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2018年银行理财将转型,理财产品不再“旱涝保收”

  买房钱不够,能否消费贷来凑?当年错过了BATJ出资潮,还能搭上高科技成长的快车吗?本年投资是投股市、买保险还是买银行理财?

  别着急!最近,银行、证券、保险监管部门都开了2018年工作会,本年要做的工作还真不少。看看大家关心的问题是不是能够从中找到答案吧。

  别想“套现”买房炒股了!

  是不是还想着买房款不行贷点消费贷?是不是还想着贷点款进股市快速赚一把?2018年,这些,都行不通了!银监会工作会提出,控制居民杠杆率的过快增长,打击挪用消费贷款、违规透支信用卡等行为,严控个人借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

  2017年我国短期消费贷款陡增,但部分客户不是真要消费而是“套现”,用于购房或进行股市配资。尤其是在房贷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一些人申请消费贷款,“套现”后用于购房,消费贷变成了“首付贷”,使得限购限贷等调控方针的效果大打折扣。据了解,目前各大银行现已加大了对消费贷款的审核力度,要求申请者提供消费证明。有的银行还要求近期申请了消费贷的客户,假如要办理按揭贷款,要先还完消费贷。当然,监管部门要打击的是挪用消费贷款的违规行为,对于居民合理的贷款需求是满足的,这一点可以放心。

  理财产品不再“旱涝保收”!

  多年来深受大众欢迎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迎来大变革。银监会工作会提出,推进银行及早开始理财业务转型。不要小看这句话,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尚处于征求意见中的资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不能承诺保本保收益,银行理财当然也不例外。尽管“靴子”还未正式落地,2018年银行理财转型已是势在必行。转型要趁早。对商业银行来说,要以更专业的服务赢得客户。对广大投资人来说,“稳赚不赔”买银行理财的年代将成为过去时,对此要有心理准备,改变投资习惯,购买理财产品要多上心,随时关注收益率的改变,不能买完就当“甩手掌柜”。

  

2018年银行理财将转型,理财产品不再“旱涝保收”

  买保险要多看“保障”少看“收益率”!

  假如曾经保险产品在你的投资栏里占据了重要位置,那么本年起或许要调一调了。改变从2017年就开始了,2018年方针信号更强。“推进保险业回归本源,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和保险资金的独特优势,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保监会工作会的这句话为2018年保险业的开展奠定了基调。

  保险产品的理财特点在弱化,保障功能在加强。当然,保监会为了给消费者供给更多的保障性产品,做了不少安排。大病保险、农业保险、巨灾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税延养老保险试点……这些都写入了保监会本年的工作重点。

  一直以来,国内保险产品品种不够丰富、同质化严峻、性价比低,颇受消费者诟病。经过2017的转折年,未来能否逐渐改善,让人们都能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值得期待。

  监管利剑帮你守好“钱袋子”!

  银行竟卖“假理财”、“现金贷”变成高利贷、ICO暴富神话破灭……近年来金融市场的乱象可真不少,大众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某个“陷阱”。违法集资的手段花样不断翻新,隐蔽性、欺骗性很强,尤其凭借互联网的手段快速传达,涉案金额和涉案人群超出以往。“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强化稽察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形成高压震慑”……银证保三个监管部门不约而同的对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作出表态。银监会工作会提出,做好违法集资案的置协调,推动尽快快出台处置非法集资条例。

  防止金融消费陷阱,守好自己的“钱袋子”,需要监管利剑发挥震慑作用,也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