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好的攝影師是用實拍“喂”出來的嗎?為什麼一些沒經驗的還能講課呢?

柳侍墨


作為攝影師,多去拍攝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實踐出經驗嘛。但能講課的有時確實不一定是“靠快門喂出來”的人。下面我舉下例子,就能明白為什麼需要他們講課了。

比如做攝影理論研究的學者,代表人物安光系老師。相信很多攝影人都非常喜歡他,我也有幸聽過他的課。記得印象最深的是,他舉例英國攝影師拍的一棵樹,說:在很多人看來它就是一棵樹,但它反映的是各個時段的氣候、水文等,對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真實可信的樣本。這就是影像的意義。明白了這一點,我學著透過畫面表象思考它背後表達的東西。安老師說:改變認知和系統地搭建視覺文化的知識體系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

攝影是離繪畫最近的藝術,但相當一部分人是沒有繪畫基礎的。所以找個會畫畫的攝影師講講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拍出讓人稱道的好作品(不是很多人眼裡的糖水片、沙龍片),靠的不是嫻熟的技巧、高檔的器材,很多時候取決於攝影之外的東西——美學、思想、閱歷,一樣都不能少。按下快門很容易,讓照片學會說話,那麼功夫就在快門外了。

所以千萬不要忽視沒有多少實操經驗的講課人,他們能以門外漢的身份登上講臺,必然有比專業攝影人更出色的一面。


董姐的家園


好的攝影師是用實拍“喂”出來的嗎?為什麼一些沒經驗的還能講課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達成個共識,就是“好的攝影師”怎麼定義?

個人認為,好的攝影師至少應該具備以下能力:

1、有紮實的攝影理論功底

比例攝影或者設備相關的一些基礎原理,技巧等等;

2、對攝影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心得

好的攝影師不光是會拍,還能在拍的同時,對拍攝的題材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不僅僅是個按快門的;

3、有良好的職業操守

最簡單的職業操守,比如尊重客人的隱私,做不到這點,談不上是個好的攝影師;

4、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

攝影是技能型的,經驗和技巧不僅僅來自於理論,更多的是實戰過程中的積累和檢驗;

5、具有不俗的審美水平

技術決定下限,審美決定上限,能成為好的攝影師,不俗的審美水準是一名攝影師所必須的;

所以,可以這樣說,好的攝影師一定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但是僅僅是靠多拍,還不能成為一名好的攝影師。


為什麼一些沒經驗的還能講課呢?

對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沒有實際拍攝經驗,卻能講解攝影課。

我個人也曾經帶過一段時間的學生,包括拍攝和後期的。就攝影課而言,內容和形式也是很豐富的,歸類總結一下,大體是兩種形式:

1、線上的網絡課程

這類課程主要內容是攝影技巧的分享講解,針對性比較廣泛,可以是某一種風格的,也可以是某一個領域的。

它的重點是技巧的歸類總結,所以對講師的要求並不高,有一定理論基礎和行業經驗就可以;

2、線下的實拍培訓

相對線上的純理論培訓,線下攝影培訓往往更加傾向實拍的操作,並帶有一定的理論輔助講解。

這類培訓課程對講師的要求就相對要高,至少要在某一風格有相當豐富的拍攝經驗和從業經驗,才能對理論和實踐有總結性。


所以,有沒有實拍經驗,和能不能做講師,本質上沒有一定的聯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還是要看講解的內容是什麼,對實拍有沒有要求。


沙龍楊凡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好的攝影師是實拍“喂”出來的,這話有道理。經驗是哪來的?經驗是不斷的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千錘百煉獲得的。

好的攝影師是用鏡頭後面的頭來拍攝,絕不是紙上談兵。理論學習、個人素養、藝術追求,創新理念等等都要經過實踐也就是所謂的實拍才能被認可,才能稱為經驗。無論成與敗,好與壞要善於總結。

所謂“喂”現在也不能這樣說,因為現在拍攝基本沒有什麼代價,早些年的膠片時期才稱得上“喂”。記得我八幾年玩兒單反,那時候月工資好像是112元,柯達或富士膠捲19元左右,沖洗彩擴又是二三十元,拍一卷膠捲36張,半個月工資就沒了。那快門可不是輕易敢往下按的。

說到不會拍攝的人去講課,這很正常。大有人在。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攝影師和講師的知識側重點不同,追求不同,所以講師不會攝影也就不為怪了。








瞎拍瞎照


我不清楚你到底是遇到了什麼樣的極端例子,感覺提的問題有點偏激。既然能上臺講課,肯定是在某些方面得到了認可,人不可能都是全能的,我想題主也不例外。我們不能高高在上的用自己的優勢去潮諷老師不足的地方,上臺講課的老師,很少有人能做到360度無死角,我們吸收他們的精華,過濾掉你認為普通的知識。做事包容點肯定沒錯,何況有很多講課的老師還是免費分享的,這部分老師不管如何,我為他們的勇氣點贊,為他們的無私奉獻喝彩,哪怕你講的知識我都懂了,但是還有很多新人需要他。我們不能說他某方面不如你就不能講課了,我們也非常歡迎你分享一下你的實拍經驗,我第一個報名!

我是一個入駐平臺才20幾天的新人攝影師,很多地方不懂,也不知道說的對不對。目前我已過了四個優質回答,正在往圖文原創和加黃V方向做努力,有志同道合的我們可以一起努力,我理解新人剛起步時的迷茫和無助,歡迎大家互相關注交流經驗!

據說寫問答得配幾張圖才會被推頭條首頁,才會有更多的閱讀量,我試試是不是真的!


會拍照的金老金


首先我覺得哥們提出的這個問題,有點仇恨中國專家的味道。中國的很多專家的確如此,只會講課,並沒有實際經驗,特別是像我們教師這一行,很多教育專家講起來頭頭是道,卻沒有到基層真正教學過,他們說的那些理論自然只能束之高閣。

個人覺得像攝影、畫畫,音樂、書法,這些重視實踐重技術的藝術類課程,自己沒有實踐卻要頭頭是道的講出個二三五來,不大可能。我不大相信一個老師在講臺上連快門,感光度光圈都分不清楚,就敢直接上去上課。個人覺得你懷疑有這種情況啊,大概是針對那種照片賞析的老師所提出來的。即使是賞析照片也有很多可取之處,好的照片他都有共同的地方,色彩的和諧,構圖的精妙,這些都是共通的。都有值得借鑑之處。就好像一個美食家,未必就是一個非常棒的廚師。

想要快速提高自己的攝影水平,還是應該謙虛一點,學習才能夠快速獲得別人總結的經驗。很多東西自己摸索了很久,其實別人早就已經掌握了,整理成冊。走了很多彎路才發現別人整理的更有條理,更全面,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往往自己認為很好的作品,其實卻有非常多弊病而不自知,還盲目自信。這一點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尤其突出,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自己一個人摸索,一個人練,練了一輩子還是寫字匠,上不了檯面。我想適應這一個行業,估計也是如此,從別人的課程當中總會學有所獲,開卷有益嘛。至於別人講的不是非常精到之處,略過就好了,不必耿耿於懷。


匆匆過客之秋水


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認為好的攝影師一定要有實踐經驗,理論再充分,不如實地拍一拍,理論是基礎,而實拍則是進階的必須。。懂道理和做道理是不一樣的。


小菇奶奶


理論家,評論家是常見的,而且水平及造詣很高,在專業知識方面很有研究,只不過實拍很少,作品不多,但不影響其對攝影技術的研究。




天縱容


沒經驗能卻講,原因可能有:

1 名人效應:一個人只要出了名,隨便說什麼話都比別人有衝擊力和影響力。隨便舉個例子:某某明星本身不會畫畫,某次隨手瞎扯出了個圖案都能買上萬甚至百萬。

2 有錢就任性:有些人本身啥都不會,卻有錢,又想在多個領域做出點自我安慰的“成就”

,就砸錢,向某某部門或個人出資,購得機會和相關行業知識理論,然後瞎扯一些也算。

反正不是合格的攝影師所有的演講或者出版物都不值得熱愛攝影的小白去聽、去閱讀,因為他們根本不配。

好的(合格的)攝影師,個人認為不僅要有行業內比較系統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足夠的攝影經驗,而且還應該具備與時俱進的思想。

(圖文無關)



依葉痴秋


有手高但講課水平低,有眼高手低,講課水平高但實際操作水平低,但也不排除雙高





陽武人和新傑


沒經驗講的是理論吧,身經“百戰”才能出好作品的,比如早晨天矇曚亮登山拍日出,等幾個小時就為了拍攝的一兩分鐘,幾十張當中選出最滿意的一張日出照,一切付出就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