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忻州市“熊貓”級專家 我們的好醫生樑淑雲


忻州市“熊貓”級專家 我們的好醫生梁淑雲


忻州市“熊貓”級專家 我們的好醫生梁淑雲


忻州市“熊貓”級專家 我們的好醫生梁淑雲

山西畫報忻州訊(記者 張彩鈴)“梁主任住院了,腦梗。”早上接了工會張主席的電話後,我心情沉重,沉重到緩不過勁兒來。病了?新冠肺炎住院病人陸續治癒出院,做為新冠肺炎診療首席專家住院?脫下隔離衣穿上病號服?啥事?太叫人心碎了吧?

這位從醫30多年的女醫生,是什麼樣的精神信念讓她一頭扎到底,直到自己病了,成了一位名符其實的‘住院醫生’。

從收治新冠肺炎第一例確診病人至今,我始終採訪不到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梁淑雲主任。我去隔離病區是有限的,每次見到她,永遠是穿著工作衣,帶著口罩帽子,見到她不是會診就是查房,不是學習就是培訓,有時候我們剛說了不到兩句話,就聽她的手機響了,又有新病人,需要會診、排查、確診、收治等等。除此之外,還有新調配來的醫生需要統籌調度和穿脫隔離衣培訓,以及生活食宿安排。總之,一個專家兼媽媽的醫生就是沒空接受採訪。今天上午,我隨院領導們去神經內科病房去探望梁主任時,很想再次採訪她,但終究沒開了口。儘管她在眾人面前表現得無事人一樣,而且還不停地說,我給大家添麻煩了,我沒事,我真的沒事,你們都很忙,趕緊忙去吧,戴著口罩的梁主任,我看不見她的臉色,但從她的眼睛裡看到了疲倦,花白的頭髮前劉海已經長得擋住了眼睛,門診辦李主任說叫個人給你剪剪頭髮吧……在場有的人眼裡早已噙滿了淚花。

中午,我電話採訪了感染性疾病科代理護士長郝瑞霞,瞭解了些關於梁主任這次抗疫中的點滴故事,但遠不足以描述我們心中的梁淑雲主任。

幾十年磨一劍 勇者上

2003年非典肆虐,當時的梁主任還年輕, SARS到底有多可怕,她沒去在意,毅然穿上隔離衣和有關專家以及護士進入病房和病人零距離接觸;為門急診發熱病人會診、排查、體格檢查,不分晝夜,和傳染科醫護人員奮戰在疫情第一線。當年她和參戰的醫護人員也是嘴上起泡,嗓子沙啞,面色憔悴。17年後的今天,何其相似。幾十年間,除了篩查、會診、上報日常感染性疾病,如肝炎、艾滋病、結核等,還要篩查診治甲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她帶領她的感染性疾病科醫護團隊總是衝在危險的第一線,但從沒聽過她有一絲抱怨。她老是說:咱就做的個這,習慣了。樸實無華的語言,沒有一絲矯情,沒有一絲虛假,沒有任何功利,就像這次她又搏殺在抗擊新冠肺炎的前沿陣地一樣,旗幟鮮明地對院領導表明:我有抗擊SARS的經驗,到隔離病區,還是我去吧!

忻州市“熊貓”級專家 我們的好醫生梁淑雲

厲兵秣馬 方能穩中求勝

自1月16日我院進入抗擊新冠肺炎戰前準備以來,梁淑雲主任以“擔使命,不負眾望,抗疫情,勇敢前行”為己任,緊跟院黨委、院委關於防控新冠肺炎一系列會議精神和有關防控、診療方案的戰略部署,加班加點學習各個版本的防控、診斷、診療方案,組織科室以及相關人員培訓,演練防控流程、穿脫隔離衣步驟,門診發熱病人監測、住院病人留觀、危重病人搶救等一系列流程。協助後勤、院感、防保等科室人員對原有病房進行擴改建,指導相關人員按隔離原則和院感標準快速改造完成了20多個隔離病房;重新劃定了清潔區、半汙染區、緩衝區、汙染區等區域。1月31日,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入住我院,做為首診專家,梁主任帶領診療小組,從接診到進入病房再到檢查治療,整個流程有條不紊。從那天起,梁主任再沒有回過家,一頭扎到病區,日夜堅守在崗位上,像上了發條的鐘表一樣不停轉動。接著,一個又一個確診病人入住我院隔離病區,她每天穿戴著厚厚的防護服、口罩、目鏡等,帶領助手、護士到病房查看病人體徵、症狀,分析監護儀,觀察病人大小便,及時調整診療方案,詢問並解決患者生活所需、心理所需是梁主任每天必做的工作。脫掉隔離衣後,抽空還要跟病人視頻,瞭解病人心理動態。經過嚴格學習,嚴格培訓,嚴謹診療,嚴密上報,截至目前為止,梁主任所帶領的專業團隊、管理的隔離病區,零感染、零擴散、零死亡。梁主任不僅在專業技術方面嚴謹好學、精益求精,在做人方面,更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這四個字。

忻州市“熊貓”級專家 我們的好醫生梁淑雲

大愛之愛 方顯醫者仁心

郝瑞霞對我說,有一個住院觀察病人,男,30歲,無父母,本人離異,住院後孤苦伶仃,沒帶任何私人生活用品,梁主任把醫院給她發的水果和食品,以及九三學社捐贈給她一些生活用品,給了這個小夥子,自己掏錢託郝瑞霞為病人買了自購藥,叮囑不要讓病人還有其他人知道,她說,小夥子的情況太讓人同情了,看見他這個樣子,好可憐!對於其他幾個住院病人,梁主任同樣也是無微不至的關懷,從疾病的治療到心理安慰,再到生活所需,事無鉅細的關照。

在工作上,她像老師一樣,把自己所學知識,所得經驗,無私地跟同仁們分享,協同其他大夫一起解決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難題。新診療方案一出臺,她馬上組織大家學習,及時跟進;不時地檢查每個進出隔離區的醫護人員穿脫隔離衣是否規範,生怕他們有疏漏,造成院內感染。有新病人就診時,她總是搶在前,她說,我來吧,反正我失眠,也睡不成個覺,讓其他大夫多歇會兒。正月初九那天,也是第一例確診病人住院第二天,正好我在隔離病區值班,見到梁主任一臉憔悴,本來就瘦弱的身軀,看上去就像一碰就倒的樣子,從見到她時她就說趕緊洗個澡睡一會,一晚上沒睡不行了,吃個安眠藥趕緊睡會兒。但從上午到下午,梁主任還在忙,病人複查、看片、門診新病人會診等等,好不容易停下來,已經四點了,我狠了狠心,一把將她推到臨時休息室,朝外鎖了門,不讓任何人打擾。副主任楊付章代替她繼續投入緊張的工作。

在生活上,她像個節儉的媽媽。隨著全國的疫情越來越洶湧,防護用品越來越緊張,為了做到既節約而又保護好一線醫護人員,她一個人能到病房做的工作就不要求其他人隨同,能一次做的工作,要求進入病房人員儘量集中處置。後勤每頓飯按人頭定量送,有時難免出現臨時抽調人員和定飯數量有出入現象,梁主任從來都是最後吃,她說,方便麵也挺好,讓那些小夥子大姑娘吃飽,她對郝瑞霞說咱倆夥吃一份吧。有時,盒飯多的剩下了,她又說太浪費了,郝瑞霞咱們儘量吃了吧。大家都知道梁主任是個勤儉節約的媽媽式的主任,也見怪不怪了。

病人好了 梁主任病了

顧不了家,回不了家,自己常年失眠,胃口也不太好,後勤即便送了熱飯,也常常忙得及時進不了嘴。那天,醫護人員送走了三個治癒患者,梁主任說稍微能緩緩神,精神也沒那麼緊張了,這一個月就跟打仗似的。昨天,梁主任像往常一樣,又到病區看完快要出院的病人,脫隔離衣、洗手,跟她同時洗手的郝瑞霞無意觸碰到她的手冰涼,“梁主任,不舒服嗎”?“還好”。“要不檢查一下吧?” “不用”。吃飯時,梁主任的手軟得怎麼也拿不住筷子,口角也有異常症狀,焦引弟是臨時抽調過去支援一線的急診科首席護士,對梁主任突然出現的這些症狀非常敏銳,來不及叫救護車,立即和郝瑞霞將梁主任扶到自己車上,快速來到我院急診科,初步檢查診斷為腦血栓梗塞,經過融栓等一系列緊急治療,梁主任轉危為安。今天上午院領導一行人員到病區慰問,我們在病房見到了他愛人,一個有修養、高素質的國家幹部。我說,管管她,必須讓她休息,靜養。他說,她是個醫生,多少年來,只要有病人,就是個這,管不了。

古人講:什麼樣的妻子就有什麼樣的漢。梁主任對病人、對同事、對工作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與來自一個優秀的家庭、一個堅強的後盾有著極大的關係。梁主任的專業屬於特殊的專業,梁主任屬於稀缺人才,慶幸我院有這樣的 “熊貓”級寶貴財富,新冠肺炎住院病人在我院以感染性疾病科為首的醫療專家團隊精心治療下,日前逐步痊癒出院。我們也期盼梁主任早日脫下病員服,祝梁主任早日康復!祝梁主任全家幸福!

忻州市“熊貓”級專家 我們的好醫生梁淑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