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路径选择与成都机遇——专访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长 马冬妍

路径选择与成都机遇——专访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长 马冬妍

开展工业互联网国际合作,有助于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

刚刚过去的2019 年,是5G 商用元年,也是工业互联网国家战略深度推进的一年。

5G 和工业互联网的有机结合为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提供坚实的支撑,全面赋能制造业企业,释放效率红利。

未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5G+ 工业互联网”对钢铁、石化、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汽车、电子、家电等多个行业领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但着眼当下,我国“5G+ 工业互联网”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瓶颈需要突破、场景需要挖掘、挑战需要应对。

那么“5G+ 工业互联网”该如何选择发展路径?它能为城市发展带来的下一个机遇又在哪里?


路径选择与成都机遇——专访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长 马冬妍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 副所长马冬妍

当技术新星遇上制造潮流


《产城》:您认为“5G+ 工业互联网”将重点聚焦哪些行业?为什么?

马冬妍:“5G+ 工业互联网”的产业融合应用,主战场还是在制造业,一方面,5G 技术深刻变革了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的全面监控和实时控制,有效提升了工业生产的网络化和协同化水平,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另一方面,5G技术加深了消费端和制造端的联接和交互,赋予了产品更强的智能感知和自主控制的能力,以产品为载体推动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的模式创新,实现制造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


《产城》:目前成都在“5G+ 工业互联网”方面表现如何?

马冬妍:作为国家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成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有较大的优势,在集成电路、航空等领域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我们通过对全国、全行业16 万余家企业的两化融合评估数据进行测算发现,2019 年成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居于四川省首位,但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比如杭州、苏州等城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但是,成都也在通过政策、资金等手段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夯实和创新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比如在企业上云方面,2019 年成都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到56%,比全国同期水平高出10 余个百分点;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方面,成都应用Handle 技术为其在工业互联网数字身份认证方面赢得了后天优势;在探索5G 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方面,2019 年年初发布《成都市5G 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超前布局5G 产业,目前成都在SaaS云应用、物联网硬件设备以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积极开展相关探索。


路径选择与成都机遇——专访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长 马冬妍

5G 应用纷至沓来

市场竞争下的“大国模式”

《产城》:区别于其他产业,“5G+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有何特别之处?

马冬妍:无论是5G,还是工业互联网,对于整个工业体系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大国大市场是“5G+ 工业互联网”发展壮大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也是我们国家关键优势之一,发展不宜采用碎片化市场竞争方式,而应凭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借鉴我国高铁和信息通信业这种系统工程的成功经验,发挥国家在市场、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系统布局、分业施策、整体推进,形成大国模式。


《产城》:在发展过程中企业该如何形成自身特色,避免“一哄而上”?

马冬妍:在推进“5G+ 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和产业应用过程中,“轻规划、拍脑袋”的现象特别值得警惕。

一方面,政府要充分结合地区产业特色、市场容量和资源禀赋,以政策为导向鼓励各地选择优势行业和特色产业进行融合应用先导区的建设,本着“新兴技术看应用,应用效果靠验证,商业模式多探索”的原则,推进“5G+ 工业互联网”在企业的落地生根,形成行业聚集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创新应用能力建设,结合自身现状与优势进一步探索挖掘5G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和盈利模式,蜕变为“既懂5G 又懂工业”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路径选择与成都机遇——专访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长 马冬妍

由外围向内延伸,为全价值链服务


《产城》:目前基础电信企业和大型工业企业强强联合,已在不少行业加快布局。您认为该如何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由生产外围环节向内部延伸,使其为全要素、全价值链提供服务?

马冬妍:目前5G 在工业中以“5G+超高清视频”、“5G+AR”、“5G+VR”应用为主,场景主要聚焦在生产外围的视频监控、巡检安防、物流配送等方面,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成熟,这种应用场景将逐渐向制造环节内部延伸,贯穿到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产品设计仿真、生产控制、质量检测、安全生产等,为工业生产提供全要素、全价值链的服务。

推动“5G+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和产业应用,重点是要在顶层设计方面加强标准体系构建和关键技术突破,在应用推广方面加强典型应用场景提炼和试点示范,在市场化方面依托产业组织促进供需双方合作,形成对接机制。

具体而言,就是抓创新,做好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等的研发创新和工程化推广,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同时要优供给,加大培育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和平台企业,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形成产业合力;再者就是要促开放,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开放性、交互性优势,推动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两大类主体深入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工业体系开放式发展,逐步培育起“5G+工业互联网”特色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产城》:未来成都该如何培育5G 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您有何建议?

马冬妍:成都发展“5G+ 工业互联网”,在基础装备数字化、企业工业云应用、标识解析等方面都具备一定基础,下一步建议:

首先要夯实基础,加快工厂内5G 网络环境建设,为融合发展提供设施资源保障;

其次要以应用为导向,从企业实际应用出发,通过建立“5G+工业互联网”融合研发体系、创新中心或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充分汇聚各类研发资源,提升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水平;

同时,要加强合作,尤其是加大ICT 和OT 行业的对接和交流,通过加强OT 与ICT 企业的紧密协作,来突破行业语言障碍、达成需求与解决方案的衔接;

此外,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投融资对接等多元化方式引导资本进入“5G+工业互联网”领域,科学引领发展方向,集中优势力量进行应用攻关。


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方略与细节

来源丨《产城》杂志一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