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靶向藥物的療效,居然和副作用有關,這是真的嗎?

服用靶向藥第四天,覓友王阿姨吃完藥後整個人感覺特別疲乏,不太舒服,休息一會兒終於好轉了,服藥以來,王阿姨常常腸胃不適,現在特別沒胃口,女兒為她做的飯菜她都吃不下,有點厭食。

靶向藥物的療效,居然和副作用有關,這是真的嗎?

“媽媽這是碰到靶向藥的副作用了”,女兒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到網上提問:“如何緩解靶向藥副作用?”這時一位癌友的回覆,讓她對靶向藥副作用更加疑惑了。

這位覓癌友回答說:“吃靶向藥出現副作用,是好事,這是靶向藥起效的標誌。”

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癌友們常常在群裡問:“服用靶向藥幾天了,沒什麼反應,這是什麼情況?不是說反應越大效果越好嗎?”

靶向藥物的療效,居然和副作用有關,這是真的嗎?

我們不禁要問,出現副作用,和靶向藥起效有直接關係嗎?

有不少覓友認為服用靶向藥以後,如果出現副作用就說明靶向藥對於患者有效,反之無效,其實這個觀點並不正確。

服用靶向藥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是存在個體差異的,無法以此來作為判斷靶向藥是否起效的依據。

臨床上有一些服用靶向藥的患者在服藥以後沒有任何副作用,但是藥物治療效果卻出奇地好;而有些患者在服用靶向藥後出現很嚴重的皮疹,或者一天腹瀉很多次,幾乎脫水,但是藥物卻沒有效果或者效果很一般;然而,絕大部分患者,有副作用出現的同時,藥物的治療效果也很不錯。

副作用和靶向藥是否有效是沒有絕對的關係的,查閱了相關資料,並沒有發現任何研究證據表明,靶向藥副作用可以用來預測和衡量藥物效果,或者和藥效有直接的關係。副作用和治療效果需要得到一個平衡。

靶向藥物的療效,居然和副作用有關,這是真的嗎?

靶向藥的療效,到底和什麼有關?

1、基因突變做靶點,也有強有弱

所謂靶向藥物,本就是針對特有的基因突變靶點起效,那麼也就是說,擁有特有基因突變的癌症患者使用靶向藥物的療效必然優於那些對自己靶點不明確的盲試患者。

所謂靶點,狹義的說,就是癌細胞接受藥物的位置。說白了就是藥物發揮作用的地方,藥物到達目的地以後,如果沒有安家的空間,那麼藥吃到身體以後,當然沒有治療作用。

對於同樣的疾病,擁有同樣突變的患者,使用同樣的藥物治療後,大部分人會有明顯的效果,但是仍然會有剩下的部分人,使用這個藥物治療後沒有任何治療效果,這就是有效性的個體差異,當然也和基因突變的丰度有關。

靶向藥物的療效,居然和副作用有關,這是真的嗎?

早在2011年,吳一龍教授就帶隊研究EGFR突變丰度與EGFR-TKI(既靶向藥物)功效之間關係,由於該研究沒有對EGFR突變的丰度進行定量(確定突變值)。

所以,周教授又在這個基礎上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該研究花費五年時間,共收入201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臨床試驗。該研究採用最新的基因測序方法,對突變丰度進行定量檢測。研究發現,血液中EGFR突變丰度越高,靶向治療效果就越好,中位生存期就更長。

靶向藥物的療效,居然和副作用有關,這是真的嗎?

2、劑量也會影響藥物療效

比如,治療同樣的疾病,對於體重差不多的一群人,按照說明書要求吃同樣劑量的同一種藥物,大部分效果就特別好,少部分的人吃了以後卻沒有治療效果或治療效果不佳。

因為,說明書上的劑量是人群的平均劑量,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說明書要求的劑量。這些人吃說明書要求的劑量可能就沒有治療效果或治療效果不好,要想跟其他人一樣,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就需要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增加劑量。

靶向藥物的療效,居然和副作用有關,這是真的嗎?

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種藥物在不同人身上出現差異,可能還與很多未知的因素有關聯,只是我們現在的研究,還未涉足到這些領域。相信未來我們用藥的過程只會越來越有效,也越來越安全。

怎樣正確判斷靶向藥的療效?

最好的判斷靶向藥是否有效的辦法有兩點:

1、通過影像判斷:經過複查,通過影像檢查看腫塊是否縮小或者是否增長來判斷。

2、通過症狀判斷:如果患者症狀明顯的話,可以根據患者的症狀是否改善來直觀判斷,比如疼痛減輕、呼吸困難消失、侵犯的組織症狀消失。

靶向藥物的療效,居然和副作用有關,這是真的嗎?

因此,吃了靶向藥後副作用不明顯的覓友不要擔心療效不好,副作用大小並不是判斷療效的標準哦。而且,如果服藥後有效果但副作用不明顯,對於覓友來說生活質量豈不是更好嗎?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得了癌症不要怕,心態要放寬,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幸福就在你的手中。其實癌症也並不是很可怕,要得到科學的治療與合理有效的康復,帶瘤生存幾年,幾十年都不是難事,更腫瘤康復資訊,請關注“康復樂園腫瘤防控”公眾號平臺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