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抓好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貫徹落實 更好發揮氣象服務“三農”的職能作用

日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簡稱中央一號文件)印發,為做好2020年“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一號文件對氣象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加快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加快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和“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近期,中國氣象局黨組對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進行了安排部署,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就如何做好氣象服務“三農”工作接受了中國氣象報記者專訪。

記者: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6年對氣象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氣象部門在“三農”工作中承擔怎樣的職能?

劉雅鳴:在農業生產中,不論是“看天吃飯”還是“知天而作”,天氣氣候條件始終是最重要、最活躍的影響因素之一。

也正因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氣象為農服務工作。從2005年開始,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對氣象為農服務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氣象信息服務、直通式氣象服務、氣象為農服務社會化、智慧氣象為農服務、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等先後被納入其中。

一直以來,為農服務都是各級氣象部門的工作重點之一,也在實踐探索中不斷髮展。從60多年前單一的《全國農業氣象旬報》,到如今農用天氣預報、作物發育期預報、病蟲害發生發展等級氣象預報等更具專業性、針對性的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從原來的服務大宗糧棉油作物,到如今與農業農村部聯合創建特色農業氣象中心服務特色產業發展,農業氣象服務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方式、手段不斷改進、不斷完善。類型多樣的服務產品、便捷實用的服務手段深受各地農業生產部門和廣大農民歡迎。

中央對氣象服務“三農”工作連續16年提出要求,既是推動“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對氣象服務“三農”工作的重度重視和充分認可,是氣象工作關係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戰略定位的充分體現。

因此,我們認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黨中央、國務院有關“三農”工作的戰略部署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要求氣象部門將思想和行動進一步統一到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部署要求上來,始終堅持把氣象服務“三農”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在工作重點上,堅持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和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根本要求,發揮趨利避害並舉的雙重作用,加快建設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在工作目標上,形成氣象有力保障服務脫貧攻堅、現代農業生產、農村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局面。

記者: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將智慧氣象與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並列為現代信息技術,這對於氣象部門來說意味著什麼?

劉雅鳴: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大力發展智慧氣象服務”,這是黨中央對氣象部門保障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提出的要求,也是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我們將其作為建設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的一條主線來推進,同樣也是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近年來,氣象部門大力發展智慧氣象,並將地面觀測自動化、智能網格預報、氣象信息化等成果廣泛應用於“三農”服務。譬如與農業氣象核心技術融合,初步建設了智慧農業氣象大數據、業務服務核心平臺等。

有這樣一組數據:2019年,氣象部門發佈81項5公里分辨率的農業氣象基礎產品,“直通式”服務覆蓋近百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智慧農業氣象服務手機App註冊用戶達55萬,較2018年增長28%。從整體來看,2019年發佈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超過27.3萬餘次,預警信息發佈覆蓋率提高到87.3%。由此可見,智慧氣象在農業生產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系統為代表的智慧氣象成果,充分發揮廣覆蓋、快響應的優勢,穩穩扛起權威發聲、廣泛傳播的責任擔當,成為解決農村疫情防控宣教“最後一公里”問題的重要渠道。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將智慧氣象與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並列為現代信息技術,這是對氣象部門多年來發展智慧氣象服務的認可,更為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已有基礎上,氣象部門還將推進智慧農業氣象大數據挖掘應用、業務服務平臺的互聯互通,建設與“三區三園”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相適應的農業氣象觀測站網,加強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智能網格預報等新技術新產品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提升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業務的現代化水平。

記者:在服務“三農”、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面,氣象部門做了哪些工作,未來還將在哪些方面積極探索、下功夫?

劉雅鳴:黨的十九大以來,各級氣象部門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 中國氣象局黨組先後出臺落地一系列氣象為農服務重大舉措,推動氣象服務“三農”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持續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和農業氣象服務能力建設。我們欣喜地看到,氣象為農服務已成為社會關注度高、組織體系健全、業務發展全面、科技內涵豐富、服務效益明顯的公共氣象服務核心業務,氣象支撐農業生產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氣象保障農民增收的成效越來越突出,氣象助力農村發展的舉措越來越有力,氣象工作在服務“三農”發展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2019年,農村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為92.1分,較上年提高0.7分。這些成績和經驗的取得,不僅為氣象為農服務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脫貧攻堅奠定了紮實基礎。

圍繞“三農”工作需求,狠抓中央一號文件落實,是中國氣象局多年來開展氣象為農服務的重心所在。當前,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根本扭轉,農村防災減災能力薄弱的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今年農業生產正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考驗,全力保障春耕生產、夏糧豐收至關重要,氣象為農服務應該積極作為。

下一步,氣象部門將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對今年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從助力質量興農、平安鄉村建設、鄉村綠色發展、精準扶貧等方面出發,重點提升智慧農業氣象服務、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和貧困地區綜合氣象服務“四大能力”,做到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手抓、兩不誤。

那麼,發展智慧氣象為農服務必然是我們工作的一個著力點,觀測、預報、服務等方面的建設成果將廣泛惠及“三農”工作。譬如強化高標準糧田建設氣象服務,提升農業氣象災害監測定量化評估和影響預報能力,優化冬小麥、水稻、大豆、油菜等全國大宗糧油作物系列化、無縫隙的農業氣象客觀數值業務產品,建立省級大宗作物精細化氣象服務產品體系等。另外,氣象部門還將拓展新業務領域,發展完善農業天氣指數保險氣象服務和農產品期貨氣象服務。

在強化農村氣象防災減災方面,氣象部門將開展三項“全覆蓋”行動,即鄉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全覆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佈全覆蓋、氣象災害風險防控全覆蓋,推動基層氣象災害預警服務更加科學、標準、規範。

在助力鄉村綠色發展與精準脫貧方面,我們也明確了具體舉措。例如,研發農村地區氣候承載力指標、推動氣候可行性論證納入鄉鎮規劃設計和管理體系,常態化開展以鄉村植被修復、水庫增蓄水等為目標的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優先打造貧困地區美麗鄉村建設系列生態氣象品牌等。

記者: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氣象部門將從哪些方面持續發力?

劉雅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做好氣象保障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和目標,重點在貧困地區,難點在深度貧困地區。然而貧困地區常處在高原、山區、荒漠等氣象災害多發重發區域,因災致貧、因災返貧、因災積貧的情況時有發生,氣候環境惡劣也往往是當地貧困的根源之一。

近年來,在國務院扶貧辦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各級氣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結合脫貧所需和氣象所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助力精準脫貧,致力防災減災,傾力服務“三農”,取得明顯成效。

中國氣象局定點幫扶的內蒙古自治區突泉縣已進入脫貧摘帽公示階段,自2013年以來,一批批派駐到突泉的氣象扶貧幹部將他鄉當故鄉,以氣象科技之力打開脫貧致富的新天地。為突泉脫貧傾注的智力和心血得到實實在在的迴響,“防災減災護產業、氣象資源助脫貧、扶志扶智謀長遠、扶貧扶心念黨恩”的突泉扶貧模式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氣象局不斷強化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綜合氣象服務能力建設,2000多名氣象幹部職工奮戰在扶貧一線。“三農”氣象服務專項實現國家級貧困縣全覆蓋,自動氣象觀測站鄉鎮覆蓋率提升至98%,67%的縣完成基層氣象防災減災“六個一”標準化能力建設,“直通式”氣象服務覆蓋80%左右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成14.5萬個貧困村1千米分辨率太陽能資源評估,完成農業氣象區劃 1902 項,農業、生態、水源等需求納入西北、中部和西南等區域人工影響天氣工程保障範圍。通過科學評估遴選出108個“氣候好產品”,多個區縣成功創建“中國天然氧吧”,獲得“中國國家氣候標誌”。

當然,要實現可持續減貧需要我們持續發力。總的來說,氣象部門將繼續發揮趨利避害的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實的氣象保障。從貧困地區防災減災、產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出發,重點推進貧困地區城鄉氣象服務均等化建設,實現貧困地區自動氣象站鄉鎮全覆蓋和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建設全覆蓋,全力提升貧困地區人工增雨(雪)和防雹、智慧農業氣象服務、森林草原防滅火、太陽能風能開發利用等氣象服務的精細化水平;全面提升服務效益,積極推進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為貧困地區打造一批優質氣候產品和一批氣候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示範點,將當地的氣候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此外,還將繼續加大消費扶貧力度,幫助貧困縣拓展扶貧產品銷售途徑。脫貧攻堅戰收官在即,各級氣象部門將努力交出高質量答卷。

記者:經過以上一系列努力,您期待氣象服務“三農”工作取得怎樣的效果?還需要做好哪些組織保障工作?

劉雅鳴: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能夠助力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能夠為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服務農業高質量發展、服務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氣象部門應有的貢獻,也能夠讓廣大農民朋友通過收悉和應用氣象信息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好願景離不開好落實。對於氣象部門來說,也需要在組織領導、部門合作、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不斷強化,並積極爭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目前,氣象部門均對這些方面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各單位切實加強氣象服務“三農”工作的組織領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把氣象為農服務工作作為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實抓好;在橫向聯合和上下聯動方面下功夫,持續強化與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水利、應急管理等部門的溝通合作,推進氣象為農服務融入式發展,強化對市縣兩級的產品支持、技術指導和平臺支撐,因地制宜做好服務。 (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若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