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平均1位社区工作者要服务450位市民,已有33人抗疫时殉职


平均1位社区工作者要服务450位市民,已有33人抗疫时殉职

90后志愿者在社区的抗“疫”故事

古四社区是武汉市硚口区韩家墩街道下辖的一个大社区,有5080户。其中,老旧小区就有6个,占小区总数的三分之二。社区疫情防控难度不小。

“社区工作人员太辛苦了,我希望能多做些事情,哪怕是再小的事,我也愿意多帮他们分担一些。”党员志愿者张珣对记者说。22日下午,当记者赶到古四社区进行采访时,她已在门岗值守了7个多小时。找人替岗后,这位热心肠的姑娘正要出发,给两位老人送去生活用品。

张珣先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工作人员会合后,拿着中午吃饭时抽空买的水饺、汤圆、鸡蛋等生活用品,以及社区赠送的“爱心菜”,上门送给了两位老人,然后急忙又往回赶。“我还得回去继续值岗。”张珣说。

1990年出生的张珣,大学毕业后先是成为一名民警,后进入共青团武汉市委工作。2月16日,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张珣成为了古四社区一名党员志愿者。来到社区工作第一天,张珣的任务是帮助不方便下楼的老人购买生活用品,为他们送爱心菜,当天一共跑了5户人家。

2月17日至19日,武汉市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张珣也跟着社区网格员,到各个老旧小区挨家挨户上门排查,给居民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宣传政策,一干就是整整3天。在大排查第二天,他们发现一位老人体温异常,于是紧急拨打120电话,并联系其家人,将老人送到医院检查。“还好,检查结果显示,老人因咽炎导致体温升高,没有感染新冠肺炎。”张珣说。

社区是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实行封闭管理后,面临突出的问题是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从2月20日开始,张珣和她的志愿者“小伙伴”们承担起了在老旧小区24小时轮流值守门岗的工作。志愿者们不仅要为进出小区的人员测量体温,还要劝返想外出活动的社区居民,并为他们解决社区团购遇到的问题。

“一个人的作用也许微不足道,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加入抗击疫情的队伍,凝聚起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大。相信我们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张珣说。(中国经济网)


平均1位社区工作者要服务450位市民,已有33人抗疫时殉职

超负荷工作平均1位社区工作者要服务450位市民

“不吃不睡也跑不完。”王丽说,言语中难掩一丝无奈。她是武汉市硚口区长丰街某社区的党支部书记。2月16日,武汉市发布紧急通知,部署五个“百分之百”举措,全市从17日开始开展集中拉网式大排查。要求在2月19日以内,必须保证“四类人员”(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以及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全部收治到位,实现“清零”。若未兑现承诺,将严肃追责问责。

王丽负责的社区共有2400余户人家,除去春节前离开的人员,还有580余户需要每天收集体温,并将他们的情况列出表格来。王丽的组里原来有6名工作人员,但其中3人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1人离汉,留在社区前线的只有2人。这些天来,王丽不断收到社区同事发来的诉苦微信,但社区的工作基本上是24小时运转,根本停不下来。

<strong>王丽告诉记者,每天上报居民体温情况占用了大量时间;有时候入户收集信息,还会遇到住户不开门的情况,这就更耽误时间了。病患越来越多,社区工作人手越来越短缺。除了转送病人、给逝者开死亡证明以外,社区几乎没有余力来做出入管理、协调物资、回应居民需求等工作。

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一个千万人口规模的中心城市。据武汉市政府官网上的统计数据,2018年武汉市有13个行政区,156个街道办事处,1377个社区,4个乡镇,1814个村。按照1月26日武汉市长周先旺在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目前留守武汉的人口仍有900多万。

武汉市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陈兰兰说,武汉市一个社区一般有5名专干,群干5名,街道安排4名安保、2名协管,加上志愿者,一个社区平均有16名工作人员。粗略估算,武汉市社区工作人员总数应在2万名左右。

<strong>也就是说,两万名社区工作者要为900万市民提供防疫等各种服务,平均1个社区工作者要服务450个市民。可以想见,武汉基层社区面临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之大。虽然上级机关有干部下沉到基层,并且还有志愿者帮忙,但面对相对庞大的服务人口,社区工作的人手仍然捉襟见肘。

超负荷工作,是当前武汉各个社区面临的普遍问题。武汉的医护工作者有来自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支援,但社区工作只能依靠基层人员自己来扛,他们亟需全国的关注和社会力量的增援。(中国慈善家杂志)


平均1位社区工作者要服务450位市民,已有33人抗疫时殉职

已有33名社区工作者抗疫时殉职 灵魂拷问:基层干部不怕死么?

针对保障社区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和人身权益的问题,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2月21日表示,社区工作人员很不容易,为守护居民群众健康,他们一直奋战在社区疫情防控的一线。

<strong>据初步统计,截至20日,全国已有33位城乡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因公殉职。2月16日,民政部与国家卫健委从压缩材料报表、提供工作支持、改善防护条件等方面,对关心关爱基层工作人员提出了要求,也恳请广大居民群众多体谅和支持他们。

曾几何时,基层干部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他们是“身穿黄大衣,脚踹大皮鞋,手拎大皮包……”,集“低俗”“霸道”等形象于一身的群体。不可否认,在基层乡村、社区,存在一些形象较差的基层工作人员,但是,大多数基层干部都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实干人员。

<strong>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自上而下的任务,大都是通过基层每一名干部的手落到实处。有一些部门抱怨基层干部“偷奸摸滑”,可是,一天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指令、检查,一个基层部门几个人如何应付?倒金字塔式的压力,让基层干部压力倍增,精力疲惫。或许,社会该重新审视和观察基层干部了。

这次抗击疫情时,是基层干部冲在乡镇、社区最危险的一线。

他们不怕死吗?一个指令,除夕刚过,他们就离开温暖的家,义无反顾地站在第一线。每个村庄、每个社区、每个交通路口,都站着基层的兄弟姐妹。一个口罩、一个测温仪、一瓶消毒液、一张桌子,就是他们的武器。全天24小时,无论刮风下雨,都挡不住他们的坚守。他们不怕传染、不怕患病、不怕倒下?

他们不怕委屈?一个进出口、一个监测点,要阻挡所有人员和车辆,不理解的、口出秽语的、出手打骂的,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的人比较好说话,解释几句就接受了;有的人不太讲道理,有时还会跟基层干部起冲突。要守护全国各地城市、乡村乃至街道、交通道路,基层干部有多少付出和委屈,你可知道?

他们没大能耐?在一些人眼里,基层工作不需要高学历、高智商、大能力。错了,他们是一点一滴做事情的人,怎样让人们了解和接受防疫知识,怎样让大家足不出户、户不出村,需要大智慧。这是基层干部一村一策、一人一策、实干加巧干,把道理灌到人们心里,把人管束在自己的家里的。

他们没亲情?有不少基层干部,十多天回不了家。有个女同志,小孩不到一岁,两天回家一次,每次回到家都是夜里11点、12点。她回到家不敢亲近孩子,怕传染孩子,有时只能远远看着孩子哭。还有很多基层干部,本来寒假正是孩子回家、亲情相聚的时候,但他们哪里顾得上?

这就是抗击疫情一线的基层干部。他们很多都是无职无权的机关干部、村居干部,而且很多人都是工资不高、付出多的人员。不信,你真正走进这个群体,感受一下。(社区工作者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