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建設大太原 贏得大發展,論太原與晉中合併


  太原古稱晉陽,簡稱並,是中國北方一座久負盛名的城市。縱觀太原2500年的城市發展史,建置曾設過太原郡、太原國、韓國、代國、幷州、冀寧路、太原府、太原市等;其行政區劃沿革與社會經濟的興衰有總是密切聯繫著。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區劃廣大,經濟就發展,城市就興旺發達;反之,軍閥割據,異族侵擾之時,區劃縮小,經濟就落後,城市就衰敗。如今已進入21世紀區域經濟時代,作為山西省省會太原,要率先發展,充分發揮排頭兵作用帶動全省大發展,但其區劃卻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實現太原率先發展,區劃調整,勢在必行。   

一、區劃沿革的傳承性   

歷史上的太原區劃曾作過多次調整,僅以四個興旺期為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天下為36郡,山西境內置有5郡21縣。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太原郡(山西中部)轄7縣:晉陽、界休(介休)、鄔(介休東北30裡)茲氏(汾陽)離石、榆次、霍人(繁峙東),郡置設在晉陽。從此太原亦稱晉陽了。前106年秦亡漢立,前140年漢武帝登基後,在全國首創13個州建置,稱太原為幷州,設太原郡,駐節晉陽,轄區包括晉陽(太原縣)、繁峙、介休、榆次、平遙、汾陽、文水、祁、平定、原平、太谷、五臺、代縣等21縣。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代太原郡屬幷州有“戶十六萬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萬四千八十八,縣二十一”。那時的太原包括北至繁峙,南至 介休整個山西中部地區的太原盆地。當時,在山西境內有252萬人,可見其中有近百分之30%的人口生活在太原境內,被稱為“東帶名關,北逼強胡,年穀獨熟,人庶多資,斯四戰之地,攻守之場也”。這是太原歷史上第一個興旺時期。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605年晉王楊廣弒父稱帝,他把晉陽作為他的“龍興”之地,對晉陽大加修建。唐朝建立以後,先置幷州,隸屬河東道,後改為太原府,治所仍為晉陽。據記載,當時的太原府,“領縣十三,戶十二萬八千二百七十八,口七十七萬八千二百七十八”。這13縣包括太原、晉陽(太原縣)太谷、祁、文水、榆次、盂、壽陽、樂平(昔陽)、廣陽(平定)、清徐、交城、陽曲。這是太原歷史上第二個興盛時期。

  公元979年宋毀晉陽,982年在唐明鎮興建太原城,到公元1023年宋仁宗時,對太原又進行了修建。知州陳堯佐在汾河東岸築了長堤及“柳溪”、“錦鏽嶺”,修建了著名的晉祠聖母殿。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太原的工商也逐步繁榮起來。據《宋史/地理志》記載,到崇寧年間(公元1102-1106年),太原建制為大督府,轄十縣2監:陽曲、太谷、榆次、壽陽、盂縣、交城、文水、祁、清徐、平晉、大通監、永利監,有“戶十五萬五千五百八十三,口一百二十四萬一七百六十八”這是太原發展史上第三個興旺盛時期。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把太原定為九邊重鎮之一,並在太原設置了山西中書行省後改為承宣佈政司,掌管全省行政事務,後又改為太原府。明清時代,太原基 本上保持了這樣的區劃建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太原又逐漸成了我國北方商業都會。據明《太原府志》記載:在萬曆年間(公元1573至1620年)間,太原府,轄5州20縣“有戶一十二萬一千零四十三,口九十萬零四百五十”,其5州20縣,包括平定州領樂平(昔陽)1縣,忻州領定襄1縣,代州領五臺、繁峙、崞縣3縣,岢嵐州領嵐縣、興縣2縣,保德州,及陽曲、太原、榆次、太谷、祁縣、徐溝 、清源、交城、文水、壽陽、盂縣、靜樂、河曲等。這是太原歷史上第四次興盛時期。   在太原興盛時期,其區劃大都轄十至二十餘縣,包括現在晉中的全部,忻州、呂梁的一部分。而在太原歷史上的衰落期,區劃則緊縮在很小區域之內,如南北朝、五代、日偽、閻時代。1949年3月1日,為適應太原解放的需要,華北人民政府決定太原市與晉中公署合併,成立太原市人民政府,轄待解放的內、外八區和盂縣、汾陽、榆次三專區19個縣。新中國成立後,為適應太原早期工業城市發展的需要,將三專區19縣交省人民政府管轄。以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於1972年又對太原區劃作了調整,基本形成現在的格局,至今已近50年了。

 

建設大太原 贏得大發展,論太原與晉中合併

 


二、形勢發展的啟示性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為實施政治、軍事、經濟的領導和發展戰略的需要,對其行政區劃進行適時調整。這是古今中外的通例,也是十分必要的措施。以上略述太原區劃之沿革,已作了充分證明。當今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盛世,優越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改革開放的好政策,為太原注入了亙古未有的勃勃生機。21世紀是區域經濟時代,作為省會城市太原正是展翅騰飛之時,卻囿於6988.35平方公里之狹小範圍之內,政區、轄縣、人口均處劣勢,經濟總量不大,缺少發展空間,嚴重製約發展。全省十一個地市,排排坐,吃果果,大家一般高。太原如何當得起龍頭?   

中國20世紀後20年的發展,可以說是五大城市群(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廈漳泉、山東半島)的發展史,沒有這五大城市的群崛起,就沒有東部沿海地區的率先崛起,就沒有中國今天的現代化。隨著沿海沿江地區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完成,21世紀中國城市化的任務將集中在中西地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必將加快中西地區城市化進展速度。但西部地區人口稀少,地域寬廣,可能會在近期內製約其城市化進程,而位於中西部結合帶的山西省如能抓緊先機,率先走區域城市化道路,就能為發展全省經濟創造有利條件。

最近的,一說山東省會濟南,即將與另外一個地級市萊蕪合併,萊蕪成為濟南的市轄區,等於給濟南經濟的騰飛插上一支翅膀。遠一點的,有安徽省會合肥,原地級市巢湖撤銷,巢湖市(市區)劃歸合肥,同樣給合肥發展帶來動力。解放以來,太原作為能源重化工和鋼鐵機械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城市,東西面以煤炭產業為主,北面以鋼鐵為主導產業的十里鋼城以及太行山、呂梁山延伸的交接地帶,有石嶺關與天門關一帶緊鎖,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環境,限制了太原向東西北三個方向發展的空間。隨著西部大開發和全市“十五”規劃綱要的實施,新一輪的經濟競爭已經開始。作為省城太原,要實現社會和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必須尋求新的發展空間,調整產業結構佈局,拓展經濟資源,提升城市整體功能。太原發展重心的出路在於向南擴大轄區範圍,增加發展空間。  

 

建設大太原 贏得大發展,論太原與晉中合併

三、率先發展的緊迫性   

21世紀不僅是知識經濟、信息產業時代,而且是區域經濟、品牌時代。   

實現太原率先發展,必須調整和恢復其歷史上興盛時代之傳統區劃,樹立省會城市形象,提高山西品位。當今世界,談到一個省區,一個國家,人們首先要看其省會,要看其首都,廣東的廣州市,浙江的杭州市,遼寧的瀋陽市……法國的巴黎,日本的東京,中國的北京.....。許多大城市,從區劃地域到經濟總量都能代表一省一國的形象。而山西太原市的現狀,面積不足70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三百多萬。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僅3884.48億元,其總量及增速在全省各地市中的排位並無多大優勢。作為省會太原很難取得領先地位,這對山西全省的經濟發展形成了一定影響。只有調整太原區劃,實施省城率先發展戰略,才能促進全省經濟大騰飛。擬將晉中、呂梁之榆次、太谷、祁縣、平遙、介休、交城、文水、汾陽縣劃歸太原。這樣既可增加省城區域發展空間和綜合經濟實力,又解決了太原與晉中在發展空間上的矛盾,有利於形成以太原為中心的榆次、太谷、平遙、介休等山西中部城市群,充分發揮太原市作為省會城市,輻射各地,帶動全省經濟大騰飛。   

實現太原率先發展,必須下決心撤消晉中市。這不僅有利於精減機構,提高幹部素質。減少一個地級設置,將其幹部經過篩選,一部分合並充實到太原市及各地市領導班子,一部分加強基層政權建設。而且,可使太原市區域增加到1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達600萬以上,國內生產總值800億以上,大大提高經濟總量,增加發展空間,充分發揮省會城市作用。這樣太原市享受副省級待遇問題也就好解決了;長期困擾太原人民主要領導調換頻繁問題也有望解決了。黨政一、二把手就可以相對穩定地安心政事,為省城人民多辦些實事。   

實現太原率先發展,必須形成以太原為中心的全省旅遊經濟大格局。山西曆史悠久,文化沉積之深厚,旅遊資源蘊量之豐富,堪稱“超級博物館”。山西境內現存的不可移動文物有35000多處,其中僅金遼以前的地面木結構古建築就佔全國的72%。形成以大太原為中心的旅遊大格局,可以充分依託省城經濟、文化、交通、信息以及賓館、飯店之優勢,以晉陽文化、晉商文化為拳頭,進一步搞活中部,輻射全 省,帶動大同、五臺山、臨汾、運城、晉城等五個旅遊區,充分挖掘和發揮山西五千年文化之優勢,提高山西文化品位,促進全省經濟大發展。   

實現太原率先發展,必須樹立全省一盤棋,太原興則山西興之理念。太原地處山西中部,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其傳統地本包括晉中在內。古人云:“太原,原之大者”,即大平原的意思,指的就是晉中平原。太原就是晉 中,晉中就是太原盆地。即古云“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者。翻開《中國歷史人名大辭典》:王維太原祁人、武則天幷州文水人、羅貫中太原人……而現在,祁縣、清徐卻為一個羅貫中的籍貫而爭論不休,此均由區劃割裂所致。山西傳統地名本無晉中一詞。晉中設市,名不正言不順,與地名志相悖。晉中與太原市,兩地僅相距20公里,在全國實屬少有。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省內有識者,就曾提出擴大太原區劃之設想未能實施。現在應是從出發大局,採取措施的時候了。

  

建設大太原 贏得大發展,論太原與晉中合併

四、時代進步的必然性   

有人說,到了榆次(以下皆代指晉中市區),和到了太原幾乎沒有區別。兩地的距離不是說太近了,而是壓根就連在一起。

你要從遙遠的地方去太原,坐飛機應該是第一選擇。你所乘坐的客機會降落在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你出了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出門也就步行二里地,就進入榆次境內。你要乘坐火車,在太原南站下車,也不需要打車,步行也就5公里左右,就進入榆次境內。

太原和榆次,幾乎不分彼此。太原理工大學和太原師範學院都在榆次境內設立新校區。從太原到榆次,找不到異鄉的陌生感,同樣的語言、風俗,互相往來,騎個電驢子就能穿行兩地。

太原是山西省中心城市。中國的省級地域發展,往往需要一個大型城市帶頭,太原帶動山西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太原在東南一線受制於晉中,東線發展不便。在這種情況下,與晉中實現城際一體化,確實有實行的可能性。

對晉中來說,雖然和太原市區緊緊相連,但之前只能算是省會太原的外圍,如果在某種程度併入太原後,晉中就是太原的核心城區之一,直接享受太原發展的紅利,同時也能向太原提供太原所需的發展動力,互利雙贏。

太原是區域中心城市,處在京、冀、鄭、陝之中,很多高鐵都走山西。比如晉桂高鐵,從太原直達廣西南寧。從北京到太原也有直達高鐵,北京出發到太原,也就80分鐘。還有京昆高鐵,從北京到雲南昆明,途經太原。從內蒙古呼和浩特到太原也在建高鐵。 

“不破則不立”。打破現有體制,形成太原與晉中行政、經濟統一體的新格局,是振興山西經濟的重大舉措。建設大太原,贏得大發展,順應形勢,合乎民心,調整區劃,勢在必行。“坐而論道,不如篤行”。我相信,省城太原擴大行政區劃、拓展發展空間、增加經濟總量、提高城市品位,舉起全省發展龍頭之時,就是山西騰飛之日!

建設大太原 贏得大發展,論太原與晉中合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