眾提供服務的有關人員。

室外環境下需要戴口罩時,通常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抗擊疫情 科普知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公眾佩戴口罩指引(3.0版)

(二)室內環境

1.家庭環境

家中無密切接觸者原則上可以不佩戴口罩。

家中有密切接觸者時請參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指引》。

個人出現呼吸道症狀時應佩戴口罩,通常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並與其他健康的家庭成員儘量保持1米以上距離。

強烈建議護理老人、嬰幼兒和長期臥床不起病人的護理人員,在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暫停護理;必須護理時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並保持手衛生。

2.工作環境

處於單人辦公環境下的工作人員原則上可以不佩戴口罩。

處於多人辦公環境下的工作人員,辦公環境寬鬆、通風良好,且彼此間確認健康狀況良好情況下可以不佩戴口罩。

其它工作環境或無法確定風險的環境下應佩戴口罩,通常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抗擊疫情 科普知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公眾佩戴口罩指引(3.0版)

3.集體住宿

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高校防控指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集體單位外來務工人員防控指引》等指引落實相關措施後,相關人員可不用佩戴口罩。

4.醫療機構就診

因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去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患者和陪同人員均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並儘量與其他患者保持1米以上距離。

因其他疾病去醫療機構的其他門診就診,患者和陪同人員應佩戴口罩,通常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並儘量與其他患者保持1米以上距離。

5.其他場所

公眾處於公共交通工具、廂式電梯等密閉小環境時,應佩戴口罩,通常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四、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佩戴方法

佩戴口罩前應保持手衛生。分清口罩的正、反面,保持深色面朝外(或褶皺朝下),金屬條在上。先將耳掛掛於雙耳,再上下拉開褶皺,使口罩覆蓋口、鼻、下頜,將雙手指尖沿著鼻樑金屬條,由中間向兩邊,慢慢向內按壓,直至緊貼鼻樑。適當調整口罩,使口罩與面部緊密貼合,直至全部遮蓋口鼻處。

五、佩戴口罩的其他建議

1.公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佩戴口罩時,通常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2.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在弄溼或弄髒時應及時更換。

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廢棄後不要隨地亂扔,應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要求處理。

4.在佩戴口罩前和摘除口罩後應注意手衛生。

5.非醫用口罩,如棉紗、活性炭和海綿等口罩具有一定防護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噴嚏和說話等產生的飛沫播散的作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視情選用。

6.口罩短缺時,應優先給有呼吸道症狀的人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