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週報第11期:SpaceX第五批“星鏈”衛星成功發射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週報第11期:SpaceX第五批“星鏈”衛星成功發射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週報第11期:SpaceX第五批“星鏈”衛星成功發射

SpaceX第五批“星鏈”衛星成功發射

據瞭解,在美國東部時間2月17日上午10時05分,SpaceX成功發射了第五批60顆星鏈衛星,截至這次發射,SpaceX在太空中已經有300顆星鏈衛星。雖然這次星鏈衛星發射成功,但在發射過程中SpaceX卻沒能回收獵鷹9號火箭助推器,據瞭解,這枚推進器落在了回收船旁邊的海面。

人民時評:中國空間站彰顯創新精神

經過7天的海上航行,專為空間站研製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於不久前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按計劃在4月中下旬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為後續的載人飛行進行技術試驗。這將是長征五號B大火箭的首飛,同時也意味著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從此拉開序幕。

美國載人“龍”飛船或於5月進行首次載人試飛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消息人士稱,美國計劃於5月底進行載人“龍”飛船的首次載人試飛。據報道,消息人士表示:“根據從美方獲取的消息,計劃於5月20日發射首艘搭載宇航員的載人‘龍’號宇宙飛船。”另外,太空探索技術公司2月14日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載人“龍”號在佛羅里達州進行發射準備,它將同宇航員鮑勃·班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爾利(Doug Hurley)一同前往國際空間站。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1月曾表示,載人“龍”號宇宙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將於第二季度進行。

航天科技九院國內首件厚膜熱電堆式熱流傳感器研製成功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04所研製的厚膜熱電堆式熱流傳感器順利完成地面風洞試驗,準確獲取到氣動熱流數據,受到總體好評。這是國內首次實現小量程氣動熱流參數的準確測量。厚膜熱電堆式熱流傳感器的成功應用,進一步提升了704所在氣動熱參數測量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厚膜熱電堆式熱流傳感器具有高靈敏度、快速響應、耐高溫、適於測量對流熱流等特點,是測量小熱流參數的最佳手段,可為型號提供精確的氣動熱試驗數據,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玉兔2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發現奇怪淺色岩石

中國的“玉兔2號”月球車在最近的月球遠端探測活動中發現了一些相對年輕的岩石。據報道稱,在2019年12月的第13個月球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拍攝到了月球表面散落的淺色岩石。這些標本與探測車已經研究過的標本有很大不同,它們可以進一步豐富研究小組對被稱為“馮·卡門隕石坑”地區的地質歷史和進化的認識。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4顆新技術試驗衛星

2月20日5時07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刺破黎明前的暗夜躍入蒼穹,以一箭四星的方式成功將4顆新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首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任務,此次搭載的新技術試驗衛星C/D/E/F,用於在軌開展星間鏈路組網及新型對地觀測技術試驗。

精準 高效!北斗助力國家數字農業農村發展

為貫徹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數字鄉村發展戰略,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提出利用北斗系統等高科技手段,服務國家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針對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滯後的問題,提出利用北斗系統等手段,加快生產經營數字化改造。

新華網:復工復產:上海航天開啟“加速度”

2020年,上海航天在彈箭星船器的各個領域,任務量和任務難度均達歷史之最。面對高強密度的研製發射和疫情防控的雙重挑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靠前指揮、優化流程、細化計劃節點、強化風險識別、科學配置資源,開啟復工復產“加速度”。

SpaceX或在2022年將4名遊客送入深空

上週二,SpaceX與總部位於華盛頓的Space Adventures公司簽署了一項新的合作伙伴關係,SpaceX將幫助Space Adventures把四名遊客送入太空軌道,這個太空軌道將會比人類到達過的太空軌道都要深,這項任務可能在2022年進行,花費超過1億美元。

“天鵝座”執行第13次空間站補給任務 將在軌開展微重力火災等實驗

2月16日4時21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利用升級了的安塔瑞斯-230+(Antares-230+)運載火箭從沃羅普斯發射場成功發射“天鵝座”貨運飛船。此次任務編號為天鵝座CRS-13(Cygnus CRS-13),是“天鵝座”飛船的第13次國際空間站補給任務,也是第二階段商業補給服務(CRS2)合同的第2次任務。

中國四大航天產業基地

我國航天產業已進入到了集群式發展時期,已經形成陝西、上海、天津和文昌四個產業基地。集群式發展有效的實現了航天技術與產業發展的融合,初步形成了衛星製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製造、衛星應用及運營服務等幾方面。未來,隨著集群式進一步發展,航天產業基地可以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加快空間技術和產業融合的步伐,進一步實現空間技術的商業化發展。

前瞻太空产业全球周报第11期:SpaceX第五批“星链”卫星成功发射

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已領先全球 但核心技術仍有待突破

放眼全球,我國目前的航天科技實力處於領先地位。從航天發射次數來看,2006年以來,我國航天發射任次數呈波動上升的趨勢。至2018年,我國成功發射39次,相比於2017年的18次發射任務增長了超過1倍。

前瞻太空产业全球周报第11期:SpaceX第五批“星链”卫星成功发射

橫向對比來看,2018年,全球航天發射共計114次,主要由中國、美國、俄羅斯、歐洲、印度及日本發射。值得關注的是,上年中國發射次數佔全球總數達34.21%。

前瞻太空产业全球周报第11期:SpaceX第五批“星链”卫星成功发射

儘管,目前,我國的航天發射總次數已然領先其他大多數國家,但航天產業的核心技術仍然有待突破。這一點,可以從航天技術產業的進出口統計數據管中窺豹。據海關總署數據統計,歷年來,我國航空航天技術進口金額一直遙遙領先出口金額。2018年,航空航天技術進口金額達2687.72億元,而出口金額僅603.26億元。

前瞻太空产业全球周报第11期:SpaceX第五批“星链”卫星成功发射

反導彈系統

反導彈系統是用於攔截並摧毀來襲彈道導彈或彈頭的武器系統,通常由探測跟蹤分系統、指揮控制分系統和作戰武器分系統三部分構成。

反彈道導彈系統的工作過程是:探測跟蹤分系統搜索敵方發射的彈道導彈,發現目標後立即發出預警並繼續跟蹤,同時將跟蹤數據傳送至指揮控制分系統;指揮控制分系統對接收的數據進行處理,生成作戰數據並傳送到作戰武器分系統;作戰武器分系統利用這些數據對來襲導彈實施攔截。對於不同的反彈道導彈系統,攔截交戰可發生在來襲彈道導彈飛行過程中的助推段(即導彈起飛到發動機關機)、中段(導彈或分離後的彈頭在大氣層外飛行階段)和再進入段(導彈或彈頭重新進入大氣層的飛行階段),可在大氣層內低空、大氣層內高空和大氣層外進行。

太空旅遊項目商業計劃書

2019-2024年 中國航空材料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