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兩手抓”“兩手硬”成德眉資4城發佈同城化城市機會清單

“兩手抓”“兩手硬”成德眉資4城發佈同城化城市機會清單

四川新聞網成都2月26日訊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企業正是其中最活躍的因子。伴隨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發展態勢,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逐步成為各地政府的工作重點。

自疫情爆發以來,成都分別聚焦精準防疫和有序復工復產,先後發佈了兩批城市機會清單,不僅為疫情期間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各個方面提供了創新、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更為受疫情衝擊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拓展市場的機會,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成效。

2月26日,為貫徹落實國家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和四川省委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相關部署和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有關精神,成都聯合德陽、眉山、資陽三城,聚焦“穩增長促發展”主題,以在線直播的方式共同發佈首批《成德眉資同城化城市機會清單》。藉助同城化發展之機,通過釋放疫情防控新形勢下城市協同發展的政企需求,提振產業信心、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社會穩定發展,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成都都市圈 。

本次《機會清單》聚焦“穩增長促發展”,聯動成德眉資四城發佈了涉及功能區建設、產業發展、城市治理等領域的需求信息526條,其中,成都269條、德陽169條、眉山48條、資陽40條。

三大“融合” 推動清單落地見實效

據瞭解,本次《機會清單》是在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的背景下,由成德眉資四個城市聯合發佈,通過發展戰略、資源需求以及傳播形式方面的“三個融合”,進一步提升清單體驗、增強清單效能、助推清單落地。

一方面,成都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主角之一,在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新經濟領域具有先發優勢,此次聯合德眉資三地發佈《機會清單》,不僅為區域經濟交流合作搭建了平臺,更是新形勢下同心謀發展、聚力抓落實,下好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先手棋、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的具體舉措。

通過《機會清單》跨區域整合釋放四城發展需求,有利於促進成德眉資發展戰略“深度融合”,推進城市規劃、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領域同心同向、分工協作、共建共享,共同做大主幹、做強極核,加快恢復經濟社會正常秩序,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機會清單》也將有利於推動公共資源和發展需求“匹配融合”。面對疫情形勢的積極變化,多數地區已由應急防控狀態逐步轉入了統籌兼顧科學防疫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重新激活了政府、企業發展需求和市場活力。

《機會清單》以場景化思維集中釋放了成德眉資四城的發展機遇,有效打通供需迴路,促進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要素有序流動,為特殊時期建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聯防聯控機制、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供應鏈暢通循環提供精準、高效的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此次四城聯合發佈《機會清單》,還創新採用了線上線下“交互融合”的發佈方式。具體而言,利用高清視頻直播技術召開面向雲端嘉賓的新聞發佈會,並在今日頭條、新浪微博、每經APP等全國性主流新聞資訊平臺同步直播、實時互動;此外,還聯合新潮傳媒,利用重點城市高端寫字樓電梯智慧屏對《機會清單》相關內容進行數字化線上一鍵式投放,構建多元流量入口全方位擴大傳播、推廣覆蓋面。

給市場給機會 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受到疫情衝擊,不少企業在建項目停滯,復工復產困難,訂單交付難度加大,經營成本負擔加重,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對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但疫情對企業和產業的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必須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既要深刻分析一些傳統企業、行業遭受衝擊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也要看到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的強大成長潛力。要變壓力為動力,在此次疫情大考中把握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契機。

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健康監測、網格管理等帶來的特殊約束和限制催生了大量適應新經濟發展的應用場景,加速了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先進技術在各個行業領域的應用與實踐,同時也推動了新經濟從抽象概念落地成為可感知、可參與的現實情景體驗。

為此,成都已相繼發佈了兩批次疫情防控相關的城市機會清單,集聚新經濟力量提供了適用於疫情防控各類場景的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時釋放了政府和企業為應對疫情變化而產生的新增需求,在特殊時期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搭建了精準有效的供需對接平臺。

據瞭解,兩批清單發佈後,成都全市新經濟企業的創新成果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和認可,不僅為疫情期間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各個方面提供了優質產品和服務,更為受疫情衝擊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拓展市場的機會,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成效。

圍繞供需精準匹配,成都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新經濟委等各市級部門和區(市)縣上下聯動、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著力提升清單落地實效。

通過兩批清單的發佈和對接,體溫監測系統、無人機、機器人等創新產品和服務,已在產業園區、辦公樓宇、醫院車站等場所投入規模化使用,為市民提供了便利、優質的感知體驗。比如,成都移動的5G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已應用於天府軟件園、成華區第六醫院、成都汽車客運總站等多類場所,實現安全高效的大流量體溫監測等。

同時,物流運輸、生活消費、輔助防疫等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也正在加快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其中一個例子,是成都源本生鮮依託農副產品供應鏈數字化平臺為市民提供新鮮食材無接觸配送服務,已在全國39個城市落地;而樂為科技研發的智能外呼系統協助政府開展疫情排查工作,呼叫規模已超230萬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