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即墨院前急救,直面疫情守卫生命“第一线”

“120”急救电话不仅仅是简单的三个数字,对于平日突发疾病或遭遇意外伤害的人来说,它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流程中,院前急救担负着转运患者的重要保障任务,“急救人”作为接触发热病人的“第一出诊”群体,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们不惧风险,科学调度、精准分流、安全转运,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阻击战中。


第一接听者:精准分流一般发热患者与有流行病学史发热患者


“您好,即墨120……”电话刚响第一声,就被调度员王慧迅速接了起来。


随着疫情发展,每天除急救报警电话外,还有不少关于新冠肺炎的问诊电话,调度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报警人进行就医指导或心理安慰等。


与此同时,与疫情相关的信息,调度员也会在所有报警电话中反复询问核实,“请问您最近14天内,有没有去过武汉或其他地区,或接触过武汉或其他地区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没有接触过确诊新冠肺炎患者?……”


即墨院前急救,直面疫情守卫生命“第一线”

区急救调度指挥中心


根据区急救调度指挥中心针对疫情的最新工作流程要求,在调度环节中,调度员需区分开一般发热患者和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根据情况选派对应类型救护车辆,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做到急救资源不被浪费;做好发热患者送至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前信息的互联互通;如果患者有流行病学史却未被纳入镇街管理人员,调度员会在第一时间通知疫情防控组,并于每日8点、17点,将所有涉及流行病学史患者的信息汇总后上报医疗救治组和疫情防控组。


本着对患者、对生命负责的态度,遇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的报警电话时,王慧都会再三询问报警人,核实相关内容,有时电话一打就是十多通,来回联络为其做好全方位对接。


“由于疫情期间调度的复杂性,必须通过和报警者对话抓取最有用的信息,第一时间传输给一线出诊人员,让他们根据情况做好相应防护,同时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诊治,是我对患者最大的回报。”王慧说。


像王慧一样,区急救调度指挥中心的每一位调度员都深知时间对于生命的意义。作为院前急救的第一接听者、第一责任人,面对疫情期间询问内容的加大,他们更是分秒必争,铃响3声内摘机,60秒内完成派车。自1月23日至2月25日,他们共接听有效电话4671次,派车1699次,时刻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紧绷生命之弦。


第一出诊者:直面风险 冲锋在前


不分昼夜,不论雨雪,面对疫情急救站严阵以待、随时待命,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出车。


即墨院前急救,直面疫情守卫生命“第一线”

大雪中出诊


受疫情影响,对出诊人员防护穿戴的要求变得更为严格,是以往的普通出诊装备,还是更换隔离衣,或是选用防护服、防护口罩、护目镜的最高防护级别,为确保出诊安全,在出诊途中他们必须跟报警者就流行病学史再次进行核对,以便针对性做出最稳妥的选择。


为保护医务人员,也为更好杜绝感染,区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围绕防护用品正确穿戴、救护车洗消、医疗垃圾正确处置等业务知识对急救人员多次进行培训,并以实战演练方式对分站进行检查。


作为南泉急救站主任,肖翼深知防护无小事,为了落实站内工作人员正确的防护穿戴,她每天不落地组织当日值班人员进行穿脱练习。看似简单的防护服穿脱,在直面病毒时,必须所有环节都精准到位,容不得半点马虎。特别是脱防护服时更是需要慎之又慎,不可一人单独操作,必须两人互相监督进行更换,并且每完成一个步骤都需进行相应消毒。为保障其他人员安全,无论雨雪冰寒,即便是仅穿着一套单薄的保暖衣,返站后的出诊人员也会在室外完成防护用具的整套更换。


即墨院前急救,直面疫情守卫生命“第一线”

医护人员加强培训防护用品穿脱


自疫情发生以来,除拿生活必需品短暂回家三次外,其余时间肖翼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最多一天参与转运患者7人次。面对多日来的连续工作,她没有半丝怨言。只要接到电话或是有出诊任务,不论何时何地,她定是闻铃而动,克服一切困难,奔赴现场完成出诊。


特别是在转运密切接触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或是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作为第一出诊人,面对压力和风险,他们勇往直前、从不退缩。“每次与病毒正面交锋时,我们出诊人心里也会忐忑,但再大的风险与危险我们也不会退缩,面对普通人不愿、不敢靠近的患者,如果我们顾忌止步,又让谁去帮助他们呢。”肖翼坚定地说道。


面对生命,面对患者的信任与期待,院前急救人员向前冲的步伐里没有半丝犹豫,无论处于哪个环节,他们总是分秒必争,尽自己全部力量去参与患者的救治,为患者带去希望,担负起属于他们自己的使命与责任,用实际行动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贡献自己的力量。(马苗苗 白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